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的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无痕教育”。
敏锐性—家庭教育指导的三层境界
今天有几个朋友来我处玩耍,约定斗地主,我想,我应当可以的,以前我是高手之一,我不赢他们的钱,但也要保持不输呀。
牌打得小,可两个小时下来,我输了30块,中间有好几盘是胡乱出牌才输掉的。回想起来,并不是自己头脑不清醒,也不是我牌技不济,我曾经还是行家俚手呢,忽然我醒悟了点什么:当时是没主意乱出牌,一是我无心好好记牌,二是没有对手们的敏锐性。
看来,一件极小的事情,如果不认真对待,也是要遭遇失败的,还有,做任何行业,没有敏锐的感觉,就说不上是好手,更不要说高手了,只有那些经常操练、日积月累的人,才可以在本行业中走在人前,做得出色。
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多维度多变量的工作,面对各种家庭成因的问题孩子和问题家长,指导师如果只是泛泛而谈,事情很容易不了了之;指导师如果只知堆彻操作方法菜单,就会令家长迷惑不解或顾此失彼。
指导师应有相当高的职业敏感性:临床与启迪
一、心中藏有上千万种家庭问题的范例,才能练就火眼金睛,确保一击而中,这就是指导的“临床”敏锐性;
二、思维必须站到最高角度,对人性洞察,对现实通脱,对社会有明晰的价值界定,对教育有深远的认识,这就是情境启迪的敏锐性。
所以,我认为,教育有三层境界,前者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因材施教”,通常采取的方式是个案辅导;后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谆谆善诱”,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励志课堂;在这两方面达到炉火纯青之后,可以坐而论道、风靡众生,才能移风易俗、教化民心,这才是“点石成金”。
歌飞6月20日
破冰—亲子沟方式
亲子沟通最难的地方,就是孩子对家长形成了固定的看法,也形成了固定的对待方式。这是一堵墙,让人隔膜,也象是冰山,心生冷淡。
如何破掉这层冰呢?有的家长搔首抓耳也百无一策,眼看着土层板结,孩子行为习惯越走越偏、越行越远;也有家长看看回天无力,可能会选择把孩子的问题搁置,这一搁置就是几年,白白地丢掉了教育的良机,造成孩子天资的浪费与损失,而且这种损失会一代接一代,缪种流传。
教育只在小地方。我们要做的是敏锐地反思生活情境,而后将生活情境转换成励志情境。我提供以下三种破冰方法:
一是提问。提问在于启发人,而不在于由家长给定答案,提问是为得到孩子的回应。且不管孩子的回应方式好不好,回应的内容合不合家长的答案,有回应就好,言语上的回应有价值,行动上的回应最珍贵。
二是新颖。提问或启示要有新意,不落俗套,符合新时代新观念,一个平常
生活的情境,到了你嘴里说出来,就令人耳目一新、熠熠生辉、别开生面。这样才能启人致深,学过不忘。
三是幽默。幽默有一种穿透力,保你走出困境、突破坚冰。从幽默的家庭长出的孩子,长大以后心态轻松,有巨大的可塑性和心理承受力。而一个富于幽默感的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无所不达。教导若能做到收发自如、俯拾即是的境界,这样的家长是孩子不可拒绝的。
歌飞6月20日
精确管理与含权消费
如果说古代地主得势于拥有土地(圈地),近代资本家得势于拥有资金(圈钱),那么现代信息社会,网络新富豪们起家的依据就是锁定人脉,即圈人。
现代商业和现代市场,以人脉为致胜的法宝。比如腾讯公司的QQ是个聊天工具,是马化腾与一般同学好玩时的创作,开始时只限于同学之间互聊,后来参加的人圈子大了,一传十,十传百,一圈套一圈,达到几千万人。那一年,马化腾差点以50万美金把这只“企鹅”卖掉了!
仅仅一个月以后,美国“啤酒盖子”在中国登陆,他也有个聊天工具,即MSN,可是他来晚了,永远晚了一个月!QQ此时已经锁定主要的用户群体。虽然比尔.盖茨堪称全球首富,虽然比尔.盖茨早马化腾出道多年,但这不是实力的问题,而是人脉的问题,中国的聊天市场就这样牢牢地掌控在腾讯公司手中,真是引先一步,引先一路啊。
商家把用户群锁定赚钱是好事,可别忘了,现代的消费也不是传统的消费。从理论上讲,消费者消费行为也是某种投资行为,具有投资效应。既然是投资,就有权享受利润空间,这就是含权消费。
传统的消费是:你付钱,我给货,一手钱,一手货,除此之外,买家分文莫取,店家讲情义的递根烟,以示谢忱。而现代的消费呢,我选择你的货来消费,对你的经营是一种推动,也是一种投资,你不给利润不要紧,好,你不让我伸手是吧,那是你的经营自由,但生意也到此打止,下次选别家,看看货也差不多,甚至还要好;更不会给你传口碑。
现代保险业就是一个经典例子,电子商务也大多遵循此一原则。
由于以上两种势力的争利(买家和卖家),形成了现代市场的游戏规则。CRM提出了精确管理的理论:精确分析人们在组织中共有的行为缺失,采取信息化工具对这些行为缺失进行有效规避,解决了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现。重心落在客户关系的管理之上。比如,如何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如何与消费者共利双赢,如何锁定消费者。
家庭教育市场具有一切市场的共性,当然也就适用以上三大理念来经营与管理。中华家庭教育网为广大家长提供丰富的学习的平台和学习资源,意在于吸引消费;则提供全程有效的咨询与指导,在于锁定用户并彻底解决用户的问题;而如
何进行资源精确管理、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中华网的首要问题。
你从什么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你就从什么程度上获得用户的支持与推广。提高用户的幸福指数和企业的成功成正比。
歌飞6月20日
讲座怎么讲
一个讲座,就是一个话题,扯开一讲。要想讲得引人入胜,主讲之人必得有较高的道行,至少,在本话题下,他是知道得最多的。
那么他要怎样讲呢?
第一,他要对该话题有深入的理解,了解这个主题的来龙去脉、历史沿革,过去了的人们的经典论述;理解这个主题的内核、含义、分歧、关键、作用、变数、运用、范围等等。
第二,对这个话题有现实感,能找到生活的原形实例,能以原生态的方式进行模拟演示,能从现实中看到价值转换,从运动变化中找到差距与诙谐,从虚实掩映中透视人性的光辉。
第三,讲演者能吃透这个主题,能把握住从理论到实际的内容,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主题。只讲不演,就枯燥,只演不讲,就虚浮。
讲演有三个境界:浅入浅出,深入深出,深入浅出。
浅入浅出,是道行不深,以实论实,或有真情实感,但难以启人至深,却又担心没有说尽心中之意,不断补充,所以一上台,就废话连篇。这种人只是对着自己在讲;
深入深出,是道行不高,理论水平不错,有条理,说起来滔滔不绝,只知进入,不知出口。一上台,就不想下来。这种人,只对同道讲;
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令你一点也不觉得是在听讲座,好似赵忠祥说“动物世界”,观感齐全,声情并茂;说多少,只是忠实于受众之感受,而未必面面俱到,其意在引发思考、激励情怀、教诲修为行操;虚实掩映、动静结合、亦庄亦谐可变通,轻盈适意、生动自然、知性感性齐来涌。深入时则直达幽玄,内核如硬地;浅出处,则阳光明媚,出落在眼前,婉若水映荷花。
会讲的人,本心就是一朵灵慧之莲。
歌飞6月23日
诸葛之失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三国演义》中有三圣,诸葛亮是智圣,关云长是义圣,曹操是奸圣。周瑜也是个很聪明的人,可是跟诸葛亮比起来,那是拿星星去比月亮,说周瑜三步一计,但诸葛亮却是一步三计,最有意思的是,当时面对曹军强兵压境,很多人都吓软了,只有二人成竹在胸,各自用笔把计谋写在手心,同时打开手掌,都是一个“火”字,言用火攻,而后相视大笑。
可我却觉得二人笑得不同,周瑜看着诸葛笑,是笑“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而诸葛亮看着周瑜笑的是“你知我也知,我知你不知,你只知要用火,那么东风何在?”
可我今天,要说的是诸葛之失,不止是在失街亭。说他不智慧,那是假的,诸葛亮的失败并不在他的自身,而在他身外,是他的影子。
诸葛之失,失之完美。过于完美,象一轮红日,光彩耀目,以至于黯灭了别人。更象一株巨大的老榕树,遮天蔽日,无数的英才在这个阴影中找到安适,不复成长,不思进取,才使蜀地无才啊。
很多人看“三国”,开始时兴高彩烈,津津乐道,越到后面,越是暗淡,不想看了。为什么?看到英雄末路啊。他们却没有想到历史本身就是悲怆,而在这种悲怆中,隐含着巨大的启示。
三足鼎立蜀先亡,诸葛亮是第一责任人,如果不是他的遮蔽,蜀主刘禅也不致于如此懦弱,讽之“阿斗”,是因为内无政治斗争,外无军国大事,他所做的,充其量是诸葛亮一个后勤总长。我们说不被风雨,何以成长?不受挫折,力量何以开拓?不经反复历炼,灵魂何以奔跑?
刘禅被司马氏所擒时,司马昭问他思不思念蜀国?阿斗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诸葛亮给了阿斗太多的安乐。
再说军中将士,从上到下,只听命于诸葛一人,因为将士太崇拜他了,反正不用思索,跟着他走,他说向东就向东,他说向西就向西,反正会打胜仗的。我们说战争乱世,是出英才的好时机,可是在这支军队里,诸葛亮是魂,其他人形同走肉。仅有一个魏延,敢提出自己的见解:“您从正面进攻,我率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出奇兵,直取魏都,奇正相合,首尾呼应,功必成也!”你猜诸葛亮怎么说:“就你聪明,你欺他魏国无人?”最终不用此谋!后世人常叹,魏延之谋,未尝不是一种天才的战略,如若采信,也许中国历史都要改写的。
说诸葛亮鞠躬尽瘁,也没有错,但我总认为这是一种自讨的苦,且害了众人,事必躬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他人的不信任,是过于任己之能。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是不给别人机会,没有尽人之材,没有发挥系统的力量。另外,太求完美,就生苛责之心,对他人失却信任。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就这样,诸葛亮这棵大树一倒,蜀国就成了内忧外患,内无谋臣,外无强将,虽有一个降将姜维可用,但终是于事无补,为什么?留下的空白太大!
再看曹魏这边,是一种开放式的管理,英才辈出,生生不息。而孙吴呢,虽然没有曹魏政治的生龙活虎,但也不失一方霸主,孙吴后辈是孙皓,滥杀无辜,暴戾异常,尚且能守一世之雄。晋吴争战多年,羊祜(晋)犹豫,不敢擅先进犯,三国演到最后,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晋帝坐上龙椅,龙案前方设一把椅子,命令把孙皓带上来坐下,对他说,“我在殿前,为你设立这把位置,已经很久了。”孙皓回答:“我在江南,也设立同样的位置很久了。”二人相视而大笑。
要说蜀之先亡,当然有客观原因,比如,蜀立国很迟,实力不如魏吴,兼山道险远,粮草难继,所以诸葛六出祁山而终归不胜,所以,早在诸葛出垄之前,水镜先生有言在先,说诸葛亮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啊!
我观三国之事,思肘多年,反复比照,三足之势,此消彼长,不在天时,也不在地利,而终在人谋者居多,不禁叹惋之至!国势发展,在于松民之绑,放民之足,松其禁锢,任其天资,何况于一家之教育。若要代代英才,则在于“放”而不在于“管”,在于“导”而不在于“禁”。
取远古之教训,验当今之教育,不亦善乎!
文/歌飞6月24日
急切心态
很有一些家长前来咨询,总说孩子的问题让他如何如何急,要求给予指导。我问孩子如何做想,回答说“孩子没点事,并不急。”我说,“那你急有个啥用?”回答说“我不急我不行啊。”我说“哦,问题原来在你自己身上!”
家长太操心可不是件好事,这本身就是一种病态,潜意识里都受到这种速成观念的影响,家长自身的动机与观点是会强烈影响着孩子。因为好面子,使家长对孩子的爱有了条件,造成孩子的自我评价低落。家长不能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过贴近,就会超出某一临界值,人与人之间是有距离的,心与心之间距离更大。
通常情况下,熟人之间相距1米为适当,陌生人相距2米为宜,亲人之间一般也不少于40厘米,如果近过以上距离,双方会感到很不舒服,神经受压迫,内心会表现为一种排斥心理。以上所说的数值,即是一种临界距离。
至于心与心的距离,则又不同了,并不是身体相近的人心就相近,人这一辈子,都最在乎关心我的人,而泼我冷水的人,不想要与之相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与谋。有男生追女孩,也是犯了太过急切的毛病,超过临界距离,而把女生吓跑的。
家长教育孩子,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也决不是没有距离限制的,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可以随便说,随便介入,随便打骂,这就是教子无方!这就是家长要学习的地方。
比如,孩子的衣食住行、交友出门、学业成绩无不插手,又搞不定,引得孩子极度反感,白白地损失了亲子关系,亲子之间内心会越来越远;只有站到孩子的角度,体察孩子的内心,肯定孩子的成长,才会减少隔膜与判逆,使心的距离越来越近。
我认为家长最少要保持这样的原则:
一是家长限于教导孩子的生活细节,为人处事,德行操守,身体健康;学习上的事情应当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
二是生活中的事情也以交给孩子去做为佳,做得不好不要紧,要紧的是孩子在做,付诸了行动;做完了以后一定要孩子谈体会、做总结;
三是孩子有些习惯已经不好,或是学坏,要给予时间不可急切,只要孩子愿意改过,就是绝好的事情。
不要双重标准(既要思想端正,又要成绩好转,两件事要一件一件来做); 不要急功近利(只看成绩,不管品质);
不要越俎代庖(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儿孙自有福,福气只能来自孩子自己能做多少,而不是父母能做多少。儿有这等福气,孙才会有这等福气,代代承传。为人父母者,不可不察呀!
歌飞6月24日
主动积极者自有神助
对小学生家长的建议
有位家长向我咨询,说她孩子(小二)学习马虎,比较任性,贪玩又内向,我作如下回复,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小学是快乐的学,只要孩子快乐,不求成绩如何;
第二,孩子的学习靠感觉,而不是首先就理解;
第三,把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故事讲给孩子听,以便孩子找到感觉,找到感觉是孩子学习的入口,也是提起兴趣的开始;
第四,保持经常与孩子说话,向他提出问题,看他如何回答,也不要立即纠正或给出答案;家长如果没有很急的事情,要停下手里的活,看着孩子的眼睛,用心来听孩子字外的内容。
第五,多带孩子出门,让他体会大自然的味道,带他到人多的地方,学着与他人打交道;你便能得到孩子来自社会和大自然的观感回应。
并注意以下几点:
1、夫妻教子要一致。北京“融泰和”公司就是先调整家长的夫妻关系,再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可见夫妻意见统一对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
2、要保持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与相互信赖,这一点是家长引导孩子的前提,一旦失去这种信赖,家长将失去对孩子的引导能力。
3、孩子眼里无小事,孩子所提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天大的事情,绝对重要的问题,不要因为觉得幼稚而嘲笑他、打击他,一旦这样,他将永远对你关闭了这扇门,他的想象的翅膀也因此折断。
教育追求无痕教育就是一首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因此教育要追求无痕。无为管理,幸福教室,雷夫第56号教室,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
教育无痕——读《叩问课堂》有感王占梅新学期伊始,我又接任了新初一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过去三年的成败经验,我对新工作充满了期待,对新的工作机遇很是珍惜。但事与愿......
有感于“教育无痕”(精选20篇)由网友“木卮”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有感于“教育无痕”,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1:有感于“教育无痕” 在你的任教班级中,你......
无痕的教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内容摘要】学习语文要“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即语言文字的教育与思想品德的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事实上,学生接触言语......
这种“无声”的教育方式,效果远比当面的指责、大声训斥要好得多。试想:如果我当时一怒之下没收了连环画,其后果就会和以前一样,陈俊华仍然会“好了伤疤忘了痛”“我行我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