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阅读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做法 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参与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让阅读为幼儿奠定未来学习的良好基础
-----淮南市直幼儿园参与省级课题阅读实验的做法和体会
淮南市直机关幼儿园
王 黎
2008年我园参加了安徽省教育规划课题《
》的研究,选择申报了子课题《3-6岁幼儿阅读及其指导方法的研究》,选择了两个实验班开展课题研究,三年后,实验班的老师又和新教师一起把三年中的经验运用在新一届的幼儿中,经过五年多的实验,我们感受到阅读带给幼儿的变化以及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影响,也真正体会到通过阅读来为幼儿的幸福童年奠定基础的重要。下面是我们的在不同年龄班阅读进行实践中获得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小班阅读中的特点及其指导方法:
小班孩子身心发育不完善,经验有限。因此,认知水平低,尤联想、推理能力弱。实验中发现小班幼儿阅读:第一,阅读的盲目性大,表现为:幼儿常常会把一本图书打开,忽然又翻到书的后面,待会儿又忽地一下翻回书的前面,这样图书损坏率高而阅读率低。阅读存在无序状态。
第二,注意不稳定,有意注意水平低下,不会观察。心理学认为,小班幼儿的集中注意时间不到10分钟,因此他们不能长时间地保持静态的阅读。因此,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有重复语言、重复情节、单一单幅的且内容熟悉的图书。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在指导小班幼儿阅读的时注意指导运用适合的方法.指导幼儿会翻书:
幼儿能对画面作仔细观察并理解故事画面的内容;教师明确指导,帮助幼儿发现故事情节的变化,设置情景让幼儿对图书画面中的细节进行想象;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阅读内容并能倾听他人讲述;知道图书要有序翻看。在两轮的实践中,老师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有时就为一个简单的行为比如:让幼儿学会一页一页的翻书,教师们都运用了各种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读书时的示范指导:教师翻大书,让幼儿看自己的小书,老师讲一页,强调“翻一页”,幼儿也跟着翻一页,让幼儿直接感受画面与老师将的故事之间的联系。有时老师请幼儿拿到书后看一看封面上有谁?它俩在干什么?激发幼儿看书的兴趣,然后请幼儿打开第一页,教师开始讲第一、第二页故事的内容:笃笃笃,小黄鸡在草地上捉虫吃。叽叽叽,小黑鸡也到草地上来捉虫吃。这时,教师边讲边观察幼儿表现的,看看幼儿能否做到看的内容和教师讲的一致。当故事讲到后面一页时,教师提醒幼儿“我们一起把书翻到后面一页,看看这一页说了什么?”教师适时的提问,可调动幼儿的思维,学会仔细地观察,逐步理解图书内容。这样,既让幼儿感受到正确的看书方法,也给幼儿一个有序翻书的行为示范。指导幼儿用多感官参与阅读:
教师在阅读绘本时运用夸张的表情、抑扬顿挫的音色、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手势,很容易就会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同时,还要注意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帮助幼儿感知理解阅读的内容和知识。当幼儿再次翻阅图画书时,他们也会主动地模仿起教师的语言和神情,并开始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绘本是静止的,教师可以通过演绎绘本中的声音、动作等,让读物变得“热闹”起来。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越短,幼儿往往会被一些有趣的声音、形象的动作所吸引,如果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和教师一起模仿绘本中角色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或神情,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故事角色的个性、情感和内心的想法,提高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二、中班幼儿阅读的特点及指导方法
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延长,阅读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认真经验的积累不够,对事物的理解还十分有限,表现为,观察的有序性不强,不能自觉地地观察每一页画面上的人物与背景,尤其是故事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因而抓住关键性的故事情节理解。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需要成人的帮助;
其次,中班幼儿思维过程常常呈现一种无序化的状态,还不能将故事的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语言表达还不连贯;
第三,中班开始出现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但注意的稳定性不够,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富于想象,但不能用语言根据前后画面变化的比较,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指导中班幼儿阅读时注意:指导幼儿能对画面进行有序观察并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能对图书画面中的关键点进行合理想象并用完整语言表达;能积极大胆表述阅读信息并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并喜欢安静地阅读图书。中班因为有了小班的基础,阅读活动更深地向幼儿的家庭延伸,让家长每天必须有半小时的亲子共读时间,还要为幼儿提供阅读的环境,在家也要为幼儿准备阅读书架,让幼儿能想看书就能拿到书。家长由于看到孩子小班一年的变化,也积极予以配合,不单是提供环境、提供图书、定时伴读,还有的家庭经常邀请幼儿同伴交流分享图书,有的班级还开展家庭阅读故事会,给幼儿和家长都提供平台,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文化。
三、大班幼儿的阅读领域更加宽泛,阅读方法更加多样。
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早期阅读实验,对阅读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许多的阅读方法。他们开始会自主地阅读图画故事书,阅读的范围也开始向杂志、报纸等各种拓展和延伸。有家长反映,周末带孩子外出玩时,孩子有时拿着报纸都能像模像样的阅读很长时间,让同行的其他家长很是羡慕。但与此同时,新的阅读需求和阅读障碍也开始在刚升入大班的幼儿身上出现,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不满足已有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阅读材料和阅读环境的单一,缺乏挑战性与互动性,很难调动大班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其二,阅读的个性化倾向凸显。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出现了个性差异。如有的喜欢独自阅读;有的喜欢与同伴合作阅读;更有一些幼儿出现文字阅读,(伴随识字是不争的事实,幼儿孩子因为大量的阅读也大量的识字),这样也相应的少了对画面的观察。
由此可见,进入大班后,幼儿由于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能力的增强,以及个性的发展,早期阅读教育应随之由浅层理解转向深层理解、具象表达转向抽象概括、图片观察转向文字理解的新阶段。因此我们在大班的教学实践中也开始了新的尝试。
我园教师从大班幼儿阅读的特点出发,为其创设适宜阅读的环境,进行多元的阅读指导,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提升其阅读的能力。
(一)注意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获得心理发展的。”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更能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去探索、感知和积累阅读经验。我们在大班的初期采用:
1.渗透性策略。
在环境渗透:如在班级走廊设置开放式的亲子阅读区,供幼儿和家长在来园、离园时亲子阅读:在楼梯拐角处设置不同类别的图书阅读区,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空间里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等。在班级的阅读分享区定期投放不同的图书内容,共家长和幼儿借阅或入区阅览。良好的阅读环境,将阅读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幼儿的脑海里,营造了浓浓的阅读氛围。
2.选择性策略。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提供各种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图书共幼儿选择。包括题材的选择、文体的选择、版式的多选择等。幼儿在选择图书的时候发挥了个人的自主能力,彰显了个人的兴趣取向。当然,因为要提供给幼儿邪恶选择,教师就要在图书的多样方面下功夫,为了丰富图书的内容,我们从网上购买大量的图书,有科幻类、逻辑推理类、故事类等。
(二)关注集体和小组阅读相结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1.集体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1)角色扮演法。引导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表情等外显行为理解故事,将静态的画面理解与动态的体验表达相结合。如当幼儿阅读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后,教师便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现母鸡萝丝散步时狐狸想尽办法吃它的有趣情节。
(2)提问讨论法。在大班阅读教学活动,引发幼儿敢于地向教师和同伴提问。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中理解故事,提高思维能力。如故事《我做哥哥了》,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后并不急着提问,抛出问题:“看了故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这时,幼儿的问题特别多,但大多是较为表面的问题,如“野田为什么带弟弟妹妹去爬树”“野田为什么不喜欢弟弟妹妹”等,这些问题可以让幼儿共同讨论。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解答引发新的较为深层的问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
2.增加小组阅读的时间
小组阅读可以作为集体阅读方式的一种辅助形式。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提供多种阅读材料,鼓励幼儿自行选择阅读内容,并与同伴组成人数不等的小组。小组阅读可以时间、地点灵活,借助小组阅读,更好的满足不同兴趣、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提升阅读能力。
小组阅读活动中幼儿要会自己感兴趣的图书,然后根据阅读主题自由结伴成小组,如奥运主题幼儿可以选择的图书有《福娃的故事》《马拉松的故事》《绿色的奥运建筑》等。针对这一形式,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而适合主题的图书,要特别关注幼儿选择读物的兴趣点,以及幼儿的结伴方式,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推动幼儿的合作阅读。进入正式阅读后,当幼儿在小组阅读时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指导。但更多的时候教师是欣赏者、鼓励者,捕捉幼儿阅读中的亮点,适时予以评价,推进小组阅读的活动。
经过几年的阅读实践,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幼儿阅读兴趣高,阅读习惯良好,初步形成爱护图书、安静阅读的意识,在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绘本、听说表演等方面的能力明显高于对比班。实验班的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例如:能够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拿到一个绘本,能注意观察画面,能够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翻看图书;可以说幼儿的阅读水平、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后测中,我们对大班幼儿从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的技巧的四个方面进行了16项测试:阅读兴趣方面A级人数为67%,比前测中30%增长了37个百分点;阅读方法方面A级人数为88%,比前测中31%增长了57个百分点;阅读习惯方面A级人数为81%,比前测中38%增长了43个百分点;阅读技巧方面A级人数达到51%,比前测15%增长了36个百分点。
大部分经过三年阅读实验的幼儿入小学后各种听说的能力高于比普通班毕业的幼儿,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也相应较强,在班级总体评价中来自实验班的幼儿评优率占总数的八十。尤其是小学开始看图写作文等活动时,阅读班的孩子非常轻松愉快的就到达要求,有很多幼儿在二年级的看图作文就被学校报纸发表。家长都非常感谢幼儿园三年的学习,尤其是感谢幼儿园提前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阅读的门,让他们提前领略了文学的风景,让哈子们爱上了阅读,也爱上了学习,从此把学习当成了乐趣!
当然,因为参与了阅读课题研究,教师在指导时,学会了细心的观察幼儿阅读时的行为、表情、语言、分析幼儿阅读状况,并通过分析表现来判断幼儿内在的需求,适时地把握介入的时机。比如,有一位教师在经验交流时关于教师怎样介入、何时介入时做了这样的描述:幼儿出现以下情况时就需要教师的介入。一是游离或注意力集中的阅读活动之外时;二是频繁换书3次以上时;三是长时间固定着一本书或一页时;四是不断向同伴询问书中内容,或主动向教师提出帮助要求时;五是出现了影响他人阅读活动的页面行为时。出现以上方面,教师要及时介入指导。
还有位教师在谈到教师的指导阅读策略时这样说的:指导策略分为隐性指导和显形指导。隐形指导:指教师和幼儿一起的平行阅读。通过师生平等地在一起看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周围幼儿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这也是抓住了幼儿好模仿的这一年龄特点。显形指导:一是指教师介入的时机,教师针对幼儿的阅读行为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二是为了加深幼儿对图书的理解,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指导、、、、、、每次,在这样的交流会上,教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传递或者是独到的见解诠释,有时,哪怕是最不起眼的教师也会结合自己的工作运用看到的方法和大家一起交流。不知不觉中教师们成长了,也深刻了。
参与阅读课题的教师也承担了幼儿园大量的开放或比赛活动,其中,我们的韩晓清、刘湘、王艳、胡传荣等老师都在市级课例比赛中获奖,对各级各类的交流活动中我们老师最喜欢也最拿手的就是绘本阅读活动。李彩老师的绘本《小鱼逃走了》《狡猾的狐狸》,韩晓清老师的绘本阅读《点点和多米的信》刘湘老师的《我爸爸》等多次对全市幼儿园老师开放,并送培送教到潘集、凤台、毛集等农村和乡镇的幼儿园。看过活动的当地园长、老师都感慨的说:原来我们怨孩子笨,开了你们额活动,我们才真正认识到是我们不会教。同样的孩子在你们老师组织的课堂是那么投入和积极,回答问题也那么好,一点不比城里的孩子差。真没想到!
总之,通过参与阅读课题实验,孩子们收获了愉快童年,习得了学习方法、养成了学习习惯,教师也收获了专业的幸福。她们也在关注幼儿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提高中学会了研究学习,学会了如何去观察了解幼儿,在参与课题调查中学会了使用简单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科研方法。现在,我园已经把阅读做为我们的常规内容纳入大各个班级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在从小就开始的阅读活动中习得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和愉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感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参与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文章标题:创建高新示范区做法体会与打算 一、**高新区(滨江)概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90年3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被宋健同志誉为“天堂硅谷”。......
创建高新示范区做法体会与打算文章标题:创建高新示范区做法体会与打算一、**高新区(滨江)概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90年3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被......
文章标题:创建高新示范区做法体会与打算 一、**高新区(滨江)概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90年3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被宋健同志誉为“天堂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