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离开雷锋的日子”。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雷锋年,雷锋月,在如此有意义的日子,我们也不甘落后地学习雷锋精神。于是,经过团支书及其她班委的安排,我们晚上就开始了与《离开雷锋的日子》的约会。
《离开雷锋的日子》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影片。他反映的同样是雷锋精神,却没有以雷锋为主角,而是把雷锋精神在另一个人身上留下了一串串足迹,并且以主角回忆的方式拉开了此次电影的序幕。他就是乔安山——雷锋最亲密的战友。曾经,他和雷锋一同从鞍钢入队,同在一个班,又同驾一辆车。但是,在1962年某天,他俩一起执行任务的时候,乔安山开车,雷锋在一旁指挥。乔安山倒车时,无意中撞到了连队一根晒衣服的木杆,就是这根木杆于雷锋太阳穴的完美结合,结束了雷锋的生命,让乔安山悔恨、痛苦,甚至想自杀。此后,他就把和雷锋胜似手足的战友情变成比泪水更凝重的深切怀念。也就有了后来的故事。
一眨眼,30多年过去了,可乔安山没有忘记雷锋。一次,乔安山驾驶的长途汽车上,来了七、八个站长亲戚,都不买票。可他对站长以权谋私的行为坚决抵制,把他们轰了下去便得罪了站长。汽车行驶途中,一哑巴因他女人难产拦车,他为了孕妇和孩子的安全便没按规定行车,及时把产妇送到医院。又有一次,乔安山驾车送货途中救了一位老人,并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可老人在家人的压力下,违心指认是乔安山撞了他。最终,社会还是还了乔安山一个清白。影片的最
后一个故事,是乔安山和他儿子乔安的车在行驶途中坏了,父子俩向过往车辆求助,有的视而不见,有的伸手要钱。晚上有辆车停下,却因车小儿无法帮助。到了第二天早上,昨夜停车的女士带领一群头戴小红帽的人们前来帮忙,原来那位女士是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
看过后,是感慨颇多啊!雷锋享年虽只有短短的22岁,可宽度却远比22大的多了。在雷锋的时代,有雷锋这样的人物。而雷锋远去的时代,有的是雷锋精神永不朽。影片中,乔安山是一个,那个带小红帽的女士是一个。而我们的当今社会,也不乏发扬这伟大雷锋精神的人。公益活动的普遍,就是一个无言却最有力量的证明。而连续几年由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感动中国人物”就是对雷锋精神的体现以及弘扬。在这个雷锋年,社会各界的不同表达爱、表达社会责任的活动是随处可见。“有的人活着却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多有哲理的一句话!而雷锋,一个已远去我们的人,却还时时刻刻地存在于21世纪的今天,作为社会学习的精神榜样。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习惯是人生的一个标记,好的习惯总会带给你幸运,而如雷锋的助人为乐也是一种习惯。我想,中国教育是从小孩踏入学堂的第一天就被告知要学会助人为乐也就是让大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吧!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要关注社会百态,国际形势,积极发挥主动性,组织并参与有助于社会乃至国家发展的公益活动,为祖国今后的日益强大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10级汉语言文学二班
李丽
2012年3月10日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2月14日那天,我们观看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影片讲述一位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在一次倒车时不小心车尾撞在了木柱子上,柱......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剑阁县元山小学六年级二班嘉林雪今年上学期,学校组织看过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留下初步印象。暑假期间,我上网又一次看了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雷锋,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雷锋离我们越来越远,为了让雷锋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为了雷锋精神能更好的传承下去,为......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有的人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其实他还活着”。三月,这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本应该轻松愉快的心情,如今却变得沉闷压抑。那个被人们传......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雷锋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虽然他已经逝去了,但在这过去了的岁月里,雷锋留下来的感人事迹,已经嵌在我们的心里,那就是雷锋精神。第一篇影片讲述一位雷锋生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