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材料]_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4:56: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河北联合大学

研 究 生 课 程 作 业

课 程 名 称

政治理论

姓 名

陈 云

学 号 307040180003

任 课 教 师 龚 平 教授 专 业 学 位 教育硕士

学 科 领 域 教育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 2010 年 12 月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二零一零 年 一十二 月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陈 云

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从表面上看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迅猛、剧烈,像一场大地震,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东剧变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诸多方面的原因。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原因特别是主要原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集中而又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权力归中央,中央以行政命令和统一计划管理经济,指挥生产。企业没有自主权,实行单一公有制。排斥商品、价值和市场经济,不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这种体制,在革命和战争的特殊年代,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它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和平时期,它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了。因为它不能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缺乏竞争活力;不能及时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始终处于一种粗放经营的水平,必然不断扩大与西方的差距;不能正确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长期压低消费品生产比例,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必然使人民生活得不到进一步改善;不能真正全面地实行对外开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然使经济由停滞变为落后,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从70年代开始,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降了下来,进人80年代,便出现了停滞和危机。苏联经济上不去人民生活搞不好,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终极原因[2]。

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与上述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必然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民主和法制不健全并遭破坏,缺少有力的必要的监督机制,个人或少数人独断专行,政治弊端不断出现。在苏联政治生活中最大的弊端就是个人崇拜和大清洗。3O年代,在苏联出现了一个新的造神运动,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奉若神明,盲目崇拜。与个人崇拜相伴而来的就是大清洗,对于党内的反对派,政治上或学术上的持不同意见者,以及那些无端被怀疑为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人,统统当作“反党”、“异端”、“心腹大患”、“阶级敌人”,一律进行大清洗。结果错杀了一大批人,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诸如此类的政治迫害,在斯大林时代一直是层出不穷、持续不断的,闹得广大干部和群众人人自危,都处于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怖气氛中。后来.虽然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这些问题,并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但这些问题在历史上,在人们心理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无法抹去的。苏联的解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历史的错误付出的沉重代价[3]。

三、民族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是苏东剧变的又一重要原因。苏联原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大俄罗斯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一直未能妥善解决。1922年12月30日建立的苏联,虽名为联邦制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和国自愿平等组成的国家联盟,而实际上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单一制国家,再加上苏联历届领导人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失误,各民族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不仅原有的民族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又使新的民族矛盾积淀下来。在严厉的压制下这些民族矛盾暂时隐伏下来,但联盟内部缺乏真正的凝聚力。而苏联领导人却盲目乐观地认为:“苏联的民族问题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公开性,民主化”的口号,引发了原来潜藏着的民族矛盾,这些民族矛盾在国内日益加剧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民族危机。民族分裂主义到处泛滥,各民族共和国争相独立,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联,顷刻间一分为十五,不复存在[4]。

四、苏东剧变中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显而易见,苏联剧变、解体的客观因素首先在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对象本身,即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其对苏共领导人本身思维方式、行为能力以及整个社会意识的长期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斯大林式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坚固性、保守性、排它性决定了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改革都必然会遭到重重阻力。第二,在苏联政治体制中苏共的特殊地位,它含义上是政党,实质上是国家政权组织,这种政党合一的体制,使苏共肩负着多重任务,一是维系联盟国家的支柱-苏共的瓦解必将直接导致国家政权的失控,造成社会制度的剧变,随后便是联盟国家的解体。第三,依靠原有体制下干部任命制度和由此产生的各级干部来改革这种体制、革新这种体制下的干部队伍,这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导致“体制外”的干部队伍逐渐成熟并成为苏共的直接竞争对手。第四,以往苏联社会主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成为“改革”的对象之一,统一的意识形态和共同奋斗目标的丧失使社会迷失了方向。2.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苏共领导人虽然一再强调改革需要“新思维”,然而从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到实际运作过程来看,他们在思想方法上还是沿袭了苏共历届领导人的传统:急躁冒进、理论脱离实际、理论超越实际、唯意志论盛行。第二,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苏共领导人热衷于国际舞台上的频频亮相和国内政治领域层出不穷的新举措、新方案,而缺乏将每一项具体改革步骤贯彻始终的决心和毅力。第三,由于对改革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估计不足,苏共领导人在改革的前期充满盲目乐观情绪,认为通过改革可以一下子解决多年积累的问题,使国家经济迅速扭转劣势,走向繁荣。第四,宣传上、口头上大谈民主,时而以集体讨论、集体决定为借口,推卸领导责任,优柔寡断,时而独断专行、一言堂、听不进不同意见,这在苏共领导人,特别是戈尔巴乔夫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第五,苏共领导人热衷于“理论上”的创新、突破,过分迷信民主,被民主束缚住手脚,在关键时刻缺乏果断行动。第六,在政治改革的突破口的选择、改革任务的次序、改革的速度等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上存在着一些问题[5]。

可见,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发生剧变,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演变为资本主义,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证明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曲折,它改变不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经历了苏东剧变主义的历史事件,国际无产阶级增加了政治经验,必将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伟大胜利准备条件。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周新城.对苏东剧变原因的分析和思考[J].北京高等教育.2001年第2-3期

[2]韩振亮.对苏东剧变原因和历史教训的再认识.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第3期 [3]林建华.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与价值评判.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2期

[4]姜虹成.苏东剧变的原因、教训及其启示.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5]唐敦双.浅析苏东剧变原因及历史教训[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6期

苏东剧变

什么叫苏东剧变: 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

苏东剧变观后感

对“苏东剧变”有感我们都知道,上个世纪90年代发生的苏联解体与上世纪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样,都是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而后东欧便发生剧变,让世界的目光全部都集中于此......

苏东剧变观后感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苏东剧变》观后感听了《苏东剧变》的讲座以后,我想起了《易经》里的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说的意思是: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通过变......

我对苏东剧变的教训的理解

对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的再认识摘要:本文遵循辫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简要地分析了苏东剧变的原因。苏东剧变是20世纪来震撼世界最重要的事件,是国际共产主义史上......

对于苏东剧变的本质与原因

对于苏东剧变的本质与原因,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有:(1)外因决定论,即:主要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外因,使得苏东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堡垒”从外面被攻......

下载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