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篇读后感”。
管·宣奴贝所著《青史》,因其历史资料丰富、年代记录准确、传记生动详实而在国际藏学界以及藏族史学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是藏族佛教史乃至藏族史研究宝贵经典史料。
王启龙老师的《青史》译本,是以1986年四川民族出版社藏文版的《青史》为依据,参照郭和卿汉译本和乔治·罗列赫英译本而进行的全面汉译。以权威藏文版为基础,以其他汉文和英文版进行对照、印证、补充,无疑从一开始就为《青史》的全面、严谨汉译打下了基础。这种跨越多语种的繁重工作对我们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无论在方法上还是态度上都是一种示范和启发。
由于阅读的局限和对藏族宗教、文化、历史的陌生,初读《青史》,倍感生涩。但越是这种陌生的阅读体验,在对其部分章节阅读后越是产生了很多感想和感触,同时也对民族史研究方法方面有所启发。
一、《青史》的史料来源广泛而严谨。
《青史》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其中的许多史料都是极其珍贵的。考证这些史料的来源及其价值对于认识《青史》在藏族史学上的地位和对藏族史学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看出,作者创作之初就将《青史》定位为经得起推敲的严肃的历史著作,非常注重史料的挖掘、搜集及印证。他所写的佛教人物和佛教事件,有的取材于先前的典籍,有的得来于寻访和听闻,取材广泛。同时,注重对材料的核实,经过认真分析和选择,淘汰了经不起推敲的说法,对一些不能查清的问题,或者采取存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供后人考证。这种研究方法和态度客观、诚恳,也符合现代学习研究要求。《青史》所采用的史料大抵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藏族史籍 如《布敦佛教史》、《可爱钥》、《红史》、《蔡巴·贡噶多吉之白史》、《新红史》、《西藏王统记》《王统世系明鉴》、《雅龙教法史》、《汉藏史集》等。发掘出的“伏藏”文献、大量的高僧传记和大批的历史名著,成了《青史》的主要资料来源。
管·宣奴贝对传记史料的运用是非常谨慎的。所选高僧大德的传记大多出自其嫡传弟子之手,因为嫡传弟子与他们上师的关系是最亲近的,所写的关于自己上师的传记自然更具有说服力,可信度更高。
2、寻访和听闻
管·宣奴贝先后拜过六十多名高僧为师,在来西藏传教的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许多班智达座前听受过教法,精通梵文,熟悉梵文经典,译经多部,著作弘富。这些经历为他撰写《青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一些非常珍贵的史料是寺庙中没有的,这些史料往往掌握在许多高僧大德手中,尤其是密宗高僧,由于他们的修行和传承次第不公开,所以手中珍藏的经典也不外传。对于这部分史料,一般人士很难觅得,甚至对享誉全藏的大译师来说,管·宣奴贝求得这些史料也不太容易
3、道情歌集和碑文史料
藏族的道情歌是指藏胞们用歌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道情歌中的唱词即是非常珍贵的史料。歌词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状况,反映了学者们求学的经历及对某一事物的情感。高僧们唱出的道情歌表达了他们求学佛法的艰辛、对人们学习佛法的鼓励以及对佛法的热爱和歌颂等。《青史》中多处引用了道情歌方面的史料。
碑文史料是对历史的真实的再现,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现象和历史事实。对碑文史料的运用是管·宣奴贝在藏族史学家中的一大创见。以前的藏族史学家们对碑文史料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碑文方面的研究还只是一个空白。管·宣奴贝开创了运用碑文史料的先例,为藏族史学的深入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4、汉文及梵文资料
自元代大一统以来,西藏与内地的关系日益密切,雕版印刷术于公元13世纪由蔡巴·噶德贡布传播到西藏,从而促进了藏族文化的繁荣和文献数量的迅猛增长。汉族创造的优秀文化由藏族的学者们译成藏文而在西藏得到广泛传播。这些汉文史料开阔了藏族史学家的视野,使他们对西藏地方史的研究有了更新的认识。
5、佛教典籍
藏传佛教寺庙既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又是藏书和印刷中心。作为藏书机构,佛教寺庙类似于现代意义的图书馆,越大、越有名的寺庙,收集的书籍越丰富,种类越齐全。寺庙所藏之书以佛经为主,兼及历史、文学、医学等大、小五明类,应有尽有。作为一名高僧。管·宣奴贝在寺庙中有机会阅读到大量的佛教经典和故事。
正是对于史料来源的不拘一格,对史料选用又严谨推敲,才使《青史》成为藏佛教乃至藏历史研究的经典著作。尤其是采用“寻访和听闻”的方式,使得《青史》的史料获得没有拘泥于当时现有的资料,而是采用一种主动的态度,在缺乏完整系统的历史记录资料的环境下,积极的挖掘、搜集,体现了一种进取的研究态度。对“道情歌集”的引用,更是注重了对细碎的社会生活的采集,是对当时社会生活、文化、宗教的生动记录。这种开阔的视野,多元、生动的资料来源,让我联想起《诗经》的《风》、《雅》、《颂》。
二、《青史》的综合体体例的运用管·宣奴贝创造了藏族史学中一种独特的史书编撰体例——综合体。管·宣奴贝所创造的综合体是把藏族史学中已有的史册体、教法史、传记体、编年史、王统记和世系史等多种体裁形式,加以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巧妙地组合成一部新型的全面叙述数百年西藏及藏传佛教历史的著作。《青史》以史册体为纲,综合了教法史、传记、编年史、王统记、世系史等多种体裁形式,铸成了一部综合叙述藏族史和藏传佛教史的巨著。这几种体裁在综合体体例中的关系是:史册体是骨架,是总纲;教法史是经脉,是线索;人物传记是血肉,是内容;编年史、王统记、世系史是整个躯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种体裁有机地融合于综合体体例中。管·宣奴贝萃取了各种体裁的精华,采用综合体体例写成了这部巨著,堪称藏族史学的典范,为后世史学的编纂提供了模板。
综合体例,作为一种记述方式,其实质是在对历史记述过程中,采取一种形式完全为内容服务的态度,以明确的记录目的为前提的,采用一种超越形式的形式的一种严谨而潇洒的研究方法。
三、求真实、重考证的思想
尽管《青史》是一部佛教史,宗教史观是管·宣奴贝的指导思想,但作为一名史家,管·宣奴贝在撰写史著时处处体现着追求历史真实,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意识。追求历史的真实反映了管·宣奴贝的史德和治史的严谨态度。在著作快结束时,管·宣奴贝学习司马光撰述《通鉴考异》的办法,特地专辟一章来解释其对所采史实的考证分析,还原了历史的真面目。
对于一些杜撰的史料,管·宣奴贝没有附和,而是弃之不用。在西藏的道情歌中,有很多是为了说明自己以前所受的苦痛之深,通过 4 煎熬最终得道的事迹。也有些是为了歌颂上师的功德而进行了夸张。对于这些史料,管·宣奴贝是经过严格摘取的,力求做到史料的真实。
四、从《青史》看出当时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不平衡性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一个受宗教影响很深的民族,她们的文化艺术的发展,始终与宗教、特别是与西藏佛教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西藏近1400年的文化史实际上是一部佛教史。《青史》是一部全面叙述明朝中期以前西藏和藏传佛教的综合体通史,从中可以看出,西藏社会生活处处与佛教紧密相连,宗教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构成超过了正常社会生活平衡发展应有比例。社会经济发展构成要素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宗教之外的政治、文化非常的边缘化。人们内心世界全面的与宗教联系,政治、宗教完全没有独立,至于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的发展都不充分。缺乏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丰富性。
五、对民族史研究方法的启发
通过对《青史》的阅读,在民族史研究方法方面也受到几点启发: 1.处理好史料搜集广泛性与严谨性的关系
对于各民族的历史资料的搜集往往是困难的,尤其某些少数民族的史料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多方位开拓资料来源,开阔搜集的思路,无论是引经据典,还是求之于乡野,只要是能为主旨服务,都可以为我所用。在“开源”的同时,注重对搜集资料的整理、推敲、分析、印证,做到对资料的“宽进严出”,平衡好广泛性与严谨性的关系。
2.注重多来源史料间的相互印证
资料来源具有多样性,同时很多资料缺乏直接的完整证据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渠道来源史料间的相互对比与印证就成了史料是否可靠的重要判定方法,也是对众多存疑史料进一步分析的研究方法。例如,《青史》中大量的藏历与干支纪年法的相互印证,完成了大量时间点的最终确认。
3.注重记录形式的多样,平衡严谨与生动的关系
从事历史研究,是一项严肃而艰辛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采纳史料的形式的单一,更不意味着必须以一种程序化的语言去记录、传播和总结。《青史》中创造性的综合体例的应用,以一种完全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服务于写作目的务实、灵活态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一种史学著作编撰方法。在其引用的《道情歌集》中,不惜篇幅的记录了众多细碎的社会生活现实,这种刻画性的细节内容,不仅没有影响到史学著作的严肃性,反而使整个记述更加生动,更逼真的传递了跨越千百年的历史信息,为轮廓性的描画增加了色彩。
故里旧青史诗词清昏烛,轻摇晃,这一卷故里旧青史,谁在浅渡。年少时的'初遇 ,谁徒留一段乐府,辞落故人愁满袖。小镇巷,旧忆泛黄余香幽,惊起了过往缱绻的涟漪,却无旧人回顾。青色的红笺......
《中国知青史》读后感:远去的知青 远去的岁月南京东车辆段 周亚平知青,有过亲身经历的人对这个名字有着难忘的情感,对那个时代有着苦涩的回忆。之所以重提这个名字,就是我看到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青史的解释和造句,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青史的解释和造句【注音】: qing shi青史解释【意思】:释史书:~留名|永垂~。青史造句:1、那样的话,她也许会同安妮·哈钦逊携手并肩,作为一个教派的创始人,名标青史。2、因此,印度应该......
铮铮铁骨耀青史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五里路小学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铮铮铁骨耀青史》。我是一个六年级学生。在近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曾读过许多经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