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将相和免费”。
《将相和》学案
五年级语文
石窑小学
高锦秀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看拼音写汉字。
bì 和氏()墙()躲()
zhào()集()看 预()
jù()绝 火()()离
zhū()位 野()珍()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正(zhēng zhèng)在为(wéī wèī)难(nán nàn)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jià jiǎ)不上朝(cháo zhāo),免得跟廉颇见面。
3、根据意思写词语。
():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形容强大无比,每占必胜。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4、多音字组词。
将﹛ 相﹛ 和﹛
二、设问导读。
(一)、整体感知
1、课题“将相和” 将指的是(),相又指(),你认为和的意思
()。
2、课文围绕“将相和”写了()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讲了();第二个故事讲了();第三个故事讲了()。蔺相如给你的印象是(),廉颇给你的印象是()。
(二)、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试着给每个故事加个小标题,小组交流、评比看谁加的好。
2、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感兴趣的问题和同学讨论。
3、想一想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小组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全班交
流。
三、巩固练习
默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
廉将军,为的是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廉颇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 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
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削弱()进攻()
2、下列句子是反问的是()
A为什么要怕他呢? B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C秦王我都不怕,会怕炼将军吗?
蔺相如手下的人说蔺相如怕廉颇,是因为-。
从这段话所写的人物行为、语言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廉颇是一个--------的人。
四、拓展延伸。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试对这个人物写一个简短的……
《将相和》学案设计
重庆万州区沙河小学 陈学毅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侮辱、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理屈、理直气壮、无价之宝、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心协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事例及事例中的言行体会廉颇与蔺相如的特点、品质。
二、初学提纲
1、自学生字。书写难定:诺、廉、御、侮辱、荆
2、正确读写目标1的词语。
3、默读课文,给每个故事加个小标题。()、()、()。
三、深学提纲
1、按“起因、经过、结果”把第一个故事分为三层。
2、勾画完璧归赵中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重点词句,你认为蔺相如是个()的人。
3、勾画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重点词句,你认为蔺相如是个()的人。
4、勾画负荆请罪中蔺相如与廉颇从“不和”到“和”言行的重点词句,你认为蔺相如是个()的人,廉颇是个()的人。
5、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立了大功,被封为(),职守比廉颇高,于是将相()。廉颇有意让蔺相如下不了台,蔺相如为了国家退避三舍,廉颇深受感动,于是上门(),()保卫赵国。
四、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从新词中选一个造句。
2、把《完璧归赵》缩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3、阅读迁移练习:《陆游教儿子作诗》
4、读写结合练习:
我和同桌
要求:
①用二、三事写清楚与同学闹矛盾“友谊破裂→和好如初”的情感变化过程。②注意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刻画人物特点、品质。
班级 姓名
一、过过拼音关
1、我会注音
和氏璧()
胆怯()
抵御()
击缶()荆条()
.....逼迫()上卿()渑池()....
2、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1. “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 “胆怯”的意思是 组词、。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完璧归赵(). A.全,完整 B.完结 C.完成 D.消耗尽 2.负荆请罪(). A.依仗 B.背 C.享有 D.遭受
二、我是拼写小能手。
zhào jí yǔn nuî jù jué gǔ sè dǎnqiè
()()()()()zhū wèi hé shì bì duǒ bì tïngxīnxiélì)()()()()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璧()拒()怯()避()胁()壁()距()却()僻()协()
四、根据意思写出本课词语。(1)因回避而不说。()(2)形容强大无比。()
(3)表示向人认错赔罪。()(4)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5)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6)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将相和》课内阅读 姓名:
一、根据课文填空。《将相和》它以、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 ”“ ”“ ”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 到 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也赞扬了廉颇 的精神。
二、片段阅读。片段(1)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画出表示蔺相如动作的词语。
2、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说:“ ” 充分表现了他的。
3、画线的句子说明秦王__________,因此蔺相如才敢假意撞璧。一个“ ”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4、蔺相如要秦王举行一个隆重典礼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2)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拒绝()。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改成转述句: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原因: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片段(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我们俩闹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荆”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削弱——()进攻——()同心协力——()
4、不改变句子的意思,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5、从文中选项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
廉
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6、你认为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做法对吗?
7、结合本文段,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9.《将相和》
1.易读错,写错的字:
本课有的生字不常用,注意不要写错:璧,是一种玉石,因此是“玉”字旁,注意和“壁”区别。“侮”和“悔”,“颇”和“领”等几组形近字,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别、记忆。要注意下面字的读音:“削弱”的“削”,读xuē;“上大夫”的“大”,读dà。
2.词语解释: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中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因其珍奇且来历不凡,被公认为世间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用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它的原因。
负荆请罪——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责罚,赔礼道歉。负:背。荆:荆条,一种灌木的枝条,性柔韧。请罪:请求责罚。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多少钱也买不到。推荐——把好的人或事物介绍给别人。理屈——理亏。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渑池——地名,现在河南省渑池县境内。胆怯——胆小。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3.资料简介:
(1)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有七个,即齐、楚、燕、韩、赵、魏、秦,称为“战国七雄”。其中秦国最强,一心想统一中国。
“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夹在富强的齐国、强大的秦国之间的赵国,凡事都很谨慎。
(2)大夫——一种官职,分为上、中、下三级,“上大夫”是最高的一级。
卿——一种官职,分为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诸侯之下最高的官职。廉颇因伐齐有功,已被拜为上卿。如今蔺相如也做了上卿,但由于他是文官,上朝时,站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3)《史记》——著名历史文献,司马迁著。全书130篇,52万字,包括十二本记(记历代帝王政绩)、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记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30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史记》既是历史的“实录”,又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4)《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段。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太史公曰:方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4.感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蔺相如、廉颇,一文一武,一相一将,各具风采,主要人物蔺相如在文中更是熠熠生辉的形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他对敌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计个人生死;“负荆请罪”中,他对友忍让回避、不计个人荣辱。难怪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这样称赞:“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廉颇这一人物,文章虽着墨不多,但特点鲜明。他英勇善战,战功赫赫,敢怒敢言,敢做敢当,颇有纠纠武将之风!更可贵的是,这二人都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蔺相如对内对外截然不同的态度,廉颇负荆请罪的惊人之举,都源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感染和教育。
可根据不同的故事,采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可以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有重点地读一读,画一画,批一批。如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举起宝玉就要向柱子上撞”这两句,可抓住“举、就要、撞”等词语,思考想象:蔺相如当时是什么样子?秦王又是什么样子?蔺相如到底是真撞还是假撞?由此可看出什么?“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可以抓住“这件事突出了蔺相如的勇敢还是机智”,“渑池会上秦赵两国是打成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这类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在争论中解决学生的疑惑,更好地体会人物特点。“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可以通过表演,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填补课文空白,直观地感受人物形象。
5.了解故事之间的关系——结构特点:
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是《史记》叙事的一个特点,本文就是一个例子。它的结构很独特,3个小故事,各有完整的情节,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结果,都可独立成篇;而3个故事之间又因果循环、紧密相连,第2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全文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而这样复杂的关系,作者只是通过几个极简单的过渡句“过了几年”,“职位比廉颇高”,就将它们上下勾连,合成一个大故事,构思之巧着实令人赞叹。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daodoc.com/ziyuan1/uploadfile/0612/20061218193025.asp
《将相和》《鸟的天堂》
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两个:通过了解文章段与篇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进一步学习体会有一定内涵的句子。
1.《将相和》一课学完后能用文中的词给每个故事加合适的题目,并复述其中的一个故事。
2.学习从课文中找到依据评价人物,并有自己的看法。
3.能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复习重点:
(1)字
字形与部首
璧
允
辱
侮
颇
臣
秦
辱
瑟
丫
字音
削弱
上大夫
召集
侮辱
(2)词: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理直气壮
同心协力
应接不暇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daodoc.com/ziyuan1/uploadfile/0609/2006927165343.asp 预习作业 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推让的好品质及廉颇诚恳、坦率、直爽、知错就改的性格,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从三个小故事中任选一个演一演。5.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导学过程:
一、解决字词:
我们小组通过反复读文,认真交流,能够准确掌握文中生字词语的读音写法并能理解词语意思。
1、“将”的读音()()这里应读()。“将”指()。“相”的读音()()这里应读()。“相”指()。“和”的读音()()这里应读()。
2、区分形近字:璧—壁 渑—绳 秦—泰 协—胁
3、理解词语:
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瑟、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二、收集课外资料:
我们小组收集了有关资料来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
1、何为“和氏璧”及有关的典故。
2、《史记》中关于廉颇和蔺相如的资料。
三、深学提纲
1、我们小组预习后发现课文是由()、()、()这三个小故事来写出将相之间由()到()的经过。
我们小组可以复述课文内容: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立了大功,被封为(),职守比廉颇高,于是将相()。廉颇有意让蔺相如下不了台,蔺相如为了国家退避三舍,廉颇深受感动,于是上门(),()保卫赵国。
2、我们小组细读课文,思考并交流了以下问题。
⑴将相为什么不和?(找出文中关键语句,重点抓住“爬”体会廉颇心情)
⑵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说一说你对蔺相如的了解吗?结合文中语句谈体会。a勾画完璧归赵中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重点词句,你认为蔺相如是个()的人。b勾画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重点词句,你认为蔺相如是个()的人。c勾画负荆请罪中蔺相如与廉颇从“不和”到“和”言行的重点词句,你认为蔺相如是个()的人,廉颇是个()的人。
3、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不“和”的原因是(),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4、我们小组想表演课文,愿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演一演“负荆请罪”)
5、展示感想。
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有什么收获?你展示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
陈湾中心小学
梁景凤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侮辱、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理屈、理直气壮、无价之宝、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心协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事例及事例中的言行体会廉颇与蔺相如的特点、品
质。
二、初学提纲
1、自学生字。书写难定:诺、廉、御、侮辱、荆
2、正确读写目标1的词语。
3、默读课文,给每个故事加个小标题。()、()、(三、深学提纲
1、按“起因、经过、结果”把第一个故事分为三部分。
2、勾画完璧归赵中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重点词句,你认为蔺相如是个
。)
()的人。
3、勾画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重点词句,你认为蔺相如是个()的人。
4、勾画负荆请罪中蔺相如与廉颇从“不和”到“和”言行的重点词句,你认为蔺相如是个()的人,廉颇是个()的人。
5、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立了大功,被封为(),职守比廉
颇高,于是将相()。廉颇有意让蔺相如下不了台,蔺相如为了国家退
避三舍,廉颇深受感动,于是上门(),()保卫赵国。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读课文内容,考虑下面的问题:
1、“将”指_______、“相”指_______、“和”的意思是
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
2、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候,主要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
(二)学习“完璧归赵”
1、读第一个故事思考:
因为()所以赵王和大臣们都知道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可是又不能不答应,()结果()。
因为(),所以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
2、读文中蔺相如说的话,思考并填空。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2)通过蔺相如的语言和动作你认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练习提纲
1、自写生字、新词。从新词中选一个造句。
2、把《完璧归赵》缩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将相和(一)谈话导入,揭题解疑。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题——。 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之后100多年,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
《将相和》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将相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设想。......
《将相和》教学设计黄泥河镇中心小学校 李宏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2、过程与方法:继续运用抓住人物......
Temp 第 1 页 1114442015-4-14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
将相和(缩写)战国时候,秦国最强。有一回,赵王得了珍贵的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写信给赵王,说愿拿十五座城换璧。赵王知道是个骗局,但又不敢直接拒绝。蔺相如说他愿带和氏璧去秦国,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