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齐物论》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齐物论读后感”。
读《齐物论》有感
庄子的齐物论,是指齐物和齐论,这就是整篇文章的中心主旨吧。庄子认为世界上的千千万万事物,看起来有很大的区别、差别,但追究其根本是它们都是统一的,这就是齐物;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观点和看法,表面上看起来是有很大的区别、差别,但世界上的千千万万事物既然是统一的,那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观点和看法归根结底也应是统一的,没有是非对错与异样不同,这就是齐论咯。下面就简单的说说我读《齐物论》的某些字段简单的心得:
在《齐物论》的开头,庄子借文章的主人公南郭子表达了他自己的思想:“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这段话的意思大概就是说: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坐,仰着头向天空缓缓地吐着气,那离神去智的样子好像精神脱离了他的躯体。他的陪游的学生颜成子站在他跟前对他说道:“您这是怎么啦?身体固然可以让它像干枯的树木一样,难道精神和思想也可以使它像死灰一样吗?你今天凭借几案而坐,不是以往凭几而坐的您。”南郭子綦回答说:“偃,你这个问题不是问得很好吗?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见过„人籁‟却没有听见过„地籁‟,你即使听见过„地籁‟却没有听见过„天籁‟啊!””在这里(特别是“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吗?)我们可以用心体会到南郭子已经感悟到“道”了,因此已经感悟到“道”他的人生、思想境界不是普通的人能体会到的,然而悟道后心中的由此而生的失落感不免使他不是十分的适应,现在的他已经在精神思想上远离了、脱离以前的他自己生活的那个世界,从而不是原来那个世界的他和还是他原来那个世界的颜成子交流会有困难。但他还是对颜成子说,你听过人籁而没听过地籁,你听过地籁而没听过天籁。在这里的话,我们可以把“人籁”理解为是“道”体现在人身上的信息,“地籁”是“道”体现在在天地间的信息,而“天籁”是“道”自己本身的信息。在这里庄子借南郭子来表达他自己追求的是“天籁”,就是“道”,是一种平常人不能理解体会的大道。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⑤,而大山为小⑥;莫寿于殇子⑦,而彭祖为夭⑧。”译文:“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 所以这几句可以理解为空间上的大小,人寿命的长短,都是人们主观上的观念,而没有绝对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客观存在事物的大小、高低、长短,这些客观存在事物的大小、高低、长短只不过是人在主观上的一些认可罢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这是庄子在悟道后对世间万事万物的在思想意识、精神成面上的一种意识认识境界。“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意思大概是:“圣人把事物都囊括于胸、容藏于己,而一般人则争辩不休夸耀于外”,俗语说得好“满壶水不响,半壶水响叮当。” 的确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当认为自己的学问充实了以后,认为自己懂得道理越多的时候,就会越感觉自己硬是觉得不懂。但如果真的觉得是自己感觉到没有什么东西,空空洞洞的不知道,这才是有学问的真正境界。相反,如果某个人表现出自己很有学问,什么都懂得时,我们不须有半秒钟的考虑,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谓的“半壶水”。学问也是一样,一个人显得满腹经纶的样子,就是“有限公司”了,真正的学问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太过于彰显自己自认为的满腹经纶,免得在高手面前落得个“鲁班门前弄大斧”,让自己贻笑大方。
庄周梦蝶”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一方面来看,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他认为人生如梦,没有必要执着。“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在这里庄子认为,人不知自己是人还是蝶,那么蝶与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但另一方面梦蝶的故事又体现了万物合一的思想。似乎蝴蝶已和自己融为一体。其实蝴蝶又怎么可能只是蝴蝶呢?蝴蝶乃是万物的,庄子用这个浪漫的故事含蓄委婉地表达出万物合一的思想。反观尘世,我们身体为现实所累,心为自己的欲望所牵,身心的劳累,让我们灵魂上的疲惫。理想终归是超越现实的,庄子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如桃花源般美好。在庄子的世界里,万物是合一的,一切都是和谐的,没有战争,没有杀戮与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那里,人们是忘我似的,没有成见,开放心灵。即使不能实现,也至少是其精神支柱,支撑着他活下去,也让我们感触颇深。
在庄子的《齐物论》中:对于“齐物”而言,最高境界为物我统一,死生合一。如“庄周梦蝶”透过“梦”表达了人生如梦的主题,将“我”与“蝴蝶”融合,超越主客体的对立,破除了“我”与“非我”的界限,进而达到了主客体的统一和谐境界;又将死生问题由庄周、梦、为胡蝶,加以美化,审视生死,认为死生如一,达到外死生,无终始的境界,进而庄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它超越时空的限制而无所不在,万物都是道的化身; 而对于“齐论”而言,在庄子看来,“言”只是人把握事物的工具,而“论”则是用言表达出来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见解,“齐论”重在齐诸子百家之言论,因为庄子指出是非之争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毫无意义的循环,使众生脱离这种苦难的社会的办法就是解除儒墨理论建构出来的道德体系和社会制度给人思想的禁锢。
读《齐物论》有感贺小十一——万事万物终有“道”,顺其自然可寻“道”.什么叫做“道”?文学上对它这样拆解解释:道(中国汉字),dao,从辵(辶chuò)从首,首亦声。“首”指“头”。辶是......
我读庄子《齐物论》《齐物论》的开头,庄子借南郭子字的口述说他的思想。南郭子坐着好象丧失了魂一样,颜成子问他:“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
万物有别,道通为一——读《庄子·齐物论》有感对于庄子,大家都并不陌生,中学时期我们都学过他的《逍遥游》、《庄周梦蝶》。“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齐物论全文译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齐物论全文译文本篇是《庄子》的又一代表篇目。“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