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3D观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3d版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泰坦尼克号3D观后感
《泰坦尼克号3D》全纪录: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杰克和玫瑰。
——题记
《泰坦尼克号3D》全纪录: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大船
十四年前的春天,我才认识你。
是的,记忆没有问题,这正如《甜蜜蜜》诞生在1996,扬名在1997一般。在北美于1997年12月上映的《泰坦尼克号》。直到次年春天。也即是1998年的3月,才在中国的大地上成为了影像狂潮。而令人意外的是,这狂潮的魅力,不只在影像的世界里传扬。
世界的那个时刻,因为一艘船而集体疯狂。
你我无法忘记的是,那搜大船和随之诞生的一长串骇人的数字,看看如今,任何一部大片,只要可以北美稳获两亿便可等待坐收渔利。而其中的佼佼者《蝙蝠侠6:暗夜骑士》正朝着全球10亿美元的大关奔去,可是《泰坦尼克号》相比以上的种种数字,真的是无法被复制的一场奇迹。
这部电影在国内的引进大片中仍旧保持着高不可攀的记录,3.6亿元人民币!这在没有网络,传媒发达程度远不及今日的十四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这片子有趣之处就在于,其在影评人和媒体的口水中,划出了一条史无前例的低开高走的票房曲线,后程保持了极为旺盛的生命力,连续十余周蝉联了北美总冠军的头衔,且在票房榜前十位晃悠了长达半年之久。全球总票房高达18亿美元的盛况至今更是无人能敌。还犹记得在好莱坞树立的,分秒记录该片全球票房收入的电子记录牌;以及影院面前长长的队伍和人们哭红的双眼;充斥街头巷尾的各种VCD、LD正版盗版的光盘;无数的印着影片经典画面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周边产品。
如果换算成我们自己,那个年代的具象如下:铺天盖地的胖露丝与帅杰克明星脸庞。导演拍过《终结者》忘不了船长大胡子。人人都在排队,影院内都是眼泪。每一种商品上都印着这部影片的海报剧照。《My heart will go on》唱遍了大街小巷,奥斯卡拿了一大堆的奖„„
这一切,仿佛遥远,却又无比熟悉。如今,十四年。
十四年后,3D与大船齐飞
相信时至今日,所有再次跑进影院看这片子的影迷只关心一件事情:3D效果是如《阿凡达》般犀利,还是换汤不换药般的坑爹?
对于如今大片通通用这把利器武装的趋势。不理想者有之:如《加勒比海盗4》这种“伪3D”。它理念不落后,只不过同大部分影片一样,搭乘的是把自身送向口碑地狱的“坑爹号”。近年来,这种势头反倒愈演愈烈。其实这类型急功近利的“2D转3D”电影,除去那挂羊头卖狗肉的片头和字幕。只有个别时刻能够感受到3D却并不是很爽。
再重复那笔者坚持了一万遍的观点:静态效果下,3D适用于色彩斑斓的动画题材。比如满天色彩的《飞屋环游记》或者鸟儿满屏幕的《里约大冒险》。动态效果,最佳的展示方法是飞翔。如《阿凡达》或《训龙高手》。除此之外,夜景不能占据太大幅度比例,且故事一定要跟上,如《创:战记》摸黑开打就令人昏昏欲睡了。
那么《泰坦尼克号3D》的版本,是否做到品质不俗呢? 影片的3D效果考虑到其毕竟是为十余年前的“转制”,所以有个同情分在。因此,可以明确的对比得出结论。从与“真3D”如《阿凡达》或是《龙门飞甲》比较,不如这些用3D摄影机拍摄,甚至演员走位都很考究的影片。但是绝对强过同为“伪3D”的《加勒比海盗4》和《爱丽丝梦游仙境》,整体效果更是高出一个层次。属于近年来所有3D电影中等偏上的水平。
先说瑕疵和遗憾,那个从空中航拍泰坦尼克号全貌,从船头扫到船尾的长镜头就是一个极佳的例证。船体的3D效果并不明显!但是考虑到导演卡梅隆的解释“这样怕船身看上去太像玩具”的说法,应该可以接受。再者,后期的灾难场景由于夜景偏多,冰冷的大西洋上只要摄影机一出船舱到了海面,3D效果就整体若隐若现了,这不得不说也是一大遗憾。
但是,好在还有惊喜。这部影片的由于使用了3D这柄利器,在展示室内戏份之时,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一些小亮点更是令人佩服导演的信心。开篇自动机器人潜入水中时,随着灯光扑面而来的海底颗粒令人瞬间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效果。老年露丝亮相一幕也很不错:她所在的那个小阳台,色彩极为明亮的同时,IMAX画面也曝光了以往难以察觉的细节,那些露丝身后姿态各异的花草,点缀在漂亮的室内,也暗示了主人公多年来对于生活的所谓积极与热情。再者,这部片子由于后来的杰克与露丝在船中“三进三退”场面大部分集中在客房与走廊,因此手持摄影机前为营造逼真效果不停逃命的游客经过处理,就顺理成章的充当了靠近观众的“前景”,使得主角与画面的景深瞬间加大。不仅仅如此,当最终沉没前,泰坦尼克船尾垂直于水面时,景深在3D效果中被放大到了极限,从船尾望向水面的视角中,无数当年骨断筋折的替身演员哀嚎着落向海面,灾难效果在那一瞬间被放大到了极致。
至于配合3D出现的IMAX更是如虎添翼,至少在众人聚餐的画面中,观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一些特写时的细节亮点更是明显,凯特当年的明眸皓齿,甚至眼珠迷人的绿色令人惊叹。小李尚未紧缩的眉头和最后时刻在门板上颤抖说出“你要活下去”台词时的绝赞表情,都成为了再次观看的极大收获。
实际上,对于3D效果的总体感受而言,这部片子与同为老卡作品的《阿凡达》路数如出一辙。那便是当影片一开始,实际上随着剧情的展开,3D就很顺理成章的被忽略成为了配角。“泰坦尼克与3D”二选一,显然你爱的是前者,后者只是锦上添花。因为毕竟不是每一部电影都有机会如这部经典之作一般,可以十余年后如此大规模旧瓶装新酒便卷土重来的。那需要的实在不只是勇气,而是强悍的实力。
也正因为此,这部影片还未看罢,影院内便已哭声一片。而待到船头飞翔的世纪之吻段落,更有观者掏出手机不断拍照。一部电影,如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观看,你都会给出感同身受的观影好评,这便是经典。而再次观看,也深深佩服导演卡梅隆当年一些被忽略的,看似不经意却老道的手法。比如当感人的四人乐队拉起最后一曲时,熟练的蒙太奇开始切换于老夫妇,给孩子讲故事的母亲等催泪镜头之间。另一幕杰克和露丝在三等舱舞会上发自内心的快乐旋转时,镜头瞬间切换到头等舱男性那装腔作势的吸烟谈话,话题是当年和现在一样愚蠢的所谓政治见解和高谈阔论。还有詹姆斯霍纳秒到巅峰的配乐:无论是销魂女声吟唱,还是一听泪十行的苏格兰风笛,都太让人佩服这天籁之音。再如导演对于两位主人公手部动作的特写,无论船头飞翔,生离死别,那份缱绻时时刻刻写在十指交握的刹那„„
也因此,如今回首《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首先,从电影的角度讲,这是一部难得的佳作而非徒有其表,毕竟大俗即大雅。再者,经典的意义在于,因为有了这样的电影,能够支撑你走下去。选择相信爱情,相信美好的人性,相信所谓永不放弃的希望。
十四年前,可能错过,可能不懂。
十四年后,执子之手,深深感动。
十四年间,大片时代
十四年前,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个称呼:大片。
虽然早在1994——1996年前后,哈里森•福特的《亡命天涯》就已经开创了进口大片的先河,而卡梅隆作品《真实的谎言》成为了这一类型的翘楚。
但是人们真正见识到大片的威力,还是在十四年前的春天。
人们如今衡量一部大片的威力,只有票房,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而电影的票房似乎永远是不可被琢磨的一条曲线。人们反复思考这与条曲线的走势如何预测。投资?主题?明星?宣传?哪怕一切占尽了天时地利,没有人和也会一样等待失败的结局。总之,电影票房是说不尽的话题。
第一位是投资?是的,在世界电影票房的回顾中,几乎永远都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过程。《蜘蛛侠》系列与《加勒比海盗》四部曲便是独一无二的特例。而最后一部《蜘蛛侠3》的2.50亿美元的超级投入,也换来了该系列的最高票房。
而票房收入的第二项原则,既主演与题材。主演的选择,便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一针票房强心剂。比如当红炸子鸡威尔•史密斯,和他的前任世界最卖座先生汤姆•克鲁斯。凭借着2000万左右的片酬加上种种条件各异的分红条件,换来的是其主演的不论任何题材影片都会大卖的结果。一句话:人们乐于为他们疯狂。
这一切,看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后。你就知道不需担心。
而题材,则更是无法比拟的成功元素。《泰坦尼克号》,有灾难片+爱情片+普世情节的多重保险。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是票房飘红的不二法门。
灾难的宏大,爱情的纠葛,都不必说,但提到影片的普世情节,与灾难当头对于人性的挖掘便历历在目,一对老夫妻相拥着步向死亡,乐队的演奏不停,不同等级船舱的命运,妇女儿童先登船时人们的表现。这一切都历历在目。
于是,从那一年起,灾难片开始大热,持续了一阵子,比如《后天》多年后仍旧可以凭借这一法宝狂揽不止,但跟风盲目的《海神号》的惨剧却还记忆犹新。直到《2012》成为令很多人现实与电影不分的“经典之作”。现如今,最卖座的题材只有两个:前者是根据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系列,其以DC公司的一系列作品为代表,各种“侠客”是其代表。后者是以《加勒比海盗》这迪斯尼捞钱机器为范本的后魔戒时代的准史诗们。比如《纳尼亚传奇》一二部。
十四年来,《泰坦尼克号》开创的这个时代,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说以上种种还只是我们距离遥远的一切,那么,冷静下来细细回味,2002——2011,内地涌现出了一批冠以“大片”之名的电影,题材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古装武侠剧,每部剧以众多的明星阵容、强大的幕后班底、再加上早以在国内声名鹊起的名导执导筒,纷纷在未明示前就通过各种媒体其他渠道手段进行立体的轰炸和渲染。滑铁卢在2011到来,《武侠》《鸿门宴》几乎2亿票房就成为了迈不过去坎儿,若不是徐老怪一部《龙门飞甲》用3D武装到牙齿。迎来大丰收,古装大片的最终收场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平均中国观众21.5岁的年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古装大片已然没落。《泰坦尼克号》制造了这个大片时代,同时也在随着《失恋33天》这样小成本黑马的崛起,准备在今年悄然的结束这个时代。
这十余年,中国大片,已经在不经意间悄悄的融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凶猛的炒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无一不少,甚至点映的城市、笑场的台词、引发的官司,都成了大片所带来的附属品.猛然惊觉,可以说,中国的大片时代,已然成型。
2002——2011,整整六年,《英雄》始,《龙门飞甲》止,这些影片可谓是成为了了中国内地影视历史上饶不过去的作品。开天辟地之功,众人所指其神视觉效果惊人的《英雄》。凌厉飞刀,却难斩乱麻的《十面埋伏》。三年一剑后全面开花,收效奇差的《无极》。红似欲望尽染,黑则无关经典的冯小刚华丽转身《夜宴》。让大片步上正规,喜忧参半的《墨攻》。类似春节晚会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最男人的影像《投名状》。吴宇森与三国的瑜亮之争《赤壁》。爱情现代伦理故事古装演绎的《画皮》。有想法但太高端的《武侠》。这一切,都令人印象深刻。
这些电影,让十四年前的那一切在延续。让人们不断的注意和记得电影。需知:电影是一门艺术的同时,也是商业的法则。失却观众和票房的电影世界,不会是长久的胜景。《泰坦尼克号》的真正意义在于,他让人们真正认识到了电影的魅力后,更了解到了这一完美运作的商业怪兽之威力何其巨大。人们开始熟稔这些套路,美女加上帅哥外加成打儿的明星,国内外知名的大导演,视觉效果出众的大场面,宏大的题材(你要么拯救地球要么拯救世界要么拯救人类要么拯救一切)。作为商业片,很多影片本身终究无法在影迷心目中长存多年,甚至带有着过度复制的危险,但是成功的人物设置和技术优势,还有符合我们想象的剧情走向,加上正义的偏主旋律主题,让一切却又异乎寻常的“完美”着。
多年来的僵局无法打破,每有大片到来,这只强势文化的怪兽,还是借着独有的优势,向每一个国家的电影院内那些座位上的观众,发出熟悉的怒吼。
而我们,已经习惯接受。
詹姆斯•卡梅隆:恭迎天神归位
我总是在想一个不可能却可笑的场景:如果有人将好莱坞的商业大导们排排座分果果。那么在前十位的聚会里,你将会看到以下莫名场景:
一个男人,戴着眼睛不苟言笑的走进门。他的身后随从众多,摇头晃脑的ET长着血盆大口的恐龙嘶吼外星鱿鱼般的怪物跟从;而另一个胖子在两只猛兽的庇护下靠近,史前猛犸巨象与黑黝黝的金刚如哼哈二将不离左右;走进来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身后都是些奇怪的机器玩意,大刺刺晃悠的飞船载着手持激光剑的天行者;而一群老男人涌来了,对,都是老男人,互相吻手又致敬……可我们还漏掉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家伙。
这家伙的作品名单里,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事件。他可以将液态金属机器人的变形,在那一刻安排得如此完美。也可以让世界上最伟大的肌肉动作演员横扫一层大楼。他更可以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狂喊“世界之王”,更可以在最耀眼后迅速消失,将想法极端化或者隐藏。
詹姆斯•卡梅隆。这十年,看看你都干了什么?
半退休的说辞,是不能打消掉很多记忆的重量的。实则,《泰坦尼克号》成就了卡梅隆,也更快的削弱了卡梅隆。当他将电影变成用“亿”当作票房计数单位的事物后,当他将福克斯与派拉蒙高层折磨得团团转后,当他那最好的御用演员,世界上最伟大的肌肉男——阿诺德•施瓦辛格再也端不起枪支四方冲杀,而文绉绉的混成州长后。
他消失了。
于是,我们只看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视电影打上其名姓。或者花边新闻里,偶尔闪现过这个名字。而任由阿诺在第三个故事里,被女机器人揍得落花流水,第四个故事神韵全失味同嚼蜡。是的,这一切都无趣透了。很显然,《泰坦尼克号》成了詹姆斯•卡梅隆的分水岭。而他的心里,肯定有一句话要说:亲爱的观众们,我想死你们啦!问题是,我们又何尝不想你?于是直到2009的年终岁尾。
那部《阿凡达》,充满了卡梅隆导演的众多美学特征: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首先是其作品的一贯标准配置。而充满了紧张色彩的节奏拿捏彷佛是不容错过的小细节,与终结故事里的追杀一样精彩。至于那些飞行器的出现,你想起那架当年影碟机标准试机碟《真实的谎言》里惊艳亮相的鹞式战机了吗?最关键的是,詹姆斯卡梅隆在这部《阿凡达》中,依旧保持了其“不创新,毋宁死”的劲头,这从至今依旧是个谜的预算就可见一斑。比起十年前让制片方在墨西哥水池,面对无数骨断筋折特技演员的欲哭无泪的火爆。这种慢悠悠的细致,带来了全世界影迷癫狂。结果呢?简单点说:他只想保证品质。
或者说:他又一次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面。
还好《阿凡达》验证了一个事实:他从未令人失望过,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等到这一次的《泰坦尼克号》,卡神更是不断发威:先是爆出天文学者就星象图与他切磋旧版BUG,加以修改。前几天这将近六旬的大叔就自驾潜艇到万米海沟,成为人类这个团体中屈指可数的那几个。想象力,创造力,魄力,甚至是蛰伏数年的耐力。这老人家的不简单,给所有爱电影的我们上了一课。
没有知道他的《阿凡达2》什么时候来,但若到来?便又是一场风暴。
十四年了,你们变了吗?
如今有一个词组,听之,其效果来就相当于见到某明星十几年前或者更早的雷人发型一般惊悚:
金童玉女。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或者杰克和露丝当年配得上这一称号?答案在当年是肯定的。可是想想这一对,他们已经在我们的记忆里存在了多久?以各种不同的面貌?
再去赘述二人的演艺生涯,显然是无趣的事情,那么,就让我们从十四年前开始。
十四年前的3月23日,没有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莱昂在想什么?这是一个谜。而2007年的某一天,你可以知道什么叫做肯定,《血钻》或者是《无间道风云》没有带来小金人,但是带来了最接近小金人的荣誉。
对于一个从十几岁就涉足舞台,将一生与镁光灯和摄影机划上联系的男孩来说。显然有个无厘头的父亲和19岁就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过往都是无价之回忆。人们看到1997年的他,那副阳光的脸庞和稚嫩的表情,都会想起那电影文案的魅力:介于男人与男孩之间的杰克。当杰克手握船票狂奔不止,当杰克面对站在船尾的露丝伸出手去,当杰克的口水从船舷划出弧线落入海中。你都知道这个家伙不只是脸庞的精致那么简单。有朝一日,他是可以成为改变一部电影的人。
后来的事实,有幸验证了这一切。
在《泰坦尼克号》之后,《铁面人》的一人分饰两角显然不是个好主意。而这个蜷缩着抽烟时,颓废如詹姆斯•迪恩般的家伙。把《海滩》那样的故事,也变得迷惘不定。显然,后者的题材也是一个启示。可是,你纵观这两部作品,没有一部可以配得上这样的一张脸庞下的灵魂。
表演总在蠢蠢欲动。
于是,当斯皮尔伯格找上他,带来《猫鼠游戏》里的小弗兰克这个角色后,一切都改变了。这一切发生在2002年,不得不说一说斯皮尔伯格点石成金般的效果,我们都知道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直沉睡在杰克的故事里,在他嬉笑着周旋于各色人物之间,当他炮制出一张张机票,当他与老戏骨汤姆•汉克斯不分高下后。
你知道,他醒了。这只是个开始,随后,马丁•斯科塞斯成了他的领路人,《纽约黑帮》的失意不是他的问题,而《飞行家》的奥斯卡谄媚效果也不算失败,到了2006年的《无间道风云》。他已经如同科波拉的帕西诺,伯顿的德普,胖子的半兽人们一般重要。秤不离砣的导演与明星组合里又多了一对。
从此,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接过了德尼罗的枪。
接下里,如你所知,他扮演的丹尼•阿彻甫,在《血钻》里一出场便定下基调的悲剧人物,像所有的好莱坞同类影片的主角一样:真实、果敢、不择手段却又良知未泯,并在最后觉醒,着所有的一切都跳不出这条影帝之路的范畴。最后的夕阳下,山顶那滴滴渗入土地的鲜血和面对着美好风景死去的追梦者。让观者无比唏嘘。可不可以不再提《盗梦空间》和《禁闭岛》,你的好我们都知道了。还有那素未谋面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被解放的蒂亚戈》。放心,好片子不怕晚,我们等得起。
如今,他可以站在小北极熊Knut身边合影为环保呼吁。他可以在影片里胡子拉茬的不修边幅。他可以惟妙惟肖的学出非洲口音的英语。他可以操起啤酒杯狠砸别人的头双手伤痕任血流。他更可以像你在其青涩时初见般的,漫不经心一样,就对着镜头令你毫无准备的就说出一长串击中你心灵的台词。这一切,只因为一件事:
男孩,成为了男人。
我们去看另一半。
露丝的当年,只有一个隐藏在紧身胸衣后的“胖”字如影相随。这个女人的可怕就在于她的仿似成熟或者是真正的成熟。时至今日,虽然二人的身影在电影里无法更改,但是犹如老少配般的感觉依旧在我们的心里萦绕。
十四年来,她一直都在努力着一件事情。
那就是表演。
与莱昂一样,温丝莱特的表演生涯在2000年前也陷入一个小的低谷,除了《圣烟》里大胆的裸露,我们记不得那一段时间的她都在做些什么。很显然,2004年的《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成了转折点。
这一切已经如此之近。
这是一部很特殊的电影,其特殊就特殊在,这部电影的剧情,打破了原有的爱情电影叙事规律,成为了如同《蝴蝶效应》般玄妙,又如同文艺片精致的一场心灵追击战。凯特•温丝莱特与金•凯瑞的双重涅槃,都掌握的恰到好处。这个故事里的一切都在不同的时空游走。对于演员而言,其难度之大相当于一人分饰多个角色。忘不了凯特在火车上打招呼的故作轻松,也忘不了星空下仰望天际的惬意。
而同年,与德普拍摄的《寻找梦幻岛》成为了其又一次坚实的进步,这个故事里的她有着母性般的光辉,不落窠臼的表演,与神来之笔般的结尾一样令人难忘。
如果说,莱昂受到肯定的是2006年的《血钻》,那么同年的《身为人母》就是为温丝莱特量身打造。这个故事实在给人们太深刻的印象。责任的取舍,爱情与家庭的一切,温丝莱特的表现,两个字:很赞。
很有趣的是,天秤,是最好的“母亲星座”。
之后是传说中的2009年底,《朗读者》。特写镜头里的汉娜专注的套着长筒袜,这是所有少男被秒杀片段的惯用伎俩。貌似光晕丛生的汉娜可谓动作专注,而比她更专注的迈克尔则在渐渐“阴郁”的配乐里毫无顾忌般的抬起头,表面上不动声色的凝视。然后温丝莱特的表现好得很好:疑虑、若有所思,抬头对视。
你知道的,那一年金球她秒杀了女配和女主的双奖,奥斯卡折桂。对于演员而言,没什么比这一切更完美的结局了。
这两个人连演艺生涯的高潮与低谷都很奇妙的相似。2009年,由美国作家理查德·叶茨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革命之路》里。他们再次联手出现。
十四年了,爱情在哪里?
说到底,《泰坦尼克号》还是个爱情片。
于是,十四年后,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的电影里,已经没有了爱情,爱情几乎消失在每一个你所能见到的片段与熟悉的情节里。
爱情电影之规律,在这个只需要一两分钟便可从网络和搜索引擎上获知任何消息的今天,已经被所有的影迷和非影迷烂熟于心,反复锤炼。
简单点说,爱情电影有套路。
总结如下:死亡,这是第一位,经典里总会有人死去;疾病,泡菜国的天灾人祸就是例证;不公平,要么一方家世强大,一方平民草根。要么一方野蛮女友,一方才华横溢;约定,某年某月某地的某一天。某某拿着某物走到某某面前;誓言,这个最不可靠,也最没溜,要么换来发誓时对方的手捂住你嘴的瞬间,要么,不能实现。
十四年前,华语爱情的典范是《甜蜜蜜》,十四年后,是什么?如今,爱情电影的魅力已经消失得接近于无,我很不想承认,但是,我们很少被电影中的爱打动了。
爱情是1997年露丝和杰克的船头之吻;是1999年小护士与洋葱头的人鬼情未了;是2000年,张曼玉身着旗袍在曼妙音乐中穿越时光般走到梁朝伟面前;是2001年男女的拳脚相加风靡亚洲;是2005年,跛脚的马蒂尔德走近花园里,在阳光下微笑。是在2008年,一对小机器人,那看似笨拙,而又模仿着我们的傻乎乎的一切。更是2011年,王小贱和黄小仙的耍贫斗嘴,我们笑得合不拢嘴„„
爱情已经在消失,关于爱情的一切,在电影里,已经很少,少到难以再觅精品。
人们不屑于说爱,不想说爱,我们只能在影像里寻找,短暂替人难过唏嘘,之后,抽身,到世俗发给我们的地方归位。我们很忙,车子房子工作一切„„
于是,终于如此,在影像之外,我们缺失了最大的勇气和爱的勇气,这个世界依然是事情改变人。而人们面对不公平和感性的冲动。无动于衷。
十四年来,只有那对身影还在记忆的冰冷海底相拥。
十四年后,我们在哪里?
凡事,都需要有个结尾。
从1998年——2012年。实则改变了许多事情。
斯皮尔伯格还在折腾不已,国人对大片免疫,杜琪峰成为了香港教父,李连杰拿了金像影帝,一部大片上亿成本不算稀奇,演员在绿幕前发一声喊尖叫下就解决许多问题,动作男与肌肉明星死在了超级英雄那里,韩国电影终于显出疲态犹如它当年莫名的崛起。哥哥令人有泪有笑每年的四月一,老谋子和小钢炮请到了好莱坞明星,变形金刚成了现实,很多老面孔在隐去,让子弹飞成了神片,但谁也敌不过剪刀手的魔力„„面对电影,我们显得措手不及。
这只是电影。
我们最喜欢的乔丹不会再飞了,白巧克力都退役。当年唱着女孩看过来的小齐成了孩子的爹,孩子们玩的不再是丢沙包而电脑游戏成了娱乐第一。人们动动手指,就知道这世界的一切。乔布斯留下那咬了一口的苹果先上船,罗纳尔多和齐达内都是老古董了。1980年后出生的人,最小的,都已步入社会,再无少年时。玩FM不会再买95前的小妖。你送给孩子们《泰坦尼克号》,他们会说:老土!还是很雷很黄很暴力?不如跟着杜甫忙一忙,来首动次大次的悠悠神曲!
现在看来,《泰坦尼克号》在十四年前的2.4亿美元,不仅仅是当时卡梅隆让电影公司高层震怒。放在如今,依旧是骇人的数字。而从此之后,电影的票房之旅也开始了全球化白热的烧钱进程。
我们是不是等到《泰坦尼克号》二十四年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世界已经不需要当时看似宏大的这部电影去记住一切了呢?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交通工具,2000人死去的灾难和冰冷的大洋底。18亿美刀的商业奇迹。以及我们当年泪如雨下如今不知如何面对的话题,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记忆。
他可能是那个男孩在甲板上伴着阳光无法言说的笑容,可能是一起穿过水淹没的餐厅时的急迫。可能是主观视角下的快速旋转起舞尖叫。可能是在说出“享受每一天”时面对鄙夷目光的镇定。可能是“你会活下去”时的牙齿战栗声音。也可能是海洋之心那个大疙瘩入水后浑浊的背影,可能是詹姆斯•霍纳打造过的最美的天籁苏格兰风笛„„
十四年后,你会记得这一切吗?
让我们回到十四年前。如果那一天有柳絮纷飞的春天阳光下,你和另一个人听着商场破喇叭一条街此起彼伏多声部的《My heart will go on》并肩而行。面对映入眼帘的巨大海报和影院招牌,突然停住脚步,会不会想到:
这接下来的194分钟,影响了你的一生?
——后记
整体质量:★★★★★
演员表演:★★★★☆
音画效果:★★★★★
娱乐指数:★★★★★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以悲剧的形式阐述的一个美的喜剧《泰坦尼克号》作为一部享誉世界的伟大巨制,也许有人没人看过,但鲜有人没有听说过。忆中伴随着那首经典的《My heart......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泰坦尼克号观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泰坦尼克号》时隔多年后的今天,重温了《泰坦尼克号》这部经典的电影,细心品味,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体会不一样的感慨。 影片它主要讲述了一段“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一个惊心......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冰冷的世界里麻木了太久,想要找点感动来暖暖身子,那就去重温这场多年前荧幕上的神话--《泰坦尼克号》,以挽救自己一颗早已冰冷的心。至......
不知道是在灾难面前,爱情变得伟大,还是在爱情面前,令灾难也似乎变得渺小了。有些东西,或许真的可以超越生死。灾难和爱情结合在一起,总是特别容易攫取人柔软的心。时隔十一年,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