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课程名称”。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音乐第九册 总课时
31课时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本册教材系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九册。本册教材在编写上主要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在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教育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同时,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歌曲八课,每课还包括“音乐欣赏”、“器乐”、“动手动脑练习”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练习竖笛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视谱:通过学习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课程目标: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6、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7、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8、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课程内容:
课次
周次
课时
课题
朝夕
农家乐
足迹
可爱的家
故乡 第1课1、2第2课3、4第3课6、7第4课8、9第5课10、11第6课11、12
欢乐的少年 第7课13、14第8课15、16
雨花
冬雪
● 音乐知识:拍号(1)拍号讲解应结合歌曲教学时进行。(2)拍号的教学重点是节奏感(强弱、强弱弱),应通过指挥图式、表演等实践活动来感受、掌握。
课程实施:
一、聆听《晨景》《渔舟唱晚》《快乐的农夫》《丰收锣鼓》
2、表演《清晨》《晚风》《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二、聆听《红梅赞》《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
2、表演《雨花石》《我怎样长大》《外婆的澎湖湾》
3、表演《牧场上的家》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三、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思乡曲》《乡间的小路》《可喜的一天》《罗马的松树》
2、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故乡的小路》《雏鹰之歌》《叮铃铃》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4.学习竖笛“#
5、#
2、# 4” 的指法,并进行三声部曲调的吹奉练习。
四、演唱《踩雨》《雨中》《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堆雪人》
2、聆听《雨滴》《暴风雨》《乘雪橇》《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1、能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2、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3、“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联想与想象,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4、学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5、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6、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7、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聆听《松江夜曲》《月儿弯弯》 表演《猜猜我是谁》
1、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作品来体会歌曲的意境
2、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有效性评价:
(一)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评价
1、用欣赏性的话语指出音乐表现中的优点,用鼓励性的语言提出表现中的不足,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水平。
2、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
3、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和谐、愉快的对话与交流,教师把话题自然地转向评价,引起学生对自己行为或音乐表现的反思,同时又不会中断教学进程。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和交流的方式,随时询问学生对某次活动的意见、建议、收获,还可搜集学生在审美趣味的爱好方面发生的变化。
2、“班级音乐会”、“小小音乐家”等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3、自评、互评与他评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提倡的一种音乐学习评价方式,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开展阶段性的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活动。
实施对策: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
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1.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例如“感受与鉴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同理,“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
2.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和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音乐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学习。
3.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音乐第十一册 总课时
20课时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本册教材系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十一册。本册教材在编写上主要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在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教育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同时,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歌曲八课,每课还包括“音乐欣赏”、“器乐”、“动手动脑练习”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练习竖笛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视谱:通过学习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课程目标: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6、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7、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8、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课程内容:
课次
周次
课时
课题
同一首歌
草原牧歌 第1课1、2、3第2课4、5、6第3课7、8、9
多彩的非洲 第4课10、11、12
芬芳茉莉 第5课13、14、15
神奇的童话 第6课16、17、18
劳动的歌 第19周考试
● 音乐知识:拍号(1)拍号讲解应结合歌曲教学时进行。(2)拍号的教学重点是节奏感(强弱、强弱弱),应通过指挥图式、表演等实践活动来感受、掌握。课程实施: 同一首歌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2、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3、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够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4、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5、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2草原牧歌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3、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4、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3多彩的美洲
1、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
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
2、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3、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4、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
4芬芳茉莉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民歌《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5、神奇的童话
1、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洛列莱》、《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及表现形式。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
2、能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列
莱》。能运用不完全小节的知识划分乐句,标记换气记号(可用英文演唱)。
3、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的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与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4、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编创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劳动的歌
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受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2、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两首民歌,能背唱其中一首。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孤编创活动。
有效性评价:
(一)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评价
1、用欣赏性的话语指出音乐表现中的优点,用鼓励性的语言提出表现中的不足,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水平。
2、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
3、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和谐、愉快的对话与交流,教师把话题自然地转向评价,引起学生对自己行为或音乐表现的反思,同时又不会中断教学进程。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和交流的方式,随时询问学生对某次活动的意见、建议、收获,还可搜集学生在审美趣味的爱好方面发生的变化。
2、“班级音乐会”、“小小音乐家”等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3、自评、互评与他评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提倡的一种音乐学习评价方式,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开展阶段性的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活动。
实施对策: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1.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例如“感受与鉴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同理,“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
2.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和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音乐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学习。
3.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
课程名称:《会计学》主讲教师:蒋力副教授学时学分:48学时教学方式:讲授教师简介:蒋力,会计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要讲授课程包括: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rinciples of Marxist Philosophy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academic morals and ethics计算机基础 Basis of Computer Engineering体育 physical training大......
课程名称:基础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课程代码:03201001学分学时:4学分64学时课程简介:阐述心理现象一般原理和规律,介绍心理学发展中几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除......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门课程名称翻译,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门课程名称翻译,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