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家乡发生的历史巨变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 程 实 践
改革开放30多年家乡发生的历史巨变调查
报告
指导教师:黄敏 学生:付达、王健球、葛海强
学院:惠州学院
班级:2013级土木一班
改革开放30多年家乡发生的历史巨变调查报告
——以惠州为例
惠州学院2013级土木一班 付达、王健球、葛海强
指导教师:黄敏
摘 要: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等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华大地每天都在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家乡惠州更是发生许多历史巨变。本调查采取采用实地走访及采访的形式,对惠州市区的各区,各街道办进行实地考察,对比历史文字及图像资料,寻找三十年来惠州发生的历史巨变。并通过对本地老人进行访问,了解三十年多前惠州原本的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分析惠州在改革三十多年来遇到机遇和挑战,以及惠州市政府在领导全市人民建设惠州时所走的弯路和创造的成就。探讨惠州将来想要继续快速发展所需要做的工作和需要避免的错误。
关键词 :惠州 改革开放 三十多年 实地走访 历史巨变 成就
报告正文
一 引 言
本研究采用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及口头采访的方式调查改革开放三十年前惠州的城市旧貌以及当时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通过定点实地走访,以及查阅史料,对比发展至今日的惠州,总结出改革开放30多年惠州发生的历史巨变。
二 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老城区,新市区,周围乡镇,各大小街道办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及口头采访的方式进行调查,通过随机访问和定点走访,随后进行初步统计,并对比过往与如今的差异和分析其所形成的原因,得出最终结果。共走访10个地点,访问人数5名。
3、研究内容 改革开放三十年前惠州的城市旧貌,当时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当时惠州的经济水平,如今的城市新貌,如今市民生活水平,如今惠州经济水平,惠州发展快速的原因。
4、研究时间
2014年10月26日至2014年11月9日,历时两个星期。三 调查结果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前惠州的城市旧貌:
改革开放前,惠州建成区面积只有10来平方公里,市区也只有11条公交线路;一些标志性建筑稀疏地分布在各处,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当时江北、河南岸、水口还是一片荒芜。
改革开放三十年前惠州的经济水平:
由于当时惠州市行政区域管理体制多变,时分时合,又地处边防海岸,不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工业发展缓慢,基础仍然相当薄弱,惠阳机械厂、惠州糖厂等是当时的主要工业企业,工业规模小,实力不强。总的发展仍未改变以农业为主的格局,至1978年,全市GDP 6.7亿元,人均GDP 362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64.8:8.3:26.8调整为1978年的55.8:20.8:23.4,第一产业占比超过50%。而造成经济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之一在于投资率过低,30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只有4.2亿元,年均仅为0.15亿元。
当时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由于天灾频繁,又地处边防海岸,不受中央重视,且经过*十年的动荡,经济破坏严重。当时惠州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物资匮乏,一块肥皂,一盒火柴,都要凭票证才能买到。大部分人从事农业,许多年轻人都到省城打工。由于毗邻港澳,有些大胆的人也偷渡到港澳去闯荡。
如今的城市新貌:
经过30年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也在扩大,至13年底,全市建成区面积302.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566公顷;实有铺装道路面积2414万平米,铺装道路长度1887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2781公里,排水管道长度2663公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46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32531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12486万立方米,惠州现在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已处在珠三角的一流。江北、河南岸、水口、麦地等新片区都已经发展起来。供水、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的保障达到一流水平,而且公共设施全面覆盖整个市区。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一大批市政设施先后建成向市民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头脑比较清醒,不是遍地开花,在这个城市当中首先抓城市规划,用规划来指导科学发展。同时树立了一个理念,“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所以惠州在发展的同时更注重环保,所以近几年来连续摘取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块金牌。惠州跟珠三角城市相比,越来越显示出这个城市的魅力。惠州在产业优势、城市优势、环境优势、生态和谐的优势方面会越来越显示出它后起之秀的特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惠州的经济水平:
2013年惠州GDP达到2678.35亿,同比增长13.6%,被列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一类重点城市,超过中山,在省内排行第五,全国排行第58位。用数据对比,30年的时间,经济增长了162倍,平均年增长15.2%,外贸出口07年达到146.1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的出口129.9亿美元,占比例高达88.9%,从经济质量上惠州跨进了珠三角的先进行列。同时,惠州金融机构的存款突破了1千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千亿,还有招商引资的合同突破1千亿,侧面说明惠州经济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惠州一、二、三产业格局彻底改变,过去农业是大头,工业很薄弱,第三产业几乎没有,但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惠州首先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再推进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13年惠州第一产业增加值13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550.6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991.1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1:57.9:37.0。民营经济增加值1018.9亿元,增长13.8%。2013年,惠州市人均GDP57144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9227美元。30年间,惠州的工业增加了425倍,通过发展产生了一批有技术自主品牌的产业集团,如TCL、华阳、德赛,还引进国内最大外资中海壳牌石化项目。
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来,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一具时期,惠州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全市职工平均货币收入由1978年的599元,提高到1998年的7835元,增长12。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59元,提高到3422元,增长20。5倍; 2013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029元,比上年增长13.0%,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4.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6平方米。市区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2992元,增长10.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97.6万人,比上年下降2.2%;领取养老金通过社会化发放人数9.2万人,增长8.9%。参加失业保险127.4万人,增长37.7%;年末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2815人,下降17.4%。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59.3万人,增长14.2%;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各类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全省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独生子女与纯二女结扎夫妇养老保险制度;文明城市建设活动扎实推进,进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成功申办2010年第13届省运会;,连续3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人口和计生工作成绩突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3年控制在5.39‰以下,连续12年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并被确定为“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年获评全省先进。如今的惠州,社会和谐平安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是有史以来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最多的时期。随着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消费总支出中的生存资料消费比重逐步下降,享受和发展资料比重明显上升,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总体消费水平已达到小康标准。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人均居住面积超过小康生活水平标准。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小汽车等高级耐用消费品进入部分富裕家庭,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
惠州发展快速的原因:
第一,首先观念上,惠州人一直是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这个思想一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这30年,也就是惠州人不只是今天解放思想,它是不停地解放思想,不停地跟上步伐,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改革。
第二,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惠州改革开始之初始终树立“工业立市”,改变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另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我们有别于其它地区。有些地区始终以加工贸易业为主,一旦遇到国际上的影响受制于人,没有主动权.但惠州从一开始就咬定大项目不放松,咬定创建有自主品牌、自主技术大企业集团不放松。这一条道路虽然漫长,但是走下去,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有机遇,惠州这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急功近利,有长远的眼光和长远的方向。
第三,推动国企改革,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增值奖股”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成为惠州的品牌,广东乃至全国的亮点。建立现代产业制度关键是惠州通过资产重组、增资减债、股份制、兼并联合、破产关闭等方式,使我们的国有企业能够轻装上阵,能够挖掘潜力,自我发展。惠州市政府实行“一保一退”政策,“保”即保大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像TCL集团、华阳集团,把它做强做大,培育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大型企业,“退”即劣势的企业、小的企业、没竞争力的企业退市。
第四,始终推进“两自”集团改革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全国的重点企业,比如TCL、华阳、德赛、侨兴、富绅,这些品牌都是响当当的品牌,而且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
第五,坚定不移地推进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各项改革,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首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还有就是住房的改革,还有公车制度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这些惠州都走的比较早,而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惠州发展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惠州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政府的卓越领导下,通过培育一批优秀的民族企业,成了华南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惠州坚持科学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赛、华阳等一批国有和民营的企业集团,并创立了TCL电话机、富绅衬衫、德赛电池、德赛数码龙音响、CECT手机等一大批工业产品名牌。同时也引进了国内外许多著名厂商、跨国公司。这是惠州能够在多项排名中进入全国城市前十强的主要原因。中国社科院发布 《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中,惠州再次入选文化竞争力排行前10。文化竞争力主要指一个城市创造财富主体的居民、企业追求财富、勇于闯荡的精神。强大的文化竞争力也是惠州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
为了惠州今后也能更好更快发展,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营造更强的竞争力,要有自主品牌的竞争机制。
第二,提高环境竞争力。深圳、香港的人来惠州买房,都是看好惠州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潜力。过去看中的可能是交通,而现在更看重的还是生态,加上惠州的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这些都是吸引他们的优势所在。
第三,我们还要打造和谐的竞争环境。来到这个地方,做到办事效率一流就很容易产生投资回报。只有保护好了投资者,那么人家就愿意来我们这里投资,来到我们这个地方生活。不管是东南西北哪里人,只要融入惠州就是惠州人。
第四,营造“四位一体”的协调能力。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因此惠州要协调发展,要同步进行。
第五,营造“惠民之州”的新形象,现在大家都叫“惠民之州”,我们觉得这个定位很准确,但“惠民之州”要有一些新的内容,来到这个地方,要有人家记得住,而且眼前一亮的东西,我们现在要打造产业的新形象,打造自主创新的新形象,打造城市的新形象,打造生态的新形象,叠加起来,就丰富多彩、五光十色,这就会让人们觉得我们“惠民之州”是名副其实的。
第六,营造区域发展的向心之力。我们要在这个地方把所有的生态要素积累起来,产生一种洼地效用,形成惠州流,那么我们就成功了。
关于我的家乡巨变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而我的家乡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
巨变将在2014年发生吴晓波2014-03-23来源: 一财网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近日接受《价值线》记者专访。他表示,2014年是中国第四个改革周期的开始之年,巨变将在2014年发生。吴晓波......
第1篇:家乡巨变调查报告关于我的家乡巨变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而我的家乡正......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杨昭珊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似乎一眨眼的功夫,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走过了整整3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