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习体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电大学习心得体会”。
电大学习体会
2009年的秋季,我走进上海电视大学普陀分校的大门,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不辜负学校对我的培养和教育,下面我就电大学习情况谈一谈的心得体会。
一、制定个人自主学习计划,并认真坚持履行计划。学期初,我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规划了自己的上班时间和自习时间不能有冲突。计划好定,关键在于履行计划,我们这些学员,在平时有自己繁重的工作,要是忙起来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那还顾得上其他的事情。但是,自从我成为了电大的学员,我就一直坚持履行自主学习计划,不管多忙、多累、从不间断。我按照学期的课程安排表、安排课程学习顺序、先上的课程,利用休息时间把教材阅读一遍,把教材上的重点和难点用笔记本记录下来,等到有面授辅导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有学习上的问题的时候,我就登陆电大网站,参加教学课程的BBS讨论,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这样不仅与老师保持了畅通的联系,班级同学之间加强了互助学习的氛围。
二、会独立学习的学习方法,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比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首先要调整好学习心态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电大的开放教育对于其他大学的教育方法而言,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刚入学时,感到有诸多不适应得地方,通过辅导老师的指导,以及和同学们的谈心,参加小组学习活动等方式,我及时的调整了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取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也比较满意。平时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多上网学习,由于开放教育的特点,通过上网进入电大在线学习的平台进行学习,即可获取电大提供的有关课程的网上辅导和教学信息。也可以到学习的平台和班级邮箱中下载和查询各门课程的相关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好多课本上找不到的答案都能在网上找到,这样学习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认真做好平时作业。因为平时作业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精心设计的,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学习进度,为教学的沟通提供一个互相反馈的渠道。平时作业可以帮助检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准备和能力学习课程的稍后部分;可以帮助发现哪些部分需要重温或重新学习,哪些地方需要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可以帮助在目前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的其它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将学习内容与个人经验联系起来,鼓励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可以帮助督促其与课程进度学习,使其学习进度与辅导课的安排保持同步,并能够在考试前完成所学习单元。
四、搞好考前复习。考前复习是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复习计划。把每门课程分成几个复习单元,列出每个单元的复习目标,努力获得对整个课程的整体概念,并寻找各知识之间的关系,画出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图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进入考试阶段。
以上是我在普陀电大的一些自主学习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在电大的学习,虽然挺苦挺累,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想一想也有值得高兴的地方,它让我们掌握了一门学科的知识,对我现在的工作很有帮助,在工作中,我经常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即将毕业之际,我也非常感谢电大给我们这些在职人员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和这么方便的学习条件,同时也要感谢我的班主任老师对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商学院
098730042
徐双玉
电大学习心得体会
我在2009年秋季开始在上海电视大学普陀分校参加商务管理专科的学习,在这两年半的学习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能力方面,以前自己缺少一定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只是敷衍,不出差错就万事大吉,工作效率不高,通过学习使自己对工作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成绩也比较突出,参加电大学习,将专业只是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大大的提高。
二:自学能力,在电大两年半的学习当中,除了课堂上的面授之外,主要靠的还是自学,由于我们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自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在课堂上提问,老师集中一一解答,自学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在学习上,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以前对业务知识的文字不知所云,通过在电大的学习之后,对文字性文件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质量,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创造能力,在过去的工作中,只是知道怎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对工作的业务可以说一窍不通,不能理顺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通过这两年半在电大的学习,在自己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同事们也都半开玩笑的说“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听的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四:合作精神方面,这两年半的学习中,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总是先和几个同学共同商讨一下,如果意见不一致再找老师解答,在这两年半的学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和互办互助的精神,这种同学之间的纯洁的友谊,使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在这两年半的学习中给我的感触还有很多很多,很难用语言一一表达,我感谢电大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电大的老师们给我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一定加倍努力,将所学的只是运用到工作中去,用更好的工作质量,更高的工作效率,全新的工作面貌来感谢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助。
商学院
098730041
吴玉凤
个人简历
姓名:徐双玉
性别:女
年龄:28
1983年9月出身于安徽
1989年至1994年就读于三城乡蔬菜小学 1995年至1997年就读于三城乡三城中学 1998年至2000年在滁州市乌义高中读书
2002年至2007年在上海市普陀区延长西路富荣人家工作 2008年在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路申伦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工作至今 2009年秋在上海电视大学普陀分校学校至今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蒙牛—超女”与“闪亮—快男”
“超女”、“快男”的推出是的原本火爆的湖南卫视收视率再创新高,尤其是“第二节超级女声”大赛成为2005年中国演出市场上最引人瞩目的现象,甚至到达了轰动全国的地步。而07年的“快男”也在短短3 个月时间内打了一场高效漂亮的闪电战。“超女”、“快男”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让那么多中国家庭的电视机同时集中到一个电视台,让那么多媒体跟踪报道,成为全国成像那么多百姓的街头巷议论轮的话题,这和他们所从事的公共关系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公共关系包括组织、公众和传播三要素,接下来我将从这三方面对“蒙牛—超女”和“闪亮—快男”的成功进行分析。
首先,从组织上讲,社会学家认为,“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①,“超女”、“快男”这个组织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从海选到预赛、复赛,层层淘汰,又层层设立复活机制,有决出的各赛区冠亚季军参加在星城长沙举行的决赛,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也可以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对选手进行包装。另外,组织作为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存、发展也需要良好的环境,环境构成了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组织是社会的一种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算有所成就”,“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②就环境而言,“超女”、“快男”在这点上也处理得比较妥当,其内部环境诸如决策层、员工队伍、管理机制、文化氛围、精神面貌等都做到了和谐有序。
从外部环境上分析,外部环境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公众,尤其对于“超女”、“快男”这类选秀节目而言,公众的支持与否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最后,从传播要素上看,传播是“人们利用符号并借助媒体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③“蒙牛”请第一届“超女”季军张含韵为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并量身定做广告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出现在电视广告、广播以及一线二线城市的灯箱和路牌上,“蒙牛”的一切活动,如产品包装、海报、电视广告、网络广告、广播广告都与“超女”挂钩,“蒙牛”的300多场街头演唱及派发的200多万张DM,这些湖南卫视无法依靠自身网络完成的工作,又“蒙牛”来完成,既为“超女”推波助澜,也提高了湖南卫视的整体形象。而“快男”更是超越了“酸酸甜甜就使我”,打出“我最闪亮”的口号,并连续推出“闪亮新看点”、“闪亮新势力”、“闪亮新猜想”、“闪亮新人生”多种战略,使传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终于,“快男”成功了,成功在于它取得了超过05年“超女”的高收视率,高投票率;“闪亮”也成功了,成功在于它用最短的时间取得了滴眼液行业最高的知名度以及80%的市场增长率。整个项目的公关事件最终得到了客户的认可,2007年仁和闪亮快乐男声这场营销闪电战也最终划上圆满的句号。
“蒙牛—超女”、“闪亮—快男”这个公共关系的案例充分表明良好的公共关系对政府、企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公关活动中充分重视公共关系形象与美誉度,企业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电大学习体会我是一名----大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年春,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怀着充实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想法,走进了郎溪电大的校园,开始了电大的学习生活。回顾这一学期的......
电大学习体会我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二00八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怀着充实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想法,我走进了顺义电大的校园,开始了电大的学习生活。回顾一年半的开放学习,虽然甘苦......
电大学习体会2013年的秋季,我走进广播电视大学的大门,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不辜负学校对我的培养和教育,下面......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学习体会我是2003春行政管理系的一名学生,在中央电视大学学习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进修的,每天除了上班工作的时......
电大第一节课得学习体会我是2013秋季建筑施工与管理专科的学生,在几年的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理论知识上的匮乏和受教育的不足,也看到一批和我一样已在社会上工作的同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