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眼看日本》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们的身体读后感”。
令人又恨又佩服的邻国——日本
令人又恨又佩服的邻国——日本
没上小学前,对日本的印象,仅仅就是一个画漫画、制作动画很厉害的国家;上了小学,开始接触历史书,觉得日本是一个残忍的国家;上了初高中甚至大学,又觉得日本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国家。这么多年来对日本的印象一直变来变去,只因日本的确一个让你又恨又佩服的邻国。
《冰眼看日本》以轻松有趣的笔调,通过社会风气、政治、科技等方面为读者勾勒出日本的文化与文明。在二维的文字世界中,能够想象和感受到日本这个三维的世界,令我知道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更令我对日本的态度和看法,变得冷静。以下两个方面,是我对日本的最大感想。
民族主义催生的恨
在中国,提起日本,首先会联想起它的各种不是:“钓鱼岛主权问题”、“参拜靖国神社”、“南京大屠杀”等,而且国人的情绪总是那么激愤,动不动就喊着“把日本给轰了”的口号。前段时间的购岛问题,导致有些在华的日本人遭殴打,中国生产的日本车遭受焚烧。这些行为的发生,民族主义是诱因。
小泉为什么要参拜靖国神社?在我没看过这本书之前,也没有太多地关注其深层的原因,只是主观地怀疑小泉是不是有意挑起国际民愤。但是看了书之后,才知道是政治的原因促使参拜行为的发生,因为靖国神社背后有一个“日本遗族会”。那里有不少票源,拜个神社就能获得遗族会的全部票源,为了能够当选,即使往死里去也不得不去。
日本以前在亚太地区制造的万人以上的屠杀案,是世间所公认的,但是日本总有意无意地否认或者将借口归为别国的强迫而非自己主动的。就如老冰在书中所言:“这就是游就馆的手法:用真实的照片、真实的文物来指东言西,偷换概念。不提战争的原因,不提日军的残虐。”凡是有爱国情绪的人,一想到自己国家曾在某个时期里遭受日本的蹂躏,满腔热血在沸腾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小泉一个人的错误,能够表示是全部日本人的错误吗?小泉一个人的观点,能够代表全部日本人的观点吗?答案显然不是。因为党的派别不同,代表的阶层利益也不同。不是全部日本人都有参与这个那个的政治党派,他们之中有些只是普通百姓,所以这些政治家的立场和观点只能代表该党派的,而不能够代表全部人的。
日本入侵中国的第一站,是东北。“九一八事变”使《松花江上》一曲唱遍全国;1937年7月7日有以寻找失踪士兵为借口蓄意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更在东北建立一个伪满洲傀儡政权。连派出到美国参加运动会的选手的身份也要贴上“伪满洲国”的标签。弄得现在世界上还有挺多人的头脑中印着这样一条公式:“东北=满洲国”,这令中国人听起来感到诧异之余还有些愤恨,中国已经这么多年独立了,怎么还有人会有如此的想法?虽然日本在二战中战败,但在战后,世界人民的满洲国观念还有残余,加上钓鱼岛问题又一直与中国来个纠缠不清。日本为中国带来的这些“硬伤”,出于民族主义,中国人民是很难既往不咎的。
谋求发展而生的佩服
数千年前,日本是向中国学习,近代以来,变成中国向日本学习。这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哪个有优点,就向哪个学习。日本人的责任心强,手工精细,也是出了名的。中国与日本,大家同为农耕文明的国家,中国制造和日本制造的质量是不一样的,个人认为这是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中国常称自己“地大物博”,这的确是个事实,毕竟论面积来算,要25个日本才勉强等于一个中国,资源缺乏,是日本铁定的事实。或者出于一种自卑的心理,以前日本管自己叫“大日本帝国”,如同“大韩民国”“大不列颠”一样,这样的小国总爱在自己的名字上加上一个“大”字,以求在精神上得到安慰。正因资源缺乏,所以日本人无时无刻都在想着节约资源、能源的办法,力求投入最少,产出最多、最好。精雕细琢的工艺制作风格,就在这时被锻炼出来的。相比之下,中国“地大物博”的环境,培育出中国人的“大”思想,什么东西都是越大越好,唯有那样,才能显出本国的王气之道。故以往是粗放型经济,直到近十年来,才往集约型经济方向发展。
“进口—加工—出口”是日本经典的进出口贸易模式。进口的材料经过日本人的精细加工,再外销。西方学者将日本的文化总结为“中空”文化,因为中间空,能够容纳其他东西,故此日本人都善于吸收别国的长处,与此同时,也练就了一些别的国家即使奋力追赶也追赶不了的独门技术(书中提及的碳素纤维、无缝钢管、天然气LNG船等产品的制作技术),这些技术让日本在制造业领域中赢得较高的国际信誉。就技术这点而言,就不得不让中国人佩服。所以中国每年在不同领域中挑选不少技术人员到日本进修、考察,希望能够学到一招半式,教会
你基本的,可是核心的,就留着来看家。因为日本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制造核心技术传授给外人的,所以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有话语权。之前在应对钓鱼岛日本国有化问题上,有人倡议抵制日货,说只要中国人不买日货,小日本不到一年就完蛋。在我个人看来,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
而这些技术能够发展到如今这种无人能及的程度,教育是关键。无论科技多么发达,离开了人,就不复存在;而人离开了教育,等同于失去作为人的意义。正如此话所言:“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经济科技的竞争,但深究其理,则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比较,是国民综合素质的大比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成都,教育机制的竞争。”由明治维新时期开始,日本就重视教育,所以二战后的日本,即使现代化的几乎丧失殆尽,也能够奇迹般地、迅速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与日本相似,弊端的存在是固然的,但从投入的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来看,中国少于日本。中国早在十几年前就说要提高教育经费的比例,每年也有人大提出增加教育经费的比重,要到真正实现比例上升时,却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
经济科技是硬实力,文化就是软实力的一种。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评价标准之一,日本的动漫产业在世界动漫产业中独占鳌头。日本对外的文化输出力度之强大,令中国咬牙切齿的同时不禁发出感叹:何时才能提升我国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国的文化从没有被中断过,泱泱大国的五千多年文化,影响力竟不如这个小岛国?原因在于中国有太多的“思想包袱”,文明古国承载着太多深厚的文化底蕴。
论想象力,个人认为日本人不会比中国人强到哪里去,只是有时候,中国人跳不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论创新能力,中国人和日本人也差不多,自主研发和拥有的技术实在不多。只是在更多的时候,日本的那股“傻劲”比中国人高一筹,被权威判了“死刑”还死心不息,绞尽脑汁也要把别人眼中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况且日本现在所拥有的技术,有不少都是从别的国家“批发”过来,如果说中国爱“山寨”,那么日本就是“山寨”高手,因为它已经将别人的东西融入了自己的特色。
在此,我并不是主张中国应该搞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摒弃自己拥有的一切去发展经济。纵观日本的历史,日本没有培育出一个著名的哲学家或者
思想家,相比之下,中国就多的是。中国那些经过千年沉淀的深厚文化,只是被活用的程度不高而成了发展的“思想包袱”。在日本的动画、漫画中,就有不少中国风的动画和漫画。人家借用我们的文化就为一个动漫产业注入新鲜感,并且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而我们却老是固执地认为别人盗用了我们的文化“版权”,其实是自己没能为旧元素增添新活力。
千年的中日交往历史,历尽风风雨雨,纵然日本给了中国总体好印象,但是一次的坏印象,足以抵消十次好印象,所以直到现在,我身边人的抗日情绪还是相当激烈,有时候我说出自己的专业,免不了受到歧视,甚是有一种被当成“卖国贼”的感觉。其实我们对日本的感知,是不是仅停留在“恨”的层面上?当然,“忘记过去就是背叛”是世界上大多数的民族信条,但是我们在回望历史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展望未来,学习日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放眼看长征》读后感长征,在岁月的年轮上,渐行渐远,却在精神的传承上离我们越来越近,历史的步伐也渐渐远去,但长征精神,在岁月的照耀下,仍然手指引着我们向前进。《放眼看长征》是......
《放眼看世界》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眼看世界》读后感,欢迎阅......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放眼看世界》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放眼看世界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放眼看长征》读后感长征,在岁月的年轮上,渐行渐远,却在精神的传承上离我们越来越近,历史的步伐也渐渐远去,但长征精神,在岁月的照耀下,仍然手指引着我们向前进。《放眼看长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