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 太原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最详细的社会调查报告”。
太原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巩固全省第一区、跨入全国一流省会城市一流城区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迫切要求。2007年以来,小店区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按照全市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何科学地开展“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真正使“城中村”改造成为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我通过走访市区多个“城中村”,发现城中村普遍存在以下七大问题。
一、私搭乱建现象严重
在城中村,广大租房客的居住地,大部分属于违章建筑。我在走访多个“城中村”过程中,发现问题普遍存在。据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城市迅速扩张的过程中,村庄被高楼大厦快速包围,地价、房价、租价也水涨船高、大幅上涨,受房屋租金和拆迁补偿利益驱动,不少村民见缝插针,私搭乱建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二、基础设施薄弱
城中村的道路、供水、供电、电讯、排水、垃圾处理一般没有纳入城市管理的范围,各种管道、电线杂乱无章,城市排污不畅,内涝时有发生,垃圾乱堆,卫生死角多,并且缺乏公共绿地与体育等基础设施。
三、环境卫生恶劣
就在今年夏天,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后北屯小区终于建起了垃圾池,算是给当地居民解决了一大生活难题。不过和其他大部分城中村一样,环境卫生问题仍难以根治。碰上雨天,城中村内道路泥泞,污水横溢。碰上夏天,蚊蝇丛生,空气质量较差,环境容量超标。“晴天蚊蝇乱舞,雨天浊水横流”,“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了城中村的现实写照。
四、安全隐患较多
我走访中发现,到了中午晚上,不少租客习惯于自己在出租屋内做饭,炊烟袅袅。吸烟者,也会将烟头随手丢弃,这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由于城中村内道路狭窄弯曲,导致消防通道严重受堵,消防安全隐患突出;住宅缺乏科学设计,没有考虑抗震要求,建筑质量总体不高,卫生环境较差,极容易引发各类疾病,存在公共安全隐患。
五、治安形势严峻
常年居住在城中村的居民,经常遭遇丢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手机、电脑等盗窃案。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调查发现,由于城中村人口结构复杂,比较低廉的租金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租住城中村房屋,村民、外来人员、居民混合居住,“黄赌毒”等治安问题突出,社会综合治理压力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六、就业和教育问题突出
由于历史原因,城中村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一方面由于房租收入颇丰,生活富裕,在就业观念上,普遍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村民大多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租金食利阶层;另一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在城市就业中处于明显弱势,村民发展面临许多困难。
七、管理体制转型不够彻底
由于城中村的居民仍然固化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基层组织调整难度较大,村居合一这种过渡性的基层组织形式在城中村中普遍存在,一方面,城中村依然保留着农村社区的格局;另一方面,居委会在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还承担部分经济发展的职能,未能及时适应城市化的要求,彻底转型不如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
我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小店区“城中村”改造的现状
(一)、“城中村”基本情况
根据2007年太原市公布的“城中村”名录,我区建成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42个城中村,涉及7个街办1个乡,涉及城中村人口78963人,27222户,土地总面积101874.1亩,其中建设用地38097.73亩,农用地63991.32亩。
这些城中村普遍存在建筑安全、火险隐患和环境脏乱差、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治安混乱等问题,也从社会形态上将“城(中村”拒之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潮流之外,使“城中村”居民在社会保障、就业、上学等方面无法享受“同城同等”的权益,严重制约了小店区产业空间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城市功能、形象的提升,与中心城区的功能、人居环境和土地利用价值极不相符,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差距较大。同时,部分“城中村”与周边老旧小区相交织,基本无可整合闲置用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较高,流动人口庞大,改造难度很大。
(二)、“城中村”改造推进情况
近年来,我区将“城中村”改造工作纳入全区重点工作中,提出“分步推进、以点带面、量力而行、和谐稳定”原则,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同时,积极完善城中村改造政策,研究制定出《城中村改造工作流程》。一些局部改造项目已完成或正在实施,部分村正在编制整村改造计划。目前,亲贤、杨家堡、大马等24个村已完成村改居工作;亲贤、杨家堡、许东等9个村完成集体经济改制工作;31个村完成了集体土地测量;王村、许西、郑村等11个村完成133用地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我区将杨家堡、许东、郑村、西攒、横河5个“城中村”列为2011年全市首批重点拆除村,王村、北张、巩家堡3个“城中村”确定为2011年全区重点拆除备选村。杨家堡社区从2010年1月6日开始实施“城中村”改造、周边旧城改造和亲贤北街西段打通三项工程的杨家堡片区改造。片区改造总投资约40亿元,建设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总占地274亩,总拆迁面积60.5万平米,涉及宅基地350个373户村民,城市居民住宅225个、14个单位的公产房屋。目前,已与国有土地上14家单位和225户居民签订了补偿安置协议并完成了建筑物的拆除。与368户村民签订了协议,正在加紧做剩余5户未签订协议的动迁工作。西攒社区整村拆迁工作于2011年7月20日全面展开,现已有165户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剩余15户中8户已有签订意向。集体经济改制已完成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工作。郑村社区部分土地已转为国有,正在办理安置用地范围内剩余的土地转用手续。从2011年3月起至今已拆除旧村宅基地112户,拆除房屋面积约2.3万余平方米,正按自行开发、滚动拆除的模式进行旧村的拆除工作。许东社区已完成集体经济改制工作,在2011年11月下旬启动整村拆迁工作。横河社区集体经济改制已完成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工作。
在重点推进5个重点改造村的同时,其它“城中村”改造也取得明显进展。协助北营、王村、许西完成城中村改造安置用地规划的编制、申报及批复工作;协助亲贤社区完善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手续;指导和规范龙城新区移交回我区11个村的手续办理工作。协助许西完成了南站铁路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制定;指导王村、小马开展集体经济改制工作。
(三)、“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新探索
我区坚持“成熟一批、改造一批、带活一片”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重点突破、整村拆除”的思路,积极推进和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新模式:
第一,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由集体经济改制后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与开发商合作,进行“城中村”改造。以杨家堡整村改造为代表,杨家堡社区与山西恒实平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由开发商投资对城中村进行开发改造建设,享受城中村改造的优惠政策,实施“城中村”改造。
第二,自主开发,公司化运作模式。由集体经济改制后的企业自行运作资金,统筹规划、自主开发、改造建设。以亲贤社区城中村改造为代表,按照“滚动拆迁、逐步开发”的方式,开发建设亲贤苑、文化苑、百万庄园、长风画卷、亲贤世纪广场等大型项目,成为全省“城中村”改造的示范村。郑村社区“城中村”改造也正按照这种模式加快推进。
第三,项目带动,集中连片开发模式。通过重点工程带动,对重点工程、片区建设和涉及的“城中村”改造统一规划、统一征地、一体开发。由改造村按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进行开发改造建设。如太原南客站建设范围涉及的北营社区“城中村”改造。
二、小店区“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改造配套政策相对滞后
随着“城中村”改造工作逐步深入,市、区相继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但总体而言,“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还相对滞后,如村改居后的人员理应按城市居民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但由于社会保障属于省级统筹,虽经多次研究讨论,但至今还未明确相关政策。
(二)、改造资金严重不足
“城中村”改造的土地转用、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各“城中村”自身的改造资金严重不足。因此,必须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但是,如何确保这部分社会资金能够享受到“城中村”改造的优惠政策,目前,还始终没有明确的政策和意见,特别是相关手续办理上存在极大制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改造宣传力度不强
目前,太原市在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认同上还不一致,没有形成强烈浓厚的改造氛围,特别是在政策宣传上还有欠缺。村干部普遍存在着对“城中村”改造政策掌握的不够准确,精神领会的不够透彻,操作步骤不明确,无法做通、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以及确定切实可行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能维护村民利益的改造方案。
(四)、拆迁难度大
“城中村”改造中,旧村的拆迁是一项主要的工作,拆迁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敏感性高,按照现行的拆迁补偿安置标准,与被拆迁村民的心理预期差距较大,旧村的拆迁工作进展较慢。因拆迁产生的钉子户问题已成为拆除工作的瓶颈。
(五)、拆迁补偿标准问题
各村在制定整村拆迁补偿标准时,不能结合自身实际,存在盲目攀比现象,严重影响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建议按片区分类制定补偿标准,一个片区执行一种补偿标准,其他开发收益按股份分红的形式补贴村民。要实现上述情况,必须在实施整村改造前完成集体经济改制工作,由改制后的公司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主体。
(六)、133用地容积率受地理条件和限高影响问题
武宿机场附近的一些村规划建筑限高9米,致使133用地范围内无法满足安置村民的需要。建议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划定133用地范围和容积率指标。
(七)、工作未形成合力问题
区有关部门、公检法司等,缺少积极主动的精神,未能把城中村改造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来抓,尚未形成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局面。
三、对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实行分类补偿。
按片区分类制定补偿标准,一个片区执行一种补偿标准,其他开发收益按股份分红的形式补贴村民。
(二)、133用地
对133用地,要按照各村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科学客观地合理确定符合本村实际需要的133安置用地范围。有关职能部门应做好及时到位的服务。
(三)、要重视解决拆迁钉子户难题。
区及有关部门必须把钉子户拆迁问题作为关系城中村改造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问题加以认真研究,尽快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钉子户拆迁问题。
(四)、要坚持改制先行。
实施整村改造的村,在改造前要完成集体经济改制工作,由改制后的公司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主体。
(五)、加快城中村改造安置用地规划编制工作。
在11个村完成城中村改造安置用地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力争完成剩余村的“城中村”改造安置用地规划编制,同时对条件成熟城中村,要加快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行政许可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
(六)、要强化工作推进组织机制。
加强区、街、村三级联动推进机制的建设,形成区委主导,区政府主抓,各职能部门、公检法司全力合作,各村(居)为主体的工作机制,举全区之力,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各街办、乡(镇)都要成立城中村改造领导组织机构,党政一把手为责任人。要将城中村改造工作纳入街办、乡(镇)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一村一策 综合改造——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宋亚平郑曙东 孙 瑜 余爱民城中村改造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最近,我们就此问题到武汉市进行了一次......
报告的撰写需要充分的准备和时间安排,以确保内容的全面和准确性。编写完报告后,要进行仔细的审校和修改,确保表达清晰,语法正确,排版整齐。下面是一些报告范文,供读者参考,以便更好......
在不同领域,例如学术、商业、科研等,报告被广泛应用于向他人传递信息和展示研究成果。在报告中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辅助工具能够更好地展示研究结果和趋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
在撰写报告时,还应注意语法、拼写和标点等细节,以确保报告的整体质量和专业形象。如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为后续的编写提供指导。为了帮助大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