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形态》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有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的第一章《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在整部书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该章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为批判的标靶,以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为主线,涉及与历史发展和思想斗争相关的各种内容。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并根据新的历史观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证。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的确,任何历史阶段都无法掩盖它给当下个人所带来的真实境遇。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每个人都是不能忽视的存在,不管是伟大的英雄还是普通的人民,只要他存在着,就一定为历史的创造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才会提出诸如“人类的历史不是英雄的历史,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伟人”的观点。
然而人民群众是如何创造历史的呢?文章为我们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时每日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显然,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了物质生产活动的重要性。另外,通过两个“一开始就进入历史发展过程”的关系:“一个是精神生产活动,一个是人类的繁殖”,我们可以全面的认识到,应该把社会活动看作是三个方面。从人类的祖先出现时,这三个方面就同时存在着,并且至今发挥着作用。人类历史缺少了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寸步难行,但是总有一种意志力图以第一个前提的基础性打压本该齐头并进的其他活动。正是这种妄图以整体的人压制个体的人的意志,企图以封建思想摧残平等自由的精神!所以为了粉碎这种封建思想,广大群众必然联合起来,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民主国家。这个过程坎坷重重,一轮又一轮的阶级斗争在历史舞台不断重演。“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而且这种共同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首先是作为彼此有了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在这里,国家代表的不是单个利益,也不是全体利益,而是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同样存在弊端。共同利益是彼此牵制而相互妥协的表现形式,相当于国家就是“强迫”的代名词,在这种“强迫”中应该容许妥协的各方在适度的范围内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提示我们要从对“主体性”的探讨转向对“主体间性”的研究,透过“主体间性”的特征才能更准确地分析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意识形态的特征和本质。
而这种渗透在共产主义精神里的“主体间性”,来源于与他人共在的一种秩序,这种秩序在历史发展的每时每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社会、历史的发展虽然冷酷无情,但是它塑造了缔造完美社会形态的战士。历史走到今天,已经把人类带向一个非此即彼的极端境地,要么人类以自身持久的努力把自己和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毁灭,要么整个世界翻天地覆,人类走进一片全新的天地,这个全新的天地就是我们称为“共产主义”的东西。所有清楚地看到了这样一条道路的人,都将对“共产主义”的现实性有一份理论的信心。
20121141116王铎《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看当下社会分工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神圣家族》后共同撰写的第二部著作,也是对《神圣家族》中所初步阐述......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书心得《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年青时期的重要著作。就是在这部著作中,马恩初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世界无产阶级指明......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上完成......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第一卷有感我们都知道,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创作。其中我只读了第一卷关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观点的对了。我本身......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完成创作的。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体系的一部巨著。在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