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国家农业示范区调研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天津市居民区调研报告”。
天津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报告 2010年10月11日,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小组奔赴天津,对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了考察和调研,调研小组在天津市农委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先后对张家窝镇示范工业园区、小沙窝村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和水高庄中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当地农业带头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天津市农委关于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的回报。
一、天津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先导作用。张家窝镇示范镇建设过程中,实行“三区联动,四金农民”的方针,即合理规划建设住宅区、工业区和农业区,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发展和进步,通过土地流转和政府牵头加上企业合作,使农民收入有4中来源,包括转让自家土地给政府所获得的租金、在示范园区工作所获得的薪金、政府牵头成立的公司给农户的股金和政府为农户提供的社会保障金。在这一惠农措施的保障下,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保障。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7090元。
(二)积极构建有利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针对示范区功能定位、总体目标和建设任务,西青区制定出台了《西青区提升优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扶持意见(试行)》、《西青区扶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试行)》以及《西青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等政策措施。重点扶持新型日光节能温室、使用菌、特种水产等设施化生产车间、种源基地、农田道路建设,鼓励创新农业品牌产品,支持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建立了区级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新产品开发、高
新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此外,天津市、区两级财政对于建立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区建设的财政补贴力度很大,两年来已投入近3亿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中。在这些优惠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国建设的最好的示范区之一,起很多做法和措施都值得其他示范区学习和借鉴。
(三)不断强化对示范区的组织管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为确保“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的顺利实施,天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农业副市长李文喜为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西青区主管农业的副区长为组长的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在示范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协调和有关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高标准落实建设任务,细化建设目标和达标时限。示范区建设主要内容纳入了西青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各项目区所在的街镇也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四)重视科技投入,大力培育壮大蔬菜、花卉、水产等主导优势产业,注重效益。西青区区长周家彪同志在汇报中指出:从农业效益上来说,一亩菜等于10亩粮,一亩花等于10亩菜,一亩菌等于10亩花。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把农业生产效益放在首位,只有让广大农户看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巨大经济潜力和效益,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投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西青区围绕发展设施蔬菜,特色蔬菜和应用推广蔬菜高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在参观水高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时,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该示范园引进种植以色列草莓、西红柿、彩椒及天津农科院的黄瓜、甜瓜等优质高效品种,并引进工厂化育苗和有机蔬菜生产技术,使示范园成为设备一流、全自动化管理、品种先进、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现代化农业园。另外,西青区围绕淡水鱼良种繁殖、发展健康水产养殖和观赏鱼集约高效养殖,对5000亩养殖池塘进行了改造,建成了观赏鱼工业化养殖温室32栋,并引进了一批观赏鱼
新品种。为了充分发挥城郊土地的高效益,该区围绕发展精品花卉苗木产业等效益高的主导产业。最后,西青区在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产业,建成8000亩的冬枣采摘园、3000亩的花卉观光园、800亩的杨柳青庄园、400亩的农业技术展示园、100亩的子牙河风情园,每年接待100多万名游客到此参观游览,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500万元。重视科技投入才能有高的效益产出,西青区正是坚持这一理念,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其他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引进高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结合自身的土地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等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西青区水高庄中以高科技示范园通过与以色列的合作,年产优质蔬菜及草莓200万公斤,优质种苗2000万珠,销售收入300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1200万元。
(五)全面加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农田配套条件得到了强化,实施了王稳庄、张家窝镇2.5万亩和大寺、杨柳青镇青凝侯2.5万亩土地治理项目,示范区5万亩中低产田得到彻底改造。二是农业排灌条件得到强化,对卫津河、丰产河、西大洼排河等二级河道进行了治理改造,对31条农田渠道进行了清淤整治,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新增节水控制面积6700亩。三是农业生态条件得到了强化,实施绿色道路、绿色河流、绿色村镇、园区绿化、农田林网、成片林地等该林绿化工程,示范区共完成改造林面积
2.46万亩,栽植各类乔灌木270多万株。
(六)努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一是加强了种源基地建设。建设了杨柳青镇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每年可为示范区提供蔬菜种苗2000万株;建设了占地100亩的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基地,年产种薯1500万粒。二是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引进蔬菜、水产等名特优新种养品种40多个,推广沙窝萝卜反季节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生物防治、鱼虾套养等种养新技术20多项。三是实施了“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体系建设”和“特色精品沙窝萝卜产
业链支撑技术创新与转化”等科研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
(七)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健全。完成了区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示范区技术推广部门的公益性服务职能。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围绕蔬菜、花卉、食用菌、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重点打造和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目前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家。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进一步规范。以沙窝曙光萝卜专业合作社典型,该区共有农业专业合作社115家,其中市级标准合作社5家、市级示范社1家,参加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农户达到85以上。
(八)扎实推进示范区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一是规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促进承包地以出租、转包、互换等多种方式向公司、专业大户及种田能手流转。目前,示范区实现流转土地达到8.77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65.5%。二是农业投资机制取得了新突破。引进新加坡闽中有机食品公司、台湾康农公司等10余家国内外企业落户示范区投资建设农业园区。三是进一步改善了金融服务。在利用银政合作平台解决银行贷款的基础上,今年又尝试了由投资公司担保,以生产设施作抵押的贷款融资模式,为解决示范区建设资金贷款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在此次调研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一)示范区建设用地指标过少,影响了示范区的整体规划和进一步发展。在实地调研和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面积20万亩,但建设用地指标只有30亩,这成为制约示范区发展的一个最大的瓶颈。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基本农田保护的方针,另一方面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布局规划,高效利用土地。
(二)农户融资难度较大,农户贷款没有有效担保。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很好的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但同时由于农户个体经济实力薄弱,在生产扩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继续扩大规模、改善品种和提高技术。现有的一些融资政策和贷款机制无法保障农民获得所需贷款。由于没有有效的抵押物,农民向金融机构贷款总是会遇到困难,或者贷不到款,或者是以房屋为抵押贷一部分但也满足不了品种改良和技术引进的资金需要。
(三)示范区惠农政策、惠农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改革创新。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示范区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农民才是其真正的主力军,只有当某项政策和措施真正给农民带来切身利益时,才会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和响应。农民进行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高不高关键是看政府采取的惠农体制机制是否真正落实到了农民身上。沙窝萝卜合作社理事长李曙光在座谈时就表示:合作社的发展和强大,统一供种,统一服务,统一指导,统一销售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让社员真正感受到加入合作社所带来的利益。
三、关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政府指导,完善示范区建设的配套政策。我国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只有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才能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协调好各级力量共同为一个目标努力。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农业部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示范区的建设就有了政策和资金保障,国内外优秀企业才会有信心参与示范区的建设与合作。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促进示范区的发展和建设,农业部、地方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也应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具体扶持办法,如产业扶持政策、科技支撑政策、示范区配套设施建设、农产品物流建设用地审批政策和农业贷款融资优惠政策等。
(二)制定完善的示范区建设规划。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首先要制定完善、明确的规划。只有“规划先行”才可以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在规划的制定上要坚持高标准,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做好以后进一步发展和扩大规模的打算。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要坚持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布局和本地区农业结构特色、农业资源特点以及“三区建设”整体规划相结合,以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指导意见为指南,坚持科学可行的原则,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制规划,多征求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还要明确规划建设的最终目的,以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大小来衡量规划的水平,不能过于注重形式,搞面子工程。
(三)突出本地特色,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要以国家的相关政策意见为指南,但同时也不能“一锅端”,各地的示范区建设要立足自身特点,突出本地特色,发挥区域优势,探索适合本区产业发展的途径。在具体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以经济、社会效益为衡量依据,明确自己的主导产业,扩大规模,在科技的支撑下,发挥出规模效益。凡事有利于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做法,包括组织创新、资本投入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都可以尝试和采纳。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前提就是必须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产业聚集,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源进一步加入,产生一系列好的反应,大大推动示范区的发展和建设。
(四)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在具体的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彼此好的方法、模式和经营手段,敢于突破创新,既要把握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坚持国家关于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又要努力探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新途径、新模式。有效、合理的体制机制是建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保障,要高度重视对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敢于尝试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国标委农[2007]81号)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情况通报第68号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2011年11月28日按:近日,总局支树平局长在检验司《关于“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这件事......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调研提纲一、市科技局调研提纲1.本市在新形势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战略路径与举措; 2.本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情况,主要特点,在省域内主要承载的责任与......
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根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纲要》《 全国 农 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5 — 2030 年)》和 2016 年中 央 1 号文件关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