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优美乡村_国外乡村生态经济发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3:55: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优美乡村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外乡村生态经济发展”。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优美乡村

陈莉

沐川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96个行政村,人口25.9万人。县境内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林竹翠绿,空气清新,素有“绿色明珠”和“天然氧吧”之称。2008年成功创建成为乐山市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省级生态县。近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载体,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生态文化培育为抓手,立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提出了建设四川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定位和“一站、一心、两片、三地、四县”的“11234”发展思路,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生态旅游县建设新路。

一、基本做法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于2008年全面启动生态县创建工作,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8名县级领导牵头分工负责,形成了以县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助推、部门乡镇联动、业主具体实施、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格局。按照《沐川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所确定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25个重点项目,强力推进生态县的建设工作。

(一)夯实基础,倾力保护生态环境。一是坚持实施大林业战略。多年来,我县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抓住了实施速生丰产林工程、国家速生丰产林项目和世行贷款造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项目的机遇,积极培育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发展龙头企业,落实林业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造林栽竹的积极性,推动了沐川林业快速发展,全县林竹面积151.3万亩,森林覆盖率69.5%,其中永福镇林竹面积达到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林业助农增收与林业产业发展居全省前列,并在全省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二是精心打造生态城市。确立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的精品宜居县城定位。大力实施“森林城市”工程,在县城区新栽种大树近300棵,形成了满城绿色的清新婉约风格。积极实施闸坝工程,建成了五道梯级拦河闸坝,蓄积溪水75万立方米,为群众创造了文化娱乐、休闲观景、动静相宜的理想环境,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现代气息。开工建设梨园街旧城改造、“碧水丹霞”景观工程和工业园区建设工程,与“一路两广场”遥相呼应,实现山、水、人的和谐统一,全面完成城市道路“白+黑”,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三是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作为生态县创建的难点和基础工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对口帮扶制度,全县共有44个县级对口帮扶部门深入乡镇,从政策、资金、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创建过程中大力实施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四化”工程,注重“四个结合”,即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灾后重建相结合,与环保专项行动相结合,着力开展水、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综合整治,新建垃圾池、污水处理设施等,配备保洁人员,取缔27户小纸厂,栽植行道树,乡镇整体风貌明显改观。

(二)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一是以“林浆纸一体化”为重点发展生态工业。坚持实施以林促纸、以纸兴林、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路子,着力打造“西部纸都”,永丰纸业通过连续5期技改扩建,成长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四川规模最大的林浆纸产业龙头企业,其主导产品“永丰牌”打印纸荣获乐山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开展造纸固废综合利用,提高循环用水率,污染排放达到国家最新排放标准。进一步做大做强林浆纸产业,积极支持永丰公司与厦门建发组建永丰浆纸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成12万吨制浆项目,扩大禾丰公司卫生纸生产能力,全县制浆造纸能力达到30万吨,目前正在加紧20万吨高档文化纸项目前期建设工作。坚持走林竹资源综合利用之路,加快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培育国林木业、吉源木业等板材深加工企业,全县竹木板材加工能力达到10万方。目前正加快推进2万立方米竹基红木、5万立方米木材改性、10万立方米实木板生产线等板材加工项目。二是以“十大农林基地”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坚持以农业产业化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以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着力建设国家级林竹、大鲵基地,省级茶叶、中药材、猕猴桃、山地乌骨鸡等“十大农林基地”。大力发展茶叶、金银花、黄白姜、甩菜、苦笋、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以一枝春茶业等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茶业发展模式;竹类、黄(白)姜先后通过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全县整体获得全省首个无公害基地县认定,35个农产品分别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三是以“两大特色景区”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重点开发沐川竹海和五马坪特种旅游基地两大旅游景区。沐川竹海景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自驾游为一体,主要体现古寨子、古商道、古寺庙和原生态环境、原生态设施、原生态食品“三古三原”风格,目前已完成投资8500万元,全面完成第一期“一环线两入口八景点”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南、北两大门,成功打造萧洞飞虹、永兴湖、神龙池等景点29个。去年9月,正式成为沐川首个国家级3A景区,摘取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桂冠。今年“五一劳动节”共接待游客3.78万人次,同比增长25.1%,旅游综合收入1348.72万元,同比增长29.68%;其中门票收入5.37万元。沐川将成为“成都(绵阳)—乐山—宜宾—凉山”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形成“峨眉看仙山,乐山看大佛,沐川看竹海”的旅游品牌。

(三)增强动力,着力培育生态文化。一是开展生态文化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五大载体的生态文化创建活动。即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以实施节能降耗、废物循环利用、无纸化办公为内容的创建绿色机关活动,以“六个一”工程为主要载体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以培育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绿色企业创建活动,以倡导生态、健康、向上、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绿色消费为目的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以村容美化、周边绿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为目标的绿色村庄创建活动。二是打造生态文化特色品牌。推出了“竹乡艺术节”、“欢乐竹乡”等特色文化活动。沐川草龙荣获吉尼斯纪录,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草龙,进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与奥运会火炬传递等国内大型演出活动。既有书法艺术和国画的神韵,又展现独特工艺的风格和雅致的沐川竹编走进世博。《千手观音》、《梅兰竹菊》等沐川精品竹编在上海世博会精彩亮相,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去年在国庆节期间成功举办“中国〃沐川首届生态文化旅游节”,《中国环境报》专版报道,提高了沐川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加强各级干部的学习,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党校干部培训课程,增强各级干部的生态环保意识。开展“6.5”世界环境日暨创建省级生态县宣传系列活动、实行环保知识进社区,组织青年环保自愿者和巾帼环保自愿者开展“绿色环保行”、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扩大生态环保的影响。

(四)狠抓关键,建立完善创建机制。一是决策机制。提出了“11234”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四川生态经济强县,打造中国西部优美乡村的战略目标。从2001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生态创建领导机构并下设办公室,县级领导亲自挂帅,抽调精兵强将,实行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了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投入机制。各相关部门向上积极争取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县财政配套补助,整合项目资金,实行集中使用,重点支持生态建设项目和重点乡镇,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能;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创建资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三是保障机制。县人大、政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把生态县建设列入调研课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专题审议,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邀请上级科技环保专家学者学者来沐川视察、调研,指导创建工作,提升创建水平。

二、主要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实施,我县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社会体系和生态建设能力支撑体系五大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一)生态环境魅力进一步彰显。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淘汰关闭排放不达标制浆造纸企业健全竹海纸业公司。2009年,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了1004吨和124.61吨,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223吨以内。环境空气质量≥90%,龙溪河出境断面水质由V类变为III类,全县环境质量指数为优,列全省首批创建省级生态县第一位,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荣获“中国四川山鹧鸪之乡”的美誉。实现天蓝地绿、水清人和,全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二)生态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以生态资源的培育发展生态经济,以生态经济支撑生态县建设,沐川生态发展成功避免了“保护生态、留下贫穷” 的局面。昔日发展滞后的沐川,今天已是四川竹浆纸产能第一县,省级竹材林浆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富民增收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2009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66亿元,增长54.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900万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149元,增加586元,增长16.4%。

(三)生态文化活力进一步激发。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区域特色文化正在形成,生态文化逐步融入我县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绿色生活正逐步成为市民自觉行为和习惯。群众对生态创建的知晓率达95%以上,市民环保意识显著增强。

沐川生态县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四川生态省建设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县委、县政府为此提出了“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等六个三年行动计划,将紧紧围绕国家级生态县建设五大体系,结合沐川实际,进一步做大以林浆纸为重点的生态经济,全面推进“沐绿参天”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加快建设西部最大的竹博园,通过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加大节能减排和农村环保工作,继续深化以国家级生态乡镇为重点的生态细胞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实现建设四川生态强县和中国西部优美乡村而努力奋斗。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优美乡村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优美乡村陈莉沐川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96个行政村,人口25.9万人。县境内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林竹翠绿,空气清新,素......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江夏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江夏胡亚波2011年第5期 ——生态建设近几年来,江夏经济快速发展,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排名第一名。区委、区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提出,江......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编辑:admin 时间:2011-1-31 21:19:00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要求我们进......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和谐德州山东省德州市地处鲁西北平原,改革开放前长期以传统农业为主,曾是全国30个贫困地区之一。近年来,德州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大......

生态经济建设

关于发展生态经济的一些思考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GDP的增长步伐让全世界侧目。但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资源消耗量、能源消耗量和生态环境的负担也都“领先”于......

下载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优美乡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优美乡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