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菩提读后感(精选4篇)_心若菩提是什么意思

读后感 时间:2021-12-15 07:18: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心若菩提读后感(精选4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心若菩提是什么意思”。

第1篇:心若菩提心得

读《心若菩提》心得

董主任找到我:周总送你一把书,《心若菩提》。

说实话,以前像这种人物自传类的书籍,我从来不看。在图书馆或是书店见到这类书都是直接绕过,我总认为这一类书籍特别的枯燥、乏味,空口说大话,净讲大道理,没有意思,这可能跟我急躁、不稳重的性子有关。所以从来没有认真的品读过。(现在回忆一下,我最后一次进入书店,应该是09年刚来到盘锦的时候去过一次。汗颜!)

《心若菩提》这本书很好读,作者将他的经历分为一个个小故事展现出来,有一点看故事书,看小说的感觉,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自传类书籍的概念。这一次,我决定仔细的读一下。

由于工作和家庭因素,此书尚未读完,第五章《铁肩道义》刚刚开始。但前四章,依旧有不少内容给了我很大触动。

少时家贫,辍学后随父做生意,身染重病依然坚持赶了50多公里山路,货物得以保存;工地修车,28天不闻不问,最终得到丰厚的回报——高额的赔偿和追回被扣罚的款项;在连里食堂工作时,机智妥善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等等。。。上述这些,都体现了曹德旺这种不怕吃苦,重在坚持的精神,并且是我们年轻人最应该学习的精神。遇到问题不退缩,身先士卒向前冲,这应该是管理人员心中最基本的理念。曹德旺多劈柴多挑水,就解决了民工热水澡的问题。难道其他炊事员不会劈柴不会挑水么?都不是!甚至有的炊事员比曹德旺提前好久就想到了这个可以解决民工热水澡的方法,只是他们不愿意去多劈柴多挑水不想多干活而不提出这种合理化的建议,不想让自己多出力。这是他们在对自己不负责任。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员工的责任心,这,绝对是我们管理人员必学的课程。

初次涉猎汽车玻璃行业,曹德旺遇到很多困难——资金问题,厂房问题,设备问题。资金问题和厂房问题依靠政府和银行得以解决,但设备问题是一个难关,所需材料和各种零部件在那个年代并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得到的。曹德旺通过努力,依靠自己以前采购界的朋友解决大部分材料,但是压机底座和鼓风机确是两块硬骨头。一个是体积大,加工难度大;一个是制作工期长,时间紧迫,无法按时供货。曹德旺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多方渠道,终于按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通过这个事件我想到了两点:

一、工作不应该拖拉,推脱;如果以施所长和林书记所代表的银行和政府稍微官僚一点儿,腐败一点儿,工作人员再扯扯皮,打马虎眼,曹德旺的资金就不会这么及时这么充足,第一块汽车玻璃也就不会这么早问世。

二、工作中要互相配合、协同合作。在采购设备材料时,空八军后勤部和耀华采购科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在他们的配合下,最难啃的两块骨头得以攻克。在多方合作下,历时3个月,设备所需材料全部到齐,这就造成了石头的大呼“疯子”和老山东进厂后的惊呆。这就是合作的力量。

还有一个小故事给我感受很深。陈居里大学毕业后进入福耀,由于文文弱弱,又不爱说话,在倒班期间经常替人背黑锅,别人做错的事往他的身上推,但他从来不辩解,都默默承担下来。曹德旺问他为什么不申辩的时候,他说,申辩会让您觉得我在推卸责任,很难细究,所以索性就不申辩了。——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古人的一句话“吃亏是福”。陈居里很有分寸,在很难细究的问题上他放弃申辩而选择自己“吃亏”,因为他知道即使细究也研究不出个结果,反而会让领导者认为他是在抱怨,推卸,会给领导者留下负面的印象,所以他果断的选择沉默。他真的吃亏了吗?居里的老师跟他们说过:一个人如果现在不打杂以后永远要打杂,一个人现在打杂,以后永远不打杂。居里没有吃亏,他正在用现在的“打杂”为自己积累财富,为以后的“不打杂”做准备,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吃一堑,长一智”。从“堑”中学到“智”,真正的智者所为。后来,居里被任命为福耀的副总裁。

眼光,远见,很多事情曹德旺从一开始就能看得很清晰,很透彻。在收购通辽玻璃厂的时候,分析后确定该厂只值6千万,却依然决定用之前谈的3亿元来收购,直到给手下解惑时大家才知道他的用意:

一、如果在通玻厂最困难的时候敲竹杠,通化政府日后必定为难自己;

二、现在拉他们一把,以后也必定会记住我们的仁义;

三、现在我们不买也会有别人来买,万一落到竞争对手手中,一定会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这个决策最后使得他们拿下了东北玻璃市场的定价权,让2个资不抵债的、破产重组的玻璃厂都活了。再次为曹德旺的目光和远见点赞。同时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也要学习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大局观和掌控能力。

最后,以曹德旺的人生准则作为结束语: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苯酐车间 张国新 2017.04.13

第2篇:守正出奇 心若菩提读后感字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守正出奇 《心若菩提》读后感2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守正出奇 《心若菩提》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守正出奇——《心若菩提》读后感2000字:书中曹德旺顺着当时的国家政策一路发展,但关键的时候又有自己的主张或者说经营决策。按着常规发展,却又不固守常规,突破思维、出奇制胜,也就是守正出奇。合上书,这本书影响我最深的:

一、行比言更让你成长。

水库工程的工地上着火后,他没有选择吵着要赔偿(言),而是选择了帮忙修车渡过工地难关(行),他是唯一跳出暂时的环境看这件事的人。见“祸不单行”章节

二、做生意的智慧。

1.对待闽侯人的态度。详见“移师宏路”章节:闽侯人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想先把合同拿到,然后通过送礼的什么的走关系再来修改合同。没想到碰到了曹德旺他这么个软硬不吃的人,闽侯人只好拖着。

后来所有的土方完工以后,曹德旺还是按市场行情付给了闽侯人。从此以后,闽侯人也跟定了他。闽侯人的事,也给了曹德旺他一个教训。从那以后,他总是叮嘱下属,签订合同时,甲乙双方是平等的,双方要相互尊重。你不要骗我,企图从中牟取暴利,我也不欺负你,充分尊重你的劳动,一定要弄清对方的成本。

这条不成文的规矩,一直延续到现在。福耀玻璃的供应商不论大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都乐于和福耀做生意的原因,其中就有一条:和福耀做生意,虽然赚得不多,但总是有赚,而且付款及时。

2.对待日本ASAHI的印尼玻璃厂

详见“赢在尊重供应商”章节

日本ASAHI在印尼的仓库太小,加上印尼的气候湿度大,玻璃不宜存放,又恰逢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它们产的浮法玻璃几乎卖不出去。当时整个浮法玻璃市场非常疲软,曹德旺以当时中国市场的现价、没有趁机要求降价,承诺印尼ASAHI的日本总经理每个月采购一船4000吨占80~90%当时福耀用量的玻璃。

曹德旺给出了三个原因:

当时只能靠外购,而那时国内只有两家企业为他的公司供货,一个健康的印尼ASAHI是他们所希望的,以此来减少国内那两家供货商未来停止供货的风险。

其次从产业链的理论上讲,上下游企业,是有买卖关系,但也是分工不同,绝对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的。要想福耀公司健康发展,不仅是需要福耀自己产品客户端用户的繁荣,更需要我们产品供应商的发达。

再次集中向印尼ASAHI采购,比原来分开几家,供应商嫌用量太少,作用更好。表面上看是福耀用这个方法帮助了印尼ASAHI,实际上也是在保护福耀自己。

后来经济回暖,浮法玻璃又供不应求,价格也是隔夜就涨。但印尼ASAHI一年内不仅按时发货,而且绝口没提涨价的事儿。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PS:想起了2011年雷军联系夏普

3.对待东北浮法玻璃恶性降价的做法

详见“市场力量”章节

曹德旺在收购之前就对通辽、双辽玻璃厂评估调研并针对以下问题给予解决。

首先,企业高负债而且缺乏经营能力。

地方政府用划拨土地作高价估值,作为自有资本,其他的向银行贷款。银行迫于政府压力,不得不挤牙膏似地提供大部分的贷款。钱不够,又鼓动企业的工人集资。工厂建成后没钱买材料,就向供应商赊账。供应商为了做生意,同时可以把低质量的滞销材料卖出去,自然愿意赊一部分的账。还不够时,就去找下游的经销商预收货款,经销商则以此获得远低于市场价格的玻璃产品。这样的高负债,使企业沦为债奴,并失去议价的能力。

其次,办企业的动机不是逐利而是安排人。

调研时发现职工超编达12倍,这些人进工厂,并不是厂长愿意的:他们知道每增加一个人,工资就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因为是国企企业,必须服从上级领导的意志。上级为了稳定社会解决就业人员,就得安排好他们。国有企业的员工,身份虽然比公务员低,但比普通市民、农民高,且可享受退休和公费医疗。因此工资虽然低一些,干不干活又一个样,有机会时还有可能升迁成为公务员···所以即使工厂效益不好,他们也都愿意待在国企里不动,甚至还要花几万元去冒险投资换取入厂机会。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工厂的管理者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深知只要能够混过一天就算一天,赚钱也好,不赚钱也罢,都不会影响到他的职位,更何况,高负债与流动资金短缺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自然也更愿意以“市场过剩,赚不到钱”为借口。

还有,经销商的素质有待提高。现在的玻璃经销商多是小市民或农民,他们的要求不高,也不懂经营与成本核算,他们实际是在放高利贷,产品是抵押物。当目标年化利率达到他们心中的30或40%时,他们就争先恐后地抛货,根本不看市场,不计成本。因此,市场一片乱象。

因此福耀战略上让同行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空自己的仓库。同行他们要求不高,只要能弄到发工资的钱即可,过一个舒服的冬季。

与此同时福耀采取冬季停售并积极囤货,开春后由于市场少了福耀这两个厂的货源,福耀借此机会正好可以规范市场秩序。

三、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敬胜怠就是勤勤恳恳战胜懈怠,义胜欲就是正道战胜欲望。虽知阳刚的显要,但仍能坚守阴雌的柔静心态。

后记:

最近是看了曹德旺被采访的视频后,才找来这本书看的,本书更多是作者个人对以往的一个梳理。而通过视频,比较感兴趣的是他慈善的亲力亲为和对08年金融危机的成功预测。作者:Jacky,希望能帮助您!

第3篇:心的菩提读后感

《心的菩提》读后感

林先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切身感想着笔而写,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以及内心的美好都化作一篇篇清新、哲理的文章,这些文章淡雅、智慧、简朴,使人们尘封已久或蒙蔽已久的心灵在自然流淌的语言中受到启迪、感化与洗礼。

《佛鼓》中写到先生住在佛寺里,佛寺里的木鱼分为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敲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我不能明白为何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是木鱼,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鸟?问了寺里的法师。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长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昼夜长醒。”

与佛结缘,是因家人皆为信徒。林清玄老师的文字,有着淡雅的意蕴。他有一颗佛心,慈悲而明净,如同温柔延展的莲花一般。于细微之中见佛理,以凡间俗事说慈悲。这是我所欢喜的文字,有精致的姿态。品读他的文字,如同是冬日于屋中品茗一盏铁观音,清香袭人,温暖弥漫。

林清玄说:“心若能持平,清静入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流大孩子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

哦,原来是人心变了,或者说是:失其本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滋润。人们不用自己辛苦的下地耕种,布网打渔,这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事物总有两面性,富贵奢侈的思想,渐渐地使人们脱离了本心。他们开始为了能更好地享受而努力挣钱,钱,似乎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抢手的东西,但它确实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分文不值,可笑啊!人们在忙忙碌碌中,只为了寻找自己用血汗钱换来的,也许只有一瞬间的快乐,这又是何苦呢,何必呢?

林清玄老师说,人人都有一颗柔软心,只是有些人尚未得到启发。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

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妄执所缠缚,无法挣脱,因而痛苦不堪。若愿得菩提,则须手刃我执,须历过那痛彻心扉的割与舍,才见清明。

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为泥而开放。

若能菩提,若得菩提,要有多好。

第4篇:心的菩提读后感

《心的菩提》读后感

热爱生活,努力奔跑——读《心的菩提》有感

今年的我已经是六年级的毕业生,各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争取考入东莞的名校,报了各种的补习班,所以我的家长也逼着我参加培优班的补习,我情不自禁地也加入了“追名校”的行列。在培优班里,高手如云,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依然拿不到第一。我父母是很优秀的人,他们对我期望很高,然而,平凡的我很有可能无法延续这光辉。我痛苦,导致做噩梦,我茫然,导致做什么都提不起劲,经常失眠,最后终于病倒了。病好了以后,我真觉得自己很失败,很强的失落感挥之不去……

直到有一天看了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作品中的主角是个小人物,他的生活就像遇见没有地图的迷宫,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恐惧不只是一点点,他稳住自己,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哭,要出发进攻,就不要惶恐,去发现雨过天晴的专注,每次要撑不下去、沉不住气,要记得深呼吸,微笑着前进,只留下雨过天晴的专注,一直到时间过去,路灯吹熄,也舍不得忘记,不断地努力,虽然到最后还是没有实现愿望,但是他认为自己并没有输,因为他赢了自己,他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近……

看着看着,我的心微微颤抖,一瞬间我明白了一个十分简单而又重要的道理:冠军只有一个。这世界上,更多的是像我一样默默无闻、跑到最后也没有拿到冠军奖牌的人,难道因此我们就可以不努力、停步不前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人生首先是一场和自己赛跑的比赛,对手就是自己,只要在场,只要不停下来,继续努力奔跑,就会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就会赢得自己人生的冠军奖牌。

回想自己的小学生活,虽然前四年无忧无虑,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过去。可是到最后,我们换了新班主任,苏老师才华横溢,教学方法独特,对我们循循善诱,很快,我们和老师统一思想,站在同一条战线,我们并肩作战,互相鼓励,我们都变得向好向上,积极自觉学习,会心中有他人,会热爱阅读,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哪怕最终我没拿到第一,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时时提醒自己:偶尔做不了第一,也没什么大不了!这个世界上注定要有人比你更强、更高、更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奔跑。跑,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尊重,是对生活最为真挚和深沉的爱。即使竭尽全力,也跑不过别人,但一定会跑赢昨天的自己。

《心若菩提》读后感

《心若菩提》读后感......

《心若菩提》读后感

《心若菩提》读后感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若菩提》读后感,欢迎大家......

心若菩提读后感

当我们读完一本书,深受触动时,写一篇读后感是分享和传达自己的思想的一种方式。写读后感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简洁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小编搜集了一些别人的读......

心若菩提读后感

读后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写读后感时可以通过引用书中的经典语句或对书中观点的引申来增加文采和深度。以下是一些读者对科幻、爱情、悬疑等......

心若菩提读后感

5.读后感是对于所读书籍的理解和感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拓展自己的思维。如何通过读后感展示对书中作者思想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赏析?如果你对写读后感感到困惑,不妨......

下载心若菩提读后感(精选4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若菩提读后感(精选4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