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体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由于儿童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它的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正是这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首先,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再次,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
最后,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因为《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对的学生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是从幼儿园升上小学的孩子,是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本课程除了要让孩子们渐渐从幼儿园“无作业无压力”“玩”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按规矩学知识“学”为主的校园生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及行为养成让他们渐渐适应小学生活之外,还要为接下来的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活打个好基础,本课程也同时是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打基础的课程。因此,身为一名此课程的任课教师,对于这三条轴线及四个方面的认识一定要到位,除了要把握好课程总目标、年级及学期教学目标、单元及课题小目标之外,更重要的是依学定教,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内容、地域特点及教师自身特长定好课时目标。因为,只有教师在备课、上课、反思的时候时时把握好这门学科的“方向盘”落实到位不偏差,才能在孩子的心灵及脑海中留下好的印迹;只有教师对于这门学科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位无偏差也才有助于其对自然科学及多学科兴趣爱好的养成及良好思想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只有教师真正重视此学科,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及早发现学生不良行为及不良思想苗头,早发现早教育,也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真实的人,培养出祖国发展与建设需要的人才!身为此学科的任教者,自认为水平有限,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教书育人,以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来处理学生身上发现的问题,同时以更佳的教学机智教育好学生。此行,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努力„„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兴海中心小学——陈香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学习体会三店街宋寨小学陈顺发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如何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有了更进一步较深刻的认识。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带来了......
东北育才丁香湖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竞赛试题一、填空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2、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3、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梧桐河农场学校范红丽在假期里我学习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新课标,感觉收获很多,一方面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