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温州经济发展”。
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温州的经济运行出现了小幅波动,有效控制了民间借贷危机引发的社会问题。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地方生产总值增长水平达到9.5%,经济总量达到3350.8亿元,首次跻身经济总量超3000亿元城市行列,社会发展成绩斐然。
一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得以确立。2011年市委提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国际大都市发展战略和“1650”大都市城市网络格局,解决了温州城市定位和大都市布局的关键问题,可以说解决了温州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大都市发展战略定位的确定预示着温州进入了以城市化带动的新一轮发展时期。
(二)经济增长进入了以投资和消费带动的双轮驱动的阶段。2011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1.5亿元,同比增长89.2%,投资率达到52%,比上年增加825亿元,增幅首次位居全省首位,全年新增投资量超过“十一五”期间的累计总增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动力;消费受物价上涨的影响略有放缓,但增长趋势不变;外需增幅回落。从美欧目前的经济形势看,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基本释放完毕。在温州“十二五”规划的扩张性投资战略带动下,“十二五”期间,温州的经济增长动力将转向依靠投资和消费的双轮驱动,随着温州大都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投资需求会呈现下降趋势,带动效应将逐渐降低,更长期的经济增长将转向依靠消费和创新推动,所以要保证温州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应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消费环境,加大对创新主体的培育和科技投入。
(三)城乡统筹成为温州新的发展主题。以“三分三改”为核心,以农房集聚为切入点的具有温州特色的城乡统筹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是一场涉及户籍、土地、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必将形成新的城乡关系。
(四)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截止2011年11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13.7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2.5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9.9万人,参保率已达到90%以上;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4.1万人、87.8万人和68.6万人。全市应参合农民524.50万,实际参合农民519.37万,参合率达到99.02%。新农合全市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73元,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275.45元,分别比上年提高85.5%和96%。先后出台了《温州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办法》和《温州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联席会议制度》。
二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在当前扩张性投资带动战略的引领下,受银行信贷增长制约,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保障面临一定的困难。
(二)民间信用危机和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延续致企业资金周转能力下。降民间借贷危机严重损害了温州的商业信用,危机以后,一些外地供货商减少对温州企业的货款拖欠额度,进货商减少对温州企业的预付款额度,企业周转资金骤减。信用危机降低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之间的信任度,影响企业的正常融资行为,借贷危机发生后,为规避风险,民间资金不断压缩借贷规模,并开始向债务人或融资中介抽资。房地产价格和交易低迷直接导致房屋变现能力差和房产抵押物缩水风险,上述因素都将降低企业资金周转能力,极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三)社会发展滞后,社会发展的多项指标位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浙江省发改委和统计局发布的2007-2010年全省11个地市社会发展水平评估的结果看,温州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位列全省倒数第三,在人口发展、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五项总指数中,除社会稳定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指数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生态环境指数位列全省末位。
(四)过度追求物质利益、攀比、炫耀性消费、过度投机等不良社会心态蔓延,已经成为温州社会的集体焦虑。由此产生的社会行为扭曲、行为失范和诚信缺失问题,而社会诚信缺失和不计风险的逐利行为正是金融**爆发的社会因素。矫正不良社会心态不仅仅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保证更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建立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相匹配的投资策略。改变当前以银行为主的狭窄融资渠道,提升市场化融资的能力,拓宽投融资平台的资金融通渠道。一是由投资主体独立自主地进行筹资活动,包括扩股、贷款、发债,舍得让民间资金进入一些前景良好的项目。二是基础建设工程和社会保障工程。
根据项目资金的实际需要进行融资,防止过度融资,平衡投资资金需求与资金的期限和规模结构,注重项目的投资效益与偿债能力,控制债务风险。
(二)政府应增强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短期来看,需要积极争取更多的信贷资源和特殊信贷政策;成立财政划拨的担保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对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或资产整合;综合运用国土、规划、税收等行政手段,对重点企业进行扶持。长期来看,应加强产业引导和扶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温州民间借贷危机重创了民间信用体系,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亚于釜底抽薪。建立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将有助于加快温州民间信用的重建,并由熟人经济向现代契约经济过渡。
(三)促进资源的城乡均等配置,振兴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共生共荣。巨大的城乡差别是重城市轻农村的城乡二元体制留下的现实后果,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农村则日渐衰败,温州是城乡发展“两极化”问题突出的典型。“十二五”期间,温州应抓住作为国家新一轮农村产
权制度改革试验区3年的试验期限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激活农村内生发展资源,促进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共生共荣。
(四)充分利用温州人经济发展温州。“十二五”期间,温州要达到年均50%的投资率,不仅要靠内源性资源的投入,还要积极利用温州人经济来发展温州。据统计目前有230万温商遍布海内外,是温州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最为宝贵和独特的资源,海内外温州商人不仅拥有巨大的经济资源,还掌握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广大的产品销售渠道。当前正值国际经济转入低谷时期,而国内经济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温州要充分利用温商这个宝贵资源,积极抓住这个机会,主动联络海内外温商,积极构建发展项目与资金、人才、技术的对接平台,抓住目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时机使更多的在外温商参与到温州新一轮发展中来,海内外温商同时也要抓住“十二五”期间温州的发展机会回乡投资兴业,内外合力使温州的资源在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把社会建设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未来推动温州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在温州已经难以为继,政府急需转变发展思路。要破除那种认为加大社会建设投入是经济发展包袱的误区,把社会建设提升到城市重大战略发展层面。杭州、宁波的经验已经表明,政府致力于社会发展不仅保障了民生,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财政收入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持续大幅增长。
(六)提炼新的温州精神。温州是一个极具地域文化性格的城市,瓯越先民很早就通过海洋从事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在与大海的风浪搏击中砥砺出温州人坚韧的品质。受瓯越文化和永嘉学派的影响,自宋代以来就主张“义利并重”、“工商兼本”的功利文化。外界对温州人的印象也主要是会赚钱、投机以及精明。新的时代温州人给外界的印象需要提升,需要提炼新的温州精神。温州精神不仅要提炼保留温州地域文化中所积淀的最优秀的品格,比如诚信、坚韧、拼搏,更需要体现温州人具有世界眼光和人文关切的追求,比如友爱、包容、大
气、创新等等。提炼温州精神,不仅可以使城市精神成为温州人和新温州人共同认同的行为指南,也有助于不同群体间的相互融合尊重,对城市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伯乡4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的三年规划及2014年工作计划一、工作重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方面: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特色种植业、水生蔬菜产业、畜禽产业、水产业、特色农业旅游”五大产业......
六十年风雨兼程 六十年成就辉煌日期:2009-9-2六十年风雨兼程 六十年成就辉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大变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内......
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2013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0.8亿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7146元,增长14.2%。一、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一)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6.8万亩,总产15.66万吨......
县督查调研组:根据县委《关于对2009年经济发展情况督促检查的通知》明传电报的通知要求,我局认真总结了今年工作落实情况,重点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