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禅茶茶艺表演解说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红袍茶艺表演解说词”。
迎新禅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参加成教学院2009/2010年上学年迎新晚会,现在请各位欣赏“了尘禅茶茶艺表演”。
(幕未拉开时的开场白)中国是茶的故乡,西汉时,甘露禅师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是佛教僧徒种茶的最早记载。东晋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南临漳)昭德寺修行时,室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来提神防睡。茶圣陆羽自幼生长在寺庙中,茶与佛门结缘2000余年。禅茶是采用严格地融于佛法的加工工艺,经过特殊的茶艺表演,从而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的佛门用茶。禅茶不仅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而且祛肺痢,保健康。护齿明目、解渴生津,增长善根。因此饮茶便成为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茶文化的基础是“苦、静、凡、放”,禅茶的最终目的在于明心见性!
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以茶参佛、启迪佛性﹐昭示佛理。“了尘禅茶茶艺”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放下世俗的烦恼,赢得一时宁静,暂拋却功名利禄,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品一壶莲缘茶,领略一下茶禅真谛。
一、祥云遥至(焚烛点香)
人生百年,宛如浮云,若非宿缘,岂能相见。炉香乍热,法界蒙熏,海会菩萨,悉来云集。让这袅袅的香雾,幽雅的梵呗,平和我们的心境,一扫胸中的愁云。
.二、调息﹕达摩面壁
达摩面壁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
主泡者应随着佛乐静坐调息。静坐的姿势以佛门七支坐为最好。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静坐时肢体应注意七个要点。
其一﹐双足跏趺也称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亦可用单盘。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时﹐有人连单盘也做不了﹐也可以把双腿交叉架住。
其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一个骨节都如算盘珠子叠竖在一起样﹐使肌肉放松。
其三﹐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份。两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这叫“结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
其四﹐左右双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弯背。其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腭内收而不低头。
其六﹐双目似闭还开﹐视若无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处。其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面部微带笑容﹐全身神经与肌肉都自然放松。
三、众缘和合(介绍茶具:)
佛对众生是无缘大慈的,也正如我们对各种茶具的喜爱一样不分彼此。佛教的基本观点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于各种条件的组合而成就,失去其中一个环节,就有可能无法完成。所以,我们要尊重世间的每个人与每件事。一如我们眼前的茶具,样样平等无有差别。
四、不染尘埃(清洗茶具)
佛教的僧侣及信徒们在四月初八“佛诞日”时要举行浴佛法会,即用香汤沐浴释迦太子像。我们烫洗茶具时也可使茶具洁净无尘,也昭示出礼佛修身可使心中洁净无尘、心无挂碍。
五、法轮初转(清洗茶杯)
法轮喻指佛法,而佛法就存在于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动的则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在转动杯子洗杯时,祈愿大
家可以因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转变之中,我们无法寻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事物,这就是宇宙的真相。人生亦复如此,籍此可以完善提升自我。
六、佛祖拈花(鉴赏干茶)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she)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我们借助“佛祖拈花”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叶。
七、入世济生(投茶入壶)
地藏王菩萨为救度众生曾表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无量劫来,于地狱烦恼火宅,化现清凉莲池。茶亦似人,长于山林,耐寒忍暑,刚经火烹,又临水煮。投茶入壶,如菩萨入世,泡出的茶汤振奋精神,在此茶性和佛理是相通的。
八、万缘放下(第一泡清洗茶叶)
走入红尘,利益人群。首先要把自身的烦恼牵挂丢弃,褪去最后一丝无明,彻底奉献大众茶本洁净仍然要洗,追求的就是一尘不染,诸佛菩萨追求的都是大彻大悟,照见五蕴皆空,开显般若智慧。归的都是般若之门,般若既是无量智慧,佛便具有这样的智慧。
九、漫天法雨`(高壶冲泡,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
佛法无边润泽众生,泡茶冲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顶,豁达开悟。
十、偃溪水声(壶中茶水注入公道杯中)
师备禅师曾指引初入禅林者以倾听偃溪流水声为门径,参禅悟道,杯中之水如偃溪水声,可启人心智,助人觉悟。
十一、观色悟空(观赏公道杯中茶汤的品相)
菩萨无所住而生其心,观世间一切如梦幻泡影,了不可得。度一切众生,却丝毫不执着功德。但行好事,不问前程。壶中升起的热气如慈云袅袅,使人如沐春风,心生善念。
十二、甘露遍洒(用关公巡城的手法分别注入各杯)
普施甘露是使众生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的法门,而茶古称甘露,先苦后甘,可见佛茶一理,禅茶一味。
十三、反归自性(翻转闻香杯)
佛性处处存在,包容一切,天地万物,无不受到佛的慈悲爱护。转五浊恶世为清净佛土,转迷惑颠倒为皈依正觉,转三涂苦难为人天善果。
十四、普渡众生(敬茶)
第一杯茶我们用以敬奉天人导师众生慈父本师释迦牟尼佛(主泡者念甘露水真言:南无苏噜婆耶 怛他夜哆耶 怛侄他唵 苏噜苏噜 钵罗苏噜 钵罗苏噜娑婆诃;
甘露水真言念毕由解说员念献供偈)
献供偈
此茶色香味 上供十方佛 中奉诸贤圣 下济六道品 等施无差别 随愿皆饱满 愿今施者得 无量波罗蜜
三德六味 供佛及僧 法界有情 普同供养
十五、祥开泓境(请分茶者将茶分送至各位茶客手中)
佛发大慈悲心,大愿力,在此祝愿各位永在吉祥泓境之境。
十六、香雾空蒙 香光庄严(闻香)
经云: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道德生活产生的清香持久不失,不受顺风、逆风的影响,且是最好的庄严。将闻香杯轻轻提起,双手拢杯闻香之后用双手轻搓杯子以便闻香,这沁(qin)人心脾的馨香可怡养身心。
十七、五气朝元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佛教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五气朝元即做深呼吸﹐尽量多吸入茶的香气﹐并使茶香直达颅门﹐反复数次﹐这样有益于健康。
十八、三业清净(持杯)
我们把持杯的姿势,即用拇指、食指扶住杯身,中指托杯底,形象的喻为三业清净。指我们能够控制自己身口意三类行为,不受染污,起心动念,举口动舌、举首投足能为自己和别人带来欢喜。
十九、随波逐浪(品茗)
云门宗接引学人的一个原则便是随波逐浪,随缘接物。品茶也应如此,将茶汤由舌尖滑至两侧再缓缓咽下,自由地体悟茶中百味,还可能从茶汤中悟出禅机佛理。品茶分为三口,其中一口为喝、二口为饮,三口为品。
二十、圆通妙觉
圆通妙觉即大悟大彻﹐即圆满之灵觉。品了茶后﹐对前边的十九道程序﹐再细细回味﹐便会﹕“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圆通妙觉﹐万里云托万里天。”乾隆皇帝登上五台山菩萨顶时﹐曾写过一联﹕“性相真如华海水﹐圆通妙觉法轮铃。”这是他登山的体会﹐我们稍做
改动﹕“性相真如杯中水﹔圆通妙觉烹茶声。”即是品禅茶的绝妙感受。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佛性真如就在我们自身的心底。
二十一、乘愿再来(道别)
丛捻禅师曾云:自古禅茶一味,茶要常饮,佛要勤修,品过茶后要谢茶,谢茶则是为了各位以后相约再品茶。人生如茶,每一片茶芽儿都是许多机缘巧合的结果,阳光,气候,泥土,雨水,采摘的时间与制茶者的用心„„有了这些条件,才会绽放出一瓣清香。所谓缘起而聚,茫茫人海难得的是个“缘”字。佛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世间万事皆不过的是缘分。“缘”是大家能够相遇,“份” 却是决定着我们能否在一起更长的时间。有缘即至无缘去,一任青风送明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仆初先生讲得最好﹕“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让我们常怀感恩的心,慈爱世人,恩惠万物。愿大家六时吉祥!
让我们相约再吃茶去!南无阿弥陀佛!
禅茶茶艺表演解说中国是茶的故乡,西汉时,甘露禅师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是佛教僧徒种茶的最早记载。东晋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南临漳)昭德寺修行时,室内坐禅,昼夜不......
湖南花语茶艺课件吴莉英茯茶茶艺表演解说词五百年前,西藏喇嘛因慕名安化黑茶味苦而宜于酥酪的特点,不顾性命之忧绕道湖南安化采购黑茶。由此揭开湖南黑茶“官茶易马”的历史篇......
黑茶茶艺表演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光临纤手茶艺馆,现在由我们的茶艺师为大家带来安化黑茶茶艺表演。安化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她犹如边疆黑马,万里驰骋,因此安化黑茶的文......
各位领导,晚上好,今天我们为您献上乌龙茶艺表演。 首先,介绍茶具茶泽,用来成茶叶茶匙,协助茶泽将茶叶拨志壶中茶夹,用来夹闻香杯和品茗杯茶漏,放臵壶口,防止茶叶外溢茶针,当壶嘴被茶......
中国茶艺表演解说词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 ---品茶赏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性纯洁,客来敬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由我给大家表演中国茶艺,也就是陆羽茶道。欢迎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