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调查研究心得_走访贫困家庭心得体会

其他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27 23:25: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心得体会】

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调查研究心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走访贫困家庭心得体会”。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随着时光增长的不只是年龄,还有扑面而来的风险。

坦白地讲,这并非危言耸听。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听说过“大头娃娃”的故事,后来“三聚氰胺”事发。国民便开始反思,究竟是何使得商人如此唯利是图,将嗜血的魔爪“从娃娃抓起”?我们引以为豪的口号“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为何成为笑谈?后来又出现“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回锅油”等,新名词层出不穷,冲击你的视神经,挑战你的心脏,食品行业究竟还有多少骇人的发现?老祖宗说“民以食为天”,细细品之,心情不只是沉重。还有,外出坐车你怕它追尾,走在刚建好的桥上你怕它塌掉,哪怕稳坐在自己的家中,你的房子也难保不被轰鸣的挖土机推倒。。。未知的风险犹如盒子里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会出现这些集体的谋财害命行为?中国何以至此? 我们认为,把其简单地归结为“唯利是图”并不妥当,西方友邦包括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人比其更“唯利是图”,但他们并不像中国商人这样肆无忌惮地把人民的生命绑架在逐利的战车上。我们无法回避的是,中国的发展少了一些东西,譬如信仰和道德的沦丧,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念的泯灭。那么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何处呢?我们把寻觅的触角伸向了教育这个让人之为“人”的领域。中国教育的弊病不可谓不多,而最令人关注的要数教育不公,点中了教育不公的穴道也就摁住了中国教育的痛点,一个社会里贫困阶层的受教育状况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的良心。

教育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意义重大,贫困子弟实现向上流动的关键机会和途径。教育不公容易导致阶层固化板结,阶层之间上下流动的停滞将会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而相当一部分社会问题又非贫困者所能及,比如说“豆腐渣”工程,这些问题与阶层板结化不无关系;另一方面贫困家庭又无法承担较高水平的教育费用,这个矛盾在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

帮助的前提下将会持续下去并不断激化,它将不利于贫困群体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威胁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因此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鉴于此,我们确定了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问题这一研究方向,试图了解贫困家庭的教育诉求,以期真切地感受中国教育的心跳,从而为某些社会问题找到病灶,并尝试找出解决的途径。

从这一课题的申请到梳理研究思路,从整理文献到设计调查问卷,再到后来的实地调查,乃至数据的初步分析,在负责人的统筹和组织下,我们直面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获益匪浅,不禁感慨知识竟在书本之外。比如说整理文献,在浩瀚的书海中打捞我们所需要的书籍并非易事,在学校图书馆网站上搜好书籍之后,便到各个借书室去找,有些图书并不在原位或被借走,我们只得动用一切资源,想方设法把书借到;调查问卷的设计则考验了我们思维的周密性。我们绞尽脑汁去分析每一个问题的选项,考虑能否穷尽、是否重复,我们设法把宏观的问题微观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认真考虑每一个问题的影响因素。还得考虑我们用的词句能否被受访者理解、是否适应等问题;在实地调查中,我们聊得更多,超越了结构性访谈,尽可能多的了解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现状,并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中感受他们的处境;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团队合作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无论多么棘手的问题,在大家的合作下总能迎刃而解,负责人的领导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团队分工井井有条,负责人时不时的鼓励让人顿无倦意。这些东西都是书本上所学不到的,sp软件最是令人头疼,学了一学期依然茫然,但是到用的时候,按照需求,也能从容操作,考试和实践原来是两回事,实践最有发言权。

上述感受只是限于技术层面,整个调研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分析中国贫困阶层的教育问题,以下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涌出的疑问和想法,我们尚未找到答案,或许根本就无答案,但是我们已经发问。

古语说,“寒门出贵子”。即出身下层的贫困子弟会比富人子弟更努力读书,从而跃出

“农门”,跻身于上层社会,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但是,近十几年来,“寒门”出贵子的几率越来越渺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不仅仅是北大清华。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我们想知道,“寒门出贵子”是否真的成为历史?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的教育令人寒心。教育不公与阶层流动板结的关系是什么?阶层固化对社会是curse还是 ble ?

从调查中发现,这些贫困家庭的家长文化程度都不高,从小学到高中不等,而大部分是小学及其以下,从概率上讲,这些家庭的贫困与父母文化程度高度相关。同理,这些家庭的孩子若是因为家庭的经济状况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或无法享受与一般家庭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那么,多年以后,孩子会不会走父母的覆辙呢?当贫困重复上演,教育跟着重复上演,这些家庭就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陷阱里。为了避免这些家庭发生世代轮回的悲剧,教育救助刻不容缓。

有一个现象,我们很难理解。就是在调查中尚未看到贫困的孩子拿奖学金。这本身倒不是问题,只是与我们求学的那个时代(小学初中时)相去甚远。我们上学的时候,家境贫寒者读书都很用功,而且你用功就会有回报,成绩优异,风光无限,很多纨绔子弟才是班级的垫底者。时代变了?还是寒门子弟真的竞争不过“纨绔子弟”?成绩的好坏难道与家庭经济状况成正比?

在录入调查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内心弥漫着几丝隐忧。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是只有父亲或只有母亲,即单亲家庭。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非常重要,年少时的经历会影响其一生。

我们知道,单亲的家庭容易对孩子的性格造成负面的影响,独生的子女本身也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而再加上贫困的生活和不公的教育,当这些因素相遇,我们担心他们能否阳光健康地成长,呼吁公众对这些家庭的孩子多一些关怀,多一些爱。

时代在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早已被公众所认可,但调查中不少家长的回答令我们失望。“如果您无力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时,您是否会让孩子辍学?”大概只有60%的人坚定地回答“不会”,30%多的人回答“不清楚”,另有少数回答“会”。也就是说只有一半多一点的人坚决不会让孩子辍学,而另外一半则不能确定,至少是不坚定。是家长没意识到读书的价值,还是明了读书所能带来的回报已心灰意冷?在我们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依然存在这种观念,不知在各地该是什么情况。

从调查中还发现,城市贫困家庭的教育费用大半花在辅导班及家教上,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孩子自学能力究竟如何?用家庭的经济压力去换来孩子的课外负担压力,是否是明智的选择?

我们在想,中国的教育病患是不是真的由于政府所拨经费有限或政府不够重视?这个问题不要轻易回答。想起了西南联大,那个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外敌入侵,山河破碎,师生们住茅草屋,每日还防着敌机轰炸,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下,该校还是培养出许多国学大师、文学巨擘,乃至后来的诺奖获得者。究竟如何才能办好教育?是不是必须要有巍峨的高楼、一流的设施?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公平是第一要义,教育不公就是对国民基本权利的侵犯。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孔子的“有教无类”,让所有人都有同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共享教育资源,而不是由某类人独享。教育事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都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问题,是关系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绝对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益事业。

子女教育心得

子女教育心得------个体成长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家庭无法给与的培养团队精神和培养独立性的教育环境。平时上班比较忙,下班后还要兼顾孩子的教育,所以教育孩子不能“什么都做”和......

优秀心得体会:子女教育心得

优秀心得体会:子女教育心得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家长必读:子女教育心得

家长必读:子女教育心得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女......

外来工子女教育培训心得

外来工子女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一学期来,我们青云小学就“外来工子女的教育”这一方面作了一些研究、探讨。学校还构建了学校、社区、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定期召开座谈会,研究解决......

调查研究心得(优秀21篇)

时间的流逝是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我们要学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总结时应该如何运用具体的例子和实证资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调查研......

下载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调查研究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调查研究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