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论书经典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吴玉如论书”。
先人论书经典
1,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秦?李 斯-朱文长《墨池编川》
2,凡书非但裹结流快,终藉笔力轻健。秦?李 斯-朱文长《墨池编川》
3,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於笔下,受须有倚伏,开阖籍於阴阳。萧 何《佩文斋书画谱川》 4,断木为棋,梡革为鞠,亦有法焉,而况书乎!汉?扬 雄《法 言》
5,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於卒迫。汉?崔 援《草 势》
6,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 汉?赵 壹《非草书》
7,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您性,然后书若迫於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汉?蔡 邕《笔论》 8,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汉?蔡邕《笔 论》 9,夫书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汉?蔡 邕《九 势》
10,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汉?蔡邕《九 势》 11,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三国?钟 繇《笔 法》 12,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驾,舒翼未发,复举还安。晋?索 靖《草书势》
13,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福,莫重於银钩。晋?卫铄《笔阵图》
14,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晋?王表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15,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16,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须棱侧起伏,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17,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末作之始,结成思矣。晋?王羲之《书 论》
18,藏骨抱筋,含文包质。晋?王羲之《用笔赋》 19,夫未解书意者,一点一画皆求象本,乃转自取拙,岂是书邪? 晋?虞安吉-李世民《指 意川
20,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於古人。南北朝?王僧虞《笔意赞》
21,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者,爽爽有一种风气。南北朝?袁 昂《古今书评》 22,敏思藏於胸中,巧态发於毫銛。南北朝?庚肩吾《书品》 22,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唐?欧阳询《八 诀》
23,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壮则啒吻而嶱嶪,丽则绩靡而清遒。唐?欧阳询《用笔论》
24,兵无常阵,宇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也。唐?虞世南《笔髓论》
25,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於妙。唐?虞世南《笔髓论》
26,学者心悟於至道,则书契於无为。苟涉浮华,终憎於斯理也。唐?虞世南《笔髓论》
27,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唐?李世民《指意
28,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靠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唐?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29,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唐?孙过庭《书 谱》
30,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唐?孙过庭《书 谱》
31,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唐?孙过庭《书 谱》
32,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吝筌蹄。唐?孙过庭《书 谱》
33,知者博於闻见,或可能知;得者非假以天资,必不能得。唐?张怀瓘《文字论》
34,举措合则,起发相承;轻浓似云雾往来,舒卷如林花间吐。唐?蔡希综《法书论》
35,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思而为书,而得奇怪。唐?张 旭。明代潘之宗《书法离钩》
36,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唐?怀 素,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川 37,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者矣。唐,李阳冰《上采访李大夫书》
38,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霍霹需,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偿,一寓于书。唐?韩 愈《送高闲上人序》
39,法成之后,字体各有管束,一宇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两行,两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纸。唐?张敬玄《纂言上?张敬玄论》
40,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宋?欧阳修《试 笔》
41,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宋?欧阳修
42,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宋?苏舜钦(见欧阳修《试笔川
43,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宋?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44,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诛,理固然也。宋?苏 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45,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唯吁侧媚之态,不知人情随想而见,如韩子所渭窃斧者乎,亦真尔也? 宋?苏 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46,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阀一,不为成书也。宋?苏 轼《论书》
笔成家,墨成池,不及蠢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宋?苏 轼《题二王书》
47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为行、草,犹末尝庄语而辆放言,无足道也。宋?苏 轼《跋陈隐居书》 48,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宋?苏 轼《书吴道子画后》
49,故其为书,气秀色润,意和笔调,然而合含刚特,谨守法度,柔而莫读,如其为人。宋?朱文长《续书断》 50,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宋?黄庭坚《跋与张载熙书卷尾》
51,书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淆,乃入微耳。宋?黄庭坚《论捌
52,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宋?米 芾《海岳名言》
53,草书若不人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宋?米 带《论草书帖》
54,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宋?姜 夔《续书谱》
55,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宋?姜 夔《续书谱》
56,凡宇之为体,缓不如紧,开不如密,斜不如正,浊不如清,左欲重,右欲轻,古人之笔莫不皆然也。宋?黄希先《论学书》
57,大抵饱学宗儒,下笔处无一点俗气而暗合书法,兹胸次使之然也。宋?佚名《宣和书谱》
58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元?赵孟颇《定武兰亭跋》
59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 元?赵孟顺《定武兰亭跋》
60学者从有笔墨处求法度,从无笔墨处求神理;更从无笔墨处参法度,从有笔墨处参神理。明?王 绂《书画传习录》 61高书不人俗眼,人俗眼者必非高书。明?徐 渭《题自书(一支堂帖)62,学书当兼收并蓄,聚古人于一堂,接丰采于几桉。明?屠 隆《考巢馀事》
63,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64,常谓一法不通,儒者所耻;若一体不通,亦书家所耻也。明?赵宦光《寒山帚谈》
65,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书不变化,匪足语神也。明?项 穆《书法雅言》
66,凡欲学书之人,功夫分作三段:初段要专一,次段要广大,三段要脱化。明?倪后瞻《倪氏杂着笔法》
67,学书不参通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也。清?王 锋(见《中国书论辑要川
68,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清?傅 山《霜红龛集》
69,志学之士,必须到愁惨处,方能心悟腕从,言忘意得,功效兼优,性情归一,而后成书。清?宋 曹《书法约言》 70,书着意则滞,放意则滑。其神理超妙、浑然天成者,落笔之际诚所为不居内外及中间也。清?张 照《天瓶斋书画题跋》
71,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清?邓石如(见包世臣《艺舟双样川
72,毫端变幻,出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清?伊秉绶《默鹿集锦》
73,学书要识古人用笔,不呵徒求形似,若循墙依壁,只寻辙迹,则疵病百出。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74,学书有捷径。古人居则画地,广福步;卧则画席,穿表里。以此惟之,则学书者不必皆笔也。清?朱履贞《书学捷要》 75,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76,每习一帖,必使笔法章法透人肝脯,每换后帖,又必使心中如无前帖。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77,学书如穷经,宜先博涉,然后反约。切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乃为不掩性情,自辟门径。清?梁巘《评书帖》
78,刚劲忌野,清劲忌薄。清?梁巘《评书帖》
79,牵丝有形迹,使转无形迹;牵丝为有形之使转,使转是无形之牵丝,此即不着纸处,极要留意。清?蒋 骥《续书法论》
80,心声心画,元可矫为,然非刻苦用一番精力,虽人已成就,不见得全能搬移到纸上。清?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集》 81,临碑旬月,遍临百碑,自能酿成一体,不期其然而自然者。加之熟巧,申之学问,已可成家。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82,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83,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再烦,也别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 再苦,也别忘坚持;再累,也要爱自己。 低调做人,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会一次比一次优秀。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以锻炼为......
浅谈“人是什么”——读卡西尔《人论》有感摘要:卡西尔的《人论》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著作,是继《符号形式的哲学》之后的论著,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主要围绕“人是什么”问......
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这是一封给友人的信,谈的是为学的大道理。信中批判明代王守仁以来的一些理学家空谈心性而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出为学应继承孔孟以来的重实学而不尚空谈,要“......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与友人论学书翻译原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书与影视个人论初三作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写作文时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