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观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建国大业的观后感”。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性格分析国共成败的因果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很多人都说,在内战期间,共产党的胜利是必然的,有天时有地利有人和。观过《建国大业》之后,我认为天时地利确实重要,但是人和才是关键。尤其从电影中多处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性格对比上,可见“人和”的重要性。下面就以毛蒋二人性格的角度,分析共产党胜利而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
中山装——一个乐观豁达,一个官僚严肃
在毛泽东赶赴重庆进行和谈时,有记者曾问,为何穿一样的中山装,能否找到国共的共同点。蒋介石说,中山装是国民政府的办公服装,穿中山装仪表庄重。毛泽东则说,中山装是为了纪念中山先生,为了纪念中山先生的革命果实。而对于共同点的问题,毛泽东又用幽默的方式告诉记者,中山装已经是一个共同点,一个很好的开始。从二人的回答可见毛泽东性格中豁达、乐观的一面。在以国民党为主要军事力量的重庆,毛泽东能对于谈判的前景如此乐观,也可见他对革命前景的信心。而蒋介石的回答,是典型的答记者问的标准答案,虽然也很有庄重之感,却少了与毛的亲近,相比之下,略显官僚严肃且不够豁达。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性格和个人魅力为共产党争取了更高的媒体呼声,在战略宣传中,为中共的胜利赢得了非常重要的人心倾向。而蒋介石的官僚严肃的性格里,让媒体大众感受到更多的是他的官僚和独断。
政协——一个恳切尊重,一个虚表谦让
在对待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的态度上,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差异也决定了政协的政治倾向,为共产党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毛泽东在召开人大前夕,坚持请政治协商委员会的重要委员表老北上,一共进行建国相关事项的决定,同时,一直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尊重各界人民的意愿与呼声,把政协的意愿做为做决定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在对待蒋将军的保护方面,当得知蒋将军被烧死在船舱中时,毛泽东痛心疾首,悔之莫及,从此处也可以看到毛泽东对待人才的尊重,对待友人的热情。而蒋介石则抛开政协及中间党派独自召开全国人大,在他的思想里“有政协做花瓶摆一摆就可以了”。他认为国
民党是主力,就忽略政协的政治力量,自大和对政协及中间党派的倾向毫无遮掩,俨然封建皇帝一样的自大。
由此可见,毛泽东对他人的诚恳的尊重,为中共争取中间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蒋介石对他人的虚情假意则让他失去了最大的优势,让国民党陷入了孤立状态。
士兵——一个和蔼可亲,一个避之不见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面对自己的士兵时,也因性格不同而有不同表现,并在各自的阵营里起到了不同作用。毛泽东在见为他做饭的勤务兵时说,“吃人嘴短,要见”,从态度上就是很尊重,并把自己的一盒香烟都送给了那个勤务兵。而蒋介石的将军在临上阵前要去找蒋介石会面都不得,蒋因害怕其对他晋言,便躲出办公室,甚至不接电话。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对人和蔼的性格为中共内部的团结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人民都心甘情愿的跟着对自己好的主席打江山。而蒋介石因自己的自大,失去了部下对其的信心和忠诚,甚至党内起火,联合拉蒋介石下台。总之,毛泽东和蒋介石二人的性格在国共俩党纷争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来,并为其胜利和失败都埋下了伏笔。
《建国大业》观后感营销1103班 崔丽娜 110220143“万岁!万岁!毛主席万岁!万岁······”电影《建国大业》中一色军装的战士,一群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的人民,一个个在此刻......
编辑 | 删除 建国大业观后感小文 发布于: 2009-09-16 22:12看完了,看完了……我不得不表示,韩三平赢了。这部片子也就能赢个票房了。先说说总体的感觉:悲哀,自责,感到了沉重的使命......
观《建国大业》有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电影《建国......
得民心者得天下---------建国大业》观后感今天,一部关于建国大业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可以公开放映,基本不违背历史事实,让政府通过,让百姓可看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我们应该对全体......
《建国大业》观后感班级:09工商企业管理 学号:2009023135013 姓名:侯志强《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在短短2个小时的时间内,一是四十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