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地洞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昆虫记蝉出地洞读后感”。
《地洞》读后感
阅读《地洞》的时候,我常常在想文章中的主角到底是一只小动物还是一个人,后来又读了卡夫卡的其他作品,我发现作者不会用心去写一部现实主义动物小说,这不符合他的创作原则,他甚至都没有研究过什么是动物学。然而一处存在于地面之下的地洞又不符合人类的居住习惯。于是我便更倾向于认为两者皆有。
在《地洞》中,作者描写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地洞”。地洞是由一个小动物为了有一个藏身之处而精心营造的。由于精心设计和建造,这个地洞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其中既有曲曲折折的各种各样的通道,有安全的中心广场,又有掩盖得十分巧妙不易被觉察和发现的入口处和出口处,所以这是一个工程浩大的防御建筑。在这个防御性建筑里,小动物也曾有过由此而来的自豪、幸福和快乐。小动物认为“我把洞修成了,看样子还挺成功”。“这世上无论什么能有多安全,它就有多安全”。同时,小动物还感到“这地洞最大的优点是它的寂静”。在这里,它“什么也听不见,洞里一片寂静。林间的微风吹了进来,既温暖又凉爽”。所以,对于小动物来说,地洞是一个既安全而又舒服的地方,是一个可供栖息的堡垒。
一只动物为了防御敌人而建造了一个地洞,但它总不满意,因为这个地洞仍然危机四伏,它没有真正的安全感。它总觉得危险无处不在,“而且威胁我的不仅有外面的敌人,地底下也有这样的敌人。”它担心事务的贮藏,“糟糕的是,我每每从梦中惊醒,就仿佛觉得目前这种粮食分贮法是完全失算的,它会招致严重的危险,非立即加以纠正不可,睡意和疲劳也在所不顾。”担心洞口的隐蔽,“也许他就混在那些疏忽大意地走过入口处的人们之中,无非像我那样,只想证实门户仍安然无恙,静候袭击,就走了过去。因为他们知道主人不在家里,或者也许他们清楚得很,主人就埋伏在附近灌木丛中,天真地守候着家门。”„„
地洞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野外则是一个无限开阔的世界。地洞里的小动物惧怕野外,但又需要时常去野外溜达。“我经常离开地洞——虽然只是很短的时间——去外面溜达,以便让自己冷静冷静,同时检查一下地洞是否坚固。要是长时间离开地洞,我会感到受惩罚似的难以忍受,但短时间出去走动走动,我以为也是很有必要的。”地洞里封闭的生活是为了逃避野外充满危险的生活,而野外的自由生活又是对地洞里的生活的一种挑衅和监视。
它无时无刻不在惴惴不安,却又无可奈何。
当它即将相信地洞是个可以安全栖息的居所时,却在地洞内听见了“曲曲”声,那是与他“毗邻而居的邻居”,它又必须担心处于身边的威胁,担心那个“邻居”会突然冲入他的堡垒,让它无处容身。
于是它或许又陷入了缺少安全感的世界,随时随地,猜忌,怀疑,不安„„ 但是,于我而言,作者描绘的这样一个地洞,并不是一个一般的场所。地洞的规模和结构更像人的作品,地洞的功能和意义也更指向于人的心理和精神需要,从艺术创作的内在特征来看,地洞更应该是作者以形象化和象征的创作方式所创造的一个精神家园,是作者内在精神世界的外在对应物。
从《地洞》中我看到的卡夫卡是个极其敏感的人,他把自己局限于自己的世界,认为那里比较安全,却仍然存在着危险,他总担心会有人想要突破他设置的屏障,接近他的内心,看到他的软弱,于是他不信赖任何人,觉得不论是谁,对他毫无益处。
“假如我有某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把观察哨的任务交给他,那我就可以放心地下去了。”然而,如果这个我所信赖的人要求报酬呢?如果他想看一看地洞怎么办?“让他独自下去吧,这绝对无考虑之余地;我跟他同时下去呢,则他在我背后放哨给我带来的益处便成为泡影了。”如何维持信赖呢?“信赖一个人,在同时监视着他,或至少能够监视他的情况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这就奇怪了:信赖一个人,如何还需要监视?监视一个人,为何还能说是信赖?
卡夫卡是一个艺术的殉难者,他毕生都把文学创作当作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和巨大幸福。为了创作,任何诱惑他都能抵制,任何损失和牺牲他也在所不惜。于是友谊、爱情、婚姻、天伦之乐„„生活上世俗所要求的一切,他都置之度外,把自己关闭在孤寂的世界里。卡夫卡把写作当作维护他的精神生命的需要,对于他,孤独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他说“自从我能记事以来,一种维护我精神生命的深刻焦虑,便使我对其他一切事情都冷漠淡泊”。因为“越处于孤寂的环境之中,我越觉得满足”。卡夫卡到底要求孤寂到什么程度以及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孤寂呢?他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凡是与文学无关的一切都使我痛恨;与人谈话(哪怕是有关文学的谈话)都使我无聊,会客使我无聊,我的亲戚们的痛苦和欢乐使我极端无聊。谈话夺走了我所思考的一切:重要性、严肃性、真理。”由此可以看出,卡夫卡所要求的孤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他决心“要不顾一切地、不惜任何代价地来写作”,这是他为生存而进行的战斗,这是他的生存需要,也是他的个人意志的需要。但是,写作这也仅仅是他的个人意志需要,是他对生命的其他需要的暂时规避,写作是不能彻底化解他的生命存在的终极矛盾的,所以,卡夫卡的一生也始终还是矛盾和痛苦的。于是,这种矛盾和痛苦被表现在他的小说《地洞》中,《地洞》中也就有了种种奇怪的矛盾,《地洞》也就还原了卡夫卡矛盾的被撕裂的内心世界的图景。
作为作家,他的敏感让他发现了许多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但作为一个普通人,过多的敏感使他陷入无法摆脱的矛盾。他像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天真地认为,把自己藏在自己的世界才能有些许的安全感。
地洞是小动物为保安全的藏身之处,更是卡夫卡藏匿其中避免伤害一心创作的处所。
谁是卡夫卡——读尼古拉斯·默里《卡夫卡》“我想起了我是谁……我必须回到黑暗中去,我不能站在阳光里,我绝望了,真像一头迷途的野兽。关键的问题不是这里的噪音,而是整个世界的......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sandy”为你整理了“《卡夫卡》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卡夫卡》读后感1小说没有写完也可以成为世界名著,这样的作者可......
卡夫卡读后感卡夫卡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文字的神秘永远让人琢磨不透。他曾经对未婚妻说,在一个孤僻的山洞里给他一盏灯用来写作就行了。他的文字也便如同这样,一直在去探寻,却有一......
地洞探险要说难忘的事情,韦礼焜带领的“地洞探险队”进行的那次地洞探险之旅让我记忆犹新。你想跟我们一起去地洞探险吗?想的话,就请带上手电筒,跟我们一起出发吧!我们要去的这个......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卡......