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_瓦尔登湖的读后感

读后感 时间:2020-02-28 11:20: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瓦尔登湖》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瓦尔登湖的读后感”。

读《瓦尔登湖》后感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丁丑年)7月12日出生在波士顿附近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中心康科德村(Concord,Maachusetts),父亲是小业主。20岁于哈佛大学毕业(1837年),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在学生时代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相识,在爱默生的影响下,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同时以爱默生倡导的“自助”精神进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独立见解。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Concord)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自耕自足两年有余。他于1847年9月6日离开瓦尔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导师爱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Walden)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活。他虽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却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

1862年5月6日梭罗因病去世,年仅45岁。他生前一直默默无闻,并不为同时代人所赏识。直到二十世纪,人们才从他的不朽杰作中开始普遍地认识他。实际上,他真正名声日隆,还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后。

十九世纪初叶,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刚摆脱战争创伤,元气得以恢复国内经济有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科学发明创造与大规模开发自然,一方面使美国人过上了空前富裕舒适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掠夺性开发自然,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原先朴质恬淡的田园无格式的乡村生活销声匿迹。

在这本书中崇尚的是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他用极其精彩的文笔描述了自然界四季更迭和精神复苏。书中以春天为开端,一次经历夏天、秋天和冬天,最后仍然以春天告终,好似生命轮回的写照,既是终点又是起点,生生不息,开始复苏。

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

《瓦尔登湖》曾被美国国家图书馆誉为“塑造读者人生的二十五本书之一。

作者在结束语篇讲述了一个在新英格兰广泛流传的故事:从一个蛰伏十六年之久的虫卵里孵化出一只健壮而又美丽的小虫子。这让我震惊不已,它强调世上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生命的复苏,也表达了他的无比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在结尾写下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语句:“遮住我们眼睛的光亮,对于我们无异于黑暗。惟有我们我们清醒的时候,天光才大亮。天光大亮的日子多着呢。”与大家共勉。

《瓦尔登湖》读后感

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瓦尔登湖》读后感,欢迎阅读。《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读后感

反反复复地读着梭罗的《瓦尔登湖》,真的很感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篇一:《瓦尔登湖》读后感】“《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

《瓦尔登湖》读后感

步入21世纪,随着城市与科技的高速发展,环境日趋恶化。以下是“瓦尔登湖读后感”,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篇一:《瓦尔登湖》读后感“《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

《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读后感看着《瓦尔登湖》蔚蓝色的封面,清澈的湖水照映这远方的树,云,天空,又透着迷雾,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这样的画面就像书的内容一般,有着说不出的一股清凉气息。作者梭罗在......

下载《瓦尔登湖》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瓦尔登湖》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