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参考计划申报指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xx大学学习计划书参考”。
附件一
2009年计划申报指南
一、“13115”科技创新工程
(一)重大科技专项
1、主要农作物及经济作物新品种选育
采用生物技术育种与常规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培育小麦、西红柿等作物新品种,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制订技术标准,进行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
(1)小麦常规品种选育
按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品种选育目标,选育出适合关中灌区冬小麦新品种2-3个和旱地小麦品种1个,制订相应栽培技术标准,并进行超高产栽培试验。
(2)番茄专用品种选育
开展番茄专用品种种质资源创新研究,选育不同专用型(加工型、鲜食型、食用型)番茄新品种(系)3~4个,开展栽培技术试验与生产示范。
(3)渭北旱源花椒良种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开展优质花椒种子贮藏、种子处理,良种苗木繁育与嫁接以及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建立高标准示范园。
2、农牧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围绕我省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应用研究为导向,进行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优质高效畜牧业安全生产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畜牧业生产全过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建立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工艺和重大疾病预警体系,实现畜禽良种化繁育、标准化养殖、清洁化生产和精细化加工。
(2)猪瘟病毒致病机理研究
采用RNA干扰技术确定猪瘟“敏感基因”并进行敲除,将其移入去核的猪卵母细胞产出猪仔,创造出对猪瘟病毒具有先天性免疫的抗猪瘟新品种(系)。
(3)猕猴桃雄株选育及花粉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以解决影响猕猴桃质量问题的授粉技术为切入点,选育专用花粉的猕猴桃雄株品种,开展花粉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研究,并进行生产中试与示范应用。
(4)山地红枣综合丰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在陕北红枣产区,通过引进抗旱、耐瘠薄红枣优良品种,配套山地红枣果园微灌节水技术,开展山地红枣高效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标准研究与示范,(5)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喜居群落结构特征与生境安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秦岭大熊猫居地行为、迁移行为与栖息地选择,主食竹种群动态与竹林复壮,非喜居群落结果调控与廊道修复技术研究。
3、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质量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依托我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攻克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以及质量安全和溯源技术,加快构建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体系。
(1)苹果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采用冷杀菌技术和低温浓缩技术等现代浓缩果汁加工技术,开发第二代健康型低温浓缩苹果浊汁新产品,并利用
交通智能控制、管理技术及产品。
(3)软件开发:中间件和装备制造专用软件技术及产品。
8、新材料
高性能材料:新/异型钛制品的制备及深加工技术;粉末冶金钛合金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纳米钼基粉体材料羰基化制备技术研究;超细钼合金粉体制备技术及装备;钼合金粉体低温还原技术及装备;
复合材料:纳米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功能和结构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碳/碳复合材料。
节能材料:新材料成套技术及装备;节能建筑材料;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器件;太阳能材料。
9、生物技术
开发生物技术药物、疫苗和抗体及诊疗仪器设备、脂质体药物等,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源动力。专项内容: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类新药和新型医疗器械;(2)脂质体新药研发
(3)重大传染病、疫苗及检测试剂盒研究
10、临床医学
针对心脑肺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针对临床急需,开展早期检测、诊断、预防、干预、综合诊断和控制、诊治技术研究。专项内容:
(1)心脑血管病预防与治疗技术;(2)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3)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杂症新技术。
11、农村医疗卫生
小城镇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系统及生态住宅研究;小城镇设施配套建设技术系统及环保工程示范研究。
15、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及中药新药研制
在中药材主产区建立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开展药用植物野生变家种、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研究。重点攻克大宗中药材合理轮作和套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制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创新药物,争取在剂型上有所突破。
(二)重大科技产业化
1、家畜良种繁育及产业化
进行家畜胚胎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移植,建立大型养殖小区,配套标准化养殖和规范化防疫设施,建成规模化家畜养殖基地,实现家畜良种产业化。
2、农产品加工产业化
围绕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配套大型加工机械,解决加工关键技术,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行规模化加工生产,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3、有机生态茶园建设及茶叶产业化
按照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加大品种换代、工艺创新、茶文化建设力度,建成万亩以上有机生态茶园,用现代制茶机械装备优质明茶加工,用清洁化生产经营方式推进茶叶产业化。
4、陕南蚕桑产业化
引进推广专用蚕桑优良品种,建立优质高产桑叶生产基地,扩大专用蚕种繁育规模,建立集桑园建设、蚕种繁育、高效养蚕及高品位生丝生产为一体的蚕桑产业化体系,提高区域特色产业整体效益。
(1)新能源技术及相关产品产业化
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的高效、低成本转化和利用产品产业化
(2)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产业化。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相关产品产业化;镍氢电池(组)与相关产品产业化;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与相关产品产业化;新型高容量、高功率电池与相关产品产业化。
(3)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产业化。
(4)工业、建筑、交通、城市及民用等行业的高效节能技术及产品产业化。
13、航空航天应用技术产业开发及配套部件与设备产业化
14、面向重点行业的应用软件产业化
面向制造业、石油、电力、通讯、医疗、网络及信息安全、现代服务等行业的应用软件产业化;
15、嵌入式软件产业化
数控机床、智能设备、数字高清显示、纺织机械、移动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产业化;
16、集成电路设计及专用芯片产业化
大规模数字电路产业化;专用数字芯片、WLAN核心芯片、光传输芯片组、在保通信芯片、GPS芯片组、多声道数字音频解码芯片;计算机/电视机多媒体处理芯片、平板显示和LED背光源用控制、驱动芯片产业化。
17、数字化及智能化电子产品、网络通讯及数字移动通讯产品及光电子器件产业化。
18、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科技服务“三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实现农业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
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
1、农业应用技术研究
(1)多抗性、专用性、优质、高产农林植物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研究;
(2)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主要畜禽重大疫病监测预警、诊断、预防及防治技术研究;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3)畜禽优质、高效、高产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4)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5)农产品保鲜、储运、深加工技术研究及配套设备开发。
2、农业高新技术研究
(1)生物技术育种;转基因动植物技术研究与应用;(2)畜禽胚胎工程研究开发,动物克隆及畜禽遗传育种研究;
(3)低成本农田节水信息系统和节水技术示范;农村信息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4)高效、低污染新型肥料、新型农药开发研究与生产示范;
(5)新型农田作业机具及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开发;(6)新型环保农用化学品及高效安全施用技术研究。
0
(10)多胺与仁用杏花期抗冻性关系的研究(11)榆林沙区飞播林地钻蛀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12)红枣裂果防治技术研究(13)速生杨新品种选育(14)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选育
(15)苹果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技术标准研究(16)克服果蔬连作障碍技术的研究(17)主要农作物良种产业化(18)设施蔬菜产业化
2、畜牧业类
(1)优质畜禽新品种(系)引进、选育及配套系开发(2)营养高效利用研究与饲料加工工艺技术开发(3)畜禽主要疾病诊断、检测与防控技术研究(4)畜禽生产环境控制技术及开发
(5)兽医生物制品、兽药质量检测技术研究(6)牧草及饲料作物品种资源开发保护及育种研究(7)畜牧业清洁生产工艺与设备开发(8)动物转基因及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
(9)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系选育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
3、农产品贮运加工类
(1)优质农产品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2)粮食、油料加工转化技术研究(3)奶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4)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研究与建立(5)果品贮运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6)生物资源活性成分提取技术及产品开发(7)有机茶园建设及茶叶新产品开发
22、光电材料及产品;
3、精细化工材料技术及产品;
4、高分子材料及产品;
5、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
超细钼粉制备、还原及烧结关键技术和装备、钼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粉末冶金钛合金产业化关键技术。
6、生物医学材料及产品;
7、材料的先进制备、成型、加工技术及高性能产品。
(四)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1、制造业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数字化关键技术、柔性装配工装技术研究、宽弦空心风扇叶片制造工艺及应用研究等。
2、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3、数控技术及产品;
4、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及关键部件;
5、大规格齿轮综合测量关键技术,大规格数控成形砂轮磨齿机、滚齿机、大型龙门式车铣镗磨复合加工中心、大型导轨磨床及数控内齿轮磨齿机等关键技术研究;
6、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7、先进制造技术及产品;
8、纺织和轻工行业专用设备。
(五)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
1、新能源和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及产品;
2、煤的多联产技术及产品;
3、提高煤、油采收率的关键技术;
4、提高煤、油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
圾焚烧和烟尘污染治理控制技术、皂素综合利用技术与清洁生产;
3、环保产品与工程化设备、在线检测软件和成套设备开发研究;
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十一)社会发展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
1、小城镇建设技术与示范;小城镇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系统及生态住宅研究;小城镇设施配套建设技术系统及环保工程示范研究;小城镇现代化管理技术系统。
2、防灾、减灾和社会安全的重点技术研究。
(十二)大宗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优良品种选育及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繁育研究
开展陕西大宗、地道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研究及示范推广;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野生抚育及规模化繁育研究。
(十三)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开展不同炮制方法和炮制条件对中药饮片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筛选、优化炮制工艺,制订相应工艺的质量标准。研究并建立中药炮制品质量评价体系。
(十四)中药创新药物及新型制剂研究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开发治疗重大疾病及常见多发性疾病的具有自主识产权的创新中药;鼓励“来源于临床,应用于临床”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收集整理以“太白七药”为主的民间药常用方剂和秘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临床验证。开展中药制剂新工艺、新技术、新辅料研究,开发中药新剂型。
重大工程项目中的数理模型研究;
3、灾害预测和防治中的数理方法与发展问题研究;
4、与材料、能源、信息、生命和空间科学交叉融合的数理问题研究。化学与化工科学
1、与材料、生命等科学交叉融合的无机化学新合成方法及制备研究;
2、纳米分析、芯片分析等分析化学领域新原理、新方法研究及其在高技术中的应用;
3、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发现和仿生合成研究;
4、催化不对称合成、绿色化学有机合成研究;
5、高分子聚合方法、大分子生物合成方法、超分子聚合物、超支化高分子等各种新结构和高分子立体化学研究;
6、化学物质特别是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迁移转化、归趋、效应及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
7、以增强陕西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的基础理论、关键实用技术以及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节能、降耗的工程科学问题研究。
农业科学
1、重要农业生物优异基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3、遗传资源分离、鉴定新基因研究;
4、动物干细胞形成分子学基础及调控、细胞凋亡和动物模型建立;
5、农业重要生物灾害预警、发生机理及控制研究;
6、新型生物农药与环境友好型的植物生长、发育调节机理研究;
材料与工程科学
1、金属及其合金的结构、性能及防护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
2、新型信息功能光电磁材料、陶瓷材料、智能材料、生物材料、能源材料以及低维/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研究;
3、特种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环保及水处理材料、高性能薄膜材料与工程塑料等材料制备和加工成型技术研究;
4、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新技术研究;
5、数字化仿真设计与高效精密加工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研究;
6、区域建筑结构设计新理论、结构健康诊断与修复研究;
7、现代交通规划新理论、新方法与工程新技术研究;
8、废弃物质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
9、生态用水、生态水文学及生态环境水管理研究;
10、农业水土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与环境影响研究;
11、流域污染与环境综合治理研究。信息科学
1、复杂系统的建模和控制、系统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
2、电波传播、电磁场瞬态特性、高精度高效率电磁场计算方法研究;
3、微弱信号、自适应信号、多维信号处理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研究;
4、高速光通信、光交换与光传输网络单元技术及其器件研究;
5、新型激光与光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
0
优先支持领域为:
1、电子信息
——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技术、新型数字移动通信技术、软件工程及系统软件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技术、电子商务等的应用;
——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系统及产品、网络应用软件平台、高速网络产品、接入网系统设备、多媒体信息终端;
——新型显示器件、数字化电子产品,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各种专用芯片的中间试验及试生产。
2、新材料
——电子信息与光电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稀土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生物功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等的应用及产品;
——半导体用电子材料、大直径硅单晶、多晶硅、硅片、电容器材料、光电子材料;
——高纯金属及贵金属材料、超细粉体材料; ——新型工程塑料及合金、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高性能电池用材料; ——纳米材料及其改性材料;
——治理汽车尾气用催化剂、新型污水处理剂等环境友好材料。
3、光机电一体化
——先进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制造系统技术、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应用;
——CAD/CAM、CIMS、数控系统及其装备、现场总线智能化仪表和过程控制系统及装置、现场总线智能低压电器和
21、实现科技强省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研究。明确科技强省的内涵以及具体衡量指标;分析实现科技强的关键因素,揭示我省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现状、特征及实施科技强省战略已具备的条件及存在障碍,探索实施科技强省战略目标的路径,提出实现科技强省战略的保障措施和实施策略。
2、陕西公共科技资源集成方案与公共研发平台管理机制研究。学习借鉴先进国家或地区公共科技资源集成的经验,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公共科技资源集成方案,研究公共平台共享的有效机制与管理模式,提出“陕西科技资源中心”公共科技资源集成与共享的方案和对策建议。
3、在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考核和管理创新研究。摸清在陕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部委和省级层面)基本状况,研究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目标定位,并设计相应的绩效考评方式。建立在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价体系,分析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管理、提高绩效的对策建议。
4、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可行性研究。研究制定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与模式,形成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
5、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技术需求调查。开展我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规模以上企业技术需求调查。提供技术需求分析,重点把握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找出产业技术发展瓶颈和制约因素,提出我省装备制造业关键领域的技术需求目录,为“十二五”制定装备制造业科技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发展报告》,进行动态跟踪研究。
11、陕西软件业技术路线图研究。遵循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原则、流程、过程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沿着“市场需求分析→确定产业目标→技术壁垒分析→凝练研发需求”这一路径,展开对陕西软件业发展问题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分析,制定出陕西软件业技术路线图,预测陕西软件业未来市场所需要的技术和产品需求,为支持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二)面上项目
1、区域发展。主要支持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重点是区域发展中的宏观热点、难点问题,包括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关中自主创新产业区建设、陕南突破发展研究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战略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2、产业提升。主要支持围绕转型期间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各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兴科技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战略联盟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3、自主创新。主要支持围绕提升我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健全科技创新政策、完善创新环境、加快创新型陕西建设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4、科技资源整合利用。主要支持围绕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技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重大公共科技平台建设相关政策与公共服务成效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5、科技管理创新。主要支持围绕全省科技资源状况专
产的新产品;
(2)、对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新产品;
(3)、公共健康与安全的药剂、仪器设备及防护用品等的新产品、新装备;
(4)、装备制造和换代产品、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产品;
(5)、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计划成果,特别是“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科学研究发展计划等各类国家、省部级计划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新产品。
3、新产品计划原则上不支持:
(1)、常规食品、饮料、烟、酒类产品;
(2)、化妆品、服装、家具、小家电等日用产品;(3)、用进口零部件(包括散件)组装的产品;(4)、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国产化率较低的产品;
(5)、单纯为军工配套的产品;(6)、传统手工艺品;
(7)、单纯改变花色、外观与包装的产品;(8)、动、植物品种资源;(9)、高能耗、污染环境的产品。
4、特例情况:
(1)、一般纺织品原则上不予立项,但对能起到更新换代并有较大技术突破的纺织材料,可考虑在立项范围内;
(2)、军用产品不在新产品计划中立项,但军转民项目属新产品计划立项范围。
2018年度基础研究计划申报指南 一、计划定位与要求基础研究计划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应用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一)自然科学基金围绕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纲要》实施......
科技计划申报指南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做好做实我市科技工作,积极组织、引进和包装项目,争取上三级更多的科技资金投入。为使大家了......
附件1 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申报指南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旨在贯彻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我市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面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关键技术进行......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2008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各有关单位:2008年,省科技计划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精神,按照省第十一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政......
附件5: 2013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申报指南(管理处室:政治处)为实现武汉科技发展和人才强市目标,促进武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