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上泉九年制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_两基迎检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 时间:2020-02-27 20:05: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工作汇报】

[01]上泉九年制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两基迎检工作汇报”。

“两基”迎“国检”

工 作 汇 报

张义镇上泉九年制学校

二〇一一年七月

我校根据《凉州区教育局“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和《张义镇“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制订了《上泉九年制学校“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签订了工作责任书,对照“两基”各项指标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始建于1952年,地处石羊河上游,位于凉州区南部边缘山区,距离武威城区74千米。

学校占地面积20988平方米,其中校舍总面积3921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3.26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6.21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六配套”,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逐年改善,学校设有图书室、标准化物理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广播室、会议室、音乐室、美术室、档案室、教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教师餐厅、学生餐厅(可容纳300名学生同时就餐)、标准化操场、校园文化广场。

上学期,我校有学生651人,教学班14个,其中女生290人,住校生287人,预计本学期在校学生为501人,学生来源主要为原上泉乡牌楼、夹皮、番城、上泉、营麻、大甘沟、小甘沟、甘沟口、六道沟、大沟10个行政村;学校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有专任教师3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二、“两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适龄儿童入学率

2008—2010年小学阶段适龄儿童人数分别为197人、199人、196人,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2、适龄少年入学率

2008-2010年初中阶段适龄少年人数分别为526人、532人、489人,入学人数分别为524人、517人、471人,入学率分别为99.62%、97.18%、96.32%,适龄女童入学率分别为100%、98.39%、99.17%。、辍学率

小学部:2008—2010年辍学率均为0。

中学部:2008—2010年辍学人数分别为9人、2人、2人,辍学率分别为1.79%、0.41%、0.45%。

4、完成率

初等教育完成率:2008—2010年全村十五周岁人口分别为20人、30人、45人,完成初等教育人数分别为20人、30人、45人,初等教育完成率均为100%,十五周岁文盲数为0。

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2008—2010年17周岁人口数分别为252人、252人、146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人数分别为251人、251人、146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分别为99.61%、99.6%、100%。

5、毕业率

2008—2010年小学毕业学生分别为64人、66人、55人,毕业率均为100%。2008—2010年初中毕业人数分别为146人、168人、173人,毕业率分别为100%、99.82%、98.85%。

三、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

我校将“两基”国检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制定了“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成立了“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由本人任组长,副校长张泽庆为副组长,中层以上领导和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两基迎国检”业务工作,于2011年3月23日召开了“两基”工作会议,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安排。将“两基迎国检”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明确“两基”工作的重要意义,细化了责任。使“两基”工作成为全校性活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强化培训,细化责任

继学区召开“两基”迎“国检”培训会后,我校于4月18日起先后三次召开了培训会,进一步明确了“两基”迎“国检”所需的相关资料及指标要求,制定了“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学区和我校制定了责任书,将“两基”迎“国检”工作细化了责任,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3、入户调查、摸清底数

学校要求相关负责人对照《凉州区“两基”迎“国检”建档表册(样表)》和《凉州区“两基”迎“国检”工作手册》,利用课余时间及双休日加班加点,深入村组,入户调查、摸底,补充更新了2008年以后出生人口的信息卡,对照年报表核实信息卡,全面收集“两基”迎“国检”相关资料,并系统开展自查工作。

同时清理了自2003年至2010年经费的收支情况。对 “两基”情况进行两轮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制定整改方案,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

4、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村校及时召开群众大会,通过刊出黑板报、书写墙头标语、校园广播、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两基”迎“国检”的重大意义,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关心“两基”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按照“四集中”的原则,遵循适度集中、扩大规模、优化资源、提高效益的指导思想,根据上泉片部分村组整体移民,造成班额不足等实际,结合《张义镇学区2008—2015年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2008年将六道沟、萱蔴山、小沟、荀子沟4所小学的30名六年级学生并入我校,小学减少班级4个。2009年将六道沟等5所小学的46名六年级学生并入我校。2010年撤消了六道沟教学点,将小沟、荀子沟、萱麻山、牌楼、小甘沟等5所小学的74名五、六年级学生并入我校,超额完成了学校布局调整任务。

2、加大危改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2008——2009年分别争取危改资金30万元,60万元,排除了危房。

2008-2010年我校自筹资金30余万余元,用于购置课桌凳、仪器设备、电脑、一体机等,硬化、美化了校园、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学校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3、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充实实验仪器和体育、艺术器材设备,仪器设备配备达“三类标准”,积极配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图书影像资料,目前我校图书室藏书量达14332册,生均约23册,总价值15 万余元。

4、校园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我校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办公经费和项目资金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改善和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尤其是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学校的活动区、生活区、教学区、文化休闲区整齐划一,且各具特色。2008——2010年修建了高标准学生餐厅和公寓、修建了开水及暖气锅炉房,并落实相关配套设备; 2008-2010年修建了高标准的操场和物理实验室;修建了200米的围墙及校门,改建了门房;开辟了校园文化墙,修建了校园文化广场,栽植树木,移植草坪,绿化校园等。

借“两基”迎“国检”的东风,我校又对校园进行了维修,实施了美化、绿化、硬化、净化工程,现在我校布局科学规范,形成了人文特色浓郁的新环境。其中,标准化操场、标准化物理实验室、标准化食堂、集中供暖、校园文化广场等项目,均改写了上泉学校的建设历史。

我校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学校针对自身实际,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充分发挥少先队大队部、团支部的作用,开辟了校园文化墙,丰富了全校师生的课余活动。全部硬化了校园,绿化面积达到标准,净化、美化、亮化、教育化水准不断提升,我校已被被评为区级绿色学校。

(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1、深化新课改,加快实施素质教育步伐。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积极深化新课程改革,根据我校新教师多的实际,成立了帮扶小组,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认真开展上课、说课、评课活动和教研专题研究,积极开展联片教研活动,认真落实联片教研计划,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到各中小学听课、评课;积极参加十一中联片教研活动;推进新理念、新方法的应用,课堂教学结构有了明显的改进。2008年我校赵海云的《 个性化作文写作训练研究》被确定为“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年以来先后有4名教师评为区级教学能手,1名教师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1名教师评为教学质量标兵,3名教师获市级园丁奖,1名教师的论文获区级奖,1名教师获区级骨干教师称号,开展了多媒体课堂教学竞赛活动,2名教师三次获区级一、二、三等奖,本人的《多读多写,作文教学中的“三变”》获区级教研成果三等奖。先后有12名教师撰写的26篇论文在省、市、区教育报刊和杂志上。

2、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2008年,我校教师辅导的3名学生在全国化学、数学竞赛中获三等奖,2名教师获全区学科命题大赛奖,在“阳光杯”英语竞赛活动,6名学生获奖,3名教师荣获指导奖,按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取消中小学生留级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分别为99.9%以上、体育合格率分别为99.9%以上,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特色学校建设,初见成效:特色学校建设是规范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2008年上半年学校启动了特色学校建设活动,在特色学校建设上有了初步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即——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内涵的不断提升,推动了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

4、德育教育,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生身心发展所决定的。我校进一步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使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认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在市、区妇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建起“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图书、亲情电话、电脑、电视机各类文体器材等设备,加强了对留守儿童关爱和帮扶,进一步密切了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争取到了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效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体系,使家长外出打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文体活动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我校结合实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文艺、体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搭建平台,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1、师德建设常抓不懈:我校认真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和“抓作风、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了师德教育长效机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重温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用身边的人或事对教师经常进行警示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来抓,通过演讲、征文、撰写心得体会、自我剖析、发放征求意见表、建立师德意见箱等形式,开展了学习讨论,从四十个方面查找问题,进行整改,完善了师德建设考核机制,健全了师德档案,广大教师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在全社会树立了教育的良好形象,近几年,教师中无违规现象发生。

2、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近年来,我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2008年选派8名教师参加了省、市组织的中英普九项目培训,校长培训,计算机培训和班主任培训。有4人参加了暑期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及专业技师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2009年选派4名教师参加了省、市组织的中英普九项目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2名领导参加区级中学校长培训,3名教师参加了区级班主任及艺术课培训。2010年选派9名教师参加了市、区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及非师范类教师培训,2名领导参加区级中小学校长培训,1名教师参加了区级班主任及艺术课培训,2名班主任,2名中学语文教师参加了区级培训,2名教师参加了网络研修。2011年有1名中学副校长参加市级校长培训,持证上岗率100%。通过各类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3、学历水平不断提高:我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等形式的学习,学历水平逐年提高,学历合格率为100%。

(五)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安全警钟常鸣:进一步完善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学校严格实行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和措施,及时排查学校各种安全隐患,积极开展 “消防安全周”活动和防洪、防震、安全用电、环保、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和自我防范教育;学校建立台账严把食堂食品采购、储存关,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了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近几年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扫盲教育成效显著

1、扫盲教育,扎实有效:上泉村虽然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但是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教育资源相对薄弱,扫盲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学区与我校签订了扫盲工作责任书,成立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上泉村青壮年文盲摸底及扫盲工作,经普查全村共有24名文盲,学校制订了扫盲工作规划,加强扫盲队伍建设,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学校建立了扫盲基地(农民培训学校)。配备了必要的教学设施,学校配备1名兼职扫盲教育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组织扫盲教育,采取集中办班和包教等形式对文盲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文盲学员进行脱盲测试。对达到要求的文盲颁发小学毕业证。扫除了全村24名文盲并及时到派出所更改了户籍薄和电脑系统中的内容,现已全部扫除青壮年文盲。

2、实用技术培训形式多样。上泉村农业技术学校定期组织农民进行温棚栽培、人参果种植、马铃薯种植等设施农业技术及温棚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有效的提高了脱盲人员的专业种植、养殖技术,三年累计培训农民近 200 多人次,广大农民的农技水平有了提高,形成了牛羊漫山遍野,马铃薯远销他乡的喜人局面。

3、巩固提高、成效显著。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在农闲时间加大对脱盲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继续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转变观念,懂得了发家致富的科技知识,巩固了扫盲成果。

4、加强“防流控辍”工作,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严格按照市、区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做好适龄儿童组织入学工作的同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杜绝了新文盲的产生。

(七)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认真执行《凉州区学校财务管理办法》和《补充规定》,我校对财务人员进行了培训,落实了项目建设和设备购置审批及验收制度,每年对学校的财务进行

全面检查,并按时进行公示,充分发挥理财小组作用,财物管理公开、公示透明合理,几年来无乱收费、乱订滥发教辅、乱开支等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由于我校地处边远贫困山区,山大沟深,人口居住分散、家长外出打工忙,留守儿童多,学校寄宿生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教育是面临的新课题,“控辍保学”形势依然严峻。

2、受经济制约,学校各种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

3、我校有外乡镇多,大龄青年多,新教师多,流动量大,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五、今后工作的思路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胆创新、深化改革,继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和作风建设,为“两基”工作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以教科研为契机,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净化、优化、美化、绿化育人环境,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热情指导与帮助,有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两基”工作仍将深入持久地进行,学校教学质量一定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九年制学校两基迎国检自查情况汇报

九年制学校两基迎国检自查情况汇报九年制学校两基迎国检自查情况汇报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积极行动起来,带领全体教职工,发扬......

“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

江格斯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 报 材 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江格斯乡党委、政府向地区“两基”工作第二轮复查验收团到我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

“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

“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为认真做好“两基”迎“国检”各项工作,确保“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我学区根据全区“两基”迎“国检”工作会议精神和凉教发【2011】36......

“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

天桥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天桥乡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乡“两基”工作于2002年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2006年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和“普实”验收。同年,根据上......

“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

东兴小学“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材料为了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我们按照省市县及乡教管中心的安排,对我村两基工作进行了认真扎实具体详实的部署安排,现将我们对两基迎国检工作的......

下载[01]上泉九年制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01]上泉九年制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