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之不舍得村学观后感_湖南卫视变形记观后感

观后感 时间:2020-02-27 22:20: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观后感】

变形记之不舍得村学观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湖南卫视变形记观后感”。

《变形记之不舍的村学》观后感

——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因此,人们对精神层面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作为一种传递文化的最有效手段尤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然而,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存在严重失衡,大城市的孩子们在假期能够参加各种特长班,丰富课余文化生活;而山村里的孩子却连铅笔也舍不得用,甚至贫困的连学也上不起。本文作者通过对《变形记之不舍的村学》的鉴赏,比较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认真地分析其中的原因。

【关键词】城乡基础教育;教育均衡;教育发展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解决城乡基础教育的失衡问题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尽管近年来各地义务教育都有了新发展,但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因此,《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有关工作提出要“统一思想认识,;采取积极措施,逐步缩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统筹教师资源,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①

尽管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国家也对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给予倡导和并相应的付诸于行动,但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仍然存在,这个问题在《变形记之不舍的村学》当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故事讲述的是两个老师进行为期一星期的角色互换,一个是在湘西深山里独自撑下一所乡村小学吴艺伟老师,一个是皇城跟下名校中的明日之星苏磊老师,记录了在他们进行角色互换之后的所遇所感所思。这个纪录片不仅真实体现了我国农村偏远地区与大都市教育资源和条件存在的悬殊差距,更是通过事实反映了我国当前缩小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的迫切需要。

一、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城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教育也随之呈现出差距拉大的趋势。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以下从①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基[2005] 9号

1宏观及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一)城乡教育经费配置不均衡

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在我国,教育经费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类教育事业的费用。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教育经费投入上一直存在着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我国的城镇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0%,但是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共计5800亿元,其中用在城市的约占77%;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投资,差距十分严重。①

此外,我国城乡教育经费“遗留问题”严重。在基本实现西部地区基本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即“两基”)之后,我国的整体教育质量和基础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为了实现“两基”,我国各地中小学纷纷举债,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建教学建筑,购买教学设备,签下了巨额债务,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但由于渐进性地域开放政策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扩大。2005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规模最大的是广东,支出数额为356.19亿元,支出规模最小的是西藏,支出数额为19.70亿,两者相差18倍。② 尽管近几年国家教育政策提出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对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有所增加,但城乡教育经费的差距还有待于进一步缩小。

表一 预算内公用经费对比表③

(二)城乡基础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

“师者,传道解惑授业也”,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一个好老师能带出一个好班级,能够充分的发挥引导作用。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今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农村学校的教师的改进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城乡基础教育学校的终极及以上职务教师比列差距① 参见李泽楼硕士论文《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② 参见陈鸣,朱自锋著:《中国教育经费论纲》,第287页

③ 参见杨学武硕士论文《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研究》

较大。2004年,全国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例为32.3%,分别比城市低8.9和14.5个百分点。①

首先,城乡教师年龄结构存在差异。由于农村地区生源少,导致教师的配置也少,教师的更新换代慢,大多数都是学校之前的老教师,再加上山村地区闭塞,于外界联系不频繁,缺少学术上的交流,大部分的老师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城镇的学校由于生源相对较多,对教师的需求量也就比较大,教师的更新换代快,需要新的教师队伍加入,更多的年轻老师就涌向城镇学校。而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代沟也就相对较小,课堂上也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城乡学校教师本身的素质也存在差异。一是大部分学历高、有经验的老师都不甘于在农村小学吃苦;二是城镇的老师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学术交流,相互取经,加上城镇先进的教学设备(电脑、报刊等),城镇教师能更好的做到思想上与时俱进。记录片中,吴老师因为是南方人,普通话水平不是很好,因此在互换角色时语文课上很是吃力。而从城里来的苏老师不仅能够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山里的孩子古诗词,还能够教孩子们英语,带他们做各种游戏,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最后,城乡老师的福利待遇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除去城镇老师有自己办补习班的条件和优势之外,城乡老师的基本工资也有高低之分。在《变形记之不舍的村学》中,我们看到,吴老师曾因为妻子得病而不得不放弃那些可爱的学生到城里打工,在这之前,他一直都是免费给同学们上课,自己给学生们找教室。最终,村里每人集资一点,才使得吴老师每月有了200元的工资。

(三)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差距大

长期以来,我国一大部分教育财政输出都投入了对城镇办学条件的改进,而忽视了对乡村的教育设施的建设,使得城乡教育办学条件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过度追求城镇教育设施的完美化。很多大城市的学校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还配有体育馆、图书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希望能够调动学生更多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一些农村小学不仅没有体育馆、图书馆来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有时候就连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教室都成了他们的奢望。现阶段,存在于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危房不论是总面积还是每年新增的危房面积,都占到了全国危房总面积的和新房总面积70%以上,并且这个比列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截止2005年时,该比列已上升到78%,这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转。②

从《变形记之不舍的村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城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的悬殊差距:吴老师所支撑的湘西村学中,教室是借用吴老师外出打工的弟弟的房子,黑板也被擦得几乎变成了“白板”,学生没有崭新的课本,甚至于连本子① 参见杨东平主编:《2007教育蓝皮书》,第48页

② 参见杨学武硕士论文《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研究》,第17页

铅笔对于他们来说也算是一种奢侈品;而身在首都的顺天府学的孩子们,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舒适的桌椅和优质的黑板,每个教室还配有电视机,学校也有配有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学设备。同时,学生课间也可以在广阔地操场进行各种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记录片里,讲述了一个孩子因为家里欠了3000元外债不得不退学跟父亲外出打工的故事,且不说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是否有能力打工,即使他能够承受这份压力,又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呢。通过这个纪录片,我们认识到解决城乡教育经费配置结构问题刻不容缓。

二、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改革开放以来以追求效率为准则的资源配置方式加剧了这种倾斜度,是城乡之间的以经济为标尺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长期以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也使城乡贫富差距扩大化。导致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有很多,作者从主客观的角度给出以下观点:

(一)“以城市为中心”的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它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所要经历的一个普遍阶段,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尤为明显。

建国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工业化和现代化成为政府迫切追求的目标。为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政治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上建立和巩固了城乡分化的二元结构,并通过相应的户籍制度加以深化,在文化上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同样的,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事业,政府在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的制定和设计上也体现出强烈的城市偏向。

过分注重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择业以及择校的问题起到诱惑误导作用。由于国家把大部分的财政支出投入到大城市,这就意味着在大城市里人们能够在物质上分割到一块相对较大的蛋糕,在精神上也能够追求更新先进的思想,即我们所说的跟上时代的潮流。“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观念使得国家将大部分教育经费投资到城市,力图追求在教育上与世界接轨,而忽视了乡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教育设施上做必要的投入是必须的,但是教育的本质是思想的前进,而不是仅仅对设备的投入。由于教育经费大部分流入城市,农村教学费用大部分就集中到了当地农民身上。虽然我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实现了九年基础义务教育,但就如《变形记之不舍的村学》中所体现的一样,村民需要自己筹钱付给老师工资,而老师也不得不用家里值钱的东西换来学生的书本和铅笔。

(二)建立重点学校的分级办学形式

分级办学的实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对城乡进行分割,由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负责农村地区的办学经费。这样的做法虽然符合国家《决定》的精神,但结果却只能导致城乡教育不均衡的进一步加深,因为在实践由于城市与乡村投资主体不同,经济实力相差悬殊,资源拥有量存在一定差别,只能使乡村和城市的基础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分级办学的实施下,为了追求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学校,同时能够更快更好的培养人才,各地区制定建设重点学校的方案,即把大量的集中教育资源投入到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中去。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财力物力方面重点学校都被给予优先考虑。在生源上重点学校也吸取了大部分城市的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而农村的大部分学生只能接受以普及为主的教育。再加上有城乡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孩子进入到重点中学学习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

(三)城乡家长对基础教育的观念差异

由于我国大城市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竞争,很多居住在大城市的家长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知识对于一个孩子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大城市的家长对孩子的基础阶段的教育给予高度地重视,不甘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且不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般地级城市的家长只要经济状况允许,就秉着“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请最好地家教,参加各种补习班,生怕孩子被别人落下;同时,家长们也认识到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如女孩子报舞蹈班、美术班,男孩子报游泳班、奥数班等。另外一方面,城市的家长大都受过一些高等教育,也享尝到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因此,希望孩子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全面的发展,这样将来才能在激烈地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社会上立足。相对于城市家长来说,农村家长并没有把孩子的基础教育看的很重,一是家里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二是家长本身在意识上也没有对基础教育有较高的肯定。就如同纪录片里讲述的一样,一个孩子因为家里欠了债不能够继续读书,不得不跟着爸爸到镇上打工,而乡村孩子的辍学率远远高于城市的孩子。由于农村的家长本身也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的也就相对薄弱,不认为教育能给孩子及家庭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会使家里变得更穷。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没有必要学到那么多的知识,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还不如早点帮着家里挣钱,以减轻经济负担。

三、总结

本文作者主要通过对《变形记之不舍的村学》进行赏析,借此认识到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例如城乡教育经费配置不均衡、城乡基础教育师资配置

不均衡以及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差距大等。同时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文章是在一个真实的事件中进行论述的,是基于现实教育状况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当然,文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文章中选取的数据时间较早,数据随着时间会发生变化,因此,也可能存在一些弊端。

参考文献

[1] 吴开俊,黄家泉.教育均衡化发展:理想与现实的抉择.西北师大学报,[J].2003,40(4)

[2] 李代萍.浅谈教育均衡化.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J].2010(11)

[3] 邵娟,王小丁.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措施研究.[J].2011(216): 9-11

[4] 张希亮.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1(4)

[5] 蒋中原.基础教育资源城乡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6] 杨学武.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研究.[D].浙江:郑州大学,2010

[7] 李泽楼.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江苏:苏州大学

[D].2007

[8] 程振凯,王静.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探析.[J].2008(6):64-66

[9] 谢光灵,汤仙月.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2004(9):215-217

[10] 刘慧林.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2004(9):68-69

[11] 李代萍.浅谈教育均衡化.[J].2010:20-21

[12] 翟博.教育均衡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3] 杨东平.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4] 陈鸣,朱自锋.中国教育经费论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5] 彭世华.发展区域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6] 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6

不舍得

不舍得突然发现,身边的好多人都有各自喜欢的人,只是多半是苦恋。就算是这样,明知道不可能在一起,却没有人选择放开。或许是有太多美好的回忆,或许,只是一种精神寄托吧!但总归三个字......

《熊出没之变形记》观后感

《熊出没之变形记》观后感《熊出没之变形记》观后感1春节,妈妈带我去看了《熊出没之变形记》。这部电影讲述了过年的时候,光头强爸爸来看光头强,因为他错过光头强小时候和他在......

《熊出没之变形记》观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熊出没之变形记》观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变形记—成长之痛》观后感

《变形记—成长之痛》观后感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变形记—成长之痛......

《变形记—成长之痛》观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变形记—成长之痛》观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变形记之不舍得村学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变形记之不舍得村学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