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居里夫人传》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居里夫人传心得”。
读《居里夫人传》有感
北京燕山出版社版
永攀登价值体系巅峰的玛丽
对玛丽·居里,我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她:艰苦的环境造就的伟大人物。然而在我看来,童年的玛丽并不见得特殊。从小就聪慧异常,从小就什么都第一,这种小孩在世界上多的是了。但玛丽与他们的最大不同在于:同样是聪慧的普通人,玛丽却在今后一步步攀向了自己人生的巅峰,而他们却一个接着一个的被别人超越。尽管玛丽奋斗的环境十分恶劣,条件也很艰苦,而且她作为一个女科学家还要被同行看不起,但事实证明玛丽愈挫愈勇,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波兰女孩变成了一个受全世界人敬仰的伟大女性。
玛丽的少年很平凡,她在17岁时甚至有过一辈子都不想有什么作为的想法,读到第61页时我在摘抄本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此刻还觉得玛妮娅(玛丽亚的昵称)与著名的居里夫人沾不上边。甚至她还有过一段简爱式的生活经历——她在乡下当家庭教师时与那户人家的长子恋爱了,而对方的父母根本看不上她。在写到她失恋时,作者写道:从这位天才姑娘的灰心念头中,我们看得出,她并非无懈可击,也不具有超人的信心,她与所有的十九岁的姑娘一样,也会感到痛苦,也会丧失信心。
甚至,玛丽能到巴黎去求学,在当时看来都是那么不可思议。玛丽先是支持她的姐姐布妮亚去巴黎大学学医,由玛丽与她们的父亲来供其学费。至后来玛丽去了巴黎,在阁楼上如饥似渴的求学时,被皮埃尔·居里求婚时,她的理想还是停留在“学成回国后在华沙当一名家庭教师,好好陪着爸爸”。
可有些事不是玛丽能预料的到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些能影响他们一生的人,对玛丽来说,这个人就是她的丈夫兼她的崇拜者——皮埃尔·居里。在皮埃尔·居里的劝说与影响下,玛丽开始一心为科学研究奋斗,后来又是偶然看到的一片论文激起了玛丽对于放射领域的探索热情,最终玛丽凭借在放射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而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女科学家。而在玛丽的一生中,最能看出她这个人的变化的,就是她的价值体系的不断升华。在玛丽小的时候,耳濡目染,她就已经抱有对波兰人民的深沉的爱与对国家遭受践踏的不满。可以说爱国主义是贯穿玛丽整一生的最主要思想。
进入巴黎后,玛丽第一次感到了自己掌握的知识的渺小,在充溢着知识的空气下,玛丽的求知欲被彻底解放。她整日整夜埋头于对知识的渴求。她在一八九二年三月十七日写给哥哥约瑟夫的信中写道:“我如今学习用功超过原来的一千倍。”那时,玛丽“不论天气好坏步行去巴黎大学”,在阁楼里,“每年冬天仅仅用一两袋煤”,“天一黑,就到圣日内维埃图书馆去”,“这位可怜的波兰姑娘会在那里双手捧住脑袋一直用功到十点钟关门。这以后,就需要她在自己屋子里点煤油灯照明看书,一直到凌晨两点钟。最后,玛丽疲倦得两眼都红了,这才不得不放下书本,倒在床上睡觉”。从这时开始,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有着追求完美的疯狂品味,也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坚毅”的玛丽开始逐渐被铸成。
在接下来的物理博士学位考试中,玛丽格外紧张,甚至读不懂题意,这是我们大家都会具有的一种心态。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玛丽获得了第一。看到这里(第111页)时我在摘抄本上有感写下:付出必有回报,成功源自惊人的勤奋。又正在玛丽缺钱时,她的同学为她申请了“亚历山大奖学金”并获得通过。一下子,玛丽得到了六百卢币。但玛丽只视这六百卢币为一种信用贷款,事后,她将六百卢币全数奉还。当时奖学金委员会的那位女秘书惊呆了,因为在该委员会的历史中从来没有送还奖学金的记录。在这时,玛丽写下了那段闻名全世界的话: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自己在某种领域有天分,不论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必须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许一切到头来都会有好结果,尽管此时我们似乎觉得希望渺茫……”在讲述玛丽的这段岁月时,书中
还有一些文字材料,“...这位永远孜孜不倦的学生,从来没有像那位穷学生苦苦奋斗时一样对自己感到满足,感到骄傲。她为自己的贫穷感到骄傲,为自己独自生活在国外的一个城市感到自豪…”
“…一种强烈的激情使这位二十六岁的姑娘获得了极大的力量,让她无视经受的磨难和贫困,将卑微的生活化为神奇…”
后来,在皮埃尔·居里因车祸意外死亡后。玛丽成了独自一人。作者在第259页第一段写到:
“玛丽受一位天才支持的时候,我们钦佩她,因为她不但能料理家务,还能承担起伟大的科学研究任务。我们似乎觉得,她不可能过更艰苦的生活,也不可能在科学上付出更多的努力了。”
不过作者在第二段却笔锋一转,写到:
“与未来等待她的生活相比,过去的生活条件简直算得上舒适了。居里夫人独自挑起的重担,会把一个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勇气十足的男人吓到。”
丈夫死后,玛丽集教授、研究者、实验室主任数职于一身,以无法比拟的强度工作着。两年后,她又开始着手编写自己的讲义。于一九一零年出版了一本厚达九七一页的高水平专著《论放射性》。所有人都无法想到,更高强度的生活只会让玛丽的信念更加清晰、意志更加坚定。玛丽向世人展现出她旺盛的生命力。这一切只能令其他只会幻想的人望而却步。“人们信仰何种神不是关键,创造奇迹的不是神,而是信仰。”虽然这句话是写给皮埃尔·居里的,但此时它用在玛丽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不久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当时,“这个波兰女人并不考虑法国仅仅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她这时只有一个想法:为她的第二祖国服务。作为母亲,玛丽没有梦想着去跟女儿团聚;作为身体虚弱的病人,她全然不顾自己的疾病;作为科学家,她把个人的研究工作推到和平时期再做。在这个严重的特别时期,她的直觉和主动精神再一次被唤醒了。”
玛丽随即发现伤员救治中的一个巨大缺陷:前线和后方医院都没有X光检查设备。于是玛丽在多方联系下创造了第一辆“放射线汽车”,并且亲自担当司机。在实验室保护方面,她认为“害怕就等于为敌人服务。不能让敌人得意洋洋占领空无一人的实验室。”玛丽那时甚至已做好了与家人永别的准备。
一九二一年,玛丽应梅乐内夫人之邀访问了美国。书中写道:
“…从她们到达纽约的一刻起,面纱被揭开,真相显露出来:艾莱娜和艾芙(玛丽的两个女儿)忽然发现,这个与她们朝夕相处的谦虚妇人对世界竟有如此巨大的价值。”
“…在这位受到惊吓的科学家身上,美国人看到了令他们钦佩的,正是这种生活态度深深打动了他们:对名利的蔑视、献身科学的热情,以及为人类服务的愿望。”
后来,美国人民分别为玛丽捐钱购买了两克镭,一克为玛丽的实验室的研究之用,另一颗则被送给了刚刚独立的波兰以支持这个饱受磨难的国家的第一个镭研究院的建立。从美国回来后,玛丽在事业上到达了她人生的巅峰。各种名义的奖章接踵而至,但玛丽对这些东西丝毫不感兴趣。说到玛丽对于奖章的态度,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一战时政府要求公民献黄金,玛丽便把她的金钱和奖章都捐献到法兰西银行。接待她的职员接受了金钱,但拒绝接受奖章,那位职员情绪激动,坚决不肯将这些荣誉的奖章送去熔化。玛丽并不领情,认为这是拜物主义,太荒唐了。最后只好耸了耸肩,把奖章带回实验室。
爱因斯坦在评价玛丽·居里时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只有玛丽·居里没有受到荣誉的腐蚀。”
晚年的玛丽很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她限制自己的活动,从而致力于国际奖学金的发展工作。她在一份报告中提出:
社会的兴趣究竟何在?难道社会不该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吗?社会是否已经极为富足,不需要关注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的科学事业?我认为不是这样,真正的科学需要的智慧珍贵无比,又极为脆弱,放弃智慧是愚蠢行为,更是一种犯罪。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它,给予它获得成功的机会。
显然这时的玛丽已经认识到了当初自己与皮埃尔由于经费不足而致使研究变得异常缓慢与艰难的困窘。她开始一反常态为她的同事(包括他的学生)谋求最大的“科学财富”。
一九三三年,玛丽在马德里主持了一场名为“文化的未来”的辩论会,会上她说了这么一些话:
“有些人认为,科学中蕴涵着无限的美。我就属于这种人。在实验室搞研究的科学家不仅是个懂技术的人,而且还像个孩童,自然想象在他眼中有如同神话世界一般动人…
…我认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冒险精神,这种精神就好像好奇心一样,永远不会消灭……”
晚年的玛丽允许人们用她传奇般的经历为自己真心热爱的事业做宣传,但她本人仍不懂得去追求虚荣,在这方面她已无可救药,她永远无法赞同各种形式的“拜物主义”。这样一直到她生命的结束。
从童年时的只有对祖国的热爱,到青年时的珍惜每分每秒去获得知识,到婚后的全面投身科学事业,到成为遗孀后的对科学更执着坚定的追求,到一战爆发后的在第二故乡置生死于度外,再到对整个科学事业前景的关切与对全人类未来的思考,自然,还有作为母亲对两个女儿深深的爱。玛丽·居里在不断走向更高更远领域的同时不断升华自己的价值观,不断将自己更深层次的魅力展现出来。她每多走一步,这个世界上就多一群人为她所倾倒。谁都无法否认,她是人类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夺目的光彩,不仅来源于她那迷人的外貌,更来源于她玛丽·居里式的独特价值观——一种涵括人类进步思想的完全价值体系:自信、勇敢、坚毅。
自信、勇敢、坚毅,这是玛丽·居里所留给我们的,也是在一个缺乏“中国创造”的国度中我们中国青年所迫切需要的。这是我读完本书的最大感受。
读《居里夫人传》有感读《居里夫人传》有感1暑假里,当我又一次捧起《居里夫人传》这本书时,就又一次被居里夫人身上那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给折服了。这本书主要写了居......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读《居里夫人传》有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读居里夫人传有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读《居里夫人传》有感在许许多多的名人之中,最让我感动和敬佩的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有着悲惨、屈辱的童年,母亲由于患有结核病,不能亲近;姐姐在她生下来没多久就去世了;亲爱......
读《居里夫人》有感永和小学钟洁琳“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这句名言来自一位法国的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