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情况的汇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
关于创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情况的汇报
全市有2个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14个企业的16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认证面积18万亩;30多个企业70多个产品通过了GAP、HACCP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通过国家和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28个,面积23.5万亩,基本涵盖了我市粮油、瓜果、蔬菜、畜产品、粉丝和葡萄酒酿造等六大优势农产品。
一、狠抓源头管理,努力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上下功夫 我们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创建绿色农业示范区的第一道关口,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监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施了三大工程:一是绿化美化工程。二是节能减排工程。三是放心农资下乡工程。建立健全了农资专供网络,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查处国家违禁投入品,把住农业投入品市场入口关。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统一配送,建立以市农业化学投入品配送中心为龙头、市镇村三连锁直供的放心农资配送体系,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定期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经营、使用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农业科技入户活动,提高了广大农民使用低毒、低残农药的自觉性。
二、严格标准化生产,努力在打造农业生态基地上下功夫 基地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环节,是企业采购合格原料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参照国内外市场要求,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基地,以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迅速抢占市场。一是转变经营模式,实现种植基地标准化。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化、产地环境无害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质量控制制度化、产品流通品牌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的要求,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一方面,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单位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技术,加强了内部生产管理。制定和印发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田间管理操作规程》、《禁用限用农药目录》等规范性资料,大力普及化肥、农药和植物生产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知识。另一方面,指导农民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合理使用农药。推广实施了苹果套袋、测土配方施肥等提质增效关键配套技术,规范建设了多种类型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优质率达到60%以上。今年,有3个总面积3000亩的绿色苹果生产基地正在申报,“西罗家铁把瓜”、“官地洼西瓜”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已进入国家工商总局核准阶段。二是创新生产方式,实现畜禽养殖规模化。对生猪、奶牛、蛋肉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快畜禽养殖由庭院养殖向养殖场、养殖小区转变,大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严厉打击在养殖过程和饲料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违禁兽药及其化合物的行为,畜牧标准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区)184个,存栏能繁母猪100头以上的猪场32家,存栏2万只以上的蛋鸡场25家,存栏2万套以上的种鸡场20家,年出栏5万只以上的肉食鸡场16家,2009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5.6吨。三是改造传统模式,做大做强果品产业。我市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将高效绿色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放在了果业上,制定了《招远市果业发展五年规划》,确定了“面积调大、品种调优、品牌叫响”的发展思路和每年发展3万亩、5年发展15万亩的发展目标,明确规定对新植果园每亩给予100元的补助。工作中,我们坚持一手抓新植果园面积扩张,一手抓现有果园的提档升级,集中力量培育了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的果业样板园,掀起了新一轮果业发展热潮。三年来,果业以每年3万亩以上的速度增长,全市果园面积达到了30多万亩,建设100亩以上矮化支架栽培苹果样板园8处,其中成方连片300亩以上3处;千亩苹果示范园5处、有机苹果示范园2处。现有7个烟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5个市级果业重点项目。大秦家镇梁家苹果标准园、辛庄镇曹家葡萄标准园被列为“国家农业部苹果和葡萄标准园”。
三、严格质量监控,努力在建立链条化的管理体系上下功夫 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了从建厂到产品入库的登记制度、编码制度,对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标识和编码,建立了销售台帐、生产日志、收购记录、包装标识、检测报告等记录体系,健全了以生产、储存、包装等为链条的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真正做到每个关键环节都监管到位、严格受控,每批产品都严格把关、保证质量。为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我们坚持高标准起步、高档次建设、高质量服务,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购置了气相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分光光谱仪、电子天平等检测仪器80多台套,建立了6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制订了管理制度和抽检计划,完善了抽检记录,可对土壤、肥料、农药、水、空气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等六大类175个产品494个参数进行检测,每年定性检测各类样品12000多个,定量检测样品300多个。是省内首家通过计量认证的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2008年成为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同时,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出口企业和生产基地设立了速测站,把住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首尾”两道关口。
四、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在建立合力化组织体系上下功夫 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形式,必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一是实行强有力的领导。被确定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申报市后,招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要求以“创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倾力打造我市新的城市名片。并明确提出,到2012年要实现5个100%:“农产品100%达到无公害标准,出口农产品100%达到目标市场要求,大宗农产品100%建立市场可追溯体系,优势农产品100% 使用统一标识代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100%实现全过程覆盖,做到“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产品无公害、出口无障碍”。为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市里成立了由市长牵头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从有关单位抽调业务骨干,联合办公。在乡镇和村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督查员和监督员,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组织网络体系。二是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我们逐年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扶持力度,印发了扶持意见和奖补办法。每年拿出400多万元用于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技术改造、农村户用沼气发展、产品质量认证,资金直接补助到户,奖励到镇。今年又增加了100多万元,专门用于扶持苹果样板园、示范园、矮化苹果栽植。市科技经费每年也将高效特色农业作为重点进行扶持,近两年每年都安排100万元左右给予补助。各镇(街道、区)也参照市里的做法,配套了奖补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绿色农业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对年内获得省级著名商标的,每个给予20万元补助,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每个给予50万元补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认证的,每个给予2万元补助。在市场拓展上,改变过去企业独自走出去参加各类博览会、举办产品交易会的做法,由政府出面组织同行业企业与会参展,并补贴所需摊位费用,较好地展示了招远农产品的整体形象。我们还高度重视品牌宣传,连续两届组织参加了北京昌平苹果擂台赛,其中“富冠”、“招元”牌红富士苹果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三是建立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全面加强了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了保护性栽培、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立体种植等30多项先进技术;先后邀请了山农大、青岛农大的专家教授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技术讲座60多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4000多人。市果业总站每年都要组织千人以上果农参加的培训班2次以上,聘请的都是国家级知名专家。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养殖场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60多场次,印发金都果业报1万余份,技术明白纸2万多份,在金都农业栏目播放农业技术20多期。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市里的奖补政策迅速传达到千家万户。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你们好!首先,衷心感谢省科技厅及各位专家一直以来对XX农高区创建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面我谨代表......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国标委农[2007]81号)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天津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报告 2010年10月11日,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小组奔赴天津,对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了考察和调研,调研小组在天津市农委和当......
霸州市推进廊坊市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廊坊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霸州市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按照《廊坊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要求,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