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观光休闲农业的感悟与启示(改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休闲观光农业”。
成都观光休闲农业的感悟与启示
忠县农委 沈国芹
12月9日至11日,随县农委考察组一行到成都市考察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先后考察了郫县农科村农家乐、新民镇“西部花乡”和锦江区新农村建设“五朵金花”,深刻感悟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效益,受益匪浅,启示颇多。
一、三处考察点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及其经验(一)郫县农科村农家乐
农科村地处“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位于西汉大儒扬雄故里郫县友爱镇,是郫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的核心地带,曾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文明村镇”等省部级、国家级称号。2006年3月,农科村经复核验收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同年4月,获得“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称号。
到了农科村,刚下车,我们眼前不禁为之一亮:尽管是冬天,这里却是绿树成荫,各种造型别致的花草盆景目不暇接,与独具特色的小桥流水、川西民居一起构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导游小姐介绍,农科村占地4000余亩,人口2310人,花卉种植面积2300余亩。全村共有农家乐常年经营户30余户,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已接待游 1 客120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5000多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导游小姐依次带我们参观了农科村农家乐纪念馆、税家花园、静香园、乡村美等几家乐,并一路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农科村发展,我们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是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家乐,二者相得益彰。农科村具有悠久的花卉种植的历史传统,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和销售基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农科村成为郫县友爱公社的农科试验队,八十年代中期撤队建村后,出现一大批花木种植专业户,整个村成为大型花木生产基地。因业务需要,以徐文康、宗竹林等农户为首,搞起非营业性的餐饮接待。1987年,村内整个园艺景观已连点成片,农家庭院经整修也形成较为优美的环境。《成都晚报》记者对农科村进行了系列报道,称这里是“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农民公园”。与此同时,县内外一些来村参观的游客不断增多,村里的徐家大院率先搞起营业性的农家旅游接待,随后各家如法效仿。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农科村农家旅游接待已初具规模。2003年4月,农科村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到了2005年底,该村涌现了一批三、四星级农家乐,实现了旅游服务质量的全面提档升级。总结农科村的发展轨迹是:规模发展花木产业,成为“鲜花盛开的村庄”,农家庭院打造优美环境——游客增多,因餐饮接待之需自然而然发展成“农家乐”产业——实现花木产业与“农家乐”产业相得益彰,一举两得。
二是政府扶持推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的扶持主要表现在有意识在此举办活动,扩大宣传,凝聚人气上。1992年,郫县人民政府和成都市旅游局联合举办了国际望丛赛歌会,参加赛歌的外籍歌手和赴会的省、市老领导、民俗专家,在此期间专门参观了农科村。在农家旅游接待点上,外宾们还参与了推豆花、挖芋头、骑牛、推鸡公车等民俗活动。原省委副书记冯元蔚专门为徐家大院题写了“农家乐”的字幅。政府的扶持还表现在对农科村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上。2005年下半年,农科村不仅完成了农家庭院风貌改造和区内道路的整修,还修建了扬雄广场及配套的牌坊、汉阙、仿古群雕及有关的亭、台景点,同时区内还建了“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史料馆”,完善了“川派盆景之乡展览园”、“川西农家民俗收藏馆”,通过一系列的精心打造,农科村从旅游配套设施、服务功能到历史文化内涵的充实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国家旅游局批准农科村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三是善于宣传营销。一个成功的旅游品牌离不开大手笔的宣传营销。每逢节假日农科村都要开展“推鸡公车”、“众人大盆叉糍粑”、“百桌千人吃九斗碗坝坝宴”、“十八村姑推豆花”等传统川西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八方来客。农科村被挖掘并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了“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的称号,2006年4月12日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接待了国家旅游局常务副局长孙刚和来自多省市的分管旅游副省长和旅游局长一行。
如今郫县农科村是集花木销售、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于一体,堪称将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融合之典范。恬静幽美的田园风光、可口的农家饭菜、浓郁的民俗风情以及热情周到的接待服务,使农科村成为川西平原上别具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乔石、李瑞环、*等先后来村视察,美、德、日、泰、菲、荷兰、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官员、专家、记者来村考察,国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代表和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农家乐影响遍及国内外。
(二)新民镇西部花乡
西部花乡位于郫县新民镇,花乡基地现有种植面积5000余亩,年产鲜花和彩叶植物1.25亿盘,年产值1亿元,带动农民转移为产业工人100 0余人,成立了郫县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合经济组织——郫县云岭花卉专业合作社和四川省花卉协会盆景分会,西部花乡基本成为西部最大的集生产、科研、展示、交易、休闲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观光园区。
新民镇西部花乡在土地整理和土地成规模流转方面很值得我们借鉴。
土地整理。2008年,郫县实施了新民场镇土地综合整理项目,项目包括农地整理和城乡增减挂钩两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农用地进行格田和一般农田整理,新增耕地224.3亩;二是建成了占地16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凌云集中居住区;三是对集中居住后的院落进行复垦整理,新增耕地375.2亩;四是臵换364.8亩建设用地到郫筒镇作城镇建设用地。经过综合土地整理为实现土地的有效规模流转创造了条件。
土地规模流转。2002年前后,新民镇凌云村开始出现土地自发流转,本地业主和村民利用承包地和租种承包地种花草。县、镇两级政府积极引进外地大型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在进行土地整理同时,推动土地规模流转。除土地租金,仅工资收入每月就有800~1000元收入,而且不用操心,不担风险。实行土地规模流转,先由村集体与农户签订土地租用协议,再由村集体与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协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租金的支付和分配。每亩土地的租金为1000斤中等大米,价格以当年9月中下旬市场中等大米价格计算,分两次付清。
为招商引资,前3年免征租金,由政府负担,办法是先由企业支付给农户,再由政府补给企业;每亩地村集体收取100元协调费,用于支付保安巡逻、清洁环卫人员的工资和困难户、节假日补贴。
土地规模流转以后,引进了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实现了现代化经营。现有企业业主60多家,年产销售盆花1.5亿盆,销售收入1.2亿元,就地转移劳动力700余人,带动农户400多户,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其中,以成都森禾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苗夫现代苗木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精文绿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最为著名。如成都森禾公司在新民场镇租地1000亩,以最优良的花卉和彩叶观赏植物的新品种选育栽培、新技术研发和新产品推广为主业,主要种植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彩叶乔灌树种,现年产各类种苗1500万株,小容器苗800万株,大容器苗50万株,名贵花卉20万盆,建成智能化温室2万平方米、钢结构操作房1600平方米、27亩花卉苗木大卖场。
有实力的大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使新民场镇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环境好了,建了花香公园,办了花香节,四季花红柳绿,香飘万里;二是腰包鼓了,仅务工收入,少的每月800元,多的1000多元,年收入可达15000元;三是生产方式改变了,农民成了产业工人,地膜、温室、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8小时工作,夏天早上4:00上班,下午6:00上班,节假日照常休息。
(三)锦江区五朵金花
成都市锦江区在城乡结合部的红砂、幸福、万福、驸马、江家堰、大安桥6个行政村,建设成了占地12平方公里的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五朵金花”为品牌的观光休闲农业区,已成为国内外享用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胡锦涛、温家宝等数位中央领导亲临视察。“五朵金花” 观光休闲农业不仅整合了成都市城郊区域之间的农村旅游资源,而且将农村旅游与农业观光休闲、古镇旅游、节庆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古镇等为主体的农村旅游发展业态,在不断提升成都市旅游总体实力的同时,还丰富了农村旅游的内涵,促进了农村观光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近6年来,年均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左右,年产值达1.8亿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583万元。通过景区建设,在区内从事多种开发经营的3000多户农民(11500多人),全部就地转为市民,解决了9790个农民的就业安臵,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带动了商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五朵金花”旅游景区每年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达近千万元。
据导游小姐介绍,锦江区打造“五朵金花”采取的措施是:
1、高起点科学规划布局。2000年在规划“五朵金花”建设规模时,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土地开发集约化”高起点的科学规划思路,用景区模式打造国家级品牌观光休闲农业的大平台。对确定的规划方案,政府、企业和农户一张蓝图干到底。
2、突出连片开发经营。“五朵金花”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规模化经营,用连片联户开发,共同扩大发展的市场空间,破解农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的风险,走出了一条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在产业布局上,围绕共同做大做强观光休闲农业这一主导产业,五个景区实现一区一景一业错位发展格局。“花香农居”:以建设中国花卉基地为重点,全方位深度开发符合观光产业的现代化农业,主办各种花卉艺术节,促进人流集聚。“荷塘月色”:以现有1074水面为基础,大力发展水岸经济,建设融人、水、莲、蛙为一体的自然景观。“东篱菊园”:依托丘陵地貌,构建菊文化村,引导游客养菊、赏菊、品菊,陶冶道德精神情操。“幸福梅林”:用3000亩坡地培育20万株梅花,建设以梅花博物馆为主要景点的梅林风景。“江家菜地”:把500余亩土地平整成0.1亩为一小块的菜地,以每块每年800元租给城市市民种植,丰富市民和儿童对发展绿色产业的兴趣。由于连片联户经营和“一村一景一业”创意新颖,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相互关联的观光休闲农业品牌。
3、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五朵金花”从建设到管理,始终体现了政府的强势推动。在任何情况下,政府抓规划蓝图不动摇、抓国家级名牌的标准不降低。近几年来,在旧村庄改造中,涉及拆迁等各种农民实际利益的问题,各级政府不回避矛盾,按照“宜拆即拆、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等办法改造了3000多户旧农居,把原来的6个行政村合并成5个景区,农民在新景区就地转市民,统一缴纳“三金”,按照城市社区进行管理。区政府和街道办先后投资9745万元用于水、电、路、气和污水排放等公共设施建设,企业和农户投资8000多万元用于整修农居、新建花卉市场和游泳馆等经营性项目。
4、着力提升文化品味。将文化品味融入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之中,增加其文化和人文价值,是“五朵金花”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的不竭动力。诸如:“花香农居”的休闲餐饮文化,“幸福梅林”的传统花卉文化,“荷塘月色”的音乐、绘画艺术文化,“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东篱菊园”的环境人文文化,无一不是锦江人精心挖掘打造的符合当地民俗风情的杰作珍品。同时,锦江人注重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活动,使文化产业与农业产业相得益彰,以文化支撑产业,以品牌塑造形象,按照“一村一品”的文化格局不断推出和延伸新的品牌项目,使其接连不断的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5、多渠道打造融资平台。大力招商引资、推进土地流转、聚集民间投资,增加财力投入等多渠道融资模式,给“五朵金花”注入了新的活力。打造“五朵金花”,锦江区政府投入了8300万元用于发展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撬动和吸引民间资金1.6亿元。大量民间资本的涌入,改善了农村环境,搭建了农民增收平台,建成了市民休闲的开放式公园,成功走出了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原本属于锦江区政府的幸福梅林精品梅园,来自澳大利亚的合资公司—澳士瞩远投资有限公司拥有它的所有权。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从事梅花研究开发,并发展为观赏、休闲业的场所,打造成为全国梅花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梅花观赏基地。
6、以旅带农、农旅互补并重。“五朵金花”走的是一条以旅游业为龙头,不断完善“公司+农户”的独特的经营和赢利模式。首先营造环境,先把最基础的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完,再进行文化和旅游项目要素的包装,使土地大幅升值,实现了旅游和农业的完美结合,互相烘托,互相升华,提升品质,使旅游和土地开发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不仅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传统的单家独户、大田种植的农业生产方式。将旅游产业巧妙地与农业生产嫁接,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土地产出效益大幅增加。由每亩种粮食年收入200—300元,蔬菜或种花年收入2000—5000元提高到上万元。
7、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社保途径。创立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的生活模式,搭建的农民增收平台,为农民提供了四种稳定的收入。一是租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使土地向有技术专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能力的专业大户、工商业主和经营能人集中,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产业基地。二是薪金。农民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公司务工,成为农业工人,每人每月可获取500元以上的薪金收入。或依托花乡农居从事插花、餐饮、茶社等经营活动,每户每月营业收入上万元。三是股金。引进专业公司对生态观光区域内的农房进行整体策划包装,打造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品位的乡村酒店,引导农户以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以“保底+分红”的模式分享收益。四是保障金。农民达到社会保障条件后,每月可有相应的养老金、低保金、报销住院费等“保障金”收入。同时着力构建农民就业体系,开发服务型、社会型、自主型、创业型、公益性等不同岗位,多渠道促进失地、准失地农民就业。全区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就业9790人,登记安臵失地农民就业率达89%。
二、思考与启示
(一)必须致力于理念领先,创新务实,重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无论是郫县的农科村,还是锦江区的“五朵金花”的发展理念最根本最核心就是创新务实。“规划就是财富,环境就是资本,结构就是效益”;“在花园之中建农居,农居内外建花园”这些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新思路无疑给我们许多新的启迪。成都人非常注重项目规划和环境的营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文品味,合理开发利用地势地貌、自然山水和道路交通布局,着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他们还把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忠县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虽不能与位于成都平原、紧邻并依托成都大都市的郫县、锦江区相比,但我县忠州镇、复兴镇等忠州都市圈内的有条件乡镇和有基础的团丰农业等现代农业公司,以及在全县柑橘产业发展和打造上也可借鉴郫县农科村农家乐集群、“西部花乡”、锦江“五朵金花”的发展经验,把观光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抓,在思路理念、规划布局、多元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出新的思路和举措,着力挖掘提升水平和档次,县有关涉农、城建、规划、旅游、环保等部门应加强指导,形成合力,抓好示范,扶持典型,促进全县观光休闲农业的起步并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必须致力于瞄准市场,因地制宜,拓展观光休闲旅游新的领域和途径。锦江人打造“五朵金花”,关键在于瞄准和追踪市场需求,突出本地特色,走出了一条既有利于农民就业增收致富,又有利于市民观光休闲旅游的新路子。实事求是地说,我县观光休闲农业还只是开始起步,仅有的不多的农家乐零星、分散,不能上档次,完全不能与农科村相比;但我县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也还是有一定基础,我县现发展有23万亩的柑橘产业,有“中国柑橘城”的规划,有涂井友谊村的“三峡橘海”等,有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得天独厚的大面积水域景观等。我县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当前应在三个结合上下功夫。一是同推进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观光休闲农业的主体市场在城市周边,应紧密结合忠县县城城市规划,推进县城老城区改造(如滨江路半城打造),结合城市建设扩容而征用周边农村土地、扶持失地农民再就业、农民转居民等同步发展。整合资源,引导县城周边如东溪、复兴、甘井等地有条件的“农家乐”相对集中,积极推进联户连片规模化经营,形成规模休闲农业新的亮点和辐射点。二是同产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要与全县柑橘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扶持农户在“中国柑橘城”核心景区联户连片发展“农家乐”,并着力解决好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片区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问题。三是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县城城郊相对集中的区域扶持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如正在打造的复兴镇天子村、黄金镇黄土村等,加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农居风格设计水平,带动农村新兴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必须致力于文化搭台,创新品牌,提升整合资源的规模效益。成都“五朵金花”具有浓郁的文化品味,既具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品格,又具有吸纳外来文化的风格,“同化”的能力也非常强,打造了国家AAAA旅游景区的知名品牌,吸引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其产生的长远规模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我县在旅游产业上有独特的“忠义”历史文化,有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山水园林、桥岛特色等自然风光优势,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应着力挖掘提升具有我县地方特色的“忠”文化优势,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着力打造“中国柑橘城”新立文笔、黄金黄土、涂井友谊等休闲观光区、复兴镇天子村新农村观光区、复兴镇滨江公园观光区、永丰镇团丰现代农业观光区等一批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区,不断提升我县观光休闲农业的规模效益和整体水平,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2010年12月20日)
观光休闲农业背景1、从城市化进程的角度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快速的蔓延和扩张,这也就给了城市边缘区农田景观衍变一种不确定的空间限制条件,它们必须要迎合未......
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趋势论文1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意义1.1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和优化目前,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经济效益低下,以种植业为主,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小。发展观光休......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趋势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园区(含农家乐)市场调查问卷1、您的年龄是:A、14岁以下B、15-28岁C、29-40岁D、41-65岁E、66岁以上2、您的职业是:A、公务员B、企事业管理人员C、私营业主D、公......
苏州市观光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观光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融合农业和旅游业,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业生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