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_教育改革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28 08:05: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改革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近日,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体会很深,感慨颇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对中国未来十年教育发展方向的规划和要求,认真学习并执行《纲要》的重要内容和指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校长尤其如此。因为作为学校的掌舵人,校长必须要把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起来,时刻把握学校的发展脉搏,努力实现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

在认真学习《纲要》以后,再结合积善初中的实际,谈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以人文本

1、以人为本——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教育要以人为本。中国教育的轴心正从关注“社会”开始转向关注“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工作方针就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明确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同时,《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的发展两者结合起来”。可知,教育要以人为本。

2、与人偏离——教育的突出问题

但在现实中,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偏离“人”。现在又许多做教育的人,思想里“关注少数人”口号里“一切为了人”,行为上“功利不顾人”心理上“筹划改造人”,代价是“牺牲部分人”,结果是“最终没了人”。这些都是“为教育而教育”都是“目中无人的教育”,都是“反教育”。

当下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少对人(师生)的身心发展起负面作用的事例,使教育与人(师生)的身心发展背道而驰。例如:“教人学而己不学”,“教人受教而己不施教或受教”。再如:有的学校办学条件极差而有的学校却建得富丽堂皇,学校习得知识的呆滞性与学习兴趣的分离,现实要求与主观价值取向的背离等。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的教育是以牺牲学校中师生的幸福为代价,却没有换来真正的教育进步。

反教育现象的存在,关键是由于对教育自身特性的认识不足,使学校教育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追求,迷失了对教育目标达成的价值取向的把握,教育在世俗世界中的越来越走向“媚俗”。这种现象越多我们的教育就远离“人”的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就越损害教育的正常运行,也就越使人不能随着教育的深入,看到教育目标的清晰化,也会直接损害教育的肌体与活力。

3、以什么“人”为本

“以人为本”,首先就涉及到包含哪些“人”的问题。毫无疑问,这肯定包括全体学生,包括每一个受教育的人。教育本质就是育人,就是培养人,教育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的培养。同时,这“人”,还应该包括全体教师。胡总书记在7月13、14日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所以,我认为“以人为本”的人,是学校里的每一个人,是生活生存生长在学校里的每一个活生生的人,这里有教师,有学生当然还有校长,管理人员。

其次,是一个以什么“人”为本的问题。这也是近几年教育界的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许多人都在谈到教师与学生在学校发展中的角色与地位时,总是争论“师”为本还是“生”为本,谁第一、谁第二的问题。其实不必争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根本,谁也不是谁的载体,谁也不以谁为贵,学生和教师都不应是另一方成长的工具和牺牲品。这就是说,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生共长的场所,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修身养息、修德泽人、修己善群、修正人生的家园。他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所以说,学校教育都是指向人的,都是从人出发,并最终促进人的发展。

二、师生共进

1、师生共进——教育的最终指向

《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培养什么人”,实际上就是提出了教育的指向问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结合《纲要》内容,联系教育实际,我认为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指向“师生共进”。人是万物之灵,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而人是可教的,教育的本义有“抚育”、“引导”的意思,教育使人成为人。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面的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夸美纽斯说“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精神的建构和精神的运动就在于教育是一种意义生成活动,即在教育中发生着意义交流”,柏拉图说“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他若没受教育,或者是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世间最难驾驭的东西”。

实现教育影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功能的最主要场所是学校,历史赋予学校的责任是沉重的。学校教育应该被认为是受教育者“人化”和“文化”的过程,也是教育者“人化”和“文化”的过程。教师——学校教育的主要承载者。校长是一所学校的设计者、引路人,然而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教师是主要力量,是承载学校教育的主体,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和成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

2、何为“师生共进”

师生共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的互爱、互育、互通、互融中双方逐渐认识自我和他人,完善教与学的过程,实现双方个体意义上的主动发展。由依赖教育、接受教育到实施教育、共享教育。从价值观的认同到教育效能的提升,并最终实现师生共进。具体而言,教育就是要成就教师拥有幸福感,成就学生具有愉悦感,且师生都有主人翁责任感。

3、如何实现“师生共进” 为了实现师生共进,我们要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前提,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准则,把“服务人”作为发展的途径,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目的在“依靠人”方面,主要是落实“全员参与,全体受益,师生都是学校教育的主人翁”的思想。

在“尊重人”方面,主要是从尊重人的需要出发,通过各种探索,最终实现满足人的需要。

在“服务人”方面,主要抓成就学生的未来和教师队伍建设。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学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组织,一个培养人才为目标的特殊组织,其服务对象为活生生的人,因而更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是一个人——人——人的系统,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有管理客体也是主体的人进行管理,最后达到师生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积善初中,一个师生执着求索的乐园。学习了《纲要》以后,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追求。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思考刘克群通过学习,我感觉《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的“育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习前言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专门面向小学基层教育的专业,面向我国教育的第一线。教育乃国家之本,这个专......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当前及以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一个纲领性......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教务科 王作勇 开学以来,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

下载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