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事迹读后感(精选3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革命先烈事迹读后感”。
第1篇:革命烈士事迹读后感
【革命烈士事迹读后感】
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一直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城,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
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旋转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他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赵一曼1905年出生四川,原名李坤泰。1926年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与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总司令的妹妹。
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地称她为瘦车、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也为之惊叹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1935年11月,因养伤而不幸被捕。1936年8月2日,31岁的赵一曼英勇就义,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远离家乡的白山黑水间。被捕期间,敌军对她用尽了酷刑,也没探露出半个字!赵一曼的精神永垂不朽!
逝去的不会再回来。点燃一支蜡烛寄托随风飘去的思念。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无数革命行列,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战争的胜利,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热土上。先烈用自己的身躯铸就了中国的铁长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因而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们!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每当唱起这首歌,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感慨!
此时此刻我只想说一句话: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你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第2篇:革命烈士事迹读后感
革命烈士事迹读后感
【革命烈士事迹读后感】
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一直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城,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
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旋转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他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赵一曼1905年出生四川,原名李坤泰。1926年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与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总司令的妹妹。
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地称她为瘦车、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也为之惊叹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1935年11月,因养伤而不幸被捕。1936年8月2日,31岁的赵一曼英勇就义,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远离家乡的白山黑水间。被捕期间,敌军对她用尽了酷刑,也没探露出半个字!赵一曼的精神永垂不朽!
逝去的不会再回来。点燃一支蜡烛寄托随风飘去的思念。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无数革命行列,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战争的胜利,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热土上。先烈用自己的身躯铸就了中国的铁长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因而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们!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每当唱起这首歌,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感慨!
此时此刻我只想说一句话: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你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第3篇:革命烈士事迹
游击队长李林树
江都独立团《挺进报》曾以“铁扫帚横扫官河两侧”为题对李林树烈士的故事进行报道。李林树1913年出生在俞垛北陈村一个佃农家庭。六岁丧父,十六岁给人家看牛,和母亲一起以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1943年,参加共产党组织的减租、反霸斗争,带头揭露恶霸地主的罪行。1944年,任田界乡农会长,同年加入共产党,成为穷苦大众求翻身求解放的带头人。解放战争期间,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原地斗争,从区队班长、排长到乡长、叶甸区副区长,1947年6月升任到叶甸区区长、支前大队长,每次战斗、每项工作,他总是走在前头,人称“大胆的李大个”。
李林树身材魁梧,臂力过人,能一人扶犁耕田,一顿饭吃过36只米团,每一顿能吃一斤肉、一斤米饭、一斤酒。当时,曾几次徒手打翻下乡抢掠、拉夫的国民党士兵。1946年11月,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地主还乡团下乡抢粮、抓人、烧房子、欺压老百姓。李林树经常深入敌占区探情报、抓歹徒、惩奸霸。国民党港口区长王兴江视李林树如眼中钉,多次下乡清剿、捉拿。抓不到他,就找家属,再抓不到,就砸锅、捧被、烧他家草堆。李家先后被砸11只锅,抢去7条被子。
一天,李林树的妻子、儿女被敌人抓到港口据点,国民党区公所传话,要李林树率队投降,并代收全庄田亩捐240担粮来赎人,否则即来领人头。李母心急如焚,庄上群众亦愿捐粮救人。李林树则斩钉截铁地说:“一粒粮也不交,他敢杀我一个,我就杀他30个。”国民党区公所无奈,只得放人。县委书记江涛赞扬他是“界河(蚌蜓河)南岸一面红旗”。
在区队,小仗天天打,有时一天要打几仗,吃不成饭是常事。李林树食量大,不得不经常勒紧裤腰带。可打起仗来,他又总是冲在前,退在后。1946年11月的一天,界河村的民兵得到情报:一股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第二天要“进剿”花庄、薛庄一带。李林树随即带领战士到花、薛二庄之间的三里港埋伏。民兵中队长带领民兵与敌人交火,边打边退,诱敌深入,待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李林树一声令下,全连突然开火,将敌人一举击溃。没过几天,李林树听到“三保”自卫队又要到仓场来收公粮,他带领三个班半夜从界沟出发,于拂晓前隐藏在仓场庄南短沟的3个小舍上。上午八九点钟,顽匪向仓场方向走来,李林树的三个班
向敌人猛扑过去,短兵相遇,南北夹击,仅仅三分钟,打死自卫队五六名,缴获长短枪七八支,子弹400余发,活捉敌自卫队队长赵春官、赵夏官兄弟。游击队无一伤亡。还有一次花子坟伏击战,李林树率游击队击毙广武乡乡队副陈康富,活捉叛徒王跃贵。
>中的铁扫帚就是革命烈士李林树同志,他为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章摘自《水乡儿女》)
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抗战时期,他指挥的抗日联军与日寇周旋在林海雪原,驰骋在松花江两岸,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被东北的父......
游击队长李林树江都独立团《挺进报》曾以“铁扫帚横扫官河两侧”为题对李林树烈士的故事进行报道。 李林树1913年出生在俞垛北陈村一个佃农家庭。六岁丧父,十六岁给人家看牛,......
革命烈士的事迹革命烈士的事迹(一): 刘胡兰(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
革命烈士事迹观后感今天,我们去了革命烈士博物馆参观。我们最先看到的是矗立在门口的蔡永祥叔叔的雕像,只见他胸前抱着一根大木头,一脸的坚毅。周老师告诉我们:当年,蔡永祥叔叔是......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董存瑞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