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思考_汕头经济发展状况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5:02: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对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汕头经济发展状况”。

对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思考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事关汕头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十二五”将是汕头市构筑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期”,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实现“五年大变化”目标的“决胜期”,为答好汪洋书记三道题全面奠定基础的“积累期”。因此,如何乘势而上,制订一个紧贴市情,体现省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思考、谋划汕头“十二五”的发展,需要客观分析、清醒认识“十二五”期间,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应该说,“十二五”的国内外环境对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是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环境看,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都为汕头市对外开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国内环境看,国家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凸现汕头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省委、省政府对汕头实现“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出台了扶持措施,这为汕头加快改革和发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广阔空间。

还必须看到的是,“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以“十一五”发展为基础。从《汕头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中可以看到,我市“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顺利,已完成从“十五”时期的低速增长到“十一五”时期较快增长的转变。GDP增长率、人均GDP、财政得益率等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耕地保有量、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森林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等9项规划约束性指标,除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减少指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耕地保有量指标未达到省下达的耕地保有量规划控制目标要求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基本达到进度要求,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指标已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因此,汕头有能力、有实力,也有基础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十二五”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当然,汕头“十一五”的发展也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各种困难和风险:既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共性问题,也面临着汕头发展中的一些特殊矛盾,如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工业核心竞争力弱、企业规模不大、资源、环境和要素制约加剧等等。认清这些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助于使“十二五”规划的制订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上述简要分析,现就“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等作些简要地分析,提出“五个优先”的发展思路。

一、“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

“十二五”期间,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应有一个对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发展特性和发展目标的定位问题。定位准确、工作到位,才能防止可能出现的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确保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

1、在发展阶段的定位上,必须科学认识到“十二五”汕头正处于全面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定阶段。省委、省政府在粤东地区现场会和工作会议对汕头提出了较高的发展要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汕头市实现“五年大变化”实施意见》,提出把汕头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的奋斗目标,十二五”正是汕头市实现发展目标的特定阶段。统计分析表明,到2009年底,我市“十一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优于预期目标,规划提出的主要发展任务和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正扎实推进,预计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5%。这说明,汕头市已具备了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对实现新一轮发展应有充分自信。同时,对“十二五”前期,汕头总量偏小,经济实力还不够强,产业发展层次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缺乏战略型重大项目的客观现实,必须加以正视。在谋划“十二五”发展的思路、设想和举措时,必须紧紧咬住发展目标不放,顺利实现由“五年大变化”向“十年大发展”阶段的过渡。

2、在发展要求的定位上,必须科学地认识到,“十二五”汕头的发展必须坚持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首先要充分宣传汕头“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从而进一步提高汕头全市

上下对加快发展的信心,消除悲观失望、怨天尤人的情绪。同时,我们又应以高度的自觉和清醒,看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不足和缺陷。在研究、规划“十二五”汕头发展时,注重防范脱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追求发展上的实利性和局部性的倾向,坚持走内涵式经济增长之路;注重从生产要素的投入到生产技术的进步;注重从物质技术的数量到人力资本的质量;注重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近期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结合。

3、在发展特性的定位上,必须科学地认识到,“十二五”汕头发展谋求的是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发展模式转型。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并且在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领域、每个层面都必须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实现汕头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对此,必须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足够和充分的反映,尤其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通过结构调整,逐步实现依靠扩大内涵、规模经营和科技进步,促进新的经济增长;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步伐,对企业层面、园区层面、市域层面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出全面规划,并付诸实施,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服务业的布局,存在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集中,是为了做强,以形成一个粤东区域的中心,形成凝聚力和辐射力。分散,是为了做大,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促进城市发展。具体如何布局,因篇幅所限,另文阐述。

4、在发展目标的定位上,科学地认识到,“十二五”汕头发展必须拓宽视野,瞄准新的标杆。根据未来国内外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国家不断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有利于我市发挥地处海峡西岸地区,与台湾人员经贸往来密切,东南亚、港澳华侨众多的人缘、地缘优势的有效放大,汕头在未来区域经济中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目标定位。根据汕头的发展,“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乃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敢闯敢冒、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海滨风情特色的宜居、宜商、宜创业的和谐之地。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动力分析

“十二五”时期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主要取决于支撑发展的动力,把握住和利用好这些动力,是推动“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抉择。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在“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和利用。

1、体制创新的动力

我市与珠三角地区先进城市相比,在体制创新方面的差距较大。如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已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3以上,民营经济将成为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仍有所欠缺,制约了民营经济进一步做强做大。“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体制障碍,在教育培训、信息服务、融资担保、行业管理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出台一些扶持措施,将民营经济这个发展动力添足油、加足劲。也就是说,“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深入推进各项体制创新,重点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上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为加快实现“五年大变化”注入强大动力。

2、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

“十二五”期间,应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着力推动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这种转变需要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并加强与此相关的制度建设,改变目前依靠高能耗、高物耗促增长的局面。在当前资源约束日趋严重的时期,这种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无疑将使我们能够积蓄更多的能量和动力用于“十二五”的建设与发展。

3、结构调整的动力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十二五”我市如何加快推行新型工业化,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是必须得到解决的问题,出路就在于结构调整。因此,“十二五”时期,应继续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资本结构等的调整上做足功夫,以此催发新活力。在产业规划上,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按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引和“四规融合”的理念,抓紧编制实施《汕头市现代产业功能区与重大项目规划》;在产业结构方面,积极发展原油储备及石化深加工、能源工业、装备制造、船舶修造、现代物流等临港战略性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光机电、轻工机械装备、输配电设备特色品牌产业。积极创建“国家印刷包装名城”和国家火炬计划光机电、轻工机械装备、输配电设备、文具业、玩具礼品业、音像制品等特色产业基地,同时,更加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在相互配套中壮大,进一步提升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提升服务水平,基本形成与国际接轨、门类齐全、功能完善,辐射粤东、闽西南、赣东南,面向国内外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体系。

4、开放的动力

“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全面融入珠三角改革发展,融入粤港澳紧密合作,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推动产业资本有序地向工业经济带和各级、各类园区集聚,打造纺织服装、玩具工艺、电子信息、印刷包装、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集群和一批上档次的制造业基地,这将是“十二五”汕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做大做强我市优势产业经济的重要动力因素。同时,随着我市更多地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及自身产业配套程度的提高,要真正用足用好产业转移,需要我们在观念、工作机制上进行更深入的调整与创新,进一步创新政府服务,加快“大通关”建设,降低投资成本,培育引资载体,搞好服务环境的科学化,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廉洁政府。

5、环境改善的动力

环境竞争力决定着发展竞争力。目前我市正在着力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招商引资责任制等政策措施,这些举措增强了我市的吸引力,也增强了各类投资者对我市的信心。“十二五”时期,我们应花更大的力量进行投资环境建设,重点是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转变政府行政观念,减少政府行政审批,将服务重点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进一步创新政府服务,加快“大通关”建设,降低投资成本,培育引资载体,搞好服务环境的科学化,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廉洁政府,保障我市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要求高起点上推进汕头加快发展,在发展思路上提出了“五个优先”的建议:——科学发展,创新优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引领作用,继续在改革开放上先行先试,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宽松环境。

——立足粤东,服务优先。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港口、对台、侨乡、海洋优势以及汕头地处环珠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地区、联结“珠三角”与“长三角”、面向东南亚的特殊区位优势。着力增强汕头的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服务功能,携手带动粤东各市共同发展,在融入珠三角改革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深化港澳台及东盟合作中找准定位,赢得先机。

——分类指导,发展优先。依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原则,划分不同产业发展功能区,落实不同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分类指导与考核机制。促进区域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立足当前,长远优先。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从解决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入手,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从长远谋划各领域的改革发展,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做大总量,质量优先。全力加快发展速度,尽快壮大经济总量,努力提升经济质量,高度重视人均指标。着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天水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思考

天水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思考一、“十一五”全市工业经济取得显著成就“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年10月18日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的经......

十二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摘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

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思考

文章标题: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思考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其中又可细分为若干个阶段。从本世纪初到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经济社会发展与法制建设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明......

下载对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