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_教育改革学习心得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27 17:24: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改革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初一语文 张岚

根据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我党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认真研读,并有所心得体会,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本纲要在全面分析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2010至2020年发展教育的宏伟蓝图。全纲要有五部分构成: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及实施。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常言道:教师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关系到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深入学习先进理念、迅速转变思想观念 1.吸收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是20世纪末期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重要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中国教育走进新世纪的一面旗帜,是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必须确保学生开展大量丰富多彩的积极有效的活动。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灵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它强调“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实质含义就是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让人积极愉快地工作,取得更好的效益,实现更大的发展。以人为本表现在教育上,就是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3.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不是人们愿不愿意的事,而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不落后而必须选取的生存方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每一阶段,每一学期,每一天的教育都不能欠账,都要为终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师德,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关键。要加强理论学习,以制度建设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保障,使教师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并具体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首先,教育是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的“客户”,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材教参都是为教师服务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幸福成长的过程。

其次,要进行分层教学。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分层教学的理念是教会全体学生,这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的理想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二个《纲要》的深入学习,领会二个《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要围绕“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结合师专附小的实际情况,分析梳理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明确新形势下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我们要牢固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要围绕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围绕减负增校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与培养创新型人才工作结合起来。

国家《纲要》中提出的“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用战略的眼光规划学校发展,用务实的态度做好附小工作,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附小发展进程中的问题。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等问题在《纲要》中都有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对于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纲要》中提到: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深入解读后,深刻的感受到《纲要》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规划纲要”,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这一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对发展规划的意义、规划的总体思路、规划的原则、基本目标确定的依据,作了详细阐述。同时对规划的实施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要认清形势、找准目标、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跨越;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党政决策层对规划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职能;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各部规划应有机衔接,和谐统一;加强学习、不断完善、形成制度、自觉践行。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他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三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通过学习,使我们明确了《纲要》的重要意义。我们将认真落实好《纲要》精神,结合学校的新三年发展规划,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陶行知,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杰出的爱国者、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国家多难、民族危亡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善于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场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

一、生活即教育

首先,“生活即教育”表明了生活就是教育,生活本身含有教育的意义。

其次,“生活即教育”表明了生活决定教育。第三,“生活即教育”表明了生活需要教育,教育对生活具有促进作用。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学校脱离社会生活实践的现状。

三、教学做合一

其一,“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新式教学法。

其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的说明。

其三,“教学做合一”是“真知识”的源泉。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接触了老师杜威“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他受到启发,回国后将南京高师的“教授法”改为“教学法”。1925年冬,他到南开大学讲演“教学合一”,张伯苓建议改为“学做合一”,陶行知再次受到启示,改为“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做”占重要的位置。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归根到底是为了探索培养人的生活创造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看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后,给我的感触很深。我非常赞同以下几方面的意见,如:一、减轻中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2月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心得开学以来,我们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纲要》,内容是: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教育事关民族兴旺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实验中心 姜学军本纲要在全面分析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2010至2020年发展教育的宏伟蓝图。全纲要有五部分构成:序......

下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