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香榧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诸暨香榧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丽水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屠铁剑
摘要:诸暨市是全国的香榧之乡,是香榧(细榧)的发源地。由赵家镇的杜家坑、里宣等村逐渐发展起来的。诸暨香榧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面积达5.8万余亩,古榧群达126个,百年以上榧树3.7万株,五百年2.5万株.千年以上古榧树2700株.此报告介绍了诸暨香榧产业的现状,分析了香榧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对策。
关键词:香榧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干果,是诸暨的著名传统特产,以枫桥香榧闻名中外。香榧是产区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已有上万农户靠经营香榧、苗木而走上了富裕之路,过上了小康生活。诸暨香榧主要分布在赵家镇钟家岭、西坑、杜家坑周边的16个村,具有历史最久、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佳的产业优势,香榧产业已成为诸暨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诸暨香榧产量持续增长,全市现共有香榧生产、加工企业40余家,注册商标50余个,香榧生产经营合作社6家。香榧总加工能力超过600吨,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产品内销上海、南京、广东等地,并外销日本、东亚一带。
1.香榧产业的现状
1.1 面积、产量不断上升
诸暨是枫桥香榧(细榧)的原产地,细榧品种是由赵家镇的杜家坑、里宣等村的宣氏祖上选育出来后,通过嫁接繁育逐渐发展起来的,1984年在香榧种砧嫁接技术的推广之后,诸暨香榧种植面积不断扩增,并不断向周边的其他县市扩散。香榧树生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凉爽、日夜温差较大,多云雾的气候,海拔300—700m的低山丘陵地区,土壤以肥沃深厚的黄泥土、石灰质风化土为好。1998年以来诸暨市在推广了香榧人工授粉新技术及保果增产技术之后,使香榧连年获得丰产丰收。据诸暨市林业部门统计,目前诸暨市共有香榧种植面积6.5万亩,处于盛产期的香榧林面积1.2万亩, 自2002年起年新发展香榧基地都在5000亩以上。1998年起平均年产量500t以上,2001年687t,2004年
857t,2006年1100t,创历史最高产量。
1.2科技兴榧成效显著
诸暨历来重视香榧的科研,从20世纪50—60 年代的香榧人工授粉、圃地育苗、小苗嫁接、假种皮提炼香油,到70—80年代成立林科所,重点致力于对香榧的研究,经科研人员的努力,取得种砧,根砧嫁接育苗、扦插繁育等科研成果。2003年冠军食品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合作研究成功香榧假种皮提取紫杉醇。特别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实施科技兴榧战略,进行科技攻关,并重点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如以赵家镇外宣村为例,香榧的年产量从推广香榧保果增产技术前的总产量25t猛增到65t以上,产值140万元以上。年发展香榧的面积从原来的200多亩猛增到现在的800多亩。为提高香榧成活率,今年全市普遍采用嫁接苗种植,其中容器苗的比重达到60%以上,比往年明显提高。正是由于对香榧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推动整个香榧产业的发展。
1.3加工企业不断兴起,商标意识加强
随着香榧产量翻番增加,连年丰产丰收,香榧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商标意识增加,品牌大量增加。1994年诸暨市香榧没有注册的商标品牌,都叫枫桥香榧,1994年6月赵家镇工贸实业总公司申报注册诸暨市第一只“枫桥”牌香榧商标,开始进行有规模的加工生产,至1999年还只有枫桥、阿土、榧皇、老河、冠军等不到10家企业和商标,至2006年全市共有香榧生产、加工企业40余家,注册商标50余个,香榧生产经营合作社6家,其中市区有专卖店的企业30余家,年加工销售规模在200t以上的企业有3家,涌现了如冠军、老何等龙头企业,同时厂房、设备不断更新,加工方法已从传统的铁锅手工炒制发展到现在的用铜锅机器炒制,产品的花式品种在增加,包装也越来越精美。企业商标意识的加强有利于香榧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便于香榧销售市场的规范管理,使香榧产业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1.4积极保护和发展名牌产品
为利用枫桥香榧的名牌优势,保护和发展香榧产业,多次将枫桥香榧、冠军香榧、老何香榧参加国际国内的农业博览会、名特优农产品的质量评比而获得金奖产品称号,近年又将“枫桥香榧”创建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中国国
际农业博览会的名牌产品和首批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枫桥香榧(细榧)基地获得了绍兴市级绿色农产品和森林食品基地。
诸暨先后获得了“中国香榧之乡”、“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香榧之乡”、赵家镇“浙江省香榧之乡”等称号,同时开展了《枫桥香榧原产地保护》的申报,建立了《枫桥香榧自然保护小区》,开展香榧古树名木的调查登记和保护、省级林业特色基地《诸暨万亩枫桥香榧示范基地建设》、《香榧品种改良、技术改造》、香榧质量评比等工作,制订了一系列香榧标准,来规范香榧生产,使“创名牌、保名牌、树名牌”的工作不断深入,用安全优质的香榧质量,维护诸暨香榧的声誉,促进了诸暨生产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
2.1 基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低,年产量悬殊大
香榧基地的经营水平虽比周边县市高一些,但集约化经营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基地发展上偏重数量发展,忽视质量提高,在基地管理上大都是粗放管理,如雄树不足,陡坡土薄的榧树不砌坎培土,只进行劈草抚育,盲目施肥,盲目使用农药,乱授花粉形成认为的大小年等,其结果是香榧的效益和质量相当悬殊。如以赵家镇外宣村为例,该村06年香榧人均产量为300公斤,人均产值8400元(其中该村盛产香榧的种植面积为300m2/人)。其中05年香榧人均产量为100千克,人均产值4000元。好年与差年的产量相差近三倍,产值相差二倍多。
2.2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近几年应用保果技术后,香榧产量大幅度增加,但质量反而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家一户传统的小农经济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造成的。一是摘青,因香榧多、劳力少,怕偷窃等原因而提早采摘;二是处理不及时,因采摘时间长,没及时剥壳处理,或堆放场地不足,堆放过厚导致发热腐烂而变质;三是为省钱省力而单纯施化肥、不施有机土杂肥,使香榧的香气、鲜味、松摧度等质量下降;四是长期用外地的劣质花粉授粉,不注重雄榧树的种植和保护,导致香榧的外形和品质发生变化。五是存在不少香榧经营商把往年的陈榧混入新出产的香榧中,人为的降低了香榧质量。
2.3科研经费短缺,扶持力度不大
香榧虽然高产出的干果树种,经济收益期长,但其产前期长、投入大,真正有产出需15年以上,因此高额的苗木投入(香榧嫁接苗每666.7m2需450元以上)和15年的管抚费用,一般农户难以承受。并且在短时间内,要迅速提高香榧产量十分困难。市林科所成立后,政府每年下拨的只有人头费,项目经费极少,近20年来林科所几乎没有添置仪器设备。同时,缺少专业的香榧研究人员给榧农提供技术指导。榧农的科技兴榧意识不强,导致香榧产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持。
2.4 宣传存在地区的局限性
诸暨于1997年8月获得当时全国唯一的“中国香榧之乡”、2001年3月获得“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香榧之乡”的荣誉称号,枫桥香榧多次荣获国内外优质农(林)产品金奖,1999年评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2003年香榧产业协会在诸暨成立,但这些有关香榧的媒体宣传与广告牌只局限在诸暨当地及周边地区。在其他省市的相关媒体中很少见到有关香榧宣传。
2.5品牌杂乱,市场经营不够完善
(1)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香榧树零星分散地分到一家一户经营,难以进行统一的集约化经营。(2)加工企业(农户)多、规模偏小,50余只注册商标加上没有商标的杂牌,使销售市场鱼龙混杂,销售的香榧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标准。(3)质量技监等部门对香榧的市场管理力度不够,存在许多管理漏洞,相关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3.发展对策
市委市府要把香榧发展列入今后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增加资金投入,明确落实和出台各项资金扶持政策,高质量地建设省级林业特色香榧示范基地,搞好香榧品种改良技术改造试点工作,加快香榧发展速度,采用基地集约化经营模式,准备到2015年完成“建立2千亩香榧苗木基地,发展3万亩香榧幼林和2万亩香榧盛产林”规划。
3.1设立香榧发展基金
设立诸暨市香榧发展基金委员会,并每年下拨一定量香榧基金。用于香榧科研、新产品开发、加工设备的研制和更新,《无公害香榧》标准的推广使用,香榧古树的保护、质量评比、协会建设、扩大宣传,奖励名牌产品、绿色农产品,奖励对诸暨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3.2 加大科技兴榧力度
政府积极鼓励香榧研究所与附近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协作,开展良种选育、遗传育种、密植速生丰产、香榧剥壳、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大力推广应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和营林新技术,不断吸收、借鉴和应用其他产业的先进技术,促进香榧生产的发展。
3.3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按照“同意、简化、协调、优化”的原则,诸暨市先后制订了《枫桥香榧(细榧)技术条件》、《香榧良种与丰产栽培》、省《无公害香榧》标准等系列标准,并大力宣传推广这些标准,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规范香榧产业。同时还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和奖惩缺席,使来格按照标准生产加工的榧农和企业得到鼓励,不按标准生产的受到处罚。以提高香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加诸暨香榧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
3.4 创建香榧精品,加强宣传
长期以来有响亮的枫桥香榧品牌,近年来也创出了“冠军”、“老何”等知名品牌,这需要依靠科技,通过加强品牌质量的监督管理,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商标产品,树立和扶持3-5家质量上乘、信誉卓著的企业品牌,打造香榧名牌精品,做大做强诸暨的香榧产业。
香榧虽然是中国特产,枫桥香榧的声誉也较大,但实际上,就浙江省对香榧的了解也不够,通过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不知道的人占37.76%,知道香榧但是没有吃过占57.01%,只有48.02%的人认为香榧产自诸暨。因此,真正要做大做强诸暨的香榧产业,创出名牌外,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知名度。(1)在诸暨城市广场、火车站、杭金衢高速公路上等地方设置更多的“中国香榧之乡——诸暨“的巨幅广告牌。(2)设立诸暨香榧专业网站(中英文),向全国和世界宣传介绍诸暨香榧。(3)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上多层次开展香榧的宣传活动。(4)大力发展香榧森林公园的旅游业以及其他特色农产业,相互带动,从另一方面提高诸暨香榧知名度.3.5 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要加强诸暨枫桥香榧协会的建设,加大对协会的投入,充分发挥产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协会与榧农、企业的联系,强化协会有技术、市场、信
息等方面的服务功能,促进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和协作。要鼓励企业自办基地和承包经营基地,还要鼓励和支持榧农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以解决香榧因分户带来的经营分散、规模偏小、管理不便的问题,培养有一定规模的香榧种植大户和高产值的香榧基地。同时要扶持、培养和发展几家集香榧种植、收购、加工制作、市场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走出以协会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从整个实践调查的结果分析看,诸暨香榧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辅垫,并有当地政府和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榧农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基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低,年产量悬殊大,宣传存在地区的局限性,经营分散、品牌杂乱,产业化程度低。为此,我们建议设立香榧发展基金,加大科技兴榧力度,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创建香榧精品,加强宣传,提高诸暨知名度,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总之,通过此次对香榧产业的实践调查,我们意识到了香榧产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必须关注的三个重要性——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建设,科技应用。
参考文献:
[1] 童品璋诸暨香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经济林研究2003年04期 ·
[2] 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金保华 王安国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http://诸暨网2006-12-6一颗香榧125公里的上市路
林业部门的消息证实,目前诸暨市香榧总面积5.8万亩,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今年当地香榧总产量可达到700吨。今年的香榧增产和气候适宜、林区管理得当有关。行内人士介绍说,主产区诸暨现在共有香榧生产、加工企业40余家,注册商标50余个,香榧生产经营合作社6家。全市香榧总加工能力超过600吨,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
诸暨香榧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丽水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屠铁剑摘要:诸暨市是全国的香榧之乡,是香榧(细榧)的发源地。由赵家镇的杜家坑、里宣等村逐渐发展起来的。诸暨香榧产......
北京联合大学 信息学院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组长:学号:组员:学号:系别:电子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2011 年 12 月 8 日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做贡献......
临安市香榧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临安市林业局(2007年7月10日)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也是最具特色、最具市场竞争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名特优林产品。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泰兴银杏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摘要:泰兴毗邻美丽的长江河畔,是我国银杏重点产区之一,全区有定植银杏树635余万株,年产银杏250 万kg左右,为泰兴地区的特色产业,因此泰兴地区素有......
2009年,武汉市物流业经受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以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契机,抓住机遇,克服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实现了止跌企稳、加快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