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的了解,以及全力积极配合好学校的社会实践调查任务,在这个暑假期间,我通过走访咨询、实地考察和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基本情况
汝城县地处湖南东南边境,与赣、粤两省交界,是一个“老、少、边、穷、库”的山区县。长期以来我县都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社会整体相对闭塞,机制体制也比较沉闷,禁锢了综合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一直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吃饱饭”是当时最大的奢求。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县域经济通过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使其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2813万元升到1978年6398万元,1985年过亿元,1997年过10亿元,2004年过20亿元,2006年再跨30亿元,2010年跨35亿元,整体经济水平呈跨越式发展。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汝城县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于此同时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典例
汝城县三星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打造产业品牌,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产业调整的主攻方面,利用自身资源,建成了万亩蔬菜基地,打响了旱塘硒山茶、前山米粉两大品牌。走出了一条“支部+公司+农户”富民强村之路。一是做大产品规模。沿泉水河、浙水河两岸做强以大蒜、甜玉米、红菜为主的蔬菜产业,每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今年旱塘茶场争取上级支持,立项新增茶叶开发300亩,种植面积达到1300亩,连片面积达700亩。二是做响特产品牌。鼓励支持旱塘茶叶、前山米粉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旱塘硒山茶叶、前山米粉已注册商标,在汝城大小超市均有销售,特别是旱塘硒山茶叶以其含有丰富的硒元素,产品远销国内外,供不应求。三是做活产品营销。在扩大产品规模的同时,积极引导自发组建广泛的销售网络,在广州、长沙等地设立了20多个直销档口,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每年通过各种途径销售农产品达7万多吨,农民人平增收500元以上。
汝城县城郊乡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改以往那种以政府干预为主的开发、调整模式,切实采取措施,注重发挥政府的协调、服务作用,极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该乡一直以来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成立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奖励考核办法,将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确保任务目标如期实现。二是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加强了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培训,积极引导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对接,组建了蛋鸡协会、养鱼协会、苗木协会、蔬菜协会等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同时多渠道筹措农业项目资金和充分利用农村小额信贷,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综合整治,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三是大户带动,成片发展。重点扶持专业大户和农业开发企业,充分发挥了农业开发企业和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规模发展了专业村,强有力地推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四是长抓不懈,效果明显。党委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始终高度重视,长抓不懈,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目前全乡已有养猪、养鸡、养羊、种菜等专业生产和贩运大户1760个,农业开发企业8家,初步形成了笼养蛋鸡、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养鱼、瘦肉型生猪、养羊等六大特色基地,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家致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乡农民每年可通过基地生产人均增收110元以上。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汝城县马桥乡紧扣自身实际,在完善活动机制,坚持抓好学习的同时,注重破解发展难题,注重为民办实事,积极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转变乡域经济发展方式搞好服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促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该乡坚持政府搭桥、协会铺路、市场推动,将全乡花豆、生姜、小水果等特色农业作为强乡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巩固发展了以6000亩花豆、5000亩生姜、4000亩优质水稻、3000亩小水果、2000亩苡米、1000亩朝天椒为主的“654321”农业产业化基地,实现农产增值3000多万元。新建石泉千头牲猪养殖场,带动周边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引导和支持各界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专业合作社2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汝城县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但我县化劣势为优势,认真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大项目开发力度,提升林业产业发展质量,努力构建富有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一是积极打造品牌产品。以绿叶木业为龙头,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植一批木材精深加工企业,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林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不断推动企业产品上档次、上水平。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汝城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厦蓉、岳汝两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县的交通优势,通过合资、合作、股份等方式,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管理现代化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企业+基地”的发展模式,抓好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三是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汝城已有的地热温泉优势、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和江背山等7个自然保护小区的森林资源自然景观,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引导农民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林业;强化森林生态理念,大力弘扬森林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四是优化林业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引导林业企业主动对接县内外信息,主动提供木材行情信息,促进材销售;积极对接落 实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品牌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木材经营市场的监督管理,鼓励精深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淘汰小规模、低档次、高消耗和低附加值的木材加工企业,改变木材加工企业“小而全”的情况。
从以上典例可以看出汝城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可行的,也是十分成功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我县一改以前为吃穿发愁的困境,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大道,让广大农民从以前单一的农业种植走向了多元化农业,也让人民物质生活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历史的启迪
1、发展是第一要务,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改革开放不可动摇。历史证明,体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改革开放做得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就有坚实的基础。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3、经济发展目标及结构要尊重市场的或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不能搞扭曲的发展。要在现实的经济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题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年级:09级班级:3班姓名:曲啸天日期:2010年7月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调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周智指导老师:唐振先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与原来的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
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日,黟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宏村镇木坑竹海景区、金家岭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打鼓岭景区和洪星乡长春村长......
桂阳县仁义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专业:农村行政管理学号:1043004467140姓名:卢华中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农业自然资源贫乏,而且浪费严重,部分资源出现枯竭,有的资源已经不能满......
广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2004-02-11 09:28:34来源:[摘要]广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种植业比重偏大,渔业优势未充分发挥,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调整优化广西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