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3篇)_读中庸的心得体会

其他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31 07:47: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心得体会】

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3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中庸的心得体会”。

第1篇:读《中庸》 谈心得体会

读《中庸》 谈心得体会

临沂第九实验小学 ***

假期,基于学校安排和学习的需要,我对《中庸》这本书进行了一次全文抄写和进一步的阅读并深入的了解。在此,站在教师的角度,从‚中庸‛这个概念出发,我浅显的谈谈对《中庸》的认识和理解。

中庸之道,是尺度,是分寸,是恰到好处,就是一种和谐之道,《中庸》从修身,齐家,治国,诚身,至圣五个方面诠释了怎样做到中庸之道,子曾经这样曰过:‚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书上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理想。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致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使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人,都长一双眼睛,向外可以观察无边广阔的世界,向内可以看清无限深邃的内心。然而,很多人,向外无边扩展的看了,向内,却从来没有深入过。

中庸里面很多的道理都让我反复咀嚼,学习生活中自觉受益良多,‚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什么都抵不过坚持,坚持学习,定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回报,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做了几次就轻言放弃。‚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学习中,生活中,必将铭记此道,激励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读的是《中庸》里的‚道。‛‚道。‛是什么?道是生命本体的轨迹,浅显说就是生活的寻常,我们教育从外层看是教育孩子基本的道德。基础的文化,但内层确是在护送他们走过‚寻道‛之路的一段重要的旅程。

教师如果希望引导学生走正确的路,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发展,那么,我们只有从完善自身做起,拿出一颗真诚干净的心,不为私利,去为孩子描述一个真实生命的形状。有句广告语说得很棒,‚和你在一起‛,老师每天与纯真的孩子在一起,绝不是发号施令,宣布清规戒律,来管制、约束孩子,而是要让他们感知一种互相尊重的真诚的生活,感受心与心的交融,让他们慢慢理解,真实生活就是平实无华中泛着不息的快乐。

作为教师,读了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要懂得‚人类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而实现这种和谐之本就在于心灵之间的真诚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多一些心与心的交流,创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他们享受学习的美与快乐,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还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做好榜样,不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

所以,综合看来,中庸一定是常人之道,一定是适中之道,一定是可行之道。任凭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饮,在这本书中,有太多的,真谛和本质,我所理解的这些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以后我会继续解读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完美自己的德性和心境,来开启我们的智慧,来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而让学生走上智慧人生。

第2篇:读《中庸》的心得体会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

《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它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哲学家朱熹把它从《礼记》四十九篇中抽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庸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内容相当丰富的人生哲理,也是实用的学问,可以使我们终生受用不尽,甚至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常。“中庸”就是要劝人们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在行为上要不走极端,无不及亦无过之。其中也体现了儒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思想。

最早提出“中庸”一词的是孔子。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认为,有道德的君子能够做到中庸,小人却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是因为他的言行时时刻刻都适中。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他做事肆无忌惮。行中庸之道,其实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做事要有分寸、有尺度,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就好比琴弦,拉得太松,就不成曲调;拉得太紧,就容易绷断;只有松紧度恰到好处,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人生亦如是。

对国家来说,“和”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口号,我们国家也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理问题。中庸之道看似平常,然而越平常的事情往往越难做到。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说明坚持中庸之道是十分困难的。每个人都有无尽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天性,这种天性使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而是有更多的追求。于是,我们渐渐不再是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忙碌,还为了名与利,为了无穷无尽的欲望去忙碌,变得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欲望的奴隶。只有学习中庸之道,保持中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欲望所困扰,才能做生活的主人,活出自我,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超然境界。

第3篇:读《中庸》的心得体会

读《大学中庸》的心得体会

这几周,我认真学习了《大学中庸》的第五到十一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庸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内容相当丰富的人生哲理,也是实用的学问,可以使我们终生受用不尽,甚至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最早提出“中庸”一词的是孔子。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认为,有道德的君子能够做到中庸,小人却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是因为他的言行时时刻刻都适中。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他做事肆无忌惮。行中庸之道,其实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做事要有分寸、有尺度,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就好比琴弦,拉得太松,就不成曲调;拉得太紧,就容易绷断;只有松紧度恰到好处,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人生亦如是。

对国家来说,“和”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口号,我们国家也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北京奥运会上,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传递了中国的处事态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每个人要理性对待问题,以中庸的态度处理问题。中庸之道看似平常,然而越平常的事情往往越难做到。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说明坚持中庸之道是十分困难的。每个人都有无尽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天性,这种天性使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而是有更多的追求。于是,我们渐渐不再是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忙碌,还为了名与利,为了无穷无尽的欲望去忙碌,变得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欲望的奴隶。只有学习中庸之道,保持中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欲望所困扰,才能做生活的主人,活出自我,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超然境界。

读中庸心得体会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读中庸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读《中庸》 谈心得体会

读《中庸》 谈心得体会临沂第九实验小学 *** 假期,基于学校安排和学习的需要,我对《中庸》这本书进行了一次全文抄写和进一步的阅读并深入的了解。在此,站在教师的角度,从‚中庸......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它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哲学家朱熹把......

读《中庸》的心得体会

读《大学中庸》的心得体会这几周,我认真学习了《大学中庸》的第五到十一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庸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内容相当丰富的人生哲理,也是实用......

最新读中庸心得体会

最新读中庸心得体会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

下载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中庸心得体会(精选3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