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父之名观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駧因父之名观后感”。
《因父之名》观后感
姓名:廖星伟
学号:14513229 《因父之名》这个电影让我感触很深,前前后后我一共看了两遍,主要有两点理由:第一,有些故事情节第一遍看看不懂,只有第二遍看的时候知道了后面发生的事才能看懂,有些历史背景知识要上网去了解,比如爱尔兰共和军,还有当时的局势等等;第二,故事的细节处理得不是很清晰,比如我一开始就没看出来经常出现的那位开车的女性原来是后来要登场的律师,电影采用了插叙的手法,但是又没交代清楚,这使得观众在第二遍观看的时候才能够注意到这些细节。当然这并不是说电影细节处理不好,就比如女狱警哭泣的那个镜头,还是反映出了人性的光芒的,不过不注意看的观众真的很难意识到,再比如父亲的职业,没有背景知识的人很难看出来他是赌博投注站的书记员,所以细节的交代还是一个问题。
简要地梳理一下脉络,主人公是一个爱尔兰年轻人,游手好闲没有工作,整天干些小偷小摸的事情。由于和共和军扯上关系不得不背井离乡去英格兰谋生。路上遇到了自己从前的伙伴保罗,于是结伴去伦敦投靠自己的姨妈和朋友。他们和一群嬉皮士居住在一个简陋的屋子里,没想到遇到了酒吧爆炸事件。因为同住的一个英格兰人对他们不满于是去警察局虚假告发了他们。警察们迫于社会压力同时也是立功心切,屈打成招让他们承认爆炸事件是他们一伙策划的。法院判他们有罪,主人公和他的父亲、亲戚朋友们过上了长达15年的牢狱生活,主人公的父亲还在这期间去世了。直到15年后一位女律师注意到了这桩案件的离奇之处,帮他们查找当年留下的档案和证据,从而
为之平反。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主人公表示依旧会为父亲的定罪没有遭到平反、判错案的人没有得到惩罚而继续上诉。这是一个根据事实改编的电影,具有很强的发人深省的作用。警察作为一向正义的一方遭到人们的唾弃,而小混混嬉皮士们最后被证明无罪,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在司法论断的时候一定不能带入太多的情绪化因素?
当时的英格兰爱尔兰社会冲突不断,经常发生爆炸事件,两个地区的人民之间矛盾很深,这使得主人公一行爱尔兰出身的人在英格兰很不受待见。当警察们严刑逼供的时候,事实上整个警局甚至英格兰就已经认定了罪犯就是这群爱尔兰小混混,不管有没有证据,他们愤怒的情绪阻断了他们的理性思考。情绪化在电影里面处处可见。比如法官最后说的话让我很震惊,他说他甚至可以以叛国罪判主人公绞刑。我觉得这是一种威胁,威胁主人公乖乖认罪服刑,而且是一种权力的滥用。法官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具有理性的,而法官这样说话就让人觉得法律掌握在他的手中,我想怎么判你就怎么判你,法律的威严荡然无存。还有一个情节也让我很震惊,那就是签字画押的时候,我注意到镜头里的纸上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空白,这也就是表示嫌犯们先签字画押再由警察把口供写上去。我觉得这是十分卑劣的行为,尤其是在主人公被人身伤害甚至受到警察以家人生命相威胁的时候。警察在滥用刚刚通过的反恐怖法赋予他们的无理由拘留七天的权力,而这项权力我认为也是相当的荒谬的,就如电影内的律师所说,很少有人能撑过七天的严刑逼供。就因为他们是爱尔兰人,而外界也急需警察尽快抓捕到爆炸案的嫌犯,整个英格兰都与他们为敌,当然也有少数具有职业操守的律师为他们辩护,但是大多数人包括司法界
都是丧失了理智的。我觉得这有点类似《越狱》里的情节,主人公他们都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和政府周旋,一般来说在没有相当有力的证据的情况下很难表明自己的清白,又何况政府欲加之于罪呢?政府方面利用了他们的出身和年轻人做事不谨慎、争强好斗、意志力差、社会公信力不足等特点,使得陪审团也不得不相信警方的陈辞。其实换个方面来想任何历史事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满足了一定的条件也是必然会发生的,尽管很多年后在我们看来这很荒谬,但是在当时所有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就好像二战一样,很多人觉得这是人类历史上非常残酷非常荒谬的一段,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应该说也是一种必然。
话说回来15年后主人公为什么会被平反?我觉得这也是历史的必然。15年后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化解了冲突,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敌对,当年的爆炸案给社会造成的愤怒心理也早已不存在。具体为何女律师会对这桩案件产生这么大的兴趣我无从从电影中知晓,只是知道是监狱的暴动引来了一些社会的关注。从这里我也感受到,司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的,不论一个社会的司法体系有多健全,社会大众的情绪是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司法的公正性的。这就容易产生很多冤假错案,这是法律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避免的。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蒙过冤,只是程度不一样,有的会给人带来一辈子的心理创伤,有的会毁了一个人的一生。而这些误判案件的责任者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呢?电影中没有交代。我认为误判案件与犯罪是一样可怕的,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恐怕不亚于罪犯犯下的罪行。而对他们定罪的难度确实也是很大的。所以司法体系对于自身人员的监督应该更加严厉。
看完了这个电影,我作为一个学生、一个年轻人,其实还是收获很多的。第一,做事一定要考虑前因后果。其实这件事的导火索只是主人公与同住的室友产生了矛盾导致其去告假状。不管这个细节真实不真实,它都告诉我们做人要三思而后行,要懂得与人为善,要懂得积口德。第二,善于向长辈学习。电影里的父亲,包括真正的爆炸案策划人在遇到情况的时候都表现得相当的沉着冷静,这是长期的社会经验的积累,也是很值得年轻气盛的年轻人学习的,我想换做是长辈,应该不会那么轻易地在纸上签字。第三,要遵守法律,要学习法律,甚至要利用好法律给你的权利。连嬉皮士的主人公到最后也开始学习刑法概论,这足以证明学法懂法对于维护自身利益有多重要。最后一点,我想也是电影导演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就是父爱的伟大,《因父之名》这个电影名一部分是源于天主教,另一部分还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和懂得父爱。父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有信仰,而儿子不理解他,还耻笑他在监狱中做的祷告,误解了父亲小时候对他的严苛,以至于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我觉得父爱如果被正确地利用也会成为一个人无法阻挡的力量,就像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表现出来的决心和自信一样。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人类社会能越来越进步,司法能越来越公正,毕竟案是可以翻的,反是可以平的,但是人内心留下的伤痕恐怕是永远不能够痊愈的。
2014年11月30日夜
于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教学楼
《因父之名》电影观后感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因父之名》电影观后感,仅供参......
《因父之名》观后感这部影片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的北爱尔兰,对于历史不是很了解的我,为此,恶补了一下当时的历史。12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入侵爱尔兰。两方冲突存在了700多年,中间也......
《因父之名》电影观后感精选《因父之名》,乍一看,我们通常会认为这是一部单纯为我们讲述父爱的电影,但是通过两个多小时的观看,我改变了看法,《因父之名》观后感。因为我明白它讲......
平反冤假错案为主题《因法之名》观后感电视剧《因法之名》取材于社会真实案件,以检察机关纠正冤假错案为主线。《因法之名》观后感【篇一】《因法之名》从最敏感、最贴近老百......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平反冤假错案为主题《因法之名》观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