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读后感_民国十年读后感

读后感 时间:2020-02-28 20:10: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民国十年》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民国十年读后感”。

读《明国十年》有感

在看这篇长篇著作之前,我先简单的了解了作者——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唐德刚先生。唐德刚与师郭廷以,都是中国近代史的大家,也是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著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吴国祯回忆录》、《晚清七十年》、《张学良口述历史》《袁氏当国》等。除此之外,他还撰有小说《战争与爱情》,被文学史家夏志清称为“别树一帜的散文 家”。

想想自己印象中的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能够用到的形容词只有:枯燥。特别是从中学开始的历史课,那是社会对我们的思想的洗涤。幸好到高中之后我选择的是理科,听文科的好友痛斥历史课的无聊和无奈„„

大学的学习,应该是一种全新的视角。

看看唐先生在《明国十年》的第一篇《告别帝制五千年》中有写道:民国初年的孙中山毕竟是个有世界眼光的政治家。他做临时大总统时,就反对所谓五族共和这套谬论。他主张采取美国式的民族大熔炉的哲学,而扩建一个包罗所有民族和多种文化的中华民族。其实在大清帝国时代,朝廷改满洲和新疆为省;民国时代改内蒙为省,当政者所采取的也正是这个大熔炉的哲学。不幸到人民政府时代,毛公因受苏联制度之影响就一反其道了。他把倒退误为进步,废流反土,把原已建省的新疆、内蒙、广西又全部化为少数民族的自治区,而又只许少数民族在中央集权下,享受点象征性的自治,这样就间接鼓励了少数民族中的分裂主义者和国际间的反华分子,或明或暗地搞其分裂活动了。这种伪君子不如真小人的制度,后来也就贻患无穷。今日新疆的乱源即在此。

暂且不去评论唐先生的这段话的对与错,至少在我看来,先生的这段话,比起中学时的老师对我们灌输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要好。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现在去主动的学习知识,从一味的去接受,到现在的以辩证的思维去看这些林林总总的观点。

“青少年时期的孙中山先生,恕我大胆的说一句,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华侨青年’,甚至如粤人俗语所说的‘金山仔’。”曾经我看过一部电影《孙文少年行》,就是讲的青少年时期的孙中山先生。我记得很清楚的情节有:少年孙文看不惯她

姐姐被缠脚的痛苦,扯掉了裹脚布;在夏威夷檀香山的兄长家,他反对兄长把关公视弱神明,还砸毁了的关公的塑像;他在家乡用所学的知识安装了明亮的路灯,却不被大家接受。就像唐先生所说的,这些“铸造后来革命家孙文的社会条件”。

现在是太平盛世,凤姐、著姐、这哥那哥充斥着我们的感官,都说,时势造英雄,很难说清,现在能够造出的“英雄”是哪种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少有革命家。现在其实需要像鲁迅先生一样的文学家、思想家,来引导社会的风气。以前买过一套《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集》,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届到第三届的作品。那是的参赛者现在有名的有韩寒、郭敬明等等,那时的文章我都蛮欣赏的,之后几届直到现在不怎么看了,也许是因为我也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选择性的去看,观点选择性的去接受。

“孙先生环绕地球的不断旅行、观察和阅读书报,也使他对发生在中国的问题,有更深入、更广阔的理解。他掌握了加富尔、加里波的和俾斯麦的现代‘民族主义’(有别于我国传统的华夷之辨);寄居英伦,他也更深的体验了英语民族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的‘代议政府’的运作;更明白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分裂的毛病,而向往于当时正在美国风起云涌的‘国民运动’,尤其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导师亨利.乔治底‘单税法’的精髓。特别是对土地的‘无劳增值’和‘涨价归公’诸要点。好学深思的孙中山先生,在融会贯通之后,把它们有条理的编纂起来,这就是他后来指导‘国民革命’底政治理论的‘三民主义’了。虽然这三个‘主义’,都是当时在西欧北美,甚嚣尘上的政治经济理论,没一个是他具有原始性的发明,但是孙公能实际深入西方社会,耳濡目染,采自源泉,然后活学而活用之;较之与他同时或后辈之热衷‘西学’,奢谈‘主义’,而一知半解的夫子们、领袖们,那就高明得不可以道里计了。在那些多半是‘不知不觉’的青年信徒的眼光中,则‘总理’、‘国父’,就更是‘先知先觉’的天生圣哲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联系到现在在大学里面的抄袭风,从学生到教授,真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是不是已经没有能让我们思考、探索的东西了?黔驴技穷?看看我们中学开始的实验,仿照科学家们做过的实验,一个步骤都不能错。这是不是抄袭?再者,现在流行的山寨产品,是模仿还是抄袭?

“辛亥革命,尤其是‘武昌起义’的故事,史家所记盖不下千百万言。”“可

是武昌起义的实际情形,亦不妨以三数百言一笔带过:‘武昌起义’是清末革命党人所发动的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一次武装暴动,而能占领城池至一星期以上者。它也是如孙黄诸公所逆料的,一旦站稳脚根,则全国各地便会作连锁的响应(chain reaction)。从湖南、陕西、江西(十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开始,时未逾月,全国便有十三省宣布独立,而策动独立的主要分子往往不是革命党,而是各该省内,由立宪(保皇)党所掌握的民意机关─‘咨议局’。这一来,那些无用的满族王公应付不了,清廷乃召回已被摈斥的袁世凯来撑持危局,而袁氏则养寇自重─一面‘进剿’,一面又与革命党人私通款曲。他向武汉三镇反攻,也只取二城,留个武昌给黎元洪、黄兴这一架两头马车去慢慢拖延。”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晚年之做皇帝,和汪精卫晚年之做汉奸,异曲同工,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契机只在一念之间。悲夫!”现在再次重温那段历史,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最终失败,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专制行不通,真正的共和达不到,各军阀先圈地称王。民国之初的军阀混战看得人眼花缭乱。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糟乱的一段时期,应该就是民国初年的所谓军阀时期了,而军阀时期实在是从袁世凯死亡之后才正式开始的。”这些军阀大多没受过什么正规的军事训练,却也是驰骋战场,意气风发。想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这类非正规“军事班”毕业的军事家不少,特别是乱世之中。一个人的军事才能在真正的战场上才会有所发挥,“纸上谈兵”的事说明至少口才不错。和平年代的军人,是有那么一点远离了那个最能展示才华的舞台。

读唐先生的书像是“听”故事,不呆板,不枯燥,观点引人深思。

刘季萍 2010年6月1日

民国语文读后感

读先贤文章,悟现代气息——读《民国语文》有感梁屿桥妈妈四(2)班 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扩大课外阅读量,在一个炎热的休息日,和孩子结伴去新华书店淘书,意外地看到《民国语文......

民国先生读后感

民国先生读后感潘晓丰暑假读了《民国先生》,感触颇深。此书以扎实的史料功夫,流畅优美的文字,再现了近代教育家和知识分子不为之人知的风采、情意、抱负与挣扎。从北大校长蔡元......

民国先生读后感

《民国先生》读后感 一也曾听人感慨,论当下之中国,已几无大师,且不言现下大师难觅的缘由,但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民国年间,确是个大师辈出的年代。马建强先生撰写的这本《民国先生......

民国风度读后感

民国风度读后感民国过去很久了,民国中的那些响当当的人物,也都基本上离开了我们。但是民国的历史却让我们无法忘记,那是一个经济和政治上一塌糊涂的年代,却又在文化教育思想学术......

《民国先生》读后感

《民国先生》读后感读了一本书《民国先生》,读完掩卷,最大的感受是自己被语文老师、历史老师骗了。当然老师可能也被他的老师骗了。印象最深的是一篇《携来十侣曾游》,文章介绍......

下载《民国十年》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国十年》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