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读后感(精选6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超越自我心得感想”。
第1篇:超越自我读后感
《超越自我——个人与组织共赢的策略》读后感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读《超越自我》这本书之前,自己也在业余时间里学习过这样或那样的成功人士的做法,其目的是想在其中寻找出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于是每发现有这类的书籍和成功人士人生经历的小故事总要去看一看,想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足,总觉得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去弥补就可以了。
但当我翻阅这本书中的内容时,却又是对自己以前思想的一次重新梳理。以前一直觉得只要自己认真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就可以把工作做好,但在看到敬业篇章的“不只为薪水而工作”以及忠诚篇章中的“与组织风雨与共、同舟共济“时才更明白了工作只持有认真的态度是不够的,只有抛开个人利益把自己与组织真正融为一体才可以体现出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从而才会真正把工作做到最好。
记得在上学的时候老师通常会把考试名次排列出来张贴在教室后墙上,激励大家好好学习。而当时的我们在对待这个问题时,只是一味的为提高自己的名次去学习,而偏离了老师的初衷。现在想想老师所说的和此书中的敬业不正是一样的道理吗?在平常也经常听到身边的一些朋友抱怨说自己如何如何努力去工作可总是得不到更多的报酬和提升,也有的朋友因此而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不再去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我想这样的人和以前我的思想一样,都没有真正明白人生的价值观究竟是什么。也没有明白敬业二字的真正意义。而只是为了自己加薪和提升而努力着。但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就象书里
写的一样:工作是人的一生最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工作你不仅可以赚取生活所需,而且还可以从中实现自己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经外,你的自信心、价值观和潜能也只有通过工作才能得以充分的肯定和发挥。
在许多人看来,员工和公司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意义不大。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一个人价值的体现我想并不只是公司给我一块钱我给公司搬一块转而已。而是这一块块砖所筑成的是一座巩固的摩天大厦,带来的是无数家庭在里面的欢声笑语。如果不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就与成功无缘。也只有抛开自身利益与公司融为一体才能保持一颗永恒的心态去对待工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敬业、忠诚、热情、勤奋。才能创造出最大的人生价值。
书中所有小故事中的主人公我想是有着这样的人生目标才取得最后的成功的,在他们背后也许也有着很多没有被提升的人士,但我想他们不会因为没有被提升而消极,而是依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为国家而奋斗着。相反,自己要是还向以前那样盲目的只寻找自己的不足,为加薪而努力那么自己的人生价值永远只是可以拿到的那份薪水而已。工作其实是给自己的一个机会,也是自己走向成功的阶梯,它一直站在你身边等待你去发现。
我们常会不经意地给自己设置不少的樊篱,假想许多的“不可能”,从而放弃努力和尝试,人生从此变得平淡无奇。但是,事实证明:不敢想的事情绝对做不到。希望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首先要
做精神的强者。面对压力和困境,保持一颗坚强而冷静的心,敢于超越,永不言败。
而超越自我的过程也正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的证明!
第2篇:超越自我读后感
《超越自我》读后感
我读了《超越自己》这篇著作后,让我知道了:我们最大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再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我们难以把握机会,就是因为犹豫,拖延的毛病;我们容易满足现状,是因为没有更高的理想;我们不敢面对未来,是因为缺乏信心;我们未能突破,因为没有想去突破;我们无法发挥潜能,就是因为不能超越自己。每一个人都有经验的,否则我们怎么会走,会跑,会跳,会画,会写,会读……
这本书,像一个激励的火种,再熊熊火焰中,让我超越铁,成为钢。
日复一日的工作很容易令人的热情逐渐冷却,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会对工作表现出浮躁的心态,对工作失去激情,敷衍应付,这样一种工作状态是很可怕的。读完《超越自我》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压力下,都不能对工作失去热情、激情,要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如何才能保持工作的热情呢?我认为:
首先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我们不能总是以本位主义去思考问题,“我在工作中付出多少,就应有多少的回报”,若回报不如所愿时,便灰心失望,失去工作热情,得过且过。要知道,工作主要是自己去做的,工作做不做,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所以,对工作我们要摆正心态,端正工作态度。
第二、扮好角色,理清个人与总站未来发展目标的认识。
只有对总站的发展目标深入了解,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充实自我,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总站的发展需要;只有找到个人和总站蓝图的最佳结合点,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理归属感。
第三、不断地给自己制定新的目标。
长短结合,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样工作起来就有动力和冲劲。有了方向、有了动力,自然就能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
我选择了一份工作,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必须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自动自发的责任心严谨地对待,在这种严谨的态度的支持下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这样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工作是人的一生最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工作你不仅可以赚取生活所需,而且还可以从中实现自己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那么我们对待工作应有怎样态度?在工作中如何实现超越自我?这本书用八个章节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第一、视敬业为使命,干一行,爱一行;
第二、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要永保工作热情,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
第四、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第五、要提升自身的执行能力,专注自己的工作,勇于负责,不找借口;
第六、全面造就自己,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这其中最让我深受启发的就是“视敬业为使命”章节。
如何才能做到敬业:
一、要有责任感,敢于承担责任。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心中常存责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敬业。单位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分你我,在责任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多一些担当,少一些推诿。
二、要少找借口,多找办法。
敬业的核心素质是: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够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逃避责任、找理由为失败辩解。也就是说,敬业的人要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不管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努力去找,总会找到办法的。因此今后在困难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一些办法,少一些借口,逃避和退却都是没用的。
三、对待工作要认真尽职,要有工作中无小事的心态。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把各项工作作为锻炼自己、加强业务知识、熟悉从小事开始,逐渐锻炼意志,增长智慧。
四、要脚踏实地、务实进取。
务实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前提,成功必须靠务实努力来实现。成功的道路是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从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必须树立务实进取的意识,仔细查找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和学风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深入剖析作风浮燥的根源,务实做事,务实做人。
总之,《超越自我》激人奋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将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从点滴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对工作保持忠诚,将热情和勤奋融入每天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全面造就自己,真正实现超越自我。
第3篇:超越自我读后感
超越自我读后感
超越自我读后感
导读:读后感 超越自我读后感
【篇1:超越自我读后感】
在书中,作者强调: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看了这本书,我仔细地想了下书的内容,很久很久以前,父母创造了他,这样,他就应该创造另一个自己。创造他自己的风格,创造他自己的前途,创造自己的自己。那么,他就拥有了向生活跨出第一步的权利。随后,他也学会发现在这条道路上,有着不可计数的强敌,当他正绞尽脑汁想着如何与这些对手较量时,他似乎忽略了什么人?其实,在这条道路上由始至终都与你竞争的强敌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如果想要更好的战胜自己,超越自己,那么你就必须从小学会看重自己。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冲破人生冰河的人——一个生活中的勇者!
“你不能失败”是本书中作者教导他独子的信件之一。作者引用西方哲学家赫伯特的话:“一个人如果二十岁时不美丽,三十岁时不健康,四十岁时不富有,五十岁时不聪明,就永远失去这些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不等人的,它残酷得甚至不能给予失败者一点同
超越自我读后感
情心。
这封信的内容让我本身也有了忧患意识,对我来说,如果不能适应这个社会这个大环境,就是一种失败。就必将被时代前进的步伐所抛弃。好比作者所比方的:“马断了腿,当然还能活!但是身为一匹马,不能跑了,就算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必须成功,必须把全身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态度决定一切。我更加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告诉我们对待人生要有不懈的努力与强烈的责任感。
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不一定是外来的,而可能是我们自己!我们难以把握机会,因为犹豫,拖延的毛病,我们容易满足现状,因此不思进取。这些,都是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因此,具有忧患意识,掌握正确方法,人生就会走向成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这就是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体现。
【篇2:超越自己读后感】
读完了这本由刘墉所编写的励志小品「超越自己」,从书里面体会到了许多在生活上会碰到的问题,作者藉由写给自己就读纽约曼哈顿史岱文森高中的儿子的信中慢慢的去芜存菁,经挑细选之后所创作出来一本值得我们细细品尝,慢慢体会书中所有的问题以反解决之道。
超越自我读后感
书中的第一偏当中提到了作者儿子上学途中所会经过地方都是纽约最乱,也是最常发生强暴,抢劫,杀人的地下铁,作者告诉他的儿子上学的这段路就好比是人生所要走的路一样,陆上潜藏著许多的危险,未知,但这条路就像是一个布满毒蛇猛兽,危机四伏的森林一样,不过要是不走过这条闭精的道路,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
书中也提到了幽默感在於生活上的重要性,它可以使你的人际关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它也代表一个人的智慧,机智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胸襟,宽宏的肚量能够接受别人的冷嘲热讽,如果我们能有效的运用幽默感,那我想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不断的欢笑。
作者说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公平的,但有的人的时间永远不够用,但有的人不但时间够用,而且甚至还有很多剩余的时光做自己喜欢的事,对於已经上高二的我来说,如何好好的运用一天之内所有的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必须优先解决的一个问题,作者提出了四个非常好的方法提供我们供做参考,第一,决定事情前的急重轻缓并排好优先顺序,免得该做的是没有做完。第二,用较多的时间做需要花长时间做的事,用较短的时间来处理一些锁事。第三,以速度争取时间,将争取到的时间集中为较大的。第四,如果可以的话,在同一时间内做更多的事,史时间多元化。我也得从以上四点中多多的学习了。
超越自我读后感
作者提到了他在创作这本说的时候,他的朋友来到了家中拜访,并看了他的稿子不够有说服力,应该站在更多立场去想,作者起先很不以为然,但是后他又重新把稿子全都看了一遍,自己也发现这些个稿子的确有必要重新改过,於是作者放弃了前面二十几篇的稿子全部都再重新改过,终於完成了这本「超越自己」,后来这本书月卖越好,从这件事中又可以了解一件事若要达到更好的境地就必须不断的修改,最好是能够重新来过。
书上还说绝对不能安於现状也不可乙太自满,因为成功的荣誉是短暂的,若不从现在开始准备为了下一个成功,当你失败的时候只会遭人白眼,因为古人说过「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别人只会看见你的成功,鲜少人会因为你的失败而同情你。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很有用方法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感谢老天,让我能看到这本难得一件的好书。
【篇3:超越自我读后感】
日复一日的工作很容易令人的热情逐渐冷却,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会对工作表现出浮躁的心态,对工作失去激情,敷衍应付,这样一种工作状态是很可怕的。读完《超越自我》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意识
超越自我读后感
到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压力下,都不能对工作失去热情、激情,要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如何才能保持工作的热情呢?我认为:
首先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不能总是以本位主义去思考问题,“我在工作中付出多少,就应有多少的回报”,若回报不如所愿时,便灰心失望,失去工作热情,得过且过。要知道,工作主要是自己去做的,工作做不做,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所以,对工作我们要摆正心态,端正工作态度。
第二、扮好角色,理清个人与总站未来发展目标的认识。只有对总站的发展目标深入了解,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充实自我,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总站的发展需要;只有找到个人和总站蓝图的最佳结合点,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理归属感。
第三、不断地给自己制定新的目标,长短结合,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样工作起来就有动力和冲劲。有了方向、有了动力,自然就能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
我选择了一份工作,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必须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自动自发的责任心严谨地对待,在这种严谨的态度的支持下保持对工作的热情,这样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超越自我读后感
【篇4:超越自我读后感】
读了刘墉的超越自己,从中体会到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这本书是刘墉写给自己就读纽约曼哈顿史岱文高中的儿子的信,从中挑出来的精选之作。这本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尝,慢慢体会书中所有问题的解决之道。
作者说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一样的公平,但有的人时间永远不够用,有的人的时间够用,甚至还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于低效的人来说,如何好好运用一天的时间,成了人们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刘墉的书中给我们了四点较好的方法;第一。决定事情前的急重轻缓并排好优先顺序,免得该做的没做完。第二,用较多的时间做需要长时间做的事,用较短的时间来处理一些不重要的事。第三,以速度争取时间。第四,在同一时间内做更多的事。
书中说不能安于现状也不能自满,因为荣誉是短暂的。这本书教给了我很多的道理,我很喜欢读这本书。
【篇5:超越自我读后感】
习惯于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我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从《十万
超越自我读后感
个为什么》
到四大名著,从《一千零一夜》到《平凡的世界》,余秋雨的散文杰作,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在那里精神得以慰籍,心灵得以净化。
一直很喜欢刘墉先生的文章,读着他的文章,心中总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超越自己》是作者的独子考入美国著名的高中史岱文森学校第一年,作者写给那个怯生生年轻人的一系列信件。教导他怎样面对艰险横逆的环境和未来的挑战,教他怎样发挥潜能,超越自己!
在书中,作者强调: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在肯定自己之前一定要先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就能肯定自己。
每个人应该从小就看重自己,在別人肯定你之前,你得先肯定自己。常常觉得自己很沒用处而看轻自己,在家中也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是感到连一点事都做不好,因而伤心、难过,往往使自己摔的很惨,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吧,沒有失败哪来的成功呢?越挫越勇,勇于挑战才会拥有许许多多的经验和回忆。在人生这条路上,自始至终都和你竞争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如果想要更好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那么你就应该从小就会看重自己。这样你才能成为一
超越自我读后感
个真正冲破人生冰河的人——一个生活中的强者。
刘墉先生形象地比方:“马腿断了,当然还能活!但是身为一匹马,不能跑了,就算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成功,让学生能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和掌握做人的基本道理。在这点上,绝对不能失败,因为失败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而是我和我的学生们!
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不一定是外来的,而可能是我们自己!我们难以把握机会,因为犹豫,拖延的毛病,我们容易满足现状,因此不思进取。这些,都是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古人也说过:“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具有忧患意识,掌握正确的方法,人生就会走向成功!
【篇6:超越自我读后感】
我介绍大家一本书——《超越自己》。这是一个中国教授,在他的独子考入史岱文森的第一年,写给那个怯生生年轻人的一系列信,教导他怎样面对艰险横逆的环境和未来的挑战,教他怎样发挥潜能、超越自己!
我爱看这本书的原因是它非常能教育我们怎样去超越自己。这本
超越自我读后感
书的前言说: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不是外来的,而是我们自己!我们难以把握机会,因为忧郁、拖延的毛病;我们容易满足现状,因为没有更高的理想;我们不敢面对未来,因为缺乏信心;我们未能突破,因为不想去突破;我们无法发挥潜能,因为不能超越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的经验。在幼儿期,没有人逼我们学走路,我们却试着自己站立,不断跌倒,不断站起,不断试步,终于能从爬的阶段,进入走的时期。然后,我们对走走也不满足,又要学习跑。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在能跑、能跳、能写之后,那原先所具有的、不断超越自己的冲力,竟渐渐消失了呢?因为这是上天设计的,让我们有了谋生的能力之后,就少有那继续超越的想法。也就这样,我们才会心甘情愿安安静静地作为一个“凡人”。只有那少数的人会说:“我们不要做一个普通人,我要超越!超越我那看来有限的自己。”于是,在这种不信自己办不到的愤怒和努力下,他们将自己提升了,且随着不断地提升、不断地超越,为人类的历史创造出更辉煌的成就!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第4篇:自我超越读后感
自我超越读后感
读完《自我超越》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压力下,都不能对工作失去热情、激情,要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保持工作的热情。我认为:自我超越是对自身能力或素质的突破,这不仅仅是心理潜能的激发,更多的是人性的完善、境界的提高或智慧的凝结。
我们都应该要有大局意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进而提高公司团队的整体素质。在一起团队中工作,彼此信任,取长补短,为共同的愿望与目标全力以赴,在公司可以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以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努力创造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的氛围,努力形成团结和谐、创新奋进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为促进本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目标,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在你迷茫无助的时候,点燃永不熄灭的激情火焰。因为有了目标,即使冰天雪地万物飘零,心中也时时洋溢着幸福和温暖。正确而坚定的目标,将追寻目标作为人生的全部,看似平淡的工作也就蕴藏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工作不仅不再是一种重复劳累的苦役,反而是充满阳光的享受,这样自然而然我们敬业、忠诚、热情、勤奋、责任等良好品质就会被激发出来,我们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就会被调动起来,也就实现了个人与组织的共赢。大家都知道,岳飞精忠报国,为的是“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勾践卧薪尝胆,为的是“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情。孔明鞠躬尽瘁,为的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理想。这些都在向人们昭示目标是前进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印刷部:钟兴裕
第5篇:《超越自我》读后感
敬业爱岗,勇于进取,追求卓越
读罢戴尔〃卡内基的《超越自我》,让我心生许多感触。书中的小故事好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蕴涵着深深的哲理。书中总结了八项员工与组织共赢的策略,强调了超越自我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如果真能做到敬业、忠诚、责任、勤奋、保持不间断的学习状态并不断提升自已,我想他一定会成为一名卓越的员工,一名与企业共成长的优秀员工。
人们常说,敬业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拥有多高的聪明才智,掌握多少的知识技能,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已的岗位上做出出色的成绩,才能在自已工作的领域里出类拔萃。我们身边的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徐强,是当代青年技术工人的优秀代表,他通过苦心钻研和反复创新,创造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内大型齿轮加工的最高精度 — “徐强精度”,成为大型压缩机齿轮加工精度的全国之最,每年为企业创造4000多万元的价值。首席工人专家杨建华,是我市第一个获得国务院津贴的基层工人,他工作认真,肯钻研,自学铆工工艺学、机械制图等多项技能,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难点一百多项,技术创新30余项,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记得他给自己写下这样一段座右铭:舞台可以简陋,演出必须精彩;岗位可以平凡,追求必须崇高。多么执著积极的工作态1
度啊!从他们的身上我看了敬业爱岗,追求卓越的可贵品质,如果我们企业中每位员工都能象他们那样,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踏实进取,凡事做到尽善尽美,我们的企业也一定会蒸蒸日上永续发展。
戴尔〃卡内基曾说过:“爱你的工作,悉心的去做好每件事,你决不会一无所获”。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管理企业,都不会有捷径可走,只要我们不轻视自已的工作,爱岗敬业,踏实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一定会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回望自已的工作学习经历,虽然没有取得过让人羡慕的辉煌成绩,但一路走来,一直保持着不变的执著,因为我爱沈鼓,更爱我所从事的每一个岗位,也曾遇到过不知多少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但最终都勇敢地坦然走过,细细的总结起来,问题并不是障碍本身,成功跨越的根本是相信自已,勤奋进取,爱岗敬业,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质。工作和学习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的自信心、价值观和潜能唯有通过工作和学习才能得以充分的提升和发挥,要想成为一名卓越的员工,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成功。
记得刚入厂的时候,我被分配到车间做铣床操作工人,面对轰鸣转动的机加设备和上百件急需加工的工件,一见面师傅便问我,铣工从早到晚满身油污,操作技法上又有许多难度,你一个女孩子,固定铣刀的大铁扳子都不一定能拿动,你干这行能行吗?刚开始,确实有一点退缩,看到师傅指挥吊车把庞大的加工件装夹在铣床上,打开机器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也在不断的问自已,我能行吗?我的师傅是一
位优秀的铣床操作技师,在1989年那时候,技师是相当不简单的了,我很佩服他,不管多难干的活,他都能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就和他讲,既然来了,就要和您好好学技术,您就好好教我吧!我不怕累,也不怕苦,希望能早点学到本领独立操作。就这样,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及师傅的耐心指导,我终于可以自已独立工作了,当我独自一人站上操作台的时候,仍然看到一旁的师傅在不断的鼓励我,努力啊,你肯定行!此刻,我是多么的激动啊!看到自已第一个月圆满完成的工作任务,看着一排排我亲手加工完成的工件,心里真是欣慰极了,欣慰的是那个曾经退缩的我,终于勇敢的走过来了。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悉心的向师傅学习技术,忙完一天的工作,再利用晚上的时间参加英语自学考试和计算机操作的学习,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英语专业六门功课的通过及计算机操作结业证书。每次学习之后,从学校返家的路上我都在想,不管怎样,尽管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但我一定要相信自已,坚持学习下去,勇敢的超越自已,最终定会有所收获的。后来由于诸多原因,我换了很多次工作,但第一次战胜困难的经历和坚持不懈的学习,在每一次不同的工作经历中,都带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不管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我都能适时的进行学习,不断的补充新知识,勤奋踏实的工作,积极调整心态,顺境的时候不忘找差距寻不足及时补充,逆境的时候不气馁不急躁稳步向前。
现在,我已在沈鼓工作了近20年,这期间,感受到了太多沈鼓人的拼搏奉献精神,感叹他们敬业、责任、勤奋和勇于超越自我的信
心和勇气,我想,今后不管自已处于怎样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要相信自已,不断学习,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做一名优秀的沈鼓人,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第6篇:《自我超越》读后感
《自我超越》读后感
稻盛和夫相信,要开发员工的潜能,必须对“潜意识”、“意愿’与“服务世界的真诚渴望”等人类心灵活动有新的理解。而大多数企业家认为员工是付薪水雇来的雇员,未能建立起整体感,也从不认为员工的自我超越与企业的关系。我前几年也是这样考虑,后来有了一定认识,也提出了公司愿景,但是在学习型组织建立的过程中,并不规范,并没有什么章法。
以人为起点
福特(Henry Ford)认为:“依我的想法,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智慧而完整的实体,都愿意为崇高的使命发挥精神力量。但我们常缺少等待结果的耐心。我们所需要的是以这股期待实践崇高使命的精神力量,来强化这样的心。我们轻率地把自己跟这精神力量切断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挖掘出这种创造未来精神力量的来源。”
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人”与企业愿景之间的关系,真的是远非付薪水换雇工那么简单。这种精神力量的创造性无可估量。
不断厘清“愿景”与现况
“愿景”(vision,愿望的景象)与一个清楚的“现况景象”(相对于“愿景”的目前实况景象)同时在脑海中并列时,心中便产生一种“创造性张力”(creative tension),一种想要把二者合而为一的力量。这种由二者的差距所形成的张力,会让人自然产生纤解的倾向,以消除差距。自我超越的精义便是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
我知道我的愿景和现实差距巨大,按照上述理论,就是创造性张力巨大。但是,这种张力带给我和整个团队的是激情和能量,我们不断超越,不断创造惊喜,感到愿景越来越清晰,这个路途中很艰辛,但是那份创造的喜悦却是无可替代的。
组织生命力的泉源
欧白恩指出:“我们相信生活中高尚的美德与经济上的成功,不但没有冲突而且可以兼得;事实上,长期而言,更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赫门米勒的总裁赛蒙不久前说:“为什么工作不能够是我们生命中美好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把工作看作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未能珍惜和赞美它?为什么工作不能够是人们终其一生发展道德与价值观、表现人文关怀与艺术的基石?为什么人们不能从工作中去体会事物设计的美、感受过程的美,并试着欣赏可持之恒久的价值之美?我相信这些都是工作本身就具有的。”
在现实中,往往是事业和愿景是两回事儿,甚至背道而驰。有的人希望帮助别人,却做一些赚钱很快而没有社会意义的事情,他们的潜台词是,等我赚了足够的钱,我会帮助别人的。(范文网 www.daodoc.com)这种把事业(所从事的的工作)与愿景割裂开来的企业家大有人在。而我非常幸运,我做的事业——创造无创高效肿瘤治疗设备,让困境中的人们燃起生命的希望,是我呵我的团队的愿景,而我们可以每天走在通向愿景的大道上,道上的风景尽收眼底,在创造愿景的同时,实现自我超越。所以经常会感恩,感恩来自上天的使命,感恩一路上帮助我们的人和事,哪怕是恶意中伤者,都心存感激,因为他们让我们更坚强。这种愿景和工作的高度一致性,是组织生命力的源泉。
打破契约关系
把人员的发展看作达成组织目的的手段,会贬低了个人与组织之间关系的价值。这里面有一项无条件的承诺,它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勇气,坚持组织真正自我超越的承诺:我们想要如此,不因为什么,只因为我们真心想要如此。这种对于组织的无条件承诺,真的能焕发出巨大的潜能。我们在二阶段结束时,只有24人报了三阶段,但是我们几个人为了大家一起走下去,无条件承诺去感召大家,结果仅有三人没参加面试,参加面试的人数增加了8人。对于没通过面试的同学继续感召,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这样的过程已经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契约关系远不如盟约关系更令人心悦诚服。在公司管理上是同样道理,当大家无条件承诺为企业愿景而努力,这已经是盟约关系了,我们都是主人,一定会创造无可限量的未来。
突破“自我超越”的障碍
既然自我超越的好处那么多,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和组织不愿意如此做呢?如果组织的领导者缺乏建立共同的愿景和共有心智模式,以指导其下各阶层决策者的能力,组织对“自我超越”作出承诺是天真而又愚蠢的。自我超越需要厘清愿景,需要建立共有心智模式,需要很多练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系统的工程,而不是想自我超越就可以了。而且要看清人性,不被一时的困境所困扰,安然地一直走下去。
自我超越的修炼
要发展“自我超越”,必须把它当作一项修炼——一种透过实际应用来验证的一系列练习。就像要经过不断的练习而成为艺术大师一般,以下的原理与练习是不断精熟与扩大自我超越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个人“愿景”
个人的“愿景”发乎内心。大多数的人对于真正愿景的意识都很微弱。把焦点放在真心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非仅放在次要的目的,这样的能力是“自我超越”的基石。
萧伯纳生动地表达了这个想法,他说:“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源自当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心力的时候。它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狭隘地局限于一倡,终日埋怨世界未能给你快乐。”
在有些组织中,“愿景”是一种内心真正最关心的事。在有些场合,当人们谈及人生的目标时会觉得很不自在,但当他们谈及最关心的事情时,毫无拘束。同时因为人们真正很在乎,自然会给与承诺;又因是在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因此精神奕奕,并充满热忱。于是当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们会坚忍不拔,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自己份内该做的事,觉得很值得做,意愿很强大,效率也自然提高。
经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激情四射?为什么总是无怨无悔?我想就是个人愿景带给我的使命感,使我充满热忱,不畏艰险。当看到患者在我和团队的帮助下减轻痛苦,甚至逃脱死亡时,那种欣慰无以言表。这些又化成激情,使我们更有力地向愿景进发。
二、保持创造性张力
愿景与现况的差距也可能是一种力量,将你朝向愿景推动。由于此种差距是创造力的来源,我们把这个差距叫作“创造性张力”。假想在你的愿景与现况之间有一根拉长的橡皮筋(图9—1)。拉长的时候,橡皮筋会产生张力,代表愿景与现况之间的张力。张力的纤解只有两种可能途径:把现况拉向愿景,或把愿景拉向现况。至于最后会发生哪一种情形,在于我们是否为愿景坚定不移。
在做这项事业的十多年里,我经常会被这股张力所控制,出现焦虑、悲哀、气馁、绝望或担忧等感觉,很多年都处于这些情绪与欣慰的情绪交织中。通过这篇文章才知道,这是情绪张力。
情绪张力VS创造性张力
我们有室内为了舒缓情绪张力,选择降低愿景来减轻压力。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结构。一个潜藏的“未能达成目标一挫折一降低愿景十暂时纤解压力”增强螺旋,使愿景进一步降低。社会上太多抱憾的人,这些人都是进入了这个怪圈不能自拔造成的。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言:“只有平庸的人才总是处于自己最满意的状态。”
当不愿意与情绪张力相处的时候,我们容许目标被侵蚀。相反的,如果我们了解创造性张力,它将不但不会降低愿景,反而使愿景变成行动的力量。弗利慈指出:“愿景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愿景能够发挥什么作用。”真正有创造力的人,使用愿景与现况之间的差距来产生创造的能量。
学习这段,使我明白敢于面对目标被侵蚀,敢于承认情绪张力的破坏性,恰是行动的力量,而不能因此而降低愿景。
实现愿景的动能
创造性张力可转变一个人对失败的看法。失败不过是做得还不够好,是愿景与现况之间存在的差距。失败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可看清对现况的不正确认知、体察策略为何不如预期有效,和检视愿景是否明晰正确。创造性张力能培养毅力与耐性。
是这样的,我们敢于触碰别人认为比登天还难的事业,基于我们从失败中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坚毅,更有耐性。
真实是盟友
如果追求自我超越的第一要件是忠于自己的愿景,那么支持自我超越的第二要件便是忠于真相。二者对于产生创造性张力都极为重要。
不敢面的真相是创业过程中极多出现的状况。其实,真相才是最可靠的力量。我们在临床过程中,不断从真相中总结分析,有时真相是令人不爽的,但是在整理分析的过程中,越是不爽的真相,收益却更大。不逃避,不掩饰,让真相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
三、看清结构性冲突
曾经协助过上万人发展创造能力的弗利慈说,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牢不可破的信念,认为我们没有能力实现自己想要的。多数人心中都有限制自己创造力的矛盾。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相信自己没能力实现真正在乎的事情。另一种阻碍自己发展的矛盾,是认为自己不够资格得到所想要的。我们应当时时警惕自己不要掉入这两个陷阱之中,并且让阻碍创造及实现愿景的这股强大的、结构性的负面力量,在我们心灵、智慧的强光照射之下无所遁形。
不承认我们能够创造,压力是最小的。当我们做了一些努力而没有达到目标时,“我不是这块料”是最能开脱自己的。“我没这个命”也是一种用宿命论来逃避创造的常用语。其实,只要我们想要创造,我们的能力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建立这种信念是要靠很多成功体验的累积,而成功体验来自于愿景。当我们知道这是结构性冲突的自然呈现时,我们更可以坦然面对了。
当我们在寻求一个愿景时,如果有无力感或不够资格的想法产生,结构性冲突的力量就会开始活动,阻止我们迈向成功。然而成功的人是如何克服结构性冲突的力量,以竟全功呢?
改变生命中的深层结构
能够解决结构性冲突的杠杆点到底在哪里?如果结构性冲突起于内心深藏的信念,那么只有从改变信念开始。但是心理学家一致同意,像是无力感或不够格这样的根本信念,无法轻易被改变。这些信念在人生的早期就开始发展。一旦我们仍抱持固有信念,则自我超越不易开展。矛盾的是,信念只有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才会逐渐累积或改变。我们如何开始改变自己生命中较深层的结构呢?
这个问题有些神秘色彩。其实,在我自己的生命力,的确有着神秘的力量,通过这些心灵活动,我坚信自己是有使命的人,而且我能清楚感受到上天所创造的的一次次机缘,使我在通向愿景的路上勇敢行进。我不知道作者指的生命中的深层结构是不是跟我说的一样,但我是如此。
四、诚实地面对真相
解决结构性冲突最有力的策略:诚实地面对真相。
诚实地面对真相不是指追求一项绝对的真理或追究万有之本源;而是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并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含的假设加以挑战。也就是不断加深我们对事件背后结构的理解以及警觉。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对于自己行为背后的结构性冲突,特别能够看得更清楚。
最开始做肿瘤治疗时,对于疗效好的患者,很愿意跟别人分享治疗体会,但是遇到疗效差的,就尽量避而不谈。后来我选择诚实地面对真相,才发现真相里有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使我们更清楚问题所在,更清晰策略和方法,取得了重大进步。
心灵的变换
如果未能发生心灵的变换,我将无从发展这种应付结构性冲突的能力。只要我仍以事件来看问题,我还是会相信自己的问题是由外部引起的;是他们害我的。一旦我看清了造成问题的结构,我开始思索自己能够做什么,而不是他们曾做了什么。一直以来,我们有一种惯性思维,我们发现任何问题,都会找出外在的原因,而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所在。当我们改变这种看法时,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而且解决问题的效率明显提高。
五、运用潜意识
自我超越的实践过程中,隐含心灵的另外一个面向——潜意识。事实上我们都曾不自觉地透过潜意识来处理复杂的问题。使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与一般人有所区别的,在于他们能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发展出较高的契合关系。与一般人偶然短暂的感应不同,他们将潜意识的运用当作一种修炼来加以提升。
京都陶瓷的稻森胜夫说:“当我全神贯注时,我便进入了潜意识的心。据说人类有一个意识层的心(conscious mind)和一个潜意识层的心(subconscious mind),而后者的容量远高于前者。”
我们在二阶段课程里,导师画了一座冰山,他说露出海面的只是10%的显意识,而90%的潜意识都未被挖掘出来。我偶尔会找到潜意识的窗口,偶尔有所得,但是并没有自如地调用潜意识的能力。
潜意识学习
潜意识对于我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借由如“静坐”(meditation)的方式不断修炼“自我超越”。另外如宗教上透过默祷,或是使意识的心沉寂下来的其它方法,都可让潜意识的心提升。潜意识没有自己的意志,也没有特定的目标或方向,当我们意识的心思活跃的时候,潜意识便被矛盾思绪的汹涌浪潮淹没。如果心灵处于平静的状态,当我们专注于某些特别重要的事情,或是愿景的某些方面时,潜意识使浮现而不易分心。
此外“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有特殊的方式来引导自己专注于焦点。那便是前面讨论过的,他们专注在所想要的结果,而非达成结果所必要的过程或手段。
知道了这些道理,提升潜意识是可以实现的。一是静,二是关注结果。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修炼,能够高效运用潜意识,实现突破和成功。
不断对准焦点
潜意识对明确的焦点有较佳的回应能力。如果我们不能明白分辨阶段性目标与终极目标,潜意识就无法区分轻重缓急和对准焦点。
另外,对目标作明确的选择也同样重要。只有经过选择,潜意识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
诚实地面对真实,对发展潜意识也同样重要。
这个道理跟吸引力法则相似,想要什么很重要,潜意识会非常忠诚地把你想要的给你。反面的例子是,有的人总担心自己生病,结果就生病了。他的焦点放在哪里,潜意识就在哪里发力。这真的很奇怪。知道这个道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聚焦在愿景最精彩的部分,反复想象,不断在心中描摹,那就一定能够心想事成。
廓清生命的终极目标
培养潜意识最重要的是,它必须契合内心所真正想要的结果。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良知和价值观,愈容易与潜意识深深契合,或甚至有时就是潜意识的一部分。
在潜意识之中去发展高度“自我超越”的关键,是与发展个人“愿景”的修炼相连结。
这真是令我感到欣慰,我的愿景是我发自内心的,契合我内心的真正追求。所以,我有时会清晰地知道我该做什么。例如,严重的高危患者,我能出具最高效的治疗方案,往往都能取得不可想象的好的效果。等过后一想,我不知道当时是怎么那么大胆量,为什么那么坚定与镇静。现在想来,那时就是潜意识在起作用。
自我超越与系统思考
从事“自我超越”这项修炼的时候,内心渐渐地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有许多是相当难以察觉的,因而往往未引起注意。自我超越更为精致的几个构面,特别是:
一、融合理性与直觉;
二、看清自己跟周遭世界是一体的;
三、同理心;
四、对整体的使命感。
一、融合理性与直觉
直觉在管理上的应用,被刻意忽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近来日益受到注意与接受。许多研究显示,有经验的领导者相当重视直觉。系统思考或可掌握一个整合理性与直觉的关键。直觉常是非直线的思考,通常不包括因与果在时空上非常接近的情况。这也正是为什么多数人觉得直觉不合理。
我的直觉很强烈。但是我说不清楚这种直觉是怎么回事儿,所以有时会被质疑。但是往往我会跟着我的直觉走,而几乎没有出什么错。本文作者说当管理者能够自在地使用系统思考为语言时,他们将发现自己的许多直觉变成能够加以说明。系统思考的一项重大贡献便是,重新整合理性与直觉。这个功夫是我要学习修炼的,我要知道直觉的由来,从而说服别人信任我的直觉。
二、看清自己跟周遭世界是一体的爱因斯坦说:“人类以为自我是个独立个体,这是一种错觉。这个错觉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束缚,使我们的愿望只限于自己及最亲爱的一些人。我们的任务是必须把自己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扩大与周遭的一体感,拥抱所有的生物与整个美丽的大自然。”这也是“自我超越”修炼系统观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有强烈的与宇宙一体的感觉。我没有割裂感,我能感受到来自宇宙的爱的力量。我甚至一致认为有一个庞大的宇宙力量在无时无刻地指导我,敦促我,教化我,朝着愿景行进。尤其是有时我徘徊不前,迷失方向的时候,这种强大的力量一定能够把我拉回到正确道路上。十几年的创业,使我强烈的感受到这种连结感,我与宇宙是一体的。
三、同理心(Compaion)
多数人看不见身在其中运作的结构,我们尚未学会如何察觉及控制自身力量。当人们对于在其中运作的系统看到得更多,对彼此如何互相影响也会有更清楚的了解,再经由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后,他们也自然会发展出更多同理心。
这一点在二阶段的课堂上感受颇深。当时看到同学们完全是世间百态,根本无法想象这群人会凝结在一起。但是,导师让我们看清了彼此运行的结构,使大家产生了同理心,一切魔幻般发生了变化,大家打开了自己,彼此真诚面对,短短六天却比相识几十年还要亲切自然。
四、对整体的使命感
当人类所追求的愿景超出个人的利益,便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远非追求狭窄目标所能及。组织的目标也是如此。稻森胜夫说:“任何一个曾经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一定体会过一股驱策其向前的精神力量,那是一种来自追求更远大的目标、而唤醒了内心深处真正的愿望所产生的力量。”
这个听起来有些“虚伪”的观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道显得有些突兀。但是,我却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我有无法想象的科学家团队,这个团队没有利益回报,却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个事业而付出。其实我想正是这个愿景符合了整体使命感,才能唤醒每个参与者内心深处的力量。
我感恩这一切,也更加清晰知道这股巨大力量的源头。我会更坦然,更感恩。
在组织中培养自我超越
建立组织,描绘愿景的时候有安全感,“追根究底”与“诚实面对真相”变成一种文化,挑战现状是一种期望——尤其是当现状中隐含着大家一直在逃避而不愿意面对的问题时。
鼓励别人追求“自我超越”最大的力量,便是你自己先认真地追求自我超越。
这是绝对正确的,我十几年来一直在追求理想,朝着愿景行进。只是不清楚这是“自我超越”,也向团队描绘愿景,带动他们一起前进。现在我完全清楚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我正在自我超越,也在帮助团队中的每个人实现在我超越。而自我超越,实现愿景,都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这其实就是天人合一吧。
《超越自我——个人与组织共赢的策略》读后感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读《超越自我》这本书之前,自己也在业余时间里学习过这样或那样的成功人士的做法,其目的是想在其......
《超越自我》读后感利用闲暇时间,我平平静静地读完了《超越自我》一书,我受益匪浅,更深深地体会到了协会领导对我们的深切关心和期望,书中卡耐基通俗易懂地阐述了为人处世道理,使......
超越自我读后感超越自我读后感(一)假期中我兴致盎然地读完了《超越自我》这本书,书中对责任一词进行了阐述,让我对责任一词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责任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
《超越自我》读后感“我们最强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这是本书的作者刘墉说的一句话。通过这一句话,我才真正地理解到为什么作者要把这本书......
超越自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