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汇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县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我就庄浪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全县辖18个乡镇、293个村、1521个社,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户数9.87万户,总人口43万人。全县共有耕地92万亩,人均2.3亩。境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均降雨量547.8毫米,年均气温8.0℃,1月份平均气温-5.5℃,年极端最低气温-23℃,6—8月份平均气温18.9℃,极端最高气温为34.8℃,夏季(5—8)月平均气温17.8℃,年日照时数2179小时,各项生态指标符合农业部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苹果区域布局规划》标准,是全国苹果适生区之一。近年来,我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着力点,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品特色产业,建成以苹果、梨为主的水果基地15.3万亩;全面推行果园标准化管理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严格落实树形改良、物理杀虫、果园生草、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形成了以阳川、万泉、朱店、水洛为主的4个优质富士苹果生产带和南湖—岳堡大果水晶梨、水洛—良邑黄金梨2个双万亩优质梨生产集中区;建成了西北第二、全省第一家苹果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年生产优质苹果苗木15种200万株;发展果品贮藏营销企业13户,组建成立乡、村果业协会22个,全县果品生产基本实现了“多乡一业、数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2006年,全县果品总产量达11.6万吨,果品总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7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8%。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目标,严格按照基地创建工作要求,选择有基地规模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好、生态环境优越的阳川、万泉、朱店、水洛4乡镇46个村的10.3万亩苹果生产基地作为创建单元,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培训,落实标准化措施,全面完成了基地创建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生产管理体系。一是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财政、林业、果业、农牧、环保、工商、质监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庄浪县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部署。各相关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以县乡果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乡村果业协会为骨干,组建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制定了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管理措施、统一用施肥用药方案的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基地生产、技术推广和营销人员的培训,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与指导,全面落实配方施肥、果实套袋、果园种草、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地技术支持。三是由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牵头,组建县、乡、村三级监管队伍,健全了机构、制度、队伍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加强了对创建工作中的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和档案管理的监督检查。同时,县上先后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和督查汇报会,下发了《庄浪县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考核办法》,明确了奖惩制度,进一步靠实了工作责任。
二、加大技物投入,落实标准化生产措施。基地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按照全面铺开、突出重点的原则,在抓好全县基地建设的同时,重点抓了阳川、万泉、朱店3乡镇的示范基地建设,每个乡(镇)确定2—3个示范村,每个村确定20—30户为示范户,全县共培育示范户220户。各基地单元通过加大技物投入,全面落实各项标准化生产技术,建成标准化示范园5.41万亩。全县共落实配方施肥6.3万亩,果园种草5600亩,节水灌溉1.7万亩,果实套袋1.9亿枚,合理间作9.8万亩,追施生物微肥3.2万亩,树形改良7.4万亩,推广黑光灯杀虫7600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果园管理整体上水平。其中阳川乡通过落实果实套袋、树体改良、追施生物微肥、物理杀虫等标准化措施,建成了孙王、李咀2处100亩“万元园”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全乡3.3万亩富士苹果园达到了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全乡果实套袋率达97%。万泉镇通过落实增施有机肥料、高效间套、使用无公害农药、铺砂保墒、节水灌溉、树体改良等措施,建成了高邵坪“节灌+瓜菜+果园”的旱作立体苹果生产基地4500亩,带动全镇3万亩苹果园实现了果园管理标准化目标。朱店镇通过组建功能完善的果业协会,建立统一编号的技术管理档案,制定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完善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全面落实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安装杀虫黑光灯等标准化管理措施,建成了1162亩“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富士苹果示范基地。水洛镇通过全面落实合理间作、规范整形、果实套袋、疏花疏果等措施,建成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标准化示范园2100亩。
三、建立管理档案,规范投入品使用。一是制订了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农户操作手册、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农户如实填写,并按县、乡(镇)、村统一进行了编号,做到了农户档案齐全、规范。各基地单元严格按照省绿办的统一要求,在乡、村两级基地办制作了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明确了基地范围。对化肥、农药、果袋等农业投入品由基地指定的生产厂家、果业协会、销售网点统一供应。二是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国家允许果树使用的农药种类,制定了果品无公害生产农药推荐目录,筛选、推广以农抗120、灭幼脲3号、吡虫啉等为主的一批高效、低残留农药,定期向广大果农公布绿色食品苹果生产禁用的肥料、农药目录。三是由工商、质监、农牧等部门配合,对基地内农资市场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发现违禁化肥、农药等有害化学投入品,立即没收,集中销毁,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先后查处违规投入品案件5起,真正从源头上杜绝了影响果品质量安全的问题。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XX芦柑、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优质高产芦柑、茶叶种植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行“产加销”联动增......
灵武市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为了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和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根据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基地是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有关技术条件要求,按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
种植基地质量控制规范为保证基地所产产品能达到优质、安全和无污染的要求,为社会各界提供充足的绿色营养食品,特制定种植基地的质量控制规范。一、总则本规范适用于基地所有工......
关于4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情况的报告 (3)
关于延津县4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情况的报告(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延津小麦产业,把我县小麦产业从“无公害农产品”上升到“绿色食品”, 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