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区教育》开发社区特色课程教材 促进社区文化繁荣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开发社区特色课程教材促进社区文化繁荣发展——宝山区罗店镇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编写乡土教材的实验项目
作者: 王霞波张勇 时间: 09/04/2012 摘要:宝山区罗店镇党委、镇政府重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加强社区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开展《民俗文化资源在社区教育学习产品中的开发》实验项目,使居民村民了解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传承中华民族文明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
关键词:镇民俗文化资源;新农村文化建设;社区教育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农村社区作为构成整个社会的两大基础组织之一,学习型社会也必然包括学习型的农村社区。学习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既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目前,罗店镇有21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区域人口12万人,其中居民人口5万人,农业户口1万人,外来人员6万人。2007年罗店彩灯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宝山区罗店镇(龙船文化)被文化部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罗店镇社区教育委员会抓住机遇和挑战,提出《民俗文化资源在社区教育学习产品中的开发》实验项目课题研究,在居委村委和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传承中华文明和美德教育,以点带面,取得了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实施《民俗文化资源在社区教育学习产品中的开发》实验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宝山区罗店镇最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的主要依据是罗店镇是江南古镇,建市至今有700多年历史,而且罗店镇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店划龙船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店彩灯。罗店镇党委、镇政府对罗店龙船文化、彩灯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宝山龙船源于明代,是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1984年、1985年罗店彩灯在国内和荷兰、比利时展出。1992年罗店镇为继承和弘扬“民间艺术灯彩”这一文化遗产,举办了“罗店镇首届元宵灯会”。罗店镇党委政府领导重视龙船文化、彩灯文化教育活动,建立了龙船文化保护组织机构,制定了龙船文化、彩灯文化发展规划,成立了罗店龙船文化展示馆,连续举办了八届龙船文化节、五届罗店彩灯节,对罗店镇龙船文化及相关文化资源进行了专题调查和系统的收集整理、归档。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学习研究当地镇志村史,学习研究当地民情风俗、民间文学故事等,挖掘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编写社区教育教材,使居民、村民了解镇和居委村委经济社会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积极传承古镇的优秀传统,发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罗店精神。同时组织居民、村民和青少年开展热爱“魅力家乡”、“我爱我家”活动,从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创建学习型文明社区活动中去,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
罗店镇社区教育委员会会同罗店成人中等学校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通过课程、教材、课件、网络平台和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宣传载体,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和印发宣传学习资料,对社区居民进行广泛宣传教育,通过开发社区特色课程教材,实施实验项目,对社区居民施以影响。
二、结合镇民俗文化资源特色、结合地区经济文化类型,加入实用性的内容所开发的社区特色课程和教材,有其强烈的生命力
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镇民俗文化资源特色课程和教科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乡土民族文化知识,还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类型,加入了实用性的内容必将受到居民和青少年的欢迎。在建设学习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不考虑5个因素,文化认同的地域性,学习载体的乡土性,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教育资源的复杂性,教育和学习形式地多样性。开发校课程教材,将各民族的多样文化和对自然的态度,将保护环境与弘扬地方文化相结合,找到了当地文化的“根”。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尊重,也带动了居民和青少年对赖以生存的周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近年来,挖掘罗店地区民俗文化中的精品,形成罗店社区教育的本土学习产品,并通过学习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社区教育,用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滋润罗店社区教育,激活罗店古老的文脉传承,促进地区各类人群的融合。社区教育的本土化、区域性决定了编写课程教材的原则,真实反映民俗文化资源的特色课程和教材,利用和发挥了当地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优势,降低了社区教育成本,方便了居民和青少年学习,拓展了社区教育的内涵。
三、实验项目的具体操作与实践
2007年,划龙船、罗店彩灯已被列入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罗店镇划龙船作为端午节民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罗店镇划龙船、罗店彩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已成为黄浦江流域唯一保留的龙船表演的民俗文化。罗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谓成效显著,但其传承和发展前景依旧堪忧,特别是如何发挥龙船、彩灯在传承民俗文化上的作用,为此,镇党委、镇政府根据因地制宜、喜闻乐见和寓教于乐的原则,提出了龙船文化、彩灯文化通过“小手牵大手”的形式“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宅、进家庭”的总要求。镇社区教育委员会和罗店成人中等学校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开发社区特色课程教材,实施实验项目的具体操作与实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5)
1.调查罗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社区居民生活的关联和影响。2.调查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本项目涉及的研究动态,确定实验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6—2012.5)
1. 加强师资、志愿者队伍培训。邀请罗店镇彩灯艺人来校座谈,研究探讨罗店彩灯的历史、制作方法与工艺,基本确定《罗店彩灯制作工艺》教材框架。开展师资、志愿者队伍培训,提高教师和志愿者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开展罗店彩灯制作的实践。通过幼儿园“小手牵大手”的方法,组织家长、孩子开展彩灯制作的亲子活动,既让家长和小朋友了解彩灯是罗店的一张文化名片,通过活动又增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亲情,激发家长、孩子对家乡民俗文化的求知欲。同时对中小学生开展罗店彩灯历史的介绍和罗店彩灯制作方法的传授,让孩子们了解罗店镇的历史文化,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感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与非沪户籍孩子间的融合。
3.举办彩灯制作比赛活动。我们组织本镇社区家庭、学校系统学生参加罗店彩灯制作大赛,增进罗店镇地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对罗店历史文化的了解,强化青少年“罗店人”意识。2012年1月,罗店镇社区教育委员会举办彩灯制作大赛,罗店镇有360户家庭和800名中小学生报名参加,分初赛和决赛两场进行。初赛共收到1160件参赛彩灯作品,决赛从初赛360件参赛彩灯作品中,评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4个、创意奖3个、优秀组织奖4个、优秀指导奖4个。树立了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团队,营造了良好的社区舆论氛围。涌现了许多感人思想和事迹。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如舒永福、唐秀英、周士浩、楼成芳等,也有刚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如郭嘉俊、王子谦、江海波、朱铭皓、赵雅雯等。外来务工家庭的李书奇、黄宇轩、徐如婷、郑浩杰等,他们与罗店镇本地家庭的谢韵雯、朱奕雯、许铭哲、高宇蕾等家庭互帮互学,不仅精心制作作品,而且还增进友谊,加强团结。同时在探索彩灯文化进社区,扎制彩灯和举行彩灯制作大赛的过程中,在学校层面如申花幼儿园、金锣号幼儿园、小天鹅幼儿园、美兰湖幼儿园、罗店中心校、罗南中心校、罗店中学、罗南中学、陈伯吹中学、罗店成中的师生参加;在居委村委层面如罗溪居委、祁南居委、古镇居委、向阳居委、东南弄村、金星村、四方村等单位积极的参与了,在人力、物力上予以极大的支持。
4.注意实施效果,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社区居民在开展学习中的感受与需求,适时调整教育的方法、手段与形式,以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项目实施,提升社区居民的民俗情感。项目组成员收集、整理、统计推进实验项目工作的各类资料,积累经验。着手罗店彩灯文化的学习产品《罗店彩灯制作工艺》的初稿编写。
5.成立民间艺人名师工作室,推进罗店民俗文化资源在社区教育学习产品中的开发实验。2012年4月12日,成立了彩灯制作名师工作室,聘请民间艺人朱玲宝担任负责人,另有25名彩灯制作志愿者共同参与工作室的各项实践活动。第三阶段:总结整理阶段(2012.6—2012.9)1.实验项目开展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民众的广泛重视,项目组成员及时进行资料处理,边实验边总结,写出结题报告。
2.形成《罗店彩灯制作工艺》正式教材,为今后创建社区教育特设课程做好充分准备。2012年5月,完成镇校本教材《罗店彩灯制作》编印工作。在开发社区特色课程教材的过程中,民间艺人朱玲宝老先生的无私奉献外,张勇、杨微波、高琴等老师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同时也涌现出了像赵丽芳、金丽燕、陈正美、朱莉娜、杨微波等一批优秀指导老师。
3.着手罗店龙船文化的学习产品开发。(拟作为下一届实验项目)。
四、发展思考
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当今是一个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时代,提高居民社区教育的参与度,努力构建和谐社区,着力培育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增强社区归属感、认同感与凝聚力,提升社区教育的文化品位已显得刻不容缓。上海提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城市精神“公正、责任、包容、诚信”八个字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弘扬现代上海城市精神,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民俗文化,以此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社区核心竞争力。这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扩大地区影响力;也有助于地区的和谐稳定。
2.继续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搞好社区教育乡土教材的选编和教学,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当地民俗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实际,认真组织编写乡土教材。对居民和青少年学生进行热爱家乡教育、生产知识的传授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把升学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样不仅克服了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的弊端,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居民和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对素质教育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3.加强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罗店地区活跃着一支掌握本土民间文化各类技艺的骨干队伍,在民众中有着一定的影响。社区教育委员会和成人学校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支骨干队伍,要在各居委、村委和中小学校等积极招募志愿者,学习掌握各类本土民间文化壮大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员队伍。其次,要积极启动编写《罗店龙船文化》等一批乡土课程教材工作。另外,组织力量查阅镇志村史,积极收集和整理民俗文化资源资料文章、故事、人物传记、图片和文物等,为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文明成果,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和教材夯实坚实基础。参考文献:
1.马仙玉.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研究[j]党政干部论坛.2011.(03)2.周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变迁及其建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谭志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11.(04)
(作者系宝山区罗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罗店成人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繁荣社区文化、共建美好家园——黎苑社区先进社区文化汇报黎苑社区位于人民路以北、环保路以南、相山路以东、张寨沟以西,紧邻市委、政府大楼,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居民楼142栋,......
依托珍珠文化开发特色社区教育资源许 斌 [摘要] 社区教育有必要从文化这个高度和视野探索,渗透文化性的根本追寻,深入思考,赋予社区教育发展的时代新元素。本文以地域珍珠文......
繁荣社区文化 构建精神家园“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单元,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文化民生建设已经从一般性的娱乐惠民上升到强基富民和提......
繁荣社区文化 构建和谐社区二堰街道办事处一、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今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议程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会......
大力提升人文气息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区开发区文化突出的是自己的特色,所谓“特色”,首先表现在独特的文化品味:在建筑上,就是其造型、色彩、风格以及道路、广场、公园、路灯、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