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读后感(精选4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杨澜访谈录读后感”。
第1篇:《杨澜访谈录》读后感
《杨澜访谈录》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读了《杨澜访谈录》一书,此书以社会各界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特色的访谈类书籍,它关注人的性格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与文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揭示“历史背后的历史”,更在对过去的反思中透射出人类智慧的光芒。
人的故事,最能引起人的共鸣,人的故事,最能丰富人的内涵。《杨澜访谈录》带你走入那些个性鲜明的心灵世界,描述了社会各界精英在平谈生活中体现的社会责任感。通过阅读本书,使我掌握许多精髓,深有感触。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不但为访谈中各种人物事迹感动,更为作者杨澜为取得第一手资料而不畏追求而感动。我觉得这是敬业责任的根本,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那么容易,光环的背后原来都是汗水和泪水。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做事,才会敬业,才能对工作有责任感,才能在自己的普通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做为一名交管总站工作人员,我们要感谢那些为了事业的辉煌夯实坚实基础的前辈们,我们要感谢那些带领单位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领导者们,我们要感谢那些奋斗在第一线为事业默默无闻作出贡献的同事们。对此,我们要学会每天提醒自己,为现在所处的环境和机遇,为能遇到这样的领导、同事而感恩。读了这本书后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一定要成为一个懂得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的工作者。
单位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我们只有把责任装在心里,学会承担,踏踏实实做事,才能做到无愧于心,才能始终保持积极地工作态度,朝着自己的目标去不断的努力。责任在肩,身体力行,我们都要懂敬业、负责任,成为单位最需要的优秀工作者。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第2篇:《杨澜访谈录》书评读后感
巾帼魅力
——《杨澜访谈录之巾帼》读后感
女性,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弱势群体,但总有那么些人,名留青史,成为不一样的存在,靠超乎常人的努力,让这个世界记住了她们。
虽然人们想到时尚产业,总觉得天然与女性相关,但是实际上,在世界一线的品牌当中启用女性做总设计师的却是屈指可数,当娜泰拉就是其中之一。淡金色的长发,黑色的紧身衣裤,是她多年不变的形象,但是比她的外貌更吸引人的是她传奇般的人生经历。
1997年7月15日,范思哲品牌的创始人詹尼•范思哲在迈阿密遭人枪杀。在时尚界惋惜一位天才离去的时候,当娜泰拉则沉浸在失去至亲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两兄妹从小关系就相当亲密,詹尼生前曾说妹妹当娜泰拉就是自己的缪斯女神。而妹妹对哥哥也是言听计从,包括把自己的头发染成了淡金色。
在悲剧发生后,毫无准备的当娜泰拉在恐惧和悲伤中接手了哥哥的工作,同时继承了哥哥这个价值8亿美元的时尚王国。当然,除了维持品牌名声的责任之外,当时42岁的当娜泰拉所继承的还有突然而至的炙手可热的权力以及兄长的名望。詹尼去世三个月后,当娜泰拉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高级定制服装秀。服装展示结束,人们长时间地起立鼓掌,那一刻,台上的当娜泰拉泪如雨下。身为一名女性,她无所依靠,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支撑起范思哲,延续下去哥哥的心血。作为范思哲的设计总监,她的设计强硬、性感、优雅、老练、充满欲望、咄咄逼人,令穿着它们的人充满致命的诱惑力。在接手范思哲之后,她走过一段艰难的旅程,打破了哥哥的桎梏,最终创造了属于她的时尚之风。
在书中另一位触动我心的是苏菲•玛索。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首先想到两个字,那就是“漂亮”。如果是三个字,那就是“很漂亮”。实际上她是许多男人的梦中情人,而有趣的是,女人们也非常欣赏她。玛丽安娜是法国的国家象征,是自由与理性的象征。而苏菲•玛索就被人们叫做“玛丽安娜”,由此可见苏菲•玛索在欧洲观众心目中的分量和地位。银幕上的她清纯、另类、放纵、高贵、矜持、典雅,甚至还有一点点的邪恶。正是她这种变化莫测的气质一次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抓住了人们的心。不仅如此,她通过自己在电影银幕上塑造的形象,还得到了“法兰西玫瑰”、“法兰西魅影”这些充满爱和赞美的称号,也被誉为“法国最美丽的女人”。
或许你会认为她的美是上天赐予她成功的秘诀,可不是她背后付出的努力她永远不会如此的成就。13岁拍摄第一部电影《初吻》,从此她的生活彻底改变,那个曾经梦想着长大以后像父亲一样当卡车司机的小女孩,开始了她近30年的银幕生涯。拍戏让她没有了童年,让她过早地成熟,她为自由为一部自己想拍的电影而从经纪公司买回自己的合同,做了别的艺人从不敢做的决定,她勇于突破自己曾经的银屏形象,从清纯到性感,从善良到蛇蝎心肠,她尝试各种各样的角色,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无人超越的形象。
她是一位漂亮的女人,更是一位有趣的女人。13岁一举成名,让她有太多的机会被宠坏,然而她没有;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让她有着许多机会被名利所左右,然而她也没有。她既可以自如地应对外面那个热闹的世界,也可以随时退回到自己的空间,自得自乐。
除了当娜泰拉,苏菲•玛索,书中还介绍了许多来自各个行业,各个国家的伟大的女性,来自东方坚持自己心中的方向的谭燕玉,身披纱丽的商界传奇卢英德,不知疲倦勇于尝试多才多艺的著名演员朱丽叶•比诺什,还有被西方人誉为“全球最美的东方女人”,活在当下,简简单单身为一名演员的巩俐等等。
杨澜采访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女性,告诉我们她们光鲜亮丽的背后更为真实更为震撼的故事。女性,是一个家庭的半边天,是这个社会必须的存在,她们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告诉这个世界,我们如此精彩。
10011301班 潘妍
第3篇:杨澜语录
【 基本识人术】⑴看一个男人的品位,要看他的袜子;⑵看一个人的性格,要看他的字写得怎样;⑶看一个人的气血,要看他的头发;⑷看一个人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⑸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⑹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⑺看一个人的胸襟,要看他如何面对失败及被人出卖。
第4篇:杨澜访谈录
杨澜访谈录:稻盛和夫
在日本经济界,稻盛和夫称得上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本土派传奇人物,也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和重要的见证者之一。
他1932年出生于日本偏远的鹿儿岛县。技术员出身的他,最终成就了两家名列全球500强的大企业----京瓷集团和日本的第二大电信公司“KDDI”。杨澜:大家好,欢迎收看《杨澜访谈录》。我身后是东京湾的彩虹桥,而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在东京旧城区发展饱和之后填海形成的。在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曾经出现过“经营四圣”,他们分别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以及京瓷集团的稻盛和夫。四个人当中唯一健在的就是稻盛和夫了。技术员出身的他完整地经历了日本经济从战后恢复,到创造奇迹,直至泡沫破裂的完整过程。而他刻苦勤奋的精神以及深植于佛教的商业道德的准则也使他成为日本本土企业家的代表人物。我在东京KDDI的总部采访了他。
1、杨澜:在您的经营理念当中呢,您一再提到要为企业设定一个比经营更高的目标。比如说在创建DDI的时候,就说过企业要使国民的通信费用得以下降,这样一种目标和西方企业直接以利润作为目标的经营方式会带来什么样不同的结果呢?
稻盛:我在27岁创建京瓷公司,其实在此之前是一个技术人员,从事陶瓷的研究。象我这样一个技术人员在创建公司时,对企业、经营完全是个门外汉,一无所知,因此相当苦恼。正象您刚才所说的,我创建DDI的目的就是要让日本的国民享受更加优惠的通信费用,我就是抱着这样一个志向创建公司的。京瓷公司自创业至今,在日本的企业里算是利润率相当高的公司,在日本能和我们匹敌的公司没有几家。我们没有强调盈利却获得了最大的利润率。利润是要追求的,但作为盈利的手段,必须要走正道,要有人格地、用正当的手段、走正道去盈利,我把这概括成“盈利有道”这句话。欧洲企业家们的看法和我是一样的。解说:
稻盛和夫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贫寒,在家里七个孩子中排行老二,全家靠卖盐、卖肥皂、替人加工纸袋度日。
稻盛和夫的前半生挫折连连,幼时患肺结核,险些丧命,青少年时期,中学、大学、就职考试一路落第,好不容易在县立大学学了“应用化学”,立志从医,进公司时又不得不改行从事“无机化学”。一切仿佛是瞑瞑之中的命运的某种安排,最后成就稻盛和夫事业的就是“无机化学”中的工业陶瓷。
2、杨澜:在中国有很多人对您的传奇经历非常感兴趣,但是我看了您的传记以后我发现,在您的年轻和少年时代似乎一直不很顺利,就好像天意故意要捉弄您一样,是什么使您在那样的时候没有自暴自弃?
稻盛:要说我为什么在那种不得志的情况下没有自暴自弃、走上邪路,这是因为我母亲是一个很开朗的人。我大概是承袭了我母亲的开朗性格,即使遭遇困苦的局面也能够去面对,拼命努力。我内心一直认为,只要去努力,幸运之神总会朝我微笑的。人生就是这样,个人也好,国家也好,社会也好,总会遇到困境。要把这种困境当作是上天赐予的困难和磨练,去直面考验,不懈努力。我从少年时代到大学毕业期间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是上天是公平的,由于此后我拼命努力,上天也对我的努力作了回报。
3、杨澜:我在您的传记里看到这样一句,我觉得很惊奇,说:“如果自暴自弃的话大概只能去加入黑社会了”,真的是有这样的想法吗?
稻盛:是的,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正好是日本战败后,由于经历了空袭,整个日本都是一片废墟,还很穷。那时候我想进一家比较好的公司,就去参加考试。同去竞争的学生很多,录取的人数又少,总是有人走门路,优先录用关系户和熟人的子女,比方说某位担任要职的领导的亲戚,社长的熟人等都会优先考虑。象我这样出身农村,亲戚当中也没有什么有权有势的人,就算去考了也白考,会被那些走门路的人挤掉。当时考试的休息室里有很多学生候考,很多人问我:“你认识公司里哪位领导?”我回答说:“谁都不认识。”有人就说:“我爸和这里的社长是朋友。”等等,反正都是凭熟人的关系决定录用谁。但是日本还很穷,战争结束也只不过刚刚10年,但却有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我为这样的日本感到悲哀。如果穷人家的孩子不能享受同等的机会,不能以更光明正大、更公平的方法录用人才的话,日本是不会有良性发展的。在这样一种扭曲的社会中,我真想成为黑社会老大去整治整治那些坏家伙。反正就是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社会,加入黑社会又有何妨?而且正好我读书的时候在练空手道,身手很不错,所以真的考虑过加入黑社会这件事情。不过,后来还是回到正道,才有今天的我。如果真的加入黑社会,现在可能就要坐牢去了。
4、杨澜:您一开始加入松风工业的时候,那个企业非常的不景气。虽然没有人给您加工资,虽然也有工会的人骂您,因为您不跟他们一起罢工,所以骂您是工贼。但是您仍然每一天都加班加点地工作,是什么使您能够在那个时候跟别人采取不一样的举动?
稻盛:我进的那家公司赤字连连,公司也面临倒闭。一到该发工资的那一天,公司就会告诉我们暂时发不出工资,让我们等一星期。这么一种情况,当然当初满怀希望进入公司的员工们都会对公司表示不满。我是研究人员,正好那时候开始研究新金属陶瓷领域,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了。我认为别人罢工、向公司发泄不满根本就没有意义。就算发泄不满、罢工,工资也不会涨,公司财政
赤字确实没有钱,还不如努力把自己的目标研究搞好,所以我不随大流,专心地搞研究,并把我的研究成果投入生产。于是就有人骂我是怪人,是工贼,是公司的走狗。大家都不理睬我,我感到孤单寂寞,就很自然地想起我的故乡。正好公司宿舍的旁边有一条小河,深夜我就坐在河边,朝着故乡的方向唱一首叫做“故乡”的童谣,用歌声来安慰自己。宿舍里的老员工们经常在深夜听到我的歌声,第二天去公司做研究的时候就会问我“昨天晚上是不是哭了”,我否认说没哭,他们就会笑我说“怎么没哭?我们听到了‘故乡’这首歌”。一想起故乡,想起父母的容颜,想起弟妹们也在家乡努力工作,我就又有了勇气,第二天继续努力做研究。
转场:
从白手起家创立京瓷公司,到成为日本第一优质企业,登上东京证券交易所“日本第一股”,进入全球500强;从“稻盛奇迹”到“稻盛精神”,稻盛和夫成为日本成千上万的人们追随和学习的对象。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1997年9月,稻盛和夫作出了一个令许多人难以想象的决定,他在京都圆福寺剃度出家,专心修禅。稍后请继续收看《杨澜访谈录》。
5、杨澜:97年的时候您剃度出家,这个让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他是在俗世当中追求利润、追求成功的,而佛家的理念却是放弃这一切的功名利禄,专心向佛。当时怎么会有要出家的愿望?
稻盛:我剃度出家,皈依佛门。正如您所说,日本国内外都有很多人说佛教和企业经营盈利是不是有矛盾呢。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利利他”,佛教认为要想自己获利必须造福他人,教导人们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让他人得益。我在企业经营当中也经常要求员工帮助他人。日本有句话叫做“人情并不是为别人”意思是说善待别人就肯定有回报。中国也有类似的话“积善之家有余庆”,做善事的人家子子孙孙都会得到幸福。就这点来说,我认为说佛教不适应资本主义、不适应企业经营盈利的说法是错误的,以佛教思想为基础从事企业经营远远比一般的企业经营高尚得多。
6、杨澜:您做了许多慈善事业,也经常帮助别人。当您自己穿着草鞋、拿着钵出去化缘,接受别人施舍的时候,心态上有一个什么样变化?
稻盛:那天是初次去化缘,脚露出草鞋,走着走着磕到小石子,脚趾前面都渗出了血,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挨家挨户地化缘,化些大米杂物。傍晚我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寺院的途中,正好有个大婶在公园旁边做清扫工作,她看上去比较贫穷。她走近我给了我一个100日元的硬币,一语不发地给了我100日元。我有些吃惊搞不清状况,但猜想这100日元大概是给我的,就道了一声谢。她说:“师傅您一定很累了吧,回去的路上买个面包吃吧。”禅宗的寺院吃得很简单,一般是早中晚各一碗粥,菜只不过是两三根腌菜,那位大婶肯定知道这个情况才给我100日元的硬币。当时我拿着这枚硬币全身象被电击了一样感到无上的幸福,眼泪难以自禁,全身被幸福的感觉包围着,公园的所有景物也好象变得光辉起来。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原来这就是那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这位大婶给我的100日元所蕴含的伟大的爱把我整个包围住,把我带到幸福的顶峰。
解 说:
稻盛和夫的商业精神和哲学思想深植于佛教的道德准则,这种思想的本身,就是稻盛和夫所谓的“利他主义”和“追求人生的善与不朽”。公司的座右铭----“敬天爱人”四个字其实来源于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领袖人物西乡隆盛,也就是稻盛和夫的鹿儿岛老乡
7、稻盛:我的家乡出了两位对日本近代史的“明治维新”做出过很大贡献的人物,他们就是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我非常喜欢西乡隆盛,他对中国王阳明的阳明学说有相当高的造诣。他曾经两次顶撞萨摩的长官,被流放荒岛。每次流放总会带上阳明学、儒教的书籍,即使是在贫瘠的荒岛上遭受牢狱之灾也不断地提高完善自我。他是一个非常清正廉洁、清心寡欲的人。他经常说,如果是位于人上施政的话,必须是那些不谈钱财,不求回报甚至能够舍却生命、忘却自我的人,他自己也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我希望当今日本的政治家中能够多几位象西乡隆盛这样的人。
解 说:
1984年,稻盛把自己17亿日元的股份赠予1.2万名员工,在他的著作《人生与经营》一书中写到:“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公司永远是员工生活的保障。”甚至许多员工选择身后葬于京瓷的公司墓地,墓碑上写着:为那些永生不愿离开京瓷的人。这样的企业文化受到日本年青一代的挑战,他们认为缺少人员流动,就意味着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8、杨澜:读过稻盛先生写的《人生与经营》这本书,在里面呢,您也提到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会调动员工的心力,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来达成一种凝聚力。但是现在您的企业已经有1万3千个员工了,作为一个最高层的领导怎么还可能和他们进行这样直接的交流?这个成本是不是太高了呢?
稻盛:您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企业是人的集团,如果在这样的集团中无法做到自上而下齐心协力的话,企业是不会有良性发展的。但是怎样把我的想法告诉员工呢?我花了很大功夫,这比开展实际的工作更加花时间。比如说,白天有工作,我就利用晚上和他们一起吃饭,偶尔一起喝酒,便喝边聊,我一直努力地做这样的沟通工作。现在,光是京瓷公司在全世界已经有超过4万人的员工,有各个种族,语言各异,要我直接和他们谈话时办不到的,因此我要求各国的部门负
责人要理解我的想法,把我的想法告诉员工们。现在看来,这比起我直接和员工对话,力量确实有所削弱,但还是能够维持沟通的。
9、杨澜:您曾经说过,“相扑”是不能等被挤到边上的时候才开始着急的,要在中间的时候就把它当作最后一搏来拼命才能够胜利。那么做企业的话,如果说创业时有那种危机感需要拼命的话,现在您的企业已经有4兆的营业额了,危机感是否还存在呢?
稻盛:危机感是让一个企业保持年轻的生命力,健全发展的必要因素。不过,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有了丰厚的利润,要让全世界4万多个员工一直保持一种危机感是不太可能的,很容易骄傲自满。我从中国的古典当中学到了一个道理,骄傲自满,失去谦虚的态度就会失去一切的幸福,中国叫做“满招损”,我经常以此告诫我的员工。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我的公司,KDDI和京瓷还能期待有更大的发展,现在我们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完善。
串联词:
看来,对于稻盛和日本经济来说,危机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在2002年,“摩根? 士丹利”评选的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40家企业当中,美国企业占25家,欧洲占了12家,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日本只有2家入选,分别是本田和索尼,这是不是说明日本经济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呢。稻盛和夫先生认为,90年代的10年是日本失落的10年,不过他相信,在2003年,日本的经济将会有所起色。好,感谢你收看这一次的《杨澜访谈录》。我们下次见。
向暂时不具备出家因缘仍在入世修行的师兄们推荐稻盛和夫的《活法...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所著的《活法》一书,读后收益良多,书中很好地诠释了如何入世修布施波罗蜜,稻盛先生早年经历非常坎坷,儿时家境较贫寒,还得过当时还是绝症的肺结核,学业和求职都非常不顺利,还在灰心与沮丧中差点加入暴力集团,直到有一天,他感悟到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念所感召来的,从此努力改变自己的心念和生活方式,决定全身心地为改善全人类的生活而奉献与工作,而他的命运也在那一刻开始转变。。。
晚年,事业经历巨大成功的稻盛先生于65岁出家修行,但终因访客过多干扰到寺院的清修而无奈还俗,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致力于帮助有困难的企业与个人,并著书记下一生的经历与感悟。
当然,因为这本书是写给社会大众看的,所以涉及佛学的内容并不多,对于轮回也没有描述,因果也只是提到现世因果的部分,不过从稻盛先生的访谈节目中可以看出,他本人是笃信因果轮回的。
。。。
《杨澜访谈录》读后感前段时间,我读了《杨澜访谈录》一书,此书以社会各界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特色的访谈类书籍,它关注人的性格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与文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
《精彩杨澜》读后感800字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彩杨澜》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
巾帼魅力——《杨澜访谈录之巾帼》读后感女性,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弱势群体,但总有那么些人,名留青史,成为不一样的存在,靠超乎常人的努力,让这个世界记住了她们。虽然人们想到时尚产......
《精彩杨澜》读后感800字作文这今天都很忙,晚上窝在沙发上看书。这几天浏览完了《精彩杨澜》。这本书以第三人称讲述了杨澜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经历。 对于杨澜,我本来的印象并......
看完了杨澜的《幸福要问答》后感触颇深,结果第二次去图书馆就看到了这本书的姊妹篇《一问一世界》后。便迫不及待的买下来。这本书与上本书相比有所不同,上一本书主要的篇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