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改体会与感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语文课改感悟”。
小学语文课改体会与感悟
【内容提要】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处理好四个关系。
【主题词】课改转变关系
【正文】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也发现了存在于老师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做好“三个转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要努力成为复合型的教育工作者,即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教育过程的研究者。在新形式下,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的学习群体中的“首席”;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
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递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语文课上我会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例如《翠鸟》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我在课上就问学生:“结合上下文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会结合前边翠鸟的漂亮和捕鱼时的敏捷说到孩子们非常喜欢翠鸟;有的学生会结合下文说他们想捉翠鸟并没真捉,因为他们捉不到;有的学生就会受到启发说,再喜欢也不要捉来饲养,大自然才是翠鸟最喜欢的家;还有的说他们没捉到翠鸟,但他们还是喜欢翠鸟,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留一会儿……学生会抓住文中语言文字去感悟,这样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成为必然,教师只是引导,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
(二)教学观的转变。在以往的课堂上,总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真实理解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被动学习多,主动学习少。如今新课改正全面展开,这就要求我们作为课改先驱的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语文课上在低年级识字能力的基础上,中年级我采取了自探——交流——检测三个步骤学习,激发了学生兴趣,学到了识字的方法和技巧,识字能力大大提高。要评价一节课,首先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次要关注过程和方法,最后才关注知识技能。
(三)学生观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本
次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万紫千红的人,要看到学生的差异。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比在体力上的差异低,教师的责任就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心中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我相信在我们的眼中,就会多一批好学生。以往我们衡量学生的标准总是离不开考试和分数。分数=知识?分数=能力?分数=素质?众所周知,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学时,在老师的眼里是个大笨蛋;郭沫若先生上学时,成绩单中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等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无怪乎,陶行知曾呼吁:教鞭之下可能有瓦特,冷眼之下可能有爱迪生。
二、处理好“四个关系”,增强教学实效性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首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其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并且做到人人投入、全员参与,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此外,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给足自学时间,加强自读自悟,要鼓励交流感受、质疑问难,为合作、探究铺路;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全班讨论交流的调控,使合作探究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二)课本仍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正确处理“用教材”和引进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把课本奉为经典,教师只能照本宣科。教材内容不能增删,教材顺序不能调整。以“课本为中心”,必然导致课程内容的封闭、狭窄甚至过时。新的教材观主张,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活用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时过境迁或不理想的课文可以删去,时令节气不合的课文可以调,还可以增加紧密联系现实的课文,如,有关“奥运”的,伊拉克战争的,新农村建设的,等等。但是,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确语文教科书仍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小学阶段,对于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语文教科书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凭借,一定要用好、教好语文教科书。
(三)课堂仍是教学的主阵地,正确处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关系。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利,时间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四)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
总之,课程改革的实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科研为手段,以规范化的工作规程为保证”,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尽快建立包括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使教师成为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教师。同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课改任重而道远。
课改体会与心得对于课改,做为一名教师也经常在课堂与学生体会与共享。在课堂上把知识融会贯通;做到授人予渔,不要授人予鱼。对此在此发表自己对于上课成功的最大秘诀的一些观......
历史课改的几点体会和做法上杭县蛟洋中学丘瑞清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通过近几年来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我深深感到:历史课变了,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活力。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
课改体会身为一名面临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我认为我身上的担子很重.根据我们学校的学生情况在教学方面我的做法是:一、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单元内容......
课改体会与反思西乡中心小学朱伟林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老师有多难,做一名好老师更是难上加难。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老师最头痛的事,我觉得对于......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群众工作体会与感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