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秀新得体会体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习张广秀新得体会”。
从基层立身 用行动践言
张广秀,一个立志以自己微薄之力奉献农村,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的女大学生;一个始终有扎根农村情结,把村官当事业的勤奋青年;一个自强不息,带病工作,身怀强烈责任感的“村官”。
在为张广秀同志概括总结时,我发现我的一连串感叹都未能全部的表达出我的感动,和张广秀一样,刚来基层的第一天,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立身为公,学以致用”这是我从第一天跨进大学校门时就被告之的校训,长久以来也是我的人生信条。
作为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农村都怀有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一种深切的归属感,有机会能为农村做出一点贡献,一直是我的心愿,从张广秀的事迹中使我又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回问内心到这里来的初衷。不禁引起自己的思考:
一、端正态度,才能主动融入
态度决定一切,好的态度就是前进的动力,刚到村里,张广秀表现的积极主动,完成了一个从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到“村官”的人生跨越和角色转变,这与她端正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她没有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自居自傲,而是以一个“学生”的心态主动与村民交流,走近他们的生活,用真诚去赢得他们的认可。我在村上工作也有近二年的时间了,怎样去和群众交流,和他们打成一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放低姿态,用真诚去融入他们的生活,记得我刚来时,在村里组织委员的陪同下,拜访了个党小组长,他们一听来了大学生给村上服
务,都很高兴,同时也对我说:”能到基层工作很锻炼人,基层工作不好做啊:!刚开始我只是怀着一腔热情的准备开始自己的工作,对于一切负面的情绪都没有太过在意,渐渐地也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事情,不过我耐心向他们请教问题,就像马克思说的,青年人到农村向农民要学的东西总比农民向他们学的多。在张广秀笔下我们可以经常看到的词是“我们村”、“自己村”,由此可见,她完全已经主动的融入了这个集体之中,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二、干好小事,才能干成大事
张广秀事无巨细的对自己在村上所从事的工作一一做出了安排,虽然村干部交给她的只是一些统计报表的基础性工作,这些事虽小,但张广秀却没往小里看,她每天早上提前来打扫卫生,上班后主动询问当日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尽快上手,张广秀细心地记录她的“大樱桃笔记”,记录内容涉及樱桃的开花时间,栽培管理,价格波动。她一点一滴的详细记录在案,工作稍有空闲,她就钻进大棚,帮群众授粉、采摘、装箱,只有他从小处着手,一一记录,才有了她那详实并富有创新性的创业计划,才有了她那对樱桃存在问题的成熟思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小事不小,只有从小处留心观察,才会真正的做到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的过程,也就是才会具备做成大事的牢固基础。
三、心怀感恩,亦会收获感动
张广秀是一个从沂蒙山间走出来的农家孩子,大学毕业后,她就有了奉献农村,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的志向。从事迹中我们可以知
道,选择扎根农村,并不是张广秀初出茅庐的一时冲动,“在广秀的内心深处,始终有扎根农村的情结。”,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她比谁都知道农村生活的艰辛,她更知道农民渴望改变的想法,她只有心怀感恩,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在每天穿行到村的街道上,她从不喊累,走村串户,有机会就帮群众代办些加盖印章之类的“跑腿活“她忙碌着,但却乐在其中。自从病魔缠上了她,她仍然边吃药打针,边坚持工作:挨家挨户送通知,安排防疫,还接收了撰写包村计划的任务。干这些事的动力源于了她对农村的热爱,这种热爱更多的是一种感恩,在感恩身边的人对她的帮助,对她的关爱,不用怀疑,张广秀的这一句“病好了,我还回去做村官”是一种必然的声音,她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的“事业”,当各级领导和同事朋友看望慰问时,她收获了很多的感动,这种感动不禁是别人给她的,更多的感动应该是她留给我们的,一句“我对着土地爱的深沉“让多少人理解了她的根原本在这,她的爱始终如一,心怀感恩这是她又一次对我们诠释生命的强烈律动。
学习张广秀新得体会看了山东省烟台市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事迹后,我感触颇深,我既为一个年轻的生命被病魔折磨而感到痛心,也为她顽强地与病魔抗争而感到欣慰,更为她把青春和汗水献......
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点燃烈火青春——张广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让青春烈火燃烧永恒,让生命闪电划过天边,用所有热情换回时间,让年轻的梦没有终点!《烈火青春》里面的这段话一直激励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
心得体会 罗艺首先,很感谢南江中学给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各方面都不够成熟的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很开心能够成为南江中学的一份子,在这片热土上实现自己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其次,......
听课心得体会 教师:陈发丽 2016年3月24日,我有幸随镇宁县教育局组织的语文学会成员到简嘎乡中心学校参加语文“同课异构”交流活动。期间我聆听了四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整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