可持续发展之必要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中国为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我们在讨论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之前首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所谓的先污染后治理到底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其实先污染后治理只是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诸多学说之一。该学说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由于经济,政治等各种主观客观因素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只有当环境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有可能有效地治理之前一流的环境问题,并认为先污染后治理具有客观规律性。该学说强调先污染后治理的客观规律性,并不是反对采取措施来治理和防止环境污染,而是指在当前现实状况下,环境保护无法与实际经济发展模式完全切合,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社会将忍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后果。
就我个人看来这是典型的妥协性处理态度,强调此案污染后治理具有客观规律性,必将导致社会放弃环境保护,放纵环境污染---因为这样处理是合理的,在他们看来。
历史地看,国外的环境治理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都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是,这种治理模式的代价高昂,也并不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规律。日本在回顾工业化历程时,认为“先污染后治理”给社会和公众造成的损害是惨痛的,所付出的代价比事前污染防治投资高10倍以上。一下所列举的污染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说明环境污染至恶果:
国内:
1994 淮河水污染事件
1994年7月,淮河上游因突降暴雨而采取开闸泄洪的方式,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
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
2003 三门峡:“一库污水”
近年来,三门峡大坝上游一些企业的污水排放量有增无减,黄河附近城镇的生活污水也逐年增加,再加上由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造成黄河水体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使三门峡水库水质严重下降。2003年,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泄水呈“酱油色”,水质已恶化为V类,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库污水”。三门峡市区虽紧邻黄河,但市民们却不得不花钱购买从附近山上运来的山泉水,“守着黄河买水吃”成为二门峡市的一大“城市景观”。
2004 四川青衣江水污染事件
青衣江是四川省乐山市近40万市民的饮用水源。近年来,由于一些造纸企业不是偷偷排放大量工业污水,已经使青衣江开始受到污染。2004年12月下旬,青衣江水面出现了大量的白色泡沫,并散发出一阵阵冲鼻的碱味,水质严重告急,周边的自来水公司也因生产达标饮用水的难度加大而濒临停产。如果污染继续加重,将使乐山市中区面临25万人断水的局面。
2005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由于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因而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哈尔滨市政府随即决定,于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哈尔滨市的各大超市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抢购饮用水的场面。
国际:
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库巴唐“死亡谷”事件
巴西圣保罗以南60公里的库巴唐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于世。该市位于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进炼油、石化、炼铁等外资企业300多家,人口剧增至15万,成为圣保罗的工业卫星城。企业主只顾赚钱,随意排放废气废水,谷地浓烟弥漫、臭水横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医院挤满了接受吸氧治疗的儿童和老人,使2万多贫民窟居民严重受害。
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枞树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松绿的发黑而得名,是欧洲著名的度假圣地,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汉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发生。午夜,座落在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杀剂厂”一座存贮45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安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方圆25英里的毒雾笼罩区。首先是近邻的两个小镇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死亡。随后,火车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一周后,有2500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另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膏肓。在这一污染事故中,有15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进入医院就诊,事故发生4天后,受害的病人还以每分钟一人的速度增加。这次事故还使20多万人双目失明。博帕尔的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惨案。
切尔诺贝利核漏事件
1986年4月27日早晨,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组反应堆突然发生核漏事故,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带有放射性物质的云团随风飘到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等国,瑞典东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剂量超过正常情况时的100倍。核事故使乌克兰地区10%的小麦受到影响,此外由于水源污染,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大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
日本四日市事件
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海湾。1955年这里相继兴建了十多家石油化工厂,化工厂终日排放的含SO2的气体和粉尘,使昔日晴朗的天空变得污浊不堪。1961年,呼吸系统疾病开始在这一带发生,并迅速蔓延。据报道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占25%,哮喘病患者占30%,肺气肿等占15%。1964年这里曾经有3天烟雾不散,哮喘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1970
年患者达500多人。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据报道,事件期间四日市每年SO2和粉尘排放量达13万吨之多,大气中SO2浓度超过标准5—6倍,烟雾厚达500米,其中含有害的气体和金属粉尘,他们相互作用生成硫酸等物质,是造成哮喘病的主要原因。
从上面国内外的案例可看出:如果等到严重污染后,再行治理,所带来的必然是无法挽回的惨痛代价。
在我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已经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我国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已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一,若不采取断然措施,污染物排放总量不仅居高不下,污染物排放总量还会继续增加,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二是环境突发事件高发期已经来临,近几年来,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次水污染事故。在一些地方,长期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的损害已从隐性转变为显性,典型表现为不断增高的癌症发病率;污染的反作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蚕食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使他们的维权意识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呼声高涨。
四是国际社会的约束,在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时代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远远低于当今,环境容量也远比现在丰富,无论是国际法还是国内法,对环境污染的管制十分有限,而在生物多样性、臭氧层保护、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更是空白。而今,情况截然相反,发达国家“先污染”时的“宽松”外部条件
已一去不复返。更严重的是,发达国家借全球化之势,将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纷纷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借此完成了本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却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压力,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大国正在成为西方国家“妖魔化”中国的一个新选项。
五是就全球资源供给能力看,有限的资源供应能力与强劲的市场需求间的不平衡,导致石油等基础资源价格飞涨,不仅加大了我们发展成本,更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
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一条著名的倒U型曲线,即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的破坏程度较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当工业化程度达到高潮时,环境的污染程度也会随之到达峰值。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将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付出巨大的代价用于治理和改善。然而,中国不应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希望这条曲线可以相对平缓,即使付出较高的代价,从长远角度看,也是值得的。
因此我们应摆脱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平衡的发展道路综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的差异,以及我们所依存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先污染后治理”在我国是无路可走的。
我国要走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为核心的新型可持续工业化道路。这既是由于我们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更是对于我们子孙后代和世界全人类高度负责的一种必然选择。
谈谈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
汽车精品营销策划之必要性一、前言纵观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之初仅靠1-2个品牌很难支撑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而保守的民族,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声打开了中国闭关......
唱响和谐之声摘要:本文从现实社会环境出发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不同角度,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课题做了初步探讨。文章从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法制、文化等多种层面......
人与自然之可持续发展摘要:人与自然的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带来了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给自然造......
环境保护与经济之可持续发展08劳安(1)班 刘德安 0890801044摘要以往人们谈到环保时总是把它与经济发展和促进对立起来,认为环境保护只会加重经济发展的负担,特别是当经济面临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