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献刀读后感(精选5篇)_谋董卓曹孟德献刀有感

读后感 时间:2022-07-08 07:33:0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曹操献刀读后感(精选5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谋董卓曹孟德献刀有感”。

第1篇:曹操献刀读后感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曹操献刀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曹操献刀读后感(一)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反面人物,但曹操也是一位枭雄,虽然曹操残忍多疑、奸邪狡诈,但是他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珍惜贤才、有胆识的人,自古就有“乱世出英雄”。

在东末时期,整治黑暗,出现许多地方割据势力,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而在《曹操献刀》中,可以感觉到曹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就如杀死救命恩人吕伯奢全家可看出,他做大事不拘小节。他生活的时代是乱世,他也有许多无奈,在乱世中没有绝对的公正。只有强者才不能被压迫,在乱世中,你不把别人杀死就是别人把你杀死,只有把自己变强才不会受到伤害。

曹操他有自己的理想,他只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曹操功成名就后把陈宫的母亲接来好生养着,这说明曹操并非忘恩负义,杀伯奢全家也是无奈之举,并非他真想杀他们。曹操在梦中杀人,是由于他睡觉不安、精神紧张,老觉得有人对他不利,这是由于在乱世中,长期在战斗中所压迫出来的警觉,他也厚葬了那位被杀之人。

总之,曹操是一位枭雄,他没生在和平的年代,他生活在苦难的时代,他在逆境中艰难地前行,他不畏权贵、不畏艰难,勇敢地为他的理想而拼搏奋斗,面对失败他并不气馁而是勇敢向前。他有英雄气概,并非全是奸邪。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曹操献刀读后感(二)

在《曹操献刀》一文中,曹操刺杀未成转而献刀,其中有很多道理。我认为其中有一条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首先,曹操先借了七星宝刀。这就说明他已想好了两手准备,一是杀成即可当即为国除害,二是杀不成就推说献宝刀。留得青山再说,而后再讨伐诛杀他。

其次,若曹操有必死的决心的话,他就不会在董卓翻身吕布回来时推说献刀,而是一刀先捅过去再说。再之后就是杀吕伯奢全家时抱定要“留青山”的决定了!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比喻的是: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只要留住有生力量,就不愁做不出更多更好的事来。

当然,曹操的残忍断不可取!,希望能帮助您!

第2篇:曹操献刀读后感

并非全是奸邪

——读《曹操献刀》有感

高二(11)班柳晓蓉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反面人物,但曹操也是一位枭雄,虽然曹操残忍多疑、奸邪狡诈,但是他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珍惜贤才、有胆识的人,自古就有“乱世出英雄”。

在东末时期,整治黑暗,出现许多地方割据势力,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而在《曹操献刀》中,可以感觉到曹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就如杀死救命恩人吕伯奢全家可看出,他做大事不拘小节。他生活的时代是乱世,他也有许多无奈,在乱世中没有绝对的公正。只有强者才不能被压迫,在乱世中,你不把别人杀死就是别人把你杀死,只有把自己变强才不会受到伤害。

曹操他有自己的理想,他只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曹操功成名就后把陈宫的母亲接来好生养着,这说明曹操并非忘恩负义,杀伯奢全家也是无奈之举,并非他真想杀他们。曹操在梦中杀人,是由于他睡觉不安、精神紧张,老觉得有人对他不利,这是由于在乱世中,长期在战斗中所压迫出来的警觉,他也厚葬了那位被杀之人。

总之,曹操是一位枭雄,他没生在和平的年代,他生活在苦难的时代,他在逆境中艰难地前行,他不畏权贵、不畏艰难,勇敢地为他的理想而拼搏奋斗,面对失败他并不气馁而是勇敢向前。他有英雄气概,并非全是奸邪。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读《曹操献刀》有感

高二(11)班郑新平

在《曹操献刀》一文中,曹操刺杀未成转而献刀,其中有很多道理。我认为其中有一条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首先,曹操先借了七星宝刀。这就说明他已想好了两手准备,一是杀成即可当即为国除害,二是杀不成就推说献宝刀。留得青山再说,而后再讨伐诛杀他。其次,若曹操有必死的决心的话,他就不会在董卓翻身吕布回来时推说献刀,而是一刀先捅过去再说。再之后就是杀吕伯奢全家时抱定要“留青山”的决定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比喻的是: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只要留住有生力量,就不愁做不出更多更好的事来。

当然,曹操的残忍断不可取!

第3篇:曹操献刀教案

一、教学目的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三、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四、课时计划 :二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法设计】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学法指导】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一、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反革命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如今,都已沉沉睡去。但,每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眼前,却依然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教人禁不住共其悲欢,久久难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二、单元介绍

(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完成1、2后,由教师点拨补充,对问题1进行多媒体展示)

1、你了解或阅读过哪些有关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小说,留下怎样的印象? 教师点拨:

历史演义系列小说:《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流派。《三国演义》为历史性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伺候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英雄传奇系列小说:《水浒传》的问世,也为英雄传奇小说铺平了道路。在此后的英雄传奇创作中,以说唐、说岳与杨家将系列最为突出,各自影响最大的作品分别为《隋史遗文》(袁于令)、《说岳全传》(钱彩、金丰,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和《杨家府演义》(纪振伦,又名《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传》)

2、你知道哪些英雄传奇人物,最感兴趣的是谁?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此环节广开言路,主要是把讨论的自由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做评论)

三、了解《三国演义》

1、阅读“课前提示”(让学生齐读本段文字)《三国演义》所叙故事起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终于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近百年间各个社会集团三间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生动画面,表现了极其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书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经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究竟由哪一方来统一天下,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成为表现全书思想内容的关键。

2、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PPT展示)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PPT展示)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此诗PPT展示)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PPT展示)

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3、补充介绍: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PPT展示)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描写了上百次战争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堪称“军事文学”之王。

4、《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它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斗争的方式有公开的,有隐蔽的。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灾难和痛苦,也表现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和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分袭,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5、《三国演义》的主题(PPT展示)

对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

(1)正统说,即所谓的“尊刘抑曹”。

(2)“拥刘反曹”反映人民的愿望。

(3)“忠义”说。

(4)反映三国兴亡说。

(5)讴歌封建贤才说。

(此物点具体观点见教师用书P5)

四、解读文本

㈠梳理情节

1、概括故事梗概(理清结构):(PPT展示)

要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节选的主要内容。

①曹操借刀

②曹操献刀

③路遇陈宫

④错杀伯奢

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补充关于“章回小说”的知识点:《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祖,开创了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历史。章回小说是受话本的影响而产生的。“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发生,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话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讲史”。“讲史”篇幅一般比较长,一次讲不完,于是就在一个要紧处打住,说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正是这样的做法启示了中国小说,形成了分章分回的章回体。

章回体小说每一回都有题目,叫“回目”。“回目”一般是整齐对仗的两句话,能概括这一回的主要内容。以下列举一下回目: 《三国演义》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 „„

示例:王允旧臣哭社稷

曹操奇谋借宝刀(PPT展示)教师点拨:孟德献刀遇弑贼

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

仰曹志二人携手

访伯奢孟德心疑

杀无辜陈宫识操

㈡文本中人物形象分析(PPT展示)

(方法提示:①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等描写,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1、品味语段,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学生按情节分成四小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记录发言)

⑴借刀:

问:“曹操借刀”这一情节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它能反映出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

(语言描写,反衬手法)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语言描写

B “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辞别众官而去。——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

点拨:这个情节说明曹操识大义,谋大略,勇猛与胆识——体现其英雄的一面。

⑵献刀 A操径入

——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理描写)

C 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 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点拨:勇敢果断、善度势情、随机应变、临危不乱,是一个全身成事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舍生取义的莽汉。⑶路遇陈宫

操言:“我是客商„„” ——奸诈,狡猾

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有大志(语言描写)

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有感召力(侧面烘托)

点拨:智谋机警,非凡的远大志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⑷错杀伯奢

问:曹操为何要杀死吕伯奢全家?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从中又能体现他的什么性格?

A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 ——多疑

B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动作描写)

C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私(语言描写)

D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 侧面烘托)

点拨:这个情节体现曹操多疑、狡诈、残忍与自私的性格特征——奸枭的一面。

2、总结

本文中曹操形象: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文本中人物形象刻画方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五、探究讨论

根据本章故事,后人总结了一条歇后语,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你怎么看待曹操的误杀和这种将错就错的做法。

六、拓展阅读

进一步分析《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并能作辩证评价。

(一)多元解读人物形象

问:小说中还有其他表现曹操性格的经典章节吗?

(教师出示PPT,展示小说中描写曹操的章节,学生分成三小组自主探究,然后三组学生分别展演组内研讨成果)点拨:教师再引导学生补充《三国演义》中相关曹操的情节罗列: 杀杨修„„羡才又妒才 ;梦中杀人„„孤独又疑心 ;割头发„„言而有信。

(二)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奸绝”

1、《三国演义》中有“三绝”,同学们知道吗,请谈谈对他们的理解?

“奸绝”——曹操。他奸邪狡诈,又残忍多疑,杀死救命恩人吕伯奢全家、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等都可以看出他的狠毒。

“义绝”——关羽。他义薄云天,身陷曹营,不为金钱美色所动,为寻找刘备,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煌是不负桃园结义。

“智绝”——诸葛亮。他神机妙算,才智过人,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退敌、造木流马等,都显示了他超人的智慧。

2、结合对文本理解谈谈曹操的人物形象。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满,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于大官僚地主家庭,其父曹嵩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也因为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他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由于作者“拥刘反曹”的倾向,因此小说虽然展示了曹操的雄才大略、有勇有谋、惜才爱才的一面,但是他的另一面,多疑、残忍、奸诈、自私的一面却被无限夸大了。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成了一代“奸雄”的代表。

一千多年来,曹操在历史和文艺作品中是一个被严重歪曲和丑化了的人物,许多史书把曹操写成一个暴君,小说《三国演义》也把曹操刻画成一个阴险毒辣的奸臣。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曹操也是个大粉白脸,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曹操是坏蛋。总之,小说和舞台上的曹操是个十足的奸雄形象。

总结:阅读小说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印象上,要学会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鉴赏解读人物形象。

(三)品评曹操

辩论:曹操的“奸雄”与“英雄”形象(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曹操: 奸、雄(性格的双面性)!(PPT展示论题)

(四)引导关注《三国演义》的创作意图

1、阅读“课前提示”中“作者到„„实质”(要求学生齐读并勾画)

作者把曹操和刘备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让人们进行选择。历史上的曹操,为统一国家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三国演义》却把他塑造成为“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奸雄形象。小说中的曹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他虽然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他种种恶劣的行径受到人们的唾弃;而刘备与曹操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爱民如子,忠厚仁义,礼贤下士,始终是一个“仁君”的形象,尤其是他仁德爱民的品质寄托着作者及人民大众的政治理想。这也正是“拥刘反曹”倾向的实质。

2、作者罗贯中的经历与创作时代背景解读

六、走近历史

从文本中分析来看,曹操有着鲜明独特、复杂多变、反差巨大,正反交叉的性格。那么,历史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人呢?(PPT展示)

1、名人说曹

a(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b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鲁迅

c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易中天《品三国》

2、总结

(1)曹操的功劳

(PPT展示)①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②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

③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2)曹操的过错

(PPT展示)①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②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③玩弄权术,残暴不仁。

④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⑤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3、历史上的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总之,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精兵法,善诗歌。

4、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PPT展示)

曹操虽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

①目光远大,胆识过人

②求贤若渴,重视人才;

③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④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⑤豪爽多智,指挥若定。

⑥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⑦善于总结,著述颇丰。

(以上7点PPT展示)

七、深度探究——主旨探讨

1、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来写曹操呢?(PPT展示)

《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贤臣的渴慕。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我们应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2、延伸探究

⑴你如何看待评价曹操这个人物形象?

学生课外阅读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成文,课堂交流展示。

⑵名著导读:

发矫诏诸镇应曹

报父仇曹操兴师

曹孟德大战吕布

治风疾神医身死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八、教师总结

曹操被称为“奸绝”,但同学们又从之篇文章解读出一个文韬武略、胸有大志的曹操,可见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我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文学习走近曹操,走进《三国演义》,走进经典名著。

九、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紧扣文本,对比一下刘备和曹操不同的性格特征,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人物鉴赏文字。

第4篇:曹操献刀教案

《曹操献刀》及曹操人物形象赏析教案

一、学习目的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重点

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三、学习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四、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六、学法指导

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鉴赏选文,分析第四回中曹操形象

一、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反革命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却仍然栩栩如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二、了解《三国演义》

1、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

2、补充介绍:《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三、解读文本

1、字词学习

学生板书自查结果

骁骑 散讫 马羸 急掣宝刀 操惶遽 县令熟视曹操 屏退左右

2、梳理情节

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1、概括故事梗概:①曹操借刀 ②曹操献刀

③路遇陈宫 ④错杀伯奢

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教师出示:王允旧臣哭社稷 曹操奇谋借宝刀

教师展示:孟德献刀遇弑贼 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 仰曹志二人携手 访伯奢孟德心疑 杀无辜陈宫识操

1、品味语段,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学生按情节分成四小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记录发言。

(1)借刀: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语言描写,反衬手法)B “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辞别众官而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2)献刀 A操径入

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理描写)C 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

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3)路遇陈宫

操言:“我是客商---”

奸诈,狡猾

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有大志(语言描写)

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有感召力(侧面烘托)

(4)错杀伯奢

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

多疑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动作描写)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私(语言描写)

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 侧面烘托)

2、总结

本文中曹操形象: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文本中人物形象刻画方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四、探究讨论

根据本章故事,后人总结了一条歇后语,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你怎么看待曹操的误杀和这种将错就错的做法。

第二课时 拓展阅读

进一步分析《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并能作辩证评价

一、多元分析曹操形象

进一步分析《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并能作辩证评价(课文是从一个章节就表现曹操复杂的性格特征,在《三国演义》中第一回就介绍了曹操,一直到他死的七十二回,其中有四十多回都描写到曹操,并且有大量对他的刻画,大部分同学也都读过三国演义,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品评曹操,结合文本多角度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

分析曹操人物形象的学生分成三小组自主探究

第一小组研读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第十回《报父仇曹操兴师》、第十二回《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二小组研读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横槊赋诗》、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

第三小组研读第五十八回《曹阿瞒割须弃袍》第七十二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第七十八回《传遗命奸雄数终》

1、三组学生分别展演组内研讨成果

2、小组辩论:曹操的“奸雄”与“英雄”形象。(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3、引导关注《三国演义》的创作意图。

① 阅读“课前提示”中“作者到„„实质”

② 作者罗贯中的经历与创作时代背景解读

4、教师总结

(1)、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性格。(2)、复杂多变、正反交叉的性格。

(从大家对曹操这一形象的认识解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赋予曹操不是单一的性格,而是鲜明独特、复杂多变又反差巨大的性格特征,正是这样的塑造使得我们对曹操的理解也呈现多样化,也增加我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知道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只有准确的分析评价人物,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造意图,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鉴赏评价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有什么注意的地方吗,有什么方法吗)?

从以上的分析解读,我们把握了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同时也掌握了鉴赏人物的方法,就是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掌握了以上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好的去分析人物,解读人物,感受人物的(一)、曹操之功。

(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

(3)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曹操之过。

(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4)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三)、曹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目光远大,胆识过人

(2)求贤若渴,重视人才;

(3)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1)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2)豪爽多智,指挥若定。

(3)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4)善于总结,著述颇丰。

二、延伸探究

你如何看待评价曹操这个人物形象?

学生课外阅读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成文,课堂交流展示。

三、教师总结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胸怀大志;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今天,我们通过对小说中曹操这一形象的解读,全面的认识了曹操,有人说曹操是“奸绝”,但同学们又从文章解读出一个文韬武略的曹操,可见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留给我们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四、延伸探究

《三国演义》中还有被称为“智绝”的诸葛亮,“义绝”的关羽,你又是如何看待评价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成文,课堂交流展示。

第5篇:《曹操献刀》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板书课题——《曹操献刀》。)

首先,请贺志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学生:(贺志同学朗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教师:这首词是明代文人杨慎所作,词牌是“临江仙”,罗贯中将其录入《三国演义》后,更加广为流传。

二、了解作品(8分钟)

教师:下面,采用提问的形式对上节课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简问简答。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学生:(吴小玉同学回答)罗贯中

教师:“三国鼎立”指哪三国?学生:(刘小孟同学回答)魏、蜀、吴

教师:《三国演义》所叙故事起于何时?终于何时?

学生:(储双凤同学回答)起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终于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

教师:魏、蜀、吴三国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

学生: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

教师:《三国演义》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拥刘反曹 教师:《三国演义》创造了“三绝”形象,哪“三绝”?各指谁?

学生:(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

教师:《三国演义》主要写了哪三场战争?

学生: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教师:你能说出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哪些熟语?

学生:空城计 讨荆州 三顾茅庐 赔了夫人又折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一家愿意打,一家愿意挨

教师:你学过哪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课文(诗、词、文各举一例)?

学生:诗:杜甫的《蜀相》;词: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文:苏轼的《赤壁赋》。

教师:你知道哪些《三国演义》的故事?

学生:桃园三结义 煮酒论英雄 舌战群儒 借东风 失街亭 火烧赤壁 草船借箭 三气周瑜 蒋干中计 空城计

三、解读文本(25分钟)

教师:今天,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书中的人物依然栩栩如生。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

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情节。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故事情节:

(1)曹操借刀

(2)曹操献刀

(3)路遇陈宫

(4)错杀伯奢

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下面,请分角色朗读“借刀”部分。学生:(曹操——朗读;王允——汪雁登同学朗读。)

(师生共同分析)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语言描写)

B、“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虽死不恨!”

C、操藏刀……辞别众官面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

教师:下面,请分角色朗读“献刀”部分。

《曹操献刀》教学实录 学生:(曹操——朗读;董卓——朗读;吕布——学朗读;李儒——储著飞同学朗读。)

(师生共同分析)

A、操径入。

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C、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理描写)

D、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献上恩相。”

E、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教师:下面,请分角色朗读“遇陈宫”部分。

学生:(曹操——余方淼同学朗读;陈宫——朗读。)(师生共同分析)A、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

奸诈,狡猾(语言描写)

B、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C、“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胸怀大志(语言描写)

D、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有感召力(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教师:以上反映的是曹操英雄的一面。

下面,请分角色朗读“杀伯奢 ”部分。学生:(曹操——余方淼同学朗读;陈宫——吴方东同学朗读。吕伯奢——程磊同学朗读。)

(师生共同分析)

A、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当窃听之。

多疑(语言描写)

B、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C、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动作描写)

D、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私(语言描写)

E、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F、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G、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侧面描写)

教师:以上反映的是曹操奸枭的一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后板书)

曹操形象:

(1)智谋机警(2)志大才高(3)奸诈狡猾(4)自私残忍

四、课堂争鸣(8分钟)

教师:曹操是一个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物。下面,我们一起多角度探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我们首先来看曹操的功与过。

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曹操之功

曹操之过

削平群雄 统一北方 镇压起义 充当屠夫

奠定基础 三国归晋 欺君罔上 窃国谋逆

建安文学 著述颇丰 玩弄权术 残暴不仁

我们再来看曹操与刘备的“黑”与“厚”。

(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曹操之“黑”:杀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杀皇后王子

经典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刘备之“厚”: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

民间俗语——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最后,我们来看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曹操是政治家

曹操是军事家

目光远大 胆识过人 军纪严明 爱护百姓

求贤若渴 重视人才 豪爽多智 指挥若定

胸襟开阔 豁达乐观 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教师:总之,曹操可以说是既有大家风范,又有小人嘴脸;既有英雄气慨,又有儿女情怀;既有阎王脾气,又有菩萨心肠。所以,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说有两个“曹操”,就是这个道理。

五、布置作业(2分钟)课后思考第三题:用现代汉语改写“曹与宫坐久”一段。

《曹操献刀》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曹操献刀》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曹操献刀》读后感

《曹操献刀》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操献刀》读后感,欢......

曹操献刀读后感

并非全是奸邪——读《曹操献刀》有感高二(11)班柳晓蓉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反面人物,但曹操也是一位枭雄,虽然曹操残忍多疑、奸邪狡诈,但是他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珍惜贤才、......

《曹操献刀》的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曹操献刀》的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曹操献刀》教案

《曹操献刀》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下载曹操献刀读后感(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曹操献刀读后感(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