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观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鱼读后感”。
影片《大鱼》观后感
吴雨桥20***物理科学技术学院天眷班
好莱坞电影大师蒂姆波顿指导的影片《大鱼》为我们展示了一段光怪陆离的人生经历与令人唏嘘的父子再认同的故事,令我们思考现实与梦想,父子亲情的淡化与重聚。
爱德华是一个爱讲故事的人,他总是在向别人喋喋不休的讲述自己的奇幻人生,这引起了他的儿子威尔的强烈不满。威尔认为父亲是一个撒谎者,喜欢展示自己而从不向威尔表白他真实的人生。为此,他与父亲大吵一架,父子的隔阂甚至不可调和到三年都没有说话。直到父亲病重,他才携妻子回家看望,并重新听了一遍父亲的故事。在妻子对父亲故事的赞赏性评论与自己对事实真相的一番调查后,他最终理解了父亲美化现实的初衷:现实是无趣的、灰暗的,只有进行适当的美化,才能保持生命的饱满与激情。最后,在父亲的葬礼中,当威尔亲眼见到父亲故事中人物的原型,最后实现了对父亲的真正认同。
为什么爱德华要美化现实呢?首先,要看看爱德华对人生做了哪些美化。爱德华想象自己的高个子朋友是一个巨人,为祸小镇,自己通过高超的谈判技巧与他做朋友,改变了他的性格,使他成为自己的朋友------其实真相可能只是一个高个子同学很孤僻,人们都害怕他,只有爱德华主动接近他,发现了他内心的善良(这里体现了心理学中的刻板效应:人们通过古代传说,对巨人产生了难以接触的刻板印象,从而不去接近他)。爱德华离开家乡,到了一个马戏团工作,结识了一个在半夜会变成狼的马戏团老板,并最终发现老板只是很孤独,而“人们认为最坏,最邪恶的东西,实际上只不过是孤独,缺乏融洽的个性”,他与老板也成为了朋友。这可能也只是爱德华在青年时代独自从乡下出来闯荡世界时遇见困难,但他最终战胜困难融入世界的一个缩影而已。还有双胞胎姐妹,风度的美人鱼,挂在树上的汽车,都充满了美国南部民间神话寓言的色彩。当然,首先要说明的是,爱德华的夸大并不是一种自我夸耀的自矜心理,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自然发生的事物并不带感情色彩,是心灵对客观事物进行了主观分析处理后才产生了对事物的主观认识,任何人的经历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只不过影片把爱德华的主观因素加大化了而已。分析爱德华的夸大部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经历本身是充满了艰辛甚至危险的,但他把人生的艰苦奋斗加上了理想主义色彩,使之更像蕴藏在每个美国人心中的美国梦,从而把灰暗无聊的人生讲成了精彩的冒险传奇。父亲老了以后,说自己是一条大鱼,常常在浴缸里泡水,觉得自己快要干死了,这是父亲潜意识里对于与自由的渴望,对于外面世界的向往。他对水的渴求就是对于自然的更大的需求,在潜意识里,父亲已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条已经离开大海,离开自己世界太久的一条神奇大鱼。现在,他要回归了,回到他的世界,他已迫不及待,他需要水。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做点什么来满足潜意识里对自己的认同。每个人的心里都不甘于平凡,特别是像爱德华这种多血质的人,更是通过对现实的加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保持自己一直都“渴”的状态,即使临死都在渴望传奇,这么看来,爱德华实际上是人们潜
意识中不甘于平凡,渴望传奇的部分的人格化。
影片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儿子威尔对父亲的崇拜——怀疑——否定——厌恶——重新审视——认同——怀念的心理变化过程。“父亲是孩子的英雄”,在人的幼年时期,没有独立的见解,因自身的弱小而寻求一个稳定可靠的保障,并完全的信任这个人。父亲就扮演了这个角色。小威尔非常着迷于父亲的故事。随着人的生理意义上的成熟,人的心理层次也会产生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们开始从自己的角度审视这个世界,而由于人生经历的缺乏,这种审视往往变成对父母教导的否定,体现在威尔身上的就是对付父亲的故事的真实性的严重怀疑。他质疑父亲,其实更是质疑自己,质疑自己看到的世界根本没有童话的存在,变得现实,想要拆穿父亲,并且希望父亲能够尊重自己的生活态度,无形中更是想要取代父亲曾经的统治地位。他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爱德华口中的童话世界,而是一个单调无聊甚至有点严酷的世界,同时父亲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一个普通人,看起来并不能完成那些伟大冒险,于是他的幼年世界观崩溃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世界观,这导致了尖锐的父子冲突,并导致三年不交流的悲哀情况。当父亲病重之时,他和妻子约瑟芬回到父亲身边,这次,度过叛逆期的、即将初为人父的威尔,不再一味否定父亲,而是尝试着重新倾听并加以调查来还原父亲。同时,约瑟芬这个人物的出现提供了第三种视角,她对父亲经历的赞赏性评价,松动了信任爱妻的威尔潜意识中的坚冰,约瑟芬转述的父亲的高尚,以一种超然于父子关系的口吻,改变了以自我中心否定父亲自我的错
误认知,使之在剔除了爱德华的传奇中的夸张与修饰成分之后回到了父亲的第一视角,达到了父子的重新认同。最终,威尔认识到父亲的用心,原本以为自己看到的才是真实,却不知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睿智、乐观,让儿子看到了一个更值得相信的世界。威尔以父亲的自我编造了一段爱德华式的人生结局,获得了父亲爱德华的认同。父亲就是那条大鱼,那条神奇的不是你想抓就能抓到的大鱼。他们不是游得快或者更厉害,只是他们对于人生明白的更多、更为透彻。最终,儿子静下心来回忆父亲的一生,而父亲在人生见证者们的簇拥中走向了完满的人生终点。
威尔的原生家庭中父亲的乐观睿智,最终感染了威尔,为初为人父的威尔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家庭对我心理成长的影响。我从小是被外公外婆带大的,也就是说在我的幼年成长阶段,我身边的亲人是外公外婆和舅舅们。外公家是草原世家,只有我的母亲和小姨走出草原。我童年就生活在土默特左旗附近的草原上。在原生家庭中,人们都有游牧民族粗犷的性格,我的外公就不拘小节,待人待物非常热情,不打小算盘。同时因为较少见到人的缘故,大家对远方的客人都关怀备至,人际关系处理的非常和睦。我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也形成了一种外向热情、能吃亏的性格。后来回到城市里,虽然城市里的孩子一开始瞧不起草原上来的孩子,有时候占我的小便宜,欺负我,但我一直友善对人,同时像游牧民族一样对大的方面的欺负毫不含糊的回击,最终在班级中获得了极佳的声望,成为了大队长。同时草原上的孩子吃苦早,对父母的辛苦体会比较深,不容易产
生叛逆心理。我和他们一样,在青春期几乎没有与父母顶过嘴,据父母说,我几乎没有明显的叛逆期,这就是原生家庭对我的又一重大影响。有一个好的原生家庭,比如说爱德华给威尔构建的乐观、童话色彩的家庭,就会对威尔产生极好的影响。我很庆幸我有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为我的心里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鱼》的结尾,威尔放弃了对所谓的“真相”的苦苦寻觅。单调的绝对真相有意义吗?正如本医生所说的:“你问我喜欢哪一个故事?我宁愿选择你父亲的故事。”人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乏味的,但加上幻想,它就能让我们不断向前进。那么,为何不去选择童话呢?
最后引用剧中的一句话: Have you ever heard jokes so many times that you forget why it's funny?
有些笑话你是否因为听过太多次而忘了它为何好笑了?
Then you hear it again and suddenly it's new.后来你又听到它,突然间它就像全新的笑话。
You remember why you love it at first place.你想起为何一开始会喜欢它了。
让我们不要忘记激情,忘记心灵的对自由的向往,为我们单调的人生,添上爱德华式的美丽色彩!
《大鱼》观后感今天在学校里看了一部电影,叫《大鱼》,可电影里鱼的镜头并不多,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主人公把自己比作大鱼。一位父亲,似乎曾经有过丰富多彩的生活,他非常乐于把自己的......
《大鱼》观后感今天我看了《大鱼》这部电影,令我感触颇深。电影的主角名叫爱德华布鲁,讲述了他从出生开始的有趣故事,像结识了大巨人卡尔,寻找世外桃源,与马戏团老板结识,遇到心爱......
《大鱼》观后感......
《大鱼》观后感童话,是一种梦幻而又憧憬的东西,它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数欢乐和遐想。我们曾对它深信不疑,相信公主必定会找到自己的王子,相信邪恶的人永远会被打败,相信世界上有......
《大鱼》观后感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鱼》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