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观后感_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观后感 时间:2020-02-27 11:29:5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自动化0404班 0901040428 陈寅 《恰同学少年》在央视播出后,看过的同学都说很好看,并且极力推荐我去看。我很好奇,在红色题材越来越不被我们这一代喜欢的情况下,居然会有人如此欣赏这部连续剧。于是我在线打开了第一集,想探个究竟。一开始我就被彻底征服了,以后不管学习有多忙,不管时间有多晚,我都坚持在睡觉前看完两集《恰同学少年》,每当那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总是感觉到一股满是智慧与激情的气息,很彻底地赶走我的困顿和烦恼!夜深人静,很容易就陷入苦思冥想: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那是一群怎样的少年!那是一段怎样的故事,那是一种怎样的青春!有人说它是红色青春偶像剧,也有人说它是红色励志经典,青春抑或是偶像,这倒都是形式,我相信编导更加注重它的励志性!这从电视剧里那一段段经典对白就能看出,或深沉,或忧郁,或激情,或睿智,让人禁不住和毛泽东、蔡和森等主人公一起,行走天下,享受苦乐,历练思维,磨砺心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豪情壮志。《恰同学少年》真的给我带来很大震撼,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被这部电视剧深深的吸引着,感动着„„

本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一个优秀的老师,一所优秀的学校,会让一个学生受益终身,一师的学习生活给毛泽东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这里修学储能。毛泽东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换句特别俗的话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杨昌济,孔昭绶,徐特立等进步教师让毛泽东学到了很多很多无法从书上学到的知识。他们当之无愧为杰出的教育家!

印象很深的是杨昌济(板仓)先生的两句话:有的人如蜡烛,平静地燃烧,给人温暖和祥和;有的人却如闪电,轰轰烈烈,势必做出惊世骇俗之举,为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奋斗---原话记不全了,大意如此。还有孔昭绶校长在校志上对毛泽东的评价:毛泽东通身是胆,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天才。我非常敬仰这两位毛泽东的恩师,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一身正义,一身正气,一身坚毅,一身男儿气魄。叹服!而对年轻时的毛泽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存在着严重的偏科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发展,这就是归功于当时一师范先进的“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没有压制其兴趣爱好,而没有把他们全部培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伟人后来辉煌的成就。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这是值得一些人深思的。中国之教育将如何走,又该走向何方?“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掘特长”我想这是教育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遵循的规律。

本剧最精彩的一幕是毛泽东赤手空拳,率湖南第一师范的两百多名学生,最后危急关头在当地警察的配合下,面对三千多溃败的北洋军阀余部,机智而勇敢地逼其缴枪称降.其临危不惧,岿然不动之胆识,之智谋,其急中生智,随机应变之思维,之谋略,当真是大将风度,英雄本色.而毛泽东在数年之后回想起这次经历,只简单说了一句话:这是我从事军事活动的开始.在他的职业革命家生涯中,战胜区区三千人固然不是丰功伟绩,但对于当年还是学生的他来说,相比同龄人,他表现的就像一座山,稳而坚,威且严.这,也许就是他能成为中国第一领袖的原因吧.同样出色的还有萧子升,蔡和森,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如果放在当今的社会中,该会创造怎样一番伟业啊!

同时,我还从此剧中了解到萧植藩,笔名萧三,即萧子升的弟弟,他就是《国际歌》的中文翻译者.还有陶斯咏,向警予,蔡畅,并称中南三杰,自古巾帼不让须眉!学习了,以前从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七妹勤劳,善良,品德高尚,是中国劳动人民中的优秀代表。她是这个家庭中最忙碌,最辛苦的人,样样活都干,样样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的病是累出来的”毛泽东悲伤的说过。在这部电视剧中,描写毛泽东的母亲情节并不多,但每次都是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她脱离了土地,不劳动就不“舒服”,总是做活,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伟大的女性!文老夫人逝世后,毛泽东深情地说:“世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又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应是最后一种人。”母亲的美德对毛泽东影响极深,使毛泽东从小对劳动人民极具同情心,使毛泽东成长为人民的领袖。

剧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之处,大家对本剧中和毛泽东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反面人物刘俊卿肯定是无法忘记的吧!

刘俊卿死了,死得不瞑目,他临死前对其妹的一番表白“„„我也恨我自己,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出人头地,好光宗耀祖让咱家换了门庭。可眼看我努力的就要到手了老天就总是偏偏让我差那么一步„„”,让人颇生感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电视剧第二集有这么一个镜头:刘三根挑了一担生活用品送 2 其儿子刘俊卿上湖南一师。在家长止步线被学监方维夏止住,当方学监问刘俊卿挑担的是谁时,刘俊卿冷冷看了他父亲一眼回答说这是他雇的一个挑夫,刘老汉闻听此言脸部抽搐了一下,而后用凄苦复杂的眼神看看他的儿子便也附和了他儿子的回答。唉,可怜天下父母亲!镜头鲜活地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让人怵目惊心的教育悲哀。

勿庸置疑,中国父母亲向来具有牺牲精神,只要子女肯读书他们可以砸锅卖铁债台高筑可以变卖家当卖血卖健康,一切就只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剧情中可以知道刘三根为了刘俊卿读书东挪西借变卖家产,不惜将其妹妹抵押给王议员家当丫环,甚至向马疤子承诺只要能借给他高利贷愿当牛做马偿还。如此拳拳爱子之意到头换来的是刘俊卿耻于生在此家耻于父亲的委琐。象这样的孩子培养出来能企盼他经世致用,为国为民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书学得好就是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当督学纪墨鸿训话时的一席话让老师和绝大多数同学们极度反感,而刘俊卿却字字入耳,句句下怀,其读书动机不言而喻——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此出人头地。至于读书是为了开启国人心智,教育救国等等崇高的理想他才不屑一顾。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刘俊卿可谓现代此类大学生的典型。影片中刘俊卿有着很强的虚荣心,寒门出身的他瞧不起自己家人,瞧不起其他寒门学子,一边是其父亲吞着难以下咽烤焦的高粱饼子,在凄风苦雨中用羸弱的身躯挑着重担蹒跚前行,一边是其置其余同学愤慨于不顾把南瓜米饭窝窝头倒掉,把他妹妹辛苦积攒下来给他父亲维持生计的钱拿去买皮鞋。

如果中国教育的目标还是如同影片中纪墨鸿所谓的就是培养人上人,让务农的从此丢掉锄头,让打工的从此不再做苦力,读好书就是为了将来光耀门楣;如果父母亲含辛茹苦送子女学习还是纯粹为了一已之私一家之贵而置教育的民族国家大义于不顾那真是历史的悲情。少年富刚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象刘俊卿这样精神物质双重贫穷的青年,现在瞧不起自己的出身,今后就可能瞧不起自己的祖国,成为卖国求荣的汉奸坯子。剧情无丝毫悬念地展示了后来刘俊卿为了自己的出人头地辱没斯文出卖师门出卖爱情成了人人恨而诛之的走狗。但愿刘俊卿的悲剧不再在现今的中国青年身上上演。

在《恰同学少年》里,喜欢太多的人,看完后感觉无与伦比的幸福。羡慕毛泽东、陶斯咏、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之间纯纯的爱;被毛泽东年轻时就表现出的伟人气魄所折服;被蔡和森内敛、沉稳的个性所吸引;被萧子升漂亮的书法所折服;被里面伟大的父爱、母爱、师生之情、同窗之谊深深感动。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和这部电视剧如此有共鸣?答案也许是:在当今这个过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时代里,我们都麻木的太久了!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也曾激情澎湃,我们也曾热血沸腾,我们也不乏忧国爱民之心,可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周围,当人人都 3 在为私欲,为己利奔忙的时候,我们不禁迷惑了,我想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现实吧?我们的激情,我们的热血,我们的爱国,我们的理想等,就在这所谓的现实中随波逐流了。只不过每每当我们看到电视里,报纸上,那些令人感动与敬佩的人和事的时候,我们的心还是会被其感动,可是我们能做的更多的只是那个感动故事的观众而不是故事的主角。为什么?因为——放不下——私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或许是善良的,但却永远无法做到崇高。而看了这部剧之后,我明白了,善良的人们啊,让我们都能把欲望满满的肉身看得淡一点吧!壁立千仞,无欲则高,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真的需要有一点精神,有一点舍已与奉献的精神,有一点崇高与纯净的精神!

看看那个年代的老师,行知合一,他们教育学生:学习,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不是成为什么所谓的“人上人”,而是成为一个对这个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有用的人。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社会发展到今天,比起80多年前应该不知道进步了多少,可是为什么在我们却连起码的是非都不分了呢?那个时候,校长可以为了学生的吃饭问题把自己的表都卖了,那个时候的学校明白学校不是靠从学生身上发财的!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现在的老师,还有多少真的算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再看现在的学生,还有多少象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等等那样?是的,社会是不同了,不要求你再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的祖国还并不富强,还真的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去建设。而现在的学生,有多少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国,进外企,买大房子,买好车?有又多少人十年寒窗苦之后真的能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为社会干点实在的事?我们不要求人人都当苦行僧,追求良好的物质生活也本无可厚非。可是,现在的事实是,我们的身边,有太多太多的青年,他们的理想仅仅就是赚钱,买房子,结婚,生孩子。那位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是有的人这一辈子就只知道扫他那屋子,从来也不会关心一下那屋子外的一点事。

那个年代,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多灾多难的中国却孕育了一群奋发向上的爱国青年。现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本来应该庆幸,应该感恩,生活在前辈为我们创造的安宁生活中。可是这年头,却有太多的人,整天只知道抱怨,抱怨政府,抱怨世道,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却永远不会付出任何真切的努力。

那个年代,青年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大家以学识,道义来衡量、佩服一个人。再看看我们现在,整天盲目攀比的都是些什么?什么谁有钱了,什么谁上的饭店高档了,什么谁的衣服流行了,甚至什么谁的个高了,谁长得漂亮了„„经常停留在这些表面的、肤浅的问题上,实在是可悲,可气,可笑!

还是不说现实了吧,无论如何,这部电视剧中一个个朝气蓬勃﹑积极性上﹑鲜活明亮的年轻人深深的感染了我,当我看到毛泽东那一批年轻人的豪情壮志, 4 那种志存高远,发奋图强,报效祖国的精神,我想他们那种意气风发、胸怀鸿鹄之志,饱含忧患情怀的精神是在任何时代都适用的,在任何时候都会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的。

真的,看了这部电视剧,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豪情万丈,似乎有种激情在体内燃烧起来。人,不管处于什么年代,都需要一种精气神。虽然目前的生活条件已与毛泽东年轻时那个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我们不能因为物质上的满足而使精神上产生惰性.有追求才会有动力,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领袖一样的伟人,但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们仍要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仍要为此不断奋斗。生命在于运动,不仅仅限于体力的运动,也在于脑力的运动,健康的体魄,强壮的体质,加上丰富的知识,聪慧的头脑,这就有了成功的基石了,如果再有机智缜密的思维和过人的胆识谋略,那必定是能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

恰同学少年 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沉浮人世路,跌宕青年心——《恰同学少年》观后感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豪情壮志.最近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一......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仅......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在中国近代史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吧。《恰同学少年》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一部红色经典青春励志小说。以毛......

下载恰同学少年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恰同学少年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